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0960U -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0960U
CN214280960U CN202022713947.0U CN202022713947U CN214280960U CN 214280960 U CN214280960 U CN 214280960U CN 202022713947 U CN202022713947 U CN 202022713947U CN 214280960 U CN214280960 U CN 21428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harging
direct
voltage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39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39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接收单元、多于一个直充单元、电芯单元和控制单元,电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电源信号;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并联,多于一个直充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电芯单元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输入的电源信号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分流后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以对电芯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分别和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直充单元导通以将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充电电路的发热量,从而解决大电流充电发热量大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可以通过提高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来加快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充电时通过充电电路将电流信号从外部输入至电子设备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的增大会导致充电电路发热量大,进而导致电子设备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减少充电电路的发热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电源接收单元,所述电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电源信号;
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并联,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
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和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输入的电源信号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分流后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以对所述电芯单元进行直充模式充电,所述直充模式为所述电芯单元接收的信号和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的电压一致的充电模式;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和多于一个所述直充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直充单元导通以将所述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并联对电源接收单元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分流,减小每路直充单元所流过的电流,从而能够较小充电电路的发热量,避免充电电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并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如图1所示,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接收单元110、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电芯单元 130和控制单元140;电源接收单元110用于接收电源信号;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并联,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 110电芯单元130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电源信号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分流后传输至电芯单元130,以对电芯单元130进行直充模式充电,直充模式为电芯单元130 接收的信号和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的信号电压一致的充电模式;控制单元140分别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控制直充单元120导通以将电源信号传输至电芯单元130。
其中,直充模式为电芯单元130接收的信号和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的信号一致,可以是直充模式为电芯单元130接收的信号和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的信号的电压相同,或者直充模式为电芯单元130接收的信号和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的信号的电压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为直充单元120器件本身的压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并联,对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分流,减小每路直充单元120 所流过的电流,从而能够较小充电电路的发热量,从而解决大电流充电发热量大的问题,避免充电电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并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检测单元150、第二检测单元180、调压充电单元170和保护单元160。第一检测单元150和直充单元120并联,第一检测单元150 用于检测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出端连接保护单元160,保护单元160连接电芯单元130。第二检测单元180和调压充电单元170并联,第二检测单元180用于检测降压充电电路两端的压差。保护单元160 还连接直充单元120,保护单元160用于对直充单元120和调压充电单元170进行过流保护和/或过压保护。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电路可以是有线充电电路或者无线充电电路。当充电电路为有线充电电路时,电源接收单元110可以是充电接收口,该充电接口用于和适配器连接,以接收适配器输入的电源信号。充电接口可以是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或者USB接口等。充电接口可以设于电子设备的外壳,比如充电接口可以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或者后盖。
当充电电路为无线充电电路时,电源接收单元110可以是无线接收单元,无线接收单元可以包括接收线圈、整流电路和控制器等。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交流信号。整流电路和接收线圈连接,整流电路用于将接收线圈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控制器可以和整流电路连接,控制器可以是和电子设备中的微处理器等模块共用。
无线接收线圈接收无线发射单元发射的电磁波,无线发射单元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等设备。无线发射单元可以包括逆变器、控制器和发射线圈等。逆变器接收电源信号并将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发射线圈和逆变器连接,发射线圈用于将逆变器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控制器和逆变器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工作,控制器可以和接收端的控制器共用。
