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4779U -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4779U
CN214314779U CN202120629325.1U CN202120629325U CN214314779U CN 214314779 U CN214314779 U CN 214314779U CN 202120629325 U CN202120629325 U CN 202120629325U CN 214314779 U CN214314779 U CN 214314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slits
magnet
sub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93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龙
毛临书
邱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293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4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4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4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设有中心轴孔,且绕中心轴孔设有多组磁体插孔,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每组磁体插孔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两端向远离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每组磁体插孔远离中心轴孔的一侧对称设有至少两组狭缝,每组狭缝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均朝向磁体插孔延伸,且第二狭缝位于第一狭缝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多组永磁体,分别设于每组磁体插孔中;其中,第一狭缝与磁体插孔的距离小于第二狭缝与磁体插孔的距离。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有效减少狭缝所产生的磁阻,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永磁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价比。

Description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组件、一种永磁电机、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通过定子产生的电枢磁场与转子产生的励磁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旋转,以输出动力。在转子旋转过程中,磁场的畸变会导致空间气隙磁场多次谐波增加,电机负载下的谐波含量较大,容易造成较大的噪声,同时导致电机铁损增加、效率下降。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转子铁芯上设置狭缝来改善磁场走向,以降低谐波含量,并降低振动噪声。但该方案中的狭缝容易导致永磁体磁路的磁阻增大,使得永磁体的利用率下降,导致永磁电机的性价比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电机。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设有中心轴孔,且绕中心轴孔设有多组磁体插孔,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每组磁体插孔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两端向远离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每组磁体插孔远离中心轴孔的一侧对称设有至少两组狭缝,每组狭缝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均朝向磁体插孔延伸,且第二狭缝位于第一狭缝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多组永磁体,分别设于每组磁体插孔中;其中,第一狭缝与磁体插孔的距离小于第二狭缝与磁体插孔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转子铁芯为具有中心轴孔的旋转体,以通过中心轴孔装配转动轴。通过在转子铁芯上设置多组磁体插孔,以便于设置永磁体。多组磁体插孔沿圆周方向设置,并形成围绕中心轴孔的均匀排布形式;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通过设置每组磁体插孔的两端向远离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即磁体插孔的两端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而每组磁体插孔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使得磁体插孔形成类似V形的结构;每组磁体插孔内设置有永磁体,以实现永磁体的装配,使永磁体能够随转子铁芯一同旋转,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励磁磁场。
在每组磁体插孔远离中心轴孔的一侧,通过对应设置至少两组狭缝,以在转子组件装配于永磁电机中时,改善磁场走向。其中,至少两组狭缝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每组狭缝包括朝向磁体插孔延伸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且第二狭缝位于第一狭缝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使得第一狭缝与磁体插孔的中部相对应,第二狭缝与磁体插孔的两端相对应,以在转子组件转动时,通过狭缝所产生的气隙改善磁场走向,减少谐波含量,进而降低振动噪声和铁损。通过设置每组狭缝中的第一狭缝与磁体插孔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狭缝与该磁体插孔之间的距离,即第一狭缝更靠近磁体插孔,以与磁体插孔的延伸方向相适配,可减少狭缝所产生的磁阻,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装配该转子组件的永磁电机的性价比。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绕中心轴孔设置四组、六组或八组磁体插孔,当然,还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磁体插孔,具体可以根据转子铁芯的实际尺寸而定。其中,每组磁体插孔可以是一个贯通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子插孔组成。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子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体插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插孔,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两个子插孔相互靠近的一端朝向中心轴孔延伸,且两个子插孔相互远离的一端朝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延伸;其中,每个子插孔远离中心轴孔的一侧对应设有一组狭缝,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与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第一狭缝与子插孔的距离,和第二狭缝与子插孔的距离之比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一阈值在0.4至0.5的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每组磁体插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插孔,可以缩减单个磁体插孔的尺寸,降低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转子铁芯的内部强度,同时也可以缩减单个永磁体的尺寸。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磁体插孔的中部位置,即两个子插孔相互靠近的一端,向靠近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对应地,磁体插孔的两端,即两个子插孔相互远离的一端,向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的方向延伸,使得两个子插孔拼接成类似V形的结构;每个子插孔中设置一个永磁体,使得每组的两个永磁铁形成类似V形的布置形式,以产生所需的磁场。
