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6717U -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6717U
CN214296717U CN202022902655.1U CN202022902655U CN214296717U CN 214296717 U CN214296717 U CN 214296717U CN 202022902655 U CN202022902655 U CN 202022902655U CN 214296717 U CN214296717 U CN 214296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eating
sealing
fram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26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清
张胜根
刘镇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uk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uk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uk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uk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6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6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包括有防护罩以及设于所述防护罩内机架、封合组件及传动齿轮组;通过对纵封机构进行改进,把传统的加热和压合分开的结构设计成发热与压合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包装膜经过成型板夹紧成型,之后在常温压轮先进行第一次包装膜成型,然后包装膜再进入经过发热压轮实现热封成型,达到均匀受热及封口平整的效果。通过设置气缸调节组件来实现发热压轮的自动开合,提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设置防护罩,避免加热的部件外露,进一步提升热封作业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背景技术
包装机是用来对物品进行包装的自动化设备,它通常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放膜机构、物料输送机构、中封机构以及横封机构等组件。其中,中封机构主要通过将包装薄膜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合拢,再对合拢的区域的薄膜进行热合。目前,国内包装机纵封结构多采用压膜和加热分开的结构,加热成型封口不够均匀。此外,加热组件多为外露设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用于对包装膜进行加热及封口,包括有防护罩以及设于所述防护罩内机架、封合组件及传动齿轮组;所述防护罩的正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封合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传动齿轮组设于所述封合组件上部并带动所述封合组件;
所述机架上设有成型板、压板及护板;所述成型板设于所述机架的侧面,下部设有用于将包装膜夹紧成型的夹缝;所述压板设有所述成型板的对侧,用于将压合后的包装膜下压成型;所述护板设于所述机架底部,其设有可供包装膜通过的间隙槽;所述封合组件包括有相邻设置的第一纵封部和第二纵封部;
所述第一纵封部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第一转动架、常温压轮及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常温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常温轮及外常温轮,所述内常温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常温轮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开合扳手及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开合扳手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常温轮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匹配的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
所述第二纵封部包括有第二固定架、第二转动架、发热压轮、第二调节机构及气缸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转动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发热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发热轮及外发热轮,所述内发热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发热轮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架上;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二开合扳手及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开合扳手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发热轮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匹配的第二限位轮;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所述气缸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机架及所述第二转动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发热轮及所述外发热轮的结构相同,所述外发热轮包括有压轮本体、发热盘及电热座,所述发热盘内嵌于所述压轮本体上;所述电热座套设于所述压轮本体的转轴上,并与所述发热盘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为铸铝发热盘。
优选地,所述气缸调节机构包括有推轮气缸及气缸夹座,所述气缸夹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推轮气缸与所述气缸夹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推轮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为透明防护罩。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轮及所述第二限位轮均为滚珠轴承。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内常温轮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链轮均设于所述外常温轮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所述内发热轮的顶部,所述第四齿轮及所述第二链轮均设于所述外发热轮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纵封机构进行改进,把传统的加热和压合分开的结构设计成发热与压合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包装膜经过成型板夹紧成型,之后在常温压轮先进行第一次包装膜成型,然后包装膜再进入经过发热压轮实现热封成型,达到均匀受热及封口平整的效果。通过设置气缸调节组件来实现发热压轮的自动开合,提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设置防护罩,避免加热的部件外露,进一步提升热封作业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的底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另一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的封合组件结构图;