充电电路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比如,充电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直充单元和第二直充单元,第一直充单元的输入端可以连接电源接收单元,第一直充单元的输出端可以连接电芯单元130,第一直充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第二直充单元的输入端可以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第二直充单元的输出端可以连接电芯单元130,第二直充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向第一直充单元和第二直充单元发送控制信号,第一直充单元和第二直充单元响应该控制信号同时导通,以实现多路分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直充单元和第二直充单元也可以不同时导通,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示例的,当充电电路包括两路直充单元时,一路充电电流I路径分支成两路充电电流I1+I2路径。分流之前充电电路发热功率P=I2*R;采用两路直充单元后,两路直充单元的电流I1=I2=I/2,每路直充单元发热功率P1=P2=I1 2*R=(I/2)2*R=1/4IR。充电电路总的发热功率P1+P2=1/2IR,相比于单路直充单元充电节省了一半的发热功耗。当充电电路包括n路直充单元时,充电电路总的发热功率P1+P2+…+Pn=n*(I/n)2*R=1/nIR,充电电路总的发热功率只有单路充电方案的1/n。由上述可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能够减少发热量。
如图3所示,直充单元12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121和第二开关122,第一开关12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第一开关12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第二开关1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121的的第二端,第二开关122的第二端连接电芯单元130,第二开关12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
如图4所示,第一开关121可以包括第一MOS管M1,第一MOS 管M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第一MOS管M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
第二开关122可以包括第二MOS管M2,第二MOS管M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MOS管M2的第二端,第二MOS管M2的第二端连接电芯单元,第二MOS管M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140。
通过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串联形成双MOS电路,利用直压双MOS电路具有低阻抗优点,采用两路或多路双MOS电路来提高效率,降低充电电路的发热功耗,从而达到大功率电流充电和降低温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均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MOS管的第一端可以是MOS管的的源极, MOS管的第二端可以是MOS管的漏极,MOS管的控制端可以是MOS 管的栅极;或者MOS管的第一端可以是MOS管的的漏极,MOS管的第二端可以是MOS管的源极极,MOS管的控制端可以是MOS管的栅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可以是N 型MOS管,此时控制单元140输出的控制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响应该高电平信号导通;或者第一 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可以是P型MOS管,此时控制单元140 输出的控制信号可以是低电平信号,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 M2响应该低电平信号导通。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MOS管M1和第二 MOS管M2的类型也可以不相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或者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121和第二开关12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管,比如薄膜晶体管或者CMOS管等,此外,各个开关管还可以为增强型晶体管或者耗尽型晶体管,本示例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电芯单元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131,当电芯单元130包括一个电芯131时,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双MOS电路) 均连接于该电芯131。比如,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的输出端可以连接于电芯131的阳极。
当电芯单元130包括多个个电芯131时,多个电芯131可以是并联或者串联。多个电芯131并联时,每个电芯131连接至少一个直充单元 120。也即是一个电芯131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直充单元120充电。多个电芯131串联时形成电芯131串,可以和电芯单元130包括一个电芯 131时相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双MOS电路)均连接于该电芯131 串。比如,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的输出端可以连接于电芯131串的阳极。
多个电芯131可以封装于同一壳体内,比如,多个串联的电芯131 可以顺序排布于一底板上,或者多个串联的电芯131可以堆叠设置在一底板上。多个并联的电芯131也可以顺序排布于一底板上,或者多个并联的电芯131可以堆叠设置在一底板上。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电芯131也可以分布于电子设备的不同区域。可以根据电子设备中其他器件的设置位置进行布置分体式电池。比如,可以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靠近充电接口的位置设置第一电芯131,在电子设备主板和边框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二电芯131。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是可折叠电子设备,此时电子设备的转轴两侧可以分别设置第一电芯131和第二电芯131。
为了检测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可以设置和直充单元120并联的第一检测单元150。第一检测单元150的第一端连接于直充单元120 的输入端,第一检测单元150的第二端连接于直充单元120的输出端。第一检测单元150检测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当第一检测单元150 检测到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处于预设范围内时,直充单元1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第一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处于预设范围之外时,直充单元120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检测单元150可以控制直充单元120关断,停止充电,避免非正常充电损坏电子设备。
当充电电路包括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时,每路直充单元120对应并联一第一检测单元150,每个第一检测单元150检测对应的直充单元 120两端的压差,并根据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控制直充单元120的导通。
第一检测单元150可以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一端和直充单元120 的输入端连接,比较器的另一端和直充单元120的输出端连接。示例的,比较器可以比较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当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小于预设电压值时,比较器认为直充单元120正常工作,比较器向直充单元120提供导通控制信号,直充单元120响应该信号导通;当当直充单元120两端的压差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比较器认为直充单元120非正常工作,比较器向直充单元120提供关断控制信号,直充单元120响应该信号关断。
为了使充电电路适应多种电源信号,充电电路还可以通过调压充电单元170进行充电,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出端连接电芯单元130,调压充电单元170用于调节传输至电芯单元的电源信号的电压。
控制单元140可以检测当前电源接收单元110所接收的电源信号的类型,从而确定当前的充电协议。根据当前充电协议,若电子设备需要直充模式充电时,控制模块控制直充单元120导通,若电子设备需要调压充电时,控制模块控制调压充电单元170工作。