其中,每个子插孔对应设有一组狭缝。在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该组狭缝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与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或完全相等;而在靠近磁体插孔的一端,该组狭缝的第一狭缝与子插孔的距离,和第二狭缝与子插孔的距离之比小于第一阈值,且0.4≤第一阈值≤0.5,以使得第一狭缝、第二狭缝的长度比例与子插孔的尺寸和延伸方向相适配,使得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产生的气隙对永磁体所产生磁场走向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第一阈值具体为0.44,以进一步增强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对永磁体的磁场的改善作用,永磁体的利用率更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狭缝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相互靠近。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每组狭缝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相互靠近,即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非平行设置,第二狭缝向第一狭缝倾斜,以与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相适配。可以理解,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为圆形,而第二狭缝位于第一狭缝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通过相对倾斜的设置方式,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对磁场的改善作用也更加明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且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至20°。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对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形成第一夹角,通过限定15°≤第一夹角≤20°,使得第一夹角处于合适的角度范围内,可避免倾斜角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狭缝对磁场的改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狭缝(特别是第二狭缝)过于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而增加加工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狭缝中,第一狭缝的宽度大于第二狭缝的宽度,且第一狭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2mm,第二狭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的宽度进行限定,以使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的宽度能够符合要求。具体地,1mm≤第二狭缝的宽度<第一狭缝的宽度≤1.2mm,使得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的宽度之差保持在0.2mm范围内,以防止二者宽度相差较大使产生的气隙发生异常的相互干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组狭缝中,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狭缝的宽度的2.5倍至3倍。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通过设置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取值范围为第一狭缝的宽度的2.5倍至3倍,以使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一方面能够有利于通过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共同作用于永磁体的磁场,以改善磁场走向,另一方面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合理布置,同时便于进行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铁芯包括多个沿轴向方向设置的铁芯层,相邻两个铁芯层之间相互连接并形成压紧配合;其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与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距离大于铁芯层的厚度的两倍。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铁芯包括多个铁芯层,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将多个铁芯层叠加,并使相邻的铁芯层之间压紧配合,以形成转子铁芯整体,以提高两个磁极之间的磁通密度。同时,每层铁芯层表面设置绝缘层以防止使用时产生的电涡流造成电能损耗。其中,通过设置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至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于单个铁芯层的厚度的两倍,以使外周侧边缘与狭缝的连接处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止狭缝距离外周侧边缘的距离过小而导致连接处断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第一狭缝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狭缝,且相邻的两个子狭缝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4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于现有加工工艺,在转子铁芯上的较小空间内直接加工贯通的第一狭缝的难度较大。通过设置第一狭缝包括多个子狭缝,且多个子狭缝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拼接形成第一狭缝,可以缩减单个第一狭缝的长度,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能够使转子铁芯内部保持一定的强度。其中,通过设置相邻的两个子狭缝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4mm,以满足现有加工精度的要求,防止间隔过小而导致连接处发生断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每个子插孔的端部与位于子插孔中的永磁体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通过设置永磁体的两端与子插孔的两端均存在间距,使得永磁体与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保持合理的距离,同时,使得两个子狭缝中的两个永磁体之间也保持合理的距离,使得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能够符合永磁电机的工作要求,并与定子组件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组件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子插孔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设有磁槽,且磁槽沿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向靠近对应的第二狭缝一侧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子插孔靠近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设置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磁槽,以利用磁槽和对应的狭缝共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永磁体的磁场走向,永磁体的利用率更高。其中,磁槽向靠近对应的第二狭缝的一侧延伸,以充分利用边缘空间,使磁槽和第二狭缝所产生的气隙能够相互配合,产生良性作用。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定子组件;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转子组件,同轴设于定子组件内。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永磁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通过设置转子组件位于定子组件内,且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同轴设置,以使转子组件的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组件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进行旋转,进而输出转矩。其中,在转子组件中,转子铁芯上设置的狭缝能够对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进行调整,改善磁场走向,降低永磁电机的振动噪声和铁损,同时,又能够减少磁阻,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永磁电机的工作效率和性价比。
