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8336U -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8336U
CN214308336U CN202023280373.9U CN202023280373U CN214308336U CN 214308336 U CN214308336 U CN 214308336U CN 202023280373 U CN202023280373 U CN 202023280373U CN 214308336 U CN214308336 U CN 214308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medium
ring
seal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03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刚
韩嘉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mc Sea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mc Sea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mc Sea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mc Sea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03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8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8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8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法兰、具有介质腔的第二法兰,以及用于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轴向密封连接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内支撑环、外支撑环,以及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环,密封环设在在内支撑环与外支撑环之间,其中,内支撑环上设有介质引入孔,介质引入孔贯穿内支撑环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密封环的内侧周部上开设有连通中空内腔的介质通入孔,其中一个管箱通过介质引入孔与介质通入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密封环周向各处温度一致、受力均匀,使得密封组件能够始终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紧密接触,密封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设备,为了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改善传热性能,工业中通常采用增加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程的方式,在筒体内间隔安装多块隔板,形成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如2管程、4管程、6管程、8管程等。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在核电、石化等领域广泛应用。
密封性能的好坏对换热器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密封装置中,采用法兰将密封垫片压紧在需要密封的部件之间,密封垫片包括缠绕垫片、包覆垫片等。在实际运行时,管壳式多程换热器由于程间客观存在的温度差,入口至出口多程对应的法兰部位温度不一致,因而会形成法兰内部热应力,并导致法兰周向各节点的轴向变形不一致,造成密封垫片密封周向不同节点周向密封工作应力的局部缺失,从而造成密封泄漏,特别是管程数越多越容易泄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壳式多程换热器的密封装置容易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法兰、具有介质腔的第二法兰,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轴向密封连接的密封组件,所述介质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且彼此之间相互分隔的多个管箱,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管箱的多条换热管道,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内支撑环、外支撑环,以及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在在所述内支撑环与所述外支撑环之间,其中,所述内支撑环上设有介质引入孔,所述介质引入孔贯穿所述内支撑环的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周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介质通入孔,所述介质引入孔有一个或多个,所有的所述介质引入孔与同一个所述管箱连通,并通过所述介质通入孔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环包括具有内孔的环体、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环体上的至少一根筋条,所有的所述筋条将所述环体的所述内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多个孔腔,所述管箱与所述孔腔的个数及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腔中设置有多个隔板,所有的所述隔板将所述介质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的管箱,所述筋条密封地连接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高度与所述环体的高度一致,且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齐平。
优选地,所述管箱至少包括进液管箱、出液管箱,以及至少一个中间管箱,介质沿输入方向依次经过所述进液管箱、中间管箱及出液管箱,所述介质引入孔与所述进液管箱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管箱相连通的介质入口、与所述出液管箱相互连通的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介质通入孔具有沿所述密封环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