在图1至图5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防护罩、11--操作槽、2--机架、3--封合组件、31--第一纵封部、311--第一固定架、312--第一转动架、313--内常温轮、314--外常温轮、315--第一开合扳手、316--第一操作杆、317--第一限位轮、32--第二纵封部、321--第二固定架、322--第二转动架、323--内发热轮、324--外发热轮、3241--压轮本体、3242--发热盘、3243--电热座、325--第二开合扳手、326--第二操作杆、327--第二限位轮、328--气缸调节机构、3281--推轮气缸、3282--气缸夹座、4--传动齿轮组、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第一链轮、46--第二链轮、5--成型板、51--夹缝、6--压板、7--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用于对包装膜进行加热及封口,包括有防护罩1以及设于所述防护罩1内机架2、封合组件3及传动齿轮组4;所述防护罩的正面开设有操作槽11;所述封合组件3设于所述机架2内,所述传动齿轮组4设于所述封合组件3上部并带动所述封合组件3;
所述机架2上设有成型板5、压板6及护板7;所述成型板5设于所述机架2的侧面,下部设有用于将包装膜夹紧成型的夹缝51;所述压板6设有所述成型板5的对侧,用于将压合后的包装膜下压成型;所述护板7设于所述机架2底部,其设有可供包装膜通过的间隙槽;所述封合组件3包括有相邻设置的第一纵封部31和第二纵封部32;
所述第一纵封部31包括有第一固定架311、第一转动架312、常温压轮及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31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2,所述第一转动架312与所述第一固定架311可转动连接;所述常温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常温轮313及外常温轮314,所述内常温轮313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常温轮314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架312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开合扳手315及第一操作杆316,所述第一开合扳手315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常温轮314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架3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315匹配的第一限位轮317;所述第一操作杆316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315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11;
所述第二纵封部32包括有第二固定架321、第二转动架322、发热压轮、第二调节机构及气缸调节机构328;所述第二固定架32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2,所述第二转动架322与所述第二固定架321可转动连接;所述发热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发热轮323及外发热轮324,所述内发热轮323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发热轮324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架322上;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二开合扳手325及第二操作杆326,所述第二开合扳手325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发热轮324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架32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325匹配的第二限位轮327;所述第二操作杆326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325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11;所述气缸调节机构328分别与所述机架2及所述第二转动架32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跟普遍的纵封机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纵封机构把加热机构和压轮合为一体,缩短了整机的长度和增加了稳定性。本实施例把传统的加热块加热设计成压轮自发热的方式,所以把加热的装置设计到压轮上,并设有手动打开压轮和气缸自动打开压轮。气缸打开外发热轮324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电磁铁张开加热块的方式,气缸打开外发热轮324的方式更加安全和方便,无论是安装和控制都比传统电磁铁的方式更好。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包装机中的包装膜从成型板5处进入,经过成型板5的时候被夹紧成型,之后在来到常温压轮处,先进行第一次压紧成型,然后包装膜再进入经过发热压轮,在内发热轮323和外发热轮324的作用下实现热封成型,达到均匀受热及封口平整的效果。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用于手动来调节第一转动架312与第二转动架322的位置,两者在手动调节方便的操作是相同的,下面以第一调节机构为例,当需要调整时,拨动第一操作杆316,然后通过第一开合扳手315带动整个第一转动架312转动,实现外常温轮314的位置调节,第一开合扳手315上开设有两段限位槽,当往回推动第一转动架312的时候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限位槽卡接在第一限位轮317上,以达到调整外常温轮314与内常温轮313之间位置的效果。此外,设置防护罩,避免加热的部件外露,进一步提升热封作业处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内发热轮323及所述外发热轮324的结构相同,所述外发热轮324包括有压轮本体3241、发热盘3242及电热座3243,所述发热盘3242内嵌于所述压轮本体3241上;所述电热座3243套设于所述压轮本体3241的转轴上,并与所述发热盘3242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施例采用电热座3243与发热盘3242结合来实现发热,压轮本体3241的内部设有空腔,发热盘3242加工成与之匹配的空腔的形状,使发热盘3242和压轮本体3241之间尽量多面积接触,使得发热更加均匀。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3242为铸铝发热盘3242。
优选地,所述气缸调节机构328包括有推轮气缸3281及气缸夹座3282,所述气缸夹座3282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推轮气缸3281与所述气缸夹座3282可转动连接,所述推轮气缸328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架322可转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推轮气缸3281的活塞杆伸出时,带动第二转动架322往外旋,实现了外发热轮324的张开,反之实现闭合。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为透明防护罩1。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轮317及所述第二限位轮327均为滚珠轴承。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组4包括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一链轮45及第二链轮46,所述第一齿轮41设于所述内常温轮313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42及所述第一链轮45均设于所述外常温轮314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二齿轮42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43设于所述内发热轮323的顶部,所述第四齿轮44及所述第二链轮46均设于所述外发热轮324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43与所述第四齿轮4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45与所述第二链轮46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包装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可以通过链条将动力输出到第一链轮45和第二链轮46上,然后第一链轮45带动第一齿轮41,第二链轮46带动第三齿轮43,接着通过齿轮件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齿轮42及第四齿轮44的转动,最终实现常温压轮和发热压轮的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纵封机构进行改进,把传统的加热和压合分开的结构设计成发热与压合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包装膜经过成型板夹紧成型,之后在常温压轮先进行第一次包装膜成型,然后包装膜再进入经过发热压轮实现热封成型,达到均匀受热及封口平整的效果。通过设置气缸调节组件来实现发热压轮的自动开合,提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设置防护罩,避免加热的部件外露,进一步提升热封作业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用于对包装膜进行加热及封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防护罩(1)以及设于所述防护罩内机架(2)、封合组件(3)及传动齿轮组(4);所述防护罩的正面开设有操作槽(11);所述封合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传动齿轮组设于所述封合组件上部并带动所述封合组件;