此外,本方案中的永磁电机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转子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永磁电机,设于壳体内;压缩泵组件,设于壳体内,并与永磁电机的转子组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压缩机包括壳体、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以及压缩泵组件。永磁电机和压缩泵组件均设于壳体内,且压缩泵组件与永磁电机的转子组件传动连接,以在永磁电机工作时,通过转子组件的旋转带动压缩泵组件工作,实现压缩冷媒。
此外,本方案中的压缩机还具有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内设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压缩机。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制冷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制冷系统,以利用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操作。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压缩机,以利用压缩机压缩冷媒,以使冷媒的状态符合制冷系统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冰箱、冷柜。
此外,本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还具有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铁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负载气隙畸变对比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额定负载下铁芯损耗对比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永磁电机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转子组件,11转子铁芯,111中心轴孔,112磁孔,1121子插孔,1122磁槽,1131第一狭缝,1132第二狭缝,1133子狭缝,12永磁体,2永磁电机,21定子组件,3压缩机,31壳体,32压缩泵组件,4制冷设备,41设备本体,42制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除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如图1所示,转子组件1包括转子铁芯11和永磁体12。
转子铁芯11为旋转体,具有中心轴孔111,以通过中心轴孔111装配转动轴。转子铁芯11上设置有多组磁孔112(即磁体插孔),以为永磁体12提供安装空间。
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多组磁孔112沿圆周方向设置,并形成围绕中心轴孔111的均匀排布形式。磁孔112的数量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六组。
其中,每组磁孔112的两端向远离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即磁孔112的两端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而每组磁孔112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以使磁孔112整体形成类似V形的结构。
每组磁孔112内设置有永磁体12,以利用磁孔112实现永磁体12的装配;在转子铁芯11旋转时,永磁体12能够随转子铁芯11一同旋转,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励磁磁场。
在每组磁孔112远离中心轴孔111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两组狭缝,以在转子组件1装配于永磁电机中时,改善磁场走向。如图1所示,每组磁孔112可以对应设置两组狭缝。
其中,每组狭缝包括朝向磁孔112延伸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第二狭缝1132位于第一狭缝1131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磁孔112的中部相对应,第二狭缝1132与磁孔112的端部相对应。在转子组件1转动时,通过狭缝所产生的气隙改善磁场走向,减少谐波含量,进而降低振动噪声和铁损。
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各自至磁孔112的距离不同,具体地,第一狭缝1131与磁孔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二狭缝1132与该磁孔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使得第一狭缝1131更靠近磁孔112,以与磁孔112的延伸方向相适配。
通过上述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的布置形式,可有效减少狭缝所产生的磁阻,并能够提高永磁体12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装配该转子组件1的永磁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价比。
需要说明的是,磁孔112和狭缝的组数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也可以绕中心轴孔111设置四组、八组或其他组数的磁孔112,每组磁孔112也可以对应设置多组狭缝。
此外,每组磁孔112可以是一个贯通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由两个或多个子插孔1121拼接而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和图2所示,每组磁孔112包括两个子插孔1121,两个子插孔1121对称设置,拼接成一个磁孔112,可以缩减单个磁孔112的尺寸,降低了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转子铁芯11的内部强度;同时,两个子插孔1121中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12,也可以缩减单个永磁体12的尺寸,有利于简化永磁体12的结构。
具体地,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磁孔112的中部位置对应于两个子插孔1121相互靠近的一端,向靠近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磁孔112的两端对应于两个子插孔1121相互远离的一端,向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方向延伸;通过两个子插孔1121拼接成的磁孔112整体形成类似V形的结构。
每个子插孔1121中设置一个永磁体12,使得每组的两个永磁铁的设置形式与两个子插孔1121一致,也形成类似V形的布置形式,以使永磁体12所产生磁场满足永磁电机的工作需要。
如图2所示,每个子插孔1121对应设有一组狭缝,且两组狭缝对称设置。在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一端,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或完全相等;而在靠近磁孔112的一端,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与子插孔1121的距离,和第二狭缝1132与子插孔1121的距离之比小于第一阈值,且0.4≤第一阈值≤0.5。