优选地,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环的外径,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周部与所述内支撑环的外侧壁之间沿径向始终具有间隙地设置,所述介质引入孔与所述介质通入孔经过所述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密封环的外侧周部与所述外支撑环的内侧壁周部之间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上形成有安装凸起,所述第二法兰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凸起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并压紧在所述密封组件上,所述内支撑环的两侧轴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使得所述内支撑环密封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凸起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一个管箱中的管程介质通过介质引入孔及介质通入孔进入到密封环内,形成密封环的自紧应力,且密封环周向各处温度一致、受力均匀,实现自紧密封,使得密封组件能够始终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紧密接触,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附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附图4为图2中C处放大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6为图5中D-D剖视图;
附图7为图5中E-E剖视图;
其中:1、第一法兰;11、换热管道;12、安装凸起;
2、第二法兰;211、管箱;2111、进液管箱;2112(2112a、2112b、2112c)、中间管箱;2113、出液管箱;212、隔板;22、介质入口;23、介质出口;24、安装槽;
3、密封组件;31、内支撑环;311、环体;312、筋条;31a、密封层;310、介质引入孔;32、外支撑环;33、密封环;330、介质通入孔;
4、壳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法兰1、具有介质腔的第二法兰2,以及用于第一法兰1与第二法兰2之间轴向密封连接的密封组件3,其中,第二法兰2具体为具有法兰连接部的高压釜,此处为便于称谓,简称为第二法兰2。
介质腔包括设置在第二法兰2上且彼此之间相互分隔的多个管箱211,第一法兰1上设置有连通相邻两个管箱211的多条换热管道11。该换热器还包括与第一法兰1密封连接的壳程壳体4,壳程壳体4与第一法兰1形成多腔室冷却器,所有的换热管道11均延伸至壳程壳体4内部,从而高温高压的管程介质与低温壳程介质能够在壳程壳体4中实现换热。
介质腔中设置有多个隔板212,将介质腔分隔为多个管箱211,管箱211至少包括进液管箱2111和出液管箱2113。本实施例中以8程换热器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管箱211还包括三个中间管箱2112,分别为中间管箱2112a、中间管箱2112b、中间管箱2112c,管程介质沿输入方向依次经过上述进液管箱2111、中间管箱2112a、中间管箱2112b、中间管箱2112c及出液管箱2113;第二法兰2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箱2111相连通的介质入口22、与出液管箱2113相互连通的介质出口23。管程介质按照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依次流经各个管箱211及换热管道11,经过多管程逐级换热降温,进液管箱2111中的管程介质温度最高,出液管箱2113中的管程介质温度最低,容易造成第二法兰2周向受热不均,第一法兰1与第二法兰2之间的密封垫片局部翘起等密封失效的问题。
参见图3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组件3,包括内支撑环31、外支撑环32,以及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环33,密封环33设在在内支撑环31与外支撑环32之间。
内支撑环31包括具有内孔的环体311、固定地设置在环体311上的至少一根筋条312,本实施例中具体有如图5所示的4根筋条312,所有的筋条312将环体311的内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多个孔腔,管箱211与孔腔的个数及位置一一对应。筋条312密封地连接在隔板212与第一法兰1之间,筋条312的高度与环体311的高度一致,且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齐平,用于为环体311及整个密封组件3提供支撑。
如图3及图6所示,内支撑环31上设有介质引入孔310,介质引入孔310贯穿内支撑环31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介质引入孔310沿内支撑环的径向方向延伸。密封环33的内侧周部上开设有连通中空内腔的介质通入孔330,其中一个管箱211通过介质引入孔310与介质通入孔330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介质引入孔31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有的介质引入孔310均与进液管箱2111连通,与其他管箱211均不连通,而介质通入孔330具有沿密封环33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从而进液管箱2111中的高温管程介质能够注入并充满密封环33的内腔。
具体地,密封环33的内径大于内支撑环31的外径,密封环33的内侧周部与内支撑环31的外侧壁之间沿径向始终具有间隙地设置,介质引入孔310与介质通入孔330经过间隙连通;密封环33的外侧周部与外支撑环32的内侧壁周部之间间隙配合。如此,内支撑环31与外支撑环32之间具有可供密封环33进行径向形变的空间,而密封环33的轴向两端面始终抵靠在第一法兰1及第二法兰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1上形成有安装凸起12,第二法兰2上形成有安装槽24,密封组件3设置在安装槽24中,安装凸起12配合地插设在安装槽24中并压紧在密封组件3上,内支撑环31的两侧轴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31a,使得内支撑环31密封地连接在安装槽24与安装凸起12之间,密封层31a具体为柔性石墨层或软质金属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支撑环31、外支撑环32及密封环33均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其中密封环33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刚度,三者均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金属材料。密封环33外壁表面可包覆软性材料,如银、铝、铜等,或可电镀银、铜等,使密封环33与第一法兰1及第二法兰2的相邻端面接紧密触。
本实施例中管壳式多程换热器的密封原理具体如下:
通过螺栓连接使得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沿轴向压紧密封组件3,密封环33与第一法兰1及第二法兰2接触并形成初始密封应力。换热器开始运行后,进液管箱2111中的有压介质通过介质引入孔310和介质通入孔330进入密封环33的内腔中,随着工作温度、压力的增大,密封环33中的介质产生由内向外的自紧应力Fa,在自紧应力Fa的作用下,密封环33与两个法兰接触面上的接触应力Fg也逐渐增大,从而实现自紧密封。
