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9735U -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9735U
CN214319735U CN202023240040.3U CN202023240040U CN214319735U CN 214319735 U CN214319735 U CN 214319735U CN 202023240040 U CN202023240040 U CN 202023240040U CN 214319735 U CN214319735 U CN 214319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reaction tower
inlet
tail gas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00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志玉
王观莹
毕广旭
李信发
牛明雷
张立
常康瑞
贾犁锴
邢福生
赵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Tidy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Tidy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Tidy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Tidy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00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9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9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9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反应塔,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循环入口;前除尘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料口;循环料斗,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循环溜灰管;所述脱硫反应塔的出气口与前除尘器的进气口连通,前除尘器的出料口与循环料斗的进料口连通,循环溜灰管一端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连通,另外一端与循环料斗连通;在循环溜灰管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散料件,用于分散进入脱硫反应塔的物料,物料能够冲击在散料件上,在散料件的拦截下被打散,分散的物料流至脱硫反应塔内后能够更加容易地被脱硫反应塔内的气流向上吹走,确保干式尾气脱硫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

Description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涉及将粉末状物料向反应器内输送,如在干法尾气脱硫系统中,会将脱硫灰输送至反应塔内,反应塔的底部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由反应塔底部向反应塔内吹送含硫气体,含硫气体在反应塔内形成向上的气流,气流与进入反应塔内的脱硫灰充分混合进行脱硫,并吹动脱硫灰向上流出反应塔。
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对脱硫灰进行循环利用,出反应塔的脱硫灰由循环收集箱收集,然后经螺旋输送机输送,最终通过溜灰管直接流入反应塔中。现有技术中溜灰管都是直接插进反应塔,由于脱硫灰在脱硫过程中会吸收水分变潮而具有一定的黏性,加之脱硫灰为颗粒尺寸极小的粉末状,且脱硫过程中需要向反应塔内持续大量的投送脱硫灰,因此,脱硫灰会以集中的股状进入反应塔,反应塔内向上的气流难以将成股的脱硫灰完全向上吹动,会出现反应塔底部落灰的现象,堆积过多就会堵塞进气口,影响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容易因反应塔底部落灰堵塞进气口而无法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反应塔,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循环入口;前除尘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料口;循环料斗,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循环溜灰管;所述脱硫反应塔的出气口与前除尘器的进气口连通,前除尘器的出料口与循环料斗的进料口连通,循环溜灰管一端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连通,另外一端与循环料斗连通;在循环溜灰管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散料件,用于分散进入脱硫反应塔的物料。
有益效果为:物料冲击在散料件上,在散料件的拦截下被打散,速度减慢的同时向四周散开,避免物料成集中的股状流至脱硫反应塔内,分散的物料流至脱硫反应塔内后能够更加容易地被脱硫反应塔内的气流向上吹走,避免物料在脱硫反应塔底部沉积堵塞进气口,确保干式尾气脱硫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入口的口径大于循环溜灰管的管径。
有益效果为:如此使得循环溜灰管的末端为扩口结构,避免循环入口处的循环溜灰管得到管壁对物料的散开造成干涉,确保物料能够以尽可能大的散开程度溜至脱硫反应塔内,降低脱硫反应塔底部进气口被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沿物料的流动方向,所述散料件设置有至少两层,相邻两层的散料件错开布置。
有益效果为:设置多层散料件且相邻层的散料件错开布置,使得物料在其流动路径上能够被多次拦截分散,实现对物料更加充分的打散,降低脱硫反应塔底部进气口被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散料件具有人字型散料面。
有益效果为:每个散料件均具有两个斜面,使得散料件具有更大的散料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溜灰管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分为上部管段和分散管段,所述分散管段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分散管段的一边具有与循环入口对接的出料口,上部管段连接在分散管段另外两边中的其中一边上,所述分散管段内设置有所述散料件。
有益效果为:如此设置,便于循环溜灰管与脱硫反应塔连接,且能够确保循环溜灰管具有较大的出料口。