以上设置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第二狭缝1132的长度比例与子插孔1121的尺寸和延伸方向相适配,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所产生的气隙对永磁体12所产生磁场走向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第一阈值为0.44,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至子插孔1121的距离,以进一步增强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对永磁体12的磁场的改善作用,永磁体12的利用率更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3所示,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非平行设置;在每组狭缝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一端,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相互靠近,即第二狭缝1132向第一狭缝1131倾斜,以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相适配。
可以理解,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为圆形,而第二狭缝1132位于第一狭缝1131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且子插孔1121与第二狭缝1132对应的位置也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延伸,使得第二狭缝1132所处的位置的空间相对较小。通过上述相对倾斜的设置方式,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第二狭缝1132的布置形式与子插孔1121以及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相适配,对磁场的改善作用也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相对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其中,15°≤第一夹角θ≤20°,使得第一夹角θ处于合适的角度范围内。上述设置可避免第二狭缝1132相对于第一狭缝1131的倾斜角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狭缝对磁场的改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狭缝(特别是第二狭缝1132)过于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而增加加工难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对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进行了限定,以使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能够符合要求。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为w1,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为w2。其中,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小于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具体地,1mm≤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1.2mm,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之差保持在0.2mm范围内,即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与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相差较小,以防止二者宽度相差较大使产生的气隙发生异常的相互干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3所示,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不同部位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其中,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存在最小距离d,且最小距离d的取值范围为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的2.5倍至3倍。
以上对最小距离d的设置,可以使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能够共同作用于永磁体12的磁场,以改善磁场走向,同时,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合理布置,能够防止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间距过大而造成空间浪费,也便于第一狭缝1131合第二狭缝1132的加工操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转子铁芯11包括多个铁芯层,多个铁芯层在轴向方向上叠加,且相邻的铁芯层之间相互连接并压紧配合,从而形成转子铁芯11整体。其中,铁芯层可以是硅钢片,通过多层叠加的硅钢片形成转子铁芯11,可以提高转子铁芯11的两个磁极之间的磁通密度。
在加工过程中,每层铁芯层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可以防止转子组件1在工作时产生的电涡流造成电能损耗。
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至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于单个铁芯层的厚度的两倍,可使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与狭缝的连接处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防止狭缝与外周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连接处断裂,以避免影响转子铁芯11的可靠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狭缝1131包括多个子狭缝1133,且多个子狭缝1133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每个第一狭缝1131包括两个子狭缝1133,两个子狭缝1133拼接形成第一狭缝1131,以缩减单个第一狭缝1131的长度,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能够使转子铁芯11内部保持一定的强度。
其中,在第一狭缝113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狭缝1133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4mm,以满足现有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加工难度,防止间隔过小而导致两个子狭缝1133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限于加工工艺,在转子铁芯11上的较小空间内直接加工贯通的第一狭缝1131的难度较大;而在设置多个子狭缝1133的情况下,相邻的子狭缝1133之间的间隔过小,加工时不易保证加工精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子狭缝1133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每个第一狭缝1131也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子狭缝1133。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每个子插孔1121内设有一个永磁体12。其中,每个永磁体12的两端与子插孔1121的两端均存在间距,使得永磁体12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保持合理的距离,同时,使得两个子狭缝1133中的两个永磁体12之间也保持合理的距离,使得永磁体12所产生的磁场能够符合永磁电机的工作要求。
在转子组件1装配于永磁电机时,通过永磁体12所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组件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组件1旋转。
进一步地,每个子插孔1121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一端,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磁槽1122;在转子组件1工作时,磁槽1122能够与对应的狭缝共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永磁体12的磁场走向,进一步提高永磁体12的利用率。
其中,在转子铁芯11的圆周方向上,磁槽1122向靠近对应的第二狭缝1132的一侧延伸,以充分利用转子铁芯11的边缘空间,使磁槽1122和第二狭缝1132所产生的气隙能够相互配合,产生良性作用,共同对永磁体12的磁场产生改善作用。
以下提供上述转子组件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1。如图1所示,转子组件1包括转子铁芯11和永磁体12。
