CN214327343U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7343U
CN214327343U CN202120056472.4U CN202120056472U CN214327343U CN 214327343 U CN214327343 U CN 214327343U CN 202120056472 U CN202120056472 U CN 202120056472U CN 214327343 U CN214327343 U CN 214327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purific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branch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64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贝
吴伟利
张细燕
柏长升
孔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0564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7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7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7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其中,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结构;净水支路和废水支路,均与第一过滤结构连接并位于第一过滤结构的下游位置;限流结构,设置在净水支路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用户使用体验差的缺陷。

Description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机是常用的电器。其中,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大流量反渗透净水机需要通过增压泵提供一定压力给反渗透膜滤芯才会工作制水。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端都是通过废水电磁阀或者废水比例器控制排放废水,而废水口是半开状态且跟大气连通,净水机停止制水时,废水口还会一直排放废水直到反渗透膜滤芯压力与大气压平行时,废水才会停止排放。净水机的启停往往都是靠纯水支路上的压力开关控制,这种净水机系统会产生以下情况:用户打开龙头取水时,水龙头会猛的对外输出一段水,由于停止制水时反渗透膜滤芯的压力已经通过废水口排出,因此随后水流变小或中断,然后等侍反渗透膜滤芯增加压力后才会连续出水。而上述出水方式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佳的用水体验,特别地,在净水系统的使用初期,上述情况使用户往往误认为机器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用户使用体验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结构;净水支路和废水支路,均与第一过滤结构连接并位于第一过滤结构的下游位置;限流结构,设置在净水支路上。
可选地,限流结构为泄压阀。
可选地,泄压阀包括:第一阀体,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阀体内;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阀体内并向第一阀芯施加朝向第一进水口方向的弹性力,其中,第一阀芯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间隙。
可选地,限流结构为减压阀。
可选地,减压阀包括:第二阀体,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阀体内;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阀体内并向第二阀芯施加朝向第二出水口方向的弹性力,其中,第二阀芯上设置有过流口,过流口连通第二阀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可选地,净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净水支路上的第一开关结构,限流结构位于第一开关结构的上游位置或者下游位置。
可选地,第一过滤结构为反渗透膜滤芯。
可选地,净水系统还包括原水支路,原水支路与第一过滤结构连接并位于第一过滤结构的上游,原水支路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和增压泵。
可选地,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和第三过滤结构,第二过滤结构设置在原水支路上,第三过滤结构设置在净水支路上。
可选地,第二过滤结构和第三过滤结构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净水系统,净水系统为上述的净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户在进行取水时,净水支路受到限流结构的影响,最开始流出的残留水的流量减小,进而延长残留水流出的时间。在延长的时间内,第一过滤结构完成加压,并使得净水系统后续可以连续出水,因此消除了取水时存在断流的情况,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用户使用体验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净水系统的泄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泄压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泄压阀的第一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的实施例二的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减压阀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5中减压阀的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过滤结构;20、净水支路;30、废水支路;40、限流结构;41、泄压阀;411、第一阀体;412、第一进水口;413、第一出水口;414、第一阀芯;415、第一弹性件;416、过流间隙;42、减压阀;421、第二阀体;422、第二进水口;423、第二出水口;424、第二阀芯;425、第二弹性件;426、过流口;50、第一开关结构;60、原水支路;70、第二开关结构;80、增压泵;90、第二过滤结构;100、第三过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结构10、净水支路20、废水支路30以及限流结构40。其中,净水支路20和废水支路30均与第一过滤结构10连接并位于第一过滤结构10的下游位置。限流结构40设置在净水支路20上。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在进行取水时,净水支路20受到限流结构40的影响,最开始流出的残留水的流量减小,进而延长残留水流出的时间。在延长的时间内,第一过滤结构10完成加压,并使得净水系统后续可以连续出水,因此消除了取水时存在断流的情况,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用户使用体验差的缺陷。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流结构40为泄压阀41。具体而言,上述泄压阀41的作用是,当用户取水时,残留水从净水支路20流出,同时残留水的压力将泄压阀41开启。但泄压阀41并不会将净水支路20完全打开,而是仅会打开部分,因此对净水支路20起到限流的效果。由于限流效果,残留水的流量减小,进而增大残留水的延长时间。在上述延长时间内,第一过滤结构10完成加压,进而使得净水支路20后续可以持续出水,从而消除取水断流的情况。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泄压阀41包括第一阀体411、第一阀芯414以及第一弹性件415。其中,第一阀体411,具有第一进水口412和第一出水口413。第一阀芯414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阀体411内。第一弹性件415设置在第一阀体411内并向第一阀芯414施加朝向第一进水口412方向的弹性力,其中,第一阀芯414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间隙416。
具体而言,从图3可以看到,第一阀芯414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橡胶块,当第一进水口412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第一阀芯414在在第一弹性件41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将第一进水口412关闭。当用户取水时,残留水的压力使得第一阀芯414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阀芯414的下端和第一进水口412之间具有间隙,进而使得残留水流入至第一阀体411内。从图4可以看到,第一阀芯41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第一阀芯414的轴向延伸的过流间隙416。因此当残留水流入至第一阀体411后,残留水会沿着上述的过流间隙416流动至第一出水口413。显然地,上述多个过流间隙416的截面积要小于第一阀体411内的截面积,因此残留水受到了限流的效果。因此残留水会延迟一定时间后排空,在上述的延迟时间内,第一过滤结构10已经进行完加压操作,后续净水支路20可以稳定的持续排水,从而消除排水断流的现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净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净水支路20上的第一开关结构50,限流结构40位于第一开关结构50的上游位置或者下游位置。具体而言,第一开关结构50为压力开关,用于启动净水系统制水。进一步地,净水支路20的端部连接有水龙头。当用户打开水龙头时,压力开关检测到净水支路20内的压力降低,进而启动净水系统制水。本实施例中,限流结构40位于第一开关结构50的下游位置,当然,限流结构40位于第一开关结构50的上游位置也是可行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过滤结构10为反渗透膜滤芯。具体而言,原水通过反渗透膜滤芯,并且反渗透膜滤芯加压后,过滤后的净水从净水支路20排出,而过滤后的浓水(废水)从上述的废水支路30排出。优选地,废水支路30上设置有废水电磁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净水系统还包括原水支路60,原水支路60与第一过滤结构10连接并位于第一过滤结构10的上游,原水支路60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70和增压泵80。具体而言,第二开关结构70为电磁阀,并用于控制原水流入原水支路60。增压泵80用于对上述的第一过滤结构10(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加压,从而使得第一过滤结构10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90和第三过滤结构100,第二过滤结构90设置在原水支路60上,第三过滤结构100设置在净水支路20上。其中,第二过滤结构90为前置滤芯,第三过滤结构100位后置滤芯。