所述机架上设有成型板(5)、压板(6)及护板(7);所述成型板设于所述机架的侧面,下部设有用于将包装膜夹紧成型的夹缝(51);所述压板设有所述成型板的对侧,用于将压合后的包装膜下压成型;所述护板设于所述机架底部,其设有可供包装膜通过的间隙槽;所述封合组件包括有相邻设置的第一纵封部(31)和第二纵封部(32);
所述第一纵封部包括有第一固定架(311)、第一转动架(312)、常温压轮及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常温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常温轮(313)及外常温轮(314),所述内常温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常温轮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开合扳手(315)及第一操作杆(316),所述第一开合扳手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常温轮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匹配的第一限位轮(317);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开合扳手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
所述第二纵封部包括有第二固定架(321)、第二转动架(322)、发热压轮、第二调节机构及气缸调节机构(328);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转动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发热压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内发热轮(323)及外发热轮(324),所述内发热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外发热轮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架上;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二开合扳手(325)及第二操作杆(326),所述第二开合扳手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外发热轮的转轴上,其开设有两段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匹配的第二限位轮(327);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开合扳手连接,并穿过所述操作槽;所述气缸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机架及所述第二转动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发热轮及所述外发热轮的结构相同,所述外发热轮包括有压轮本体(3241)、发热盘(3242)及电热座(3243),所述发热盘内嵌于所述压轮本体上;所述电热座套设于所述压轮本体的转轴上,并与所述发热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为铸铝发热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调节机构包括有推轮气缸(3281)及气缸夹座(3282),所述气缸夹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推轮气缸与所述气缸夹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推轮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为透明防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轮及所述第二限位轮均为滚珠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纵封加热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一链轮(45)及第二链轮(46),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内常温轮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一链轮均设于所述外常温轮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所述内发热轮的顶部,所述第四齿轮及所述第二链轮均设于所述外发热轮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CN202022902655.1U 2020-10-29 2020-12-04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Active CN2142967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871 2020-10-29
CN202022457871X 2020-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6717U true CN21429671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2655.1U Active CN214296717U (zh) 2020-10-29 2020-12-04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6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8574B (zh) 型材自动封膜装置和包装装置
CH641721A5 (fr) Procede et appareil pour fabriquer une feuille de matiere plastique reliee a deux bandes de fermeture.
CN208181550U (zh) 一种方底塑编袋免粘连高效热封装置
CN214296717U (zh) 一种纵封加热封口机构
CN108906843B (zh) 一种废金属分离回收设备
CN111139342B (zh) 一种避免热量流失的传动齿轮制造用热处理装置
CN217418756U (zh) 一种锡磷青铜带用退火装置
CN112173291A (zh) 一种用于生物试剂生产的安全型封口热压装置
CN209955340U (zh) 具有预热功能的铝塑盖热铆合机
CN108526859B (zh) 一种避免散热片损伤的双端子散热器自动化装配机
CN219361545U (zh) 自动二次封口机
CN212925090U (zh) 一种铝型材时效炉
CN110844214B (zh) 一种pof热收缩膜包装可调节限位区域预热裁切分割机构
CN217281768U (zh)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的电源设备
CN112478309A (zh) 一种快速封口装置及利用其实现封口的方法
CN215362737U (zh) 一种热合机
CN218786010U (zh) 一种基于铝合金锭具有保温功能的转运装置
CN220304172U (zh) 一种铝箔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4216369U (zh) 一种包装袋生产用的封边机
CN219066900U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侧封用机构
CN214148822U (zh) 一种链条式预热炉
CN205525277U (zh) 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的封口机
CN217903072U (zh) 一种纳米银膏igbt加工用封装装置
CN205764715U (zh) 一种插芯机的板材上料机构
CN214190381U (zh) 一种眼膜封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