转子铁芯11为旋转体,具有中心轴孔111,以通过中心轴孔111装配转动轴。转子铁芯11上设置有多组磁孔112(即磁体插孔),以为永磁体12提供安装空间。
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多组磁孔112沿圆周方向设置,并形成围绕中心轴孔111的均匀排布形式。磁孔112的数量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六组。
其中,每组磁孔112的两端向远离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即磁孔112的两端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而每组磁孔112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以使磁孔112整体形成类似V形的结构。
每组磁孔112内设置有永磁体12,以利用磁孔112实现永磁体12的装配;在转子铁芯11旋转时,永磁体12能够随转子铁芯11一同旋转,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励磁磁场。
在每组磁孔112远离中心轴孔111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两组狭缝,以在转子组件1装配于永磁电机中时,改善磁场走向。如图1所示,每组磁孔112可以对应设置两组狭缝。
其中,每组狭缝包括朝向磁孔112延伸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第二狭缝1132位于第一狭缝1131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磁孔112的中部相对应,第二狭缝1132与磁孔112的端部相对应。在转子组件1转动时,通过狭缝所产生的气隙改善磁场走向,减少谐波含量,进而降低振动噪声和铁损。
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各自至磁孔112的距离不同,第一狭缝1131与磁孔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二狭缝1132与该磁孔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使得第一狭缝1131更靠近磁孔112,以与磁孔112的延伸方向相适配。
如图1和图2所示,每组磁孔112包括两个子插孔1121,两个子插孔1121对称设置,拼接成一个磁孔112,可以缩减单个磁孔112的尺寸,降低了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转子铁芯11的内部强度;同时,两个子插孔1121中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12,也可以缩减单个永磁体12的尺寸,有利于简化永磁体12的结构。
具体地,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磁孔112的中部位置对应于两个子插孔1121相互靠近的一端,向靠近中心轴孔111的方向延伸,磁孔112的两端对应于两个子插孔1121相互远离的一端,向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方向延伸;通过两个子插孔1121拼接成的磁孔112整体形成类似V形的结构。
每个子插孔1121中设置一个永磁体12,使得每组的两个永磁铁的设置形式与两个子插孔1121一致,也形成类似V形的布置形式,以使永磁体12所产生磁场满足永磁电机的工作需要。
如图2所示,每个子插孔1121对应设有一组狭缝,且两组狭缝对称设置。在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一端,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或完全相等;而在靠近磁孔112的一端,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与子插孔1121的距离,和第二狭缝1132与子插孔1121的距离之比小于第一阈值,且0.4≤第一阈值≤0.5。
进一步地,第一阈值为0.44,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至子插孔1121的距离。
以上设置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第二狭缝1132的长度比例与子插孔1121的尺寸和延伸方向相适配,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所产生的气隙对永磁体12所产生磁场走向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永磁体12的利用率更高。
如图1至图3所示,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非平行设置;在每组狭缝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的一端,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相互靠近,即第二狭缝1132向第一狭缝1131倾斜,以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相适配。
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为圆形,而第二狭缝1132位于第一狭缝1131远离另一组狭缝的一侧,且子插孔1121与第二狭缝1132对应的位置也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延伸,使得第二狭缝1132所处的位置的空间相对较小。通过上述相对倾斜的设置方式,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第二狭缝1132的布置形式与子插孔1121以及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相适配,对磁场的改善作用也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相对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其中,15°≤第一夹角θ≤20°,使得第一夹角θ处于合适的角度范围内。上述设置可避免第二狭缝1132相对于第一狭缝1131的倾斜角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狭缝对磁场的改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狭缝(特别是第二狭缝1132)过于靠近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而增加加工难度。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为w1,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为w2。其中,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小于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具体地,1mm≤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1.2mm,可使得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之差保持在0.2mm范围内,即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与第二狭缝1132的宽度w2相差较小,以防止二者宽度相差较大使产生的气隙发生异常的相互干扰。
如图1至图3所示,每组狭缝的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不同部位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其中,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存在最小距离d,且最小距离d的取值范围为第一狭缝1131的宽度w1的2.5倍至3倍。
以上对最小距离d的设置,可以使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能够共同作用于永磁体12的磁场,以改善磁场走向,同时,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合理布置,能够防止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间距过大而造成空间浪费,也便于第一狭缝1131合第二狭缝1132的加工操作。
转子铁芯11包括多个铁芯层,多个铁芯层在轴向方向上叠加,且相邻的铁芯层之间相互连接并压紧配合,从而形成转子铁芯11整体。其中,铁芯层可以是硅钢片,通过多层叠加的硅钢片形成转子铁芯11,可以提高转子铁芯11的两个磁极之间的磁通密度。在加工过程中,每层铁芯层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可以防止转子组件1在工作时产生的电涡流造成电能损耗。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狭缝1131与第二狭缝1132至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于单个铁芯层的厚度的两倍,可使转子铁芯11的外周侧边缘与狭缝的连接处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防止狭缝与外周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连接处断裂,以避免影响转子铁芯11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狭缝1131包括多个子狭缝1133,且多个子狭缝1133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每个第一狭缝1131包括两个子狭缝1133,两个子狭缝1133拼接形成第一狭缝1131,以缩减单个第一狭缝1131的长度,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能够使转子铁芯11内部保持一定的强度。