本实施例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管程热流体介质经多程换热后,温度逐渐降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管程介质温度逐渐升高,密封组件3的密封原理相同),不同管箱211周向上的温度不同,具体为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2与进液管箱2111的连接处温度最高,与出液管箱2113的连接处温度最低,与中间管箱2112a、中间管箱2112b、中间管箱2112c的连接处温度逐步降低,由于各管箱211间隔设置,因此在第一法兰1及第二法兰2的周向上温度分布不均衡,导致螺栓、法兰等接头元件的热膨胀不同,产生的变形不协调,密封环33的密封应力不均匀,通过上述密封环33的自紧功能,能够对不均匀的密封应力进行补偿,从而保证密封持续有效。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法兰、具有介质腔的第二法兰,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轴向密封连接的密封组件,所述介质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且彼此之间相互分隔的多个管箱,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管箱的多条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内支撑环、外支撑环,以及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在所述内支撑环与所述外支撑环之间,其中,所述内支撑环上设有介质引入孔,所述介质引入孔贯穿所述内支撑环的内侧壁与外侧壁,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周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介质通入孔,所述介质引入孔有一个或多个,所有的所述介质引入孔与同一个所述管箱连通,并通过所述介质通入孔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环包括具有内孔的环体、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环体上的至少一根筋条,所有的所述筋条将所述环体的所述内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多个孔腔,所述管箱与所述孔腔的个数及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腔中设置有多个隔板,所有的所述隔板将所述介质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的管箱,所述筋条密封地连接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高度与所述环体的高度一致,且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至少包括进液管箱、出液管箱,以及至少一个中间管箱,介质沿输入方向依次经过所述进液管箱、中间管箱及出液管箱,所述介质引入孔与所述进液管箱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管箱相连通的介质入口、与所述出液管箱相互连通的介质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通入孔具有沿所述密封环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环的外径,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周部与所述内支撑环的外侧壁之间沿径向始终具有间隙地设置,所述介质引入孔与所述介质通入孔经过所述间隙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外侧周部与所述外支撑环的内侧壁周部之间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管壳式多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上形成有安装凸起,所述第二法兰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凸起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并压紧在所述密封组件上,所述内支撑环的两侧轴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使得所述内支撑环密封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凸起之间。
CN202023280373.9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Active CN214308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0373.9U CN21430833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0373.9U CN21430833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8336U true CN214308336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1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0373.9U Active CN21430833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8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20755A (en) Multiple tube heat exchanger
US4017102A (en) Jacket construction for pipe coupling
US3377087A (en) Union for connecting conduits
US3593782A (en) Heat exchanger
CN214222014U (zh) 一种介质自紧式密封装置
CN112648384B (zh) 一种介质自紧式密封装置
CN214308336U (zh)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CN112728115B (zh) 一种自紧式密封组件
CN210292957U (zh) 换热器密封结构及换热器
CN112728986B (zh)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US3182720A (e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CN212584508U (zh) 一种解决高低温循环泄露的胶管接头
JPS63502847A (ja) 胴と管型熱交換器
CN214308338U (zh) 一种自紧式密封组件
EP4184107A1 (en) Heat shrink assembly heat exchangers
CN214371907U (zh)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CN214308337U (zh) 自紧式密封组件
CN214248306U (zh) 介质自紧式密封装置
CN112595151A (zh) 一种管壳式多程换热器
CN112728989A (zh) 自紧式密封组件
US8006748B2 (en)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internal tubesheet for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CN112648385A (zh) 介质自紧式密封装置
CN212931081U (zh) 一种u形管换热器
CN210346413U (zh)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及一种u型套管式换热器
CN216694589U (zh) 一种t形环密封结构的浮动管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