进一步地,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循环溜灰管内在靠近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处设置有所述散料件,所述循环溜灰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气口,至少部分气口与散料件相对应,所述气口用于与相应的吹气设备连接,以向循环溜灰管内吹送气流,利用气流吹散物料。
有益效果为:经气口吹出的气流与散料件协同,实现对物料更加充分的分散处理,与此同时,经过散料件分散之后,物料的集中程度大幅降低,使得物料更容易被经气口吹出的气流吹散,降低对气口吹出的气体的流速的要求,降低干式尾气脱硫系统的生产制造难度。
进一步地,还有部分气口位于循环溜灰管位于散料件上游的管壁上,以在物料冲击在散料件上之前对物料进行吹散。
有益效果为:循环溜灰管位于散料件上游的管壁上的气口、散料件、循环溜灰管管壁上与散料件相对应的气口形成三级散料结构,使得物料得以更加充分的散开。
进一步地,至少有部分气口位于循环溜灰管的底部管壁上。
有益效果为:溜灰管的底部设置气口,能够通过经气口吹出的气流来防止物料在溜灰管的底部板结,确保物料能够在循环溜灰环内顺畅的朝向脱硫反应塔流动,进而提高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实施例1的部分脱硫反应塔及部分循环溜灰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
1、脱硫反应塔;2、前除尘器;3、循环料斗;4、下螺旋输送机;5、循环溜灰管;6、后除尘器;7、进气烟气烟道;8、散料件;9、上部管段;10、散料管段;11、吹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的的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包括脱硫反应塔1、前除尘器2、循环料斗3、下螺旋输送机4、循环溜灰管5及后除尘器6。其中,脱硫反应塔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进气烟道7连接,通过进气烟气烟道7将含硫尾气通入脱硫反应塔1内,含硫尾气在脱硫反应塔1内形成由下向上的高速气流。前除尘器2上部具有进气口,下部具有出料口,脱硫反应塔1的出气口与前除尘器2的进气口连通,循料斗3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前除尘器2的出料口与循环料斗3的进料口连通,循环料斗3的出料口与下螺旋输送机4相连。循环溜灰管5连接在下螺旋输送机4与脱硫反应塔1之间,且循环溜灰管5倾斜布置,使得循环料斗3收集的物料即脱硫灰能够沿循环溜灰管5流人脱硫反应塔1内。脱硫反应塔1上开设有供物料流入其内的循环入口。
为了确保物料能够以散开的状态流入脱硫反应塔1内,如图2所示,在循环溜灰管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散料件8,此处所述的循环溜灰管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入口的连接位置处包括两处位置,一处位置是脱硫反应塔(1)内临近循环入口的位置,一处位置是循环溜灰管5的靠近循环入口的一端的管内,本实施例中,仅在循环溜灰管5内在靠近脱硫反应塔1的循环入口处设置有散料件8,用于分散进入脱硫反应塔1的物料。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仅在脱硫反应塔内临近循环入口的位置设置散料件,或者同时在脱硫反应塔内临近循环入口的位置和循环溜灰管的靠近循环入口的一端的管内同时设置散料件。
本实施例中,循环溜灰管5包括对接的两段,其中一段为上部管段9,上部管段9与下螺旋输送机4连接,另外一段为散料管段10,散料管段10连接在脱硫反应塔1与上部管段9之间。散料件8设置在散料管段10内。
本实施例中,分散管段10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分散管段10的左侧边具有与循环入口对接的出料口,上部管段9连接在分散管段10的上侧边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部管段还可以连接在分散管段的右侧边上。
为了防止循环溜灰管5的管壁对物料的分散造成约束,本实施例中,循环入口的尺寸大于循环溜灰管5的内径。在其他实施例中,为降低干式脱硫系统的制造难度,在循环溜灰管5的管壁不会对物料的分散造成约束的前提下,可将循环入口的尺寸设置的与循环溜灰管5的内径一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散料件8的结构为角钢结构而具有人字型散料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散料件还可以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管装件。关于散料件8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沿物料的流动方向设置有四层散料件8,其中,第一、三层均并排设置两个散料件8,第二、四层各设置一个散料件8,相邻两层内的散料件8错开布置,使得物料在循环溜灰管5内能够实现多次散料。
关于散料件8在循环溜灰管5内的安装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散料件8的两端与循环溜灰管5内壁固定连接实现散料件8在循环溜灰管5内的固定,并使得散料件8横置在循环溜灰管5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散料件的数量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增减,在结构上,散料件也可以为倾斜设置在循环溜灰管内的斜直板,此时,每个散料件仅具有一个散料面。
作为进一步优化地,如图2所示,散料管段10的底部管壁上沿物料的流向间隔开设有风口,并对应各风口设置有吹气设备11,沿物料的流向,风口的位置与散料件8的位置相对应,如此,当物料冲击在散料件8上实现分散后,通过向分散后的物料吹高速气流,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物料的吹散,与此同时,风口设置在散料管段10部管壁上,能够防止物料在散料管段10的底部管壁上板结。为了防止物料灌满风口与吹气设备11之间的气道,可将风口与吹气设备11之间的气道设置为弯道结构,如L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风口设置在散料管段的侧部管壁上,当然,也可以同时在散料管段的侧部管壁和底部管壁上设置风口。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上部管段9与散料管段10连接的一端的底部管壁也设置有风口,并对应设置相应的吹气设备11,如此可在物料进入散料管段10之前对物料进行初步的吹散,同时防止物料在上部管段9的末端板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此处的风口开设在上部管段9的侧部管壁上,或者同时在上部管段9与散料管段10连接的一端的底部管壁和侧部管壁上开设风口。上部管段9与散料管段10风口连接的吹气设备11可以一直开启也可以定期开启。