其中,在第一狭缝113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狭缝1133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4mm,以满足现有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加工难度,防止间隔过小而导致两个子狭缝1133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通过对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的布置形式的改进,可有效减少狭缝所产生的磁阻,并能够提高永磁体12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装配该转子组件1的永磁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价比。
举例而言,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和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转子在工作过程中的负载气隙畸变实验数据对比图。其中,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在磁孔远离中心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狭缝,且每个狭缝与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由图5的实验数据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的负载气隙畸变达到31.48%,而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的负载气隙畸变仅为23.11%,远低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子。
进一步地,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在额定负载下的铁芯损耗实验数据对比图。由图6的实验数据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的铁芯损耗接近于180,而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的铁芯损耗仅为145左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子,铁芯损耗下降幅度接近20%,改善较为明显。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2,如图1和图7所示,永磁电机2包括定子组件2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
转子组件1设于定子组件21内,且转子组件1与定子组件21同轴设置。在永磁电机2工作时,转子组件1的永磁体12所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组件21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并驱动转子组件1相对于定子组件21进行旋转,进而输出转矩。
其中,在转子组件1的转子铁芯11上,设有与永磁体12相对应的狭缝,包括第一狭缝1131和第二狭缝1132,能够对永磁体12所产生的磁场进行调整,改善磁场走向,降低永磁电机2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噪声和铁损。同时,通过对狭缝的设置方式的改进,还能够减少狭缝造成的磁阻,提高永磁体12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永磁电机2的工作效率和性价比。
进一步地,在装配过程中,转子铁芯11的中心轴孔111可以与永磁电机2的转动轴相配合,以使转子组件1与永磁电机2的外壳形成转动连接,以对转子组件1提供支持,使转子组件1能够在定子组件21内相对稳定地旋转。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2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转子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缩机3,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压缩机3包括壳体31、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2以及压缩泵组件32。
永磁电机2和压缩泵组件32均设于壳体31内;永磁电机2作为驱动部件,用于向压缩泵组件32输出动力。其中,压缩泵组件32与永磁电机2的转子组件1传动连接,以在永磁电机2工作时,通过转子组件1的旋转带动压缩泵组件32工作,实现压缩泵组件32的正常工作。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3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4,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制冷设备4包括设备本体41和制冷系统42。
制冷系统42的部分或全部设于设备本体41中,以利用制冷系统42进行制冷操作。其中,制冷系统4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压缩机3,以利用压缩机3压缩冷媒,以使冷媒的状态符合制冷系统42的需求,并在制冷系统42中完成制冷循环,实现制冷系统42的制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4可以是空调、冰箱、冷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用于制冷操作的设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4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压缩机3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提供了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及具有该转子的永磁电动机,转子铁芯具有多对V形永磁体插入孔,在转子铁芯中绕轴孔的外周呈对称分布,每对永磁铁插入孔与转子铁芯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相对于磁极中心对称配置,且第二狭缝相对于第一狭缝远离磁极中心。
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靠近转子铁芯外周侧且铁芯外周侧间隔相等,第一狭缝与永磁体插入孔的最短距离L1小于第二狭缝与永磁体插入孔的最短距离L2,且满足L1/L2<0.44。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转子铁芯中,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具有一定夹角θ,且15°≤θ≤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地,设置第一狭缝宽度w1大于第二狭缝的宽度w2,且1mm≤w2<w1≤1.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地,设置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与转子铁芯外周侧间隔大于2倍转子钢板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地,设置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之间最小距离d,满足2.5w1≤d≤3w1。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狭缝可以由两段较短狭缝或由多段狭缝组成。
一种永磁电机,包括上述的转子铁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可有效减少永磁电机的谐波含量,降低电机噪音,提高电机性价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的布置形式的改进,可有效减少狭缝所产生的磁阻,并能够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装配该转子组件的永磁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价比。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设有中心轴孔,且绕所述中心轴孔设有多组磁体插孔,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每组所述磁体插孔的中部向靠近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两端向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方向延伸;