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原水先经过第二过滤结构90,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结构10,最后经过第三过滤结构10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过滤结构90为一级过滤,第一过滤结构10为二级过滤,第三过滤结构100为三级过滤。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过滤结构90和第三过滤结构100为一体结构。其中,第二过滤结构90和第三过滤结构100位一体的PCU复合滤芯。当然,第二过滤结构90和第三过滤结构100为两个单独的滤芯也是可行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其中,净水机包括净水系统,净水系统为上述的净水系统。本实施例的净水机在启动时没有取水断流的情况,进而大大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净水系统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限流结构40为减压阀42。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减压阀42包括第二阀体421、第二阀芯424和第二弹性件425。其中,第二阀体421,具有第二进水口422和第二出水口423。第二阀芯424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阀体421内。第二弹性件425设置在第二阀体421内并向第二阀芯424施加朝向第二出水口423方向的弹性力。进一步地,第二阀芯424上设置有过流口426,过流口426连通第二阀芯42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具体而言,结合图6和图7可以看到,当残留水从第二进水口422流入时,由于第二阀芯424上设置有贯通其上下游的过流口426,因此残留水能够沿着第二阀芯424的过流口426流动至第二出水口423。进一步地,当残留水压力较大时,水流的压力会对第二阀芯424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进而推动第二阀芯424向上运动,进而对第二进水口422的流量起到一个限流的作用。因此,残留水受到限流的效果后会延迟一定时间后排空,在上述的延迟时间内,第一过滤结构10已经进行完加压操作,后续净水支路20可以稳定的持续排水,从而消除排水断流的现象。
实施列二的净水系统和实施例一相比,除了上述的限流结构40不同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过滤结构(10);
净水支路(20)和废水支路(30),均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10)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10)的下游位置;
限流结构(40),设置在所述净水支路(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结构(40)为泄压阀(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41)包括:
第一阀体(411),具有第一进水口(412)和第一出水口(413);
第一阀芯(41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411)内;
第一弹性件(415),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411)内并向所述第一阀芯(414)施加朝向第一进水口(412)方向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一阀芯(414)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间隙(4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结构(40)为减压阀(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42)包括:
第二阀体(421),具有第二进水口(422)和第二出水口(423);
第二阀芯(42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421)内;
第二弹性件(425),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421)内并向所述第二阀芯(424)施加朝向第二出水口(423)方向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二阀芯(424)上设置有过流口(426),所述过流口(426)连通所述第二阀芯(42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净水支路(20)上的第一开关结构(50),所述限流结构(40)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结构(50)的上游位置或者下游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10)为反渗透膜滤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原水支路(60),所述原水支路(60)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10)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10)的上游,所述原水支路(60)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70)和增压泵(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90)和第三过滤结构(100),所述第二过滤结构(90)设置在所述原水支路(60)上,所述第三过滤结构(100)设置在所述净水支路(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90)和所述第三过滤结构(100)为一体结构。
11.一种净水机,包括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
CN202120056472.4U 2021-01-08 2021-01-08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Active CN214327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472.4U CN214327343U (zh) 2021-01-08 2021-01-08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472.4U CN214327343U (zh) 2021-01-08 2021-01-08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7343U true CN214327343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5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6472.4U Active CN214327343U (zh) 2021-01-08 2021-01-08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73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9101A (zh) * 2021-01-08 2021-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9101A (zh) * 2021-01-08 2021-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1076B (zh) 一种反渗透膜冲洗系统、净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12206B (zh) 滤芯及净水机
KR20130142878A (ko) 전해수 생성 장치
CN214327343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105036391B (zh) 净水设备
CN216825224U (zh) 净水机装置和系统
CN109574288B (zh) 净水系统
CN211896173U (zh) 限制第一杯水tds偏高的ro净水机
CN214327342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12523301U (zh) 复合泡膜净水系统
CN211056816U (zh) 净水系统
CN112759101A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10776062A (zh) 一种可纯水泡膜的过滤组件
CN211367057U (zh) 一种净水系统
CN211367187U (zh) 一种可降低首杯水tds值的净水系统
CN211546027U (zh) 一种基于纯水箱的纯水泡膜系统
CN113105011B (zh) 净水系统
CN212559716U (zh) 净水机系统
CN209835852U (zh) 水处理系统及净水设备
CN114349196A (zh) 一种水过滤系统
CN217173352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器
CN106186394B (zh) 反渗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净饮机
CN112811633A (zh) 净水系统、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净水机
KR20210051018A (ko) 정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