具体工作时,物料沿循环溜灰管5流向脱硫反应塔1,在流经上部管段9的末端时,从风口吹出的高速气流对物料进行初步的吹散,初步吹散的物料进入散料管段10内,物料在散料管段10内流动的过程中冲击在散料件8上,在散料件8的拦截下减速的同时向周围分散,与此同时,经散料管段10上气口吹出的气流进一步将物料吹散,而后分散的物料经循环入口进入脱硫反应塔1内,在脱硫反应塔1内气流的吹动下上浮,避免物料在脱硫反应塔1的底部而堵塞进气口,确保干式尾气脱硫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散料件的散料面为直面,而本实施例中,散料件为伞形结构,伞形结构的散料件的曲面构成散料面。针对此类的散料件,可以通过在散料件和循环溜灰管的管壁之间设置连接筋来实现散料件在循环溜灰管内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包括对应气口设置的吹气设备,本实施例中,干式尾气脱硫系统不包括吹气设备,而是在干式尾气处理系统在安装位安装完成后,再额外配额相应的吹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上部管段与散料管段为一体式结构,循环溜灰管仅在结构上区分为上部管段与散料管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包括:
脱硫反应塔(1),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循环入口;
前除尘器(2),具有进气口和出料口;
循环料斗(3),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循环溜灰管(5);
所述脱硫反应塔(1)的出气口与前除尘器(2)的进气口连通,前除尘器(2)的出料口与循环料斗(3)的进料口连通,循环溜灰管(5)一端与脱硫反应塔(1)的循环入口连通,另外一端与循环料斗(3)连通;
其特征是,
在循环溜灰管(5)与脱硫反应塔(1)的循环入口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散料件(8),用于分散进入脱硫反应塔(1)的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入口的口径大于循环溜灰管(5)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沿物料的流动方向,所述散料件(8)设置有至少两层,相邻两层的散料件(8)错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料件(8)具有人字型散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溜灰管(5)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分为上部管段(9)和分散管段(10),所述分散管段(10)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分散管段(10)的一边具有与循环入口对接的出料口,上部管段(9)连接在分散管段(10)另外两边中的其中一边上,所述分散管段(10)内设置有所述散料件(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循环溜灰管(5)内在靠近脱硫反应塔(1)的循环入口处设置有所述散料件(8),所述循环溜灰管(5)的管壁上开设有气口,至少部分气口与散料件(8)相对应,所述气口用于与相应的吹气设备(11)连接,以向循环溜灰管(5)内吹送气流,利用气流吹散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还有部分气口位于循环溜灰管(5)位于散料件(8)上游的管壁上,以在物料冲击在散料件(8)上之前对物料进行吹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尾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至少有部分气口位于循环溜灰管(5)的底部管壁上。
CN202023240040.3U 2020-12-29 2020-12-29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Active CN214319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0040.3U CN21431973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0040.3U CN21431973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9735U true CN214319735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0040.3U Active CN21431973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9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3257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掺烧煤泥的方法
CN1730367A (zh) 环保型码头散料装船设备
KR101661010B1 (ko) 서스펜션 제련로 또는 서스펜션 전로에서 정광 버너의 분말 고형재 공급을 균일화하는 장치
CN111558285A (zh) 一种电石渣干法脱硫系统
CN214319735U (zh) 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CN101583429B (zh) 粒度选择和/或物质干燥装置
CN112569775A (zh) 一种干式尾气脱硫系统
CN207564775U (zh) 一种阻燃母粒烘干机
CN208499815U (zh) 一种高程数字模拟散料转运站装置
CN112742231A (zh) 喷氨静态混合器及除尘方法
CN109848037A (zh) 一种分离装置
CN205397393U (zh) 装船机转接漏斗卸料装置和装船机
CN213841800U (zh) 一种熔池炉熔炼系统
CN111068446B (zh) 烧结烟气循环系统及烧结烟气循环系统清灰方法
CN210473322U (zh) 一种五钠聚合炉尾气处理装置
CN107152858A (zh) 立式烘干筛选塔
CN103033064B (zh) 烧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5114134U (zh) 用于固体颗粒物料的卸料装置
CN206398707U (zh) 一种带后向松动风的回料装置
CN206130966U (zh) 一种用于为脱硫剂仓除尘的装置
CN105603212A (zh) 再生铝废气循环净化系统
CN103344092A (zh) 复式对流干燥器
CN213386829U (zh) 集中供料用防架桥料仓
CN220781279U (zh) 一种建筑固废组合式箱式风选机
CN204574086U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能粉末燃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