每组所述磁体插孔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一侧对称设有至少两组狭缝,每组所述狭缝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均朝向所述磁体插孔延伸,且所述第二狭缝位于所述第一狭缝远离另一组所述狭缝的一侧;
多组永磁体,分别设于每组所述磁体插孔中;
其中,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磁体插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磁体插孔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插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插孔,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两个所述子插孔相互靠近的一端朝向所述中心轴孔延伸,且两个所述子插孔相互远离的一端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延伸;
其中,每个所述子插孔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一侧对应设有一组所述狭缝,每组所述狭缝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子插孔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子插孔的距离之比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阈值在0.4至0.5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狭缝中,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相互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至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狭缝中,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2mm,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每组所述狭缝中,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的2.5倍至3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多个沿轴向方向设置的铁芯层,相邻两个所述铁芯层之间相互连接并形成压紧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距离大于所述铁芯层的厚度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狭缝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狭缝,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狭缝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4mm。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上,每个所述子插孔的端部与位于所述子插孔中的所述永磁体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子插孔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一端设有磁槽,且所述磁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圆周方向向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二狭缝一侧延伸。
11.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组件;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同轴设于所述定子组件内。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永磁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压缩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永磁电机的转子组件传动连接。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内设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
CN202120629325.1U 2021-03-29 2021-03-29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14314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9325.1U CN214314779U (zh) 2021-03-29 2021-03-29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9325.1U CN214314779U (zh) 2021-03-29 2021-03-29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4779U true CN214314779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29325.1U Active CN214314779U (zh) 2021-03-29 2021-03-29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4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9906A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214314779U (zh)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620456A (zh) 转子铁芯、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CN112436625B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2910136A (zh) 转子组件、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649339U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216356120U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110912297B (zh) 电机和压缩机
CN210167872U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4069905A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113659746A (zh) 一种转子冲片组、转子铁芯、转子和电机
CN112564318A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3521442U (zh) 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2003399A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空调器、车辆
CN217769618U (zh) 一种低速风扇电机
CN114039435B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压缩机结构和制冷设备
CN214506697U (zh) 转子结构、电机及压缩机
CN219554685U (zh) 电机、压缩机和车辆
CN113629917B (zh) 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12467908B (zh) 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2865366B (zh) 驱动电机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2436628B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8788686U (zh) 组合式磁极发电装置
CN219124082U (zh) 一种方便油冷的永磁电机
WO2022068824A1 (en) Motor component, motor and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