调压充电单元170可以是升压充电电路或者降压充电电路。比如,调压充电单元170可以包括斩波升压电路或者电荷泵升压电路,或者调压充电电路可以包括BUCK电路或者BOOST-BUCK电路。
在此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单元180,第二检测单元180和调压充电电路并联。第二检测单元180的第一端连接于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入端,第二检测单元180的第二端连接于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出端。第二检测单元180检测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当第二检测单元180检测到调压单元两端的压差处于预设范围内时,调压充电单元17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第二检测单元180检测到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处于预设范围之外时,调压充电单元170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此时第二检测单元180可以控制调压充电单元170关断,停止充电,避免非正常充电损坏电子设备。
当充电电路包括多于一个调压充电单元170时,每路调压充电单元 170对应并联一第二检测单元180,每个第二检测单元180检测对应的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并根据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控制调压充电单元170的导通。
第二检测单元180可以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一端和调压充电单元 170的输入端连接,比较器的另一端和调压充电单元170的输出端连接。示例的,比较器可以比较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当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小于预设电压值时,比较器认为调压充电单元170正常工作,比较器向调压充电单元170提供导通控制信号,调压充电单元170响应该信号导通;当调压充电单元170两端的压差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比较器认为调压充电单元170非正常工作,比较器向调压充电单元 170提供关断控制信号,调压充电单元170响应该信号关断。
电芯单元130包括多个电芯131时,每个电芯131连接至少一路直充电路和至少一路调压充电单元170。每个电芯131均可以根据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信号确定进行直充或者调压充电。
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适配器的充电协议及电源接收单元110的电压确定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比如,当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到的电压为5V时,控制单元140确定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普充);当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到的电压为12V时,控制单元140确定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PD或者QC充电协议);当电源接收单元110 接收到的电压为9.2V时,控制单元140确定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三预设模式;当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到的电压为4.6V时,控制单元140 确定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四预设模式。当电源接收单元110接收到的电压为12V-20V时,控制单元140确定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五预设模式(无线快充)。当然控制单元140还可以根据电源接收单元110信号的电流确定充电模式,当电源接收单元110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且电压小于预设阈值时,电池的充电模式为第六预设模式(VOOC或者PPS充电协议)。其中,第一预设模式、第二预设充电模式、第三预设模式、第四预设模式和第五预设模式可以是通过调压充电单元170充电,第六预设模式通过直充单元120充电。
示例的,当电池为单电芯131时(电池电压<4.6V):输入电压为 Vin。
当Vin=5V(普充),则此时输入电压与电池电压最为接近,调压充电单元170中的降压电路工作,降压充电。
当Vin=12V(PD或者QC),调压充电单元170中的降压电路工作,降压充电。
当12V<Vin<20V(无线快充)时,调压充电单元170中的降压电路工作,降压充电。
当VOOC(或pps充电)充电时为直充模式,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 工作,进行直充模式充电。
为了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电路及电芯单元130进行保护,在电芯131 的输入端可以设置保护单元160,保护单元160的输入端连接直充单元 120,保护单元160的输出端连接电芯单元130,保护单元160用于提供过流保护和/或过压保护。
保护单元160可以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可以串联,在过压或者过流情况下保护单元160断开,以保护电芯单元130。
电芯单元130包括多个电芯131时,保护单元160包括多个保护板 161,每个保护板161的输出端对应连接一电芯131,每个保护板161的输入端连接至少一直充单元120和一调压充电电路。
保护板161可以包括电路板、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可以设于电路板,该电路板可以封装于电芯 131的一端部。
控制单元140可以是单片机、PLC或者微处理器(MCU),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同步充电或异步充电,控制充电电路直充或者调压充电。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90,每个直充单元120对应连接一温度检测单元190,每个调压充电单路也可以连接一温度检测单元190。温度检测单元190 用于检测对应的充电单元的温度,以便于根据充电单元的温度调节充电过程。
温度检测单元19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每个直充单元120对应连接一温度传感器,每个调压充电单路也可以连接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的充电单元的温度,以便于根据充电单元的温度调节充电过程。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140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被输送至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充电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通过多路并联的直充单元120对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分流,减小每路直充单元120所流过的电流,从而能够较小充电电路的发热量,解决大电流充电发热量大的问题,避免充电电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并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 串联形成双MOS电路,利用直压双MOS电路具有低阻抗优点,采用两路或多路双MOS电路来提高效率,降低充电电路的发热功耗,从而达到大功率电流充电和降低温升的目的。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100。充电电路100包括电源接收单元110、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电芯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电源接收单元110用于接收电源信号;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并联,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 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电芯单元130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 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电源信号通过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分流后传输至电芯单元130,以对电芯单元130充电;控制单元 140分别和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直充单元导通以将电源信号传输至电芯单元13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多路并联的直充单元120对电源接收单元110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分流,减小每路直充单元120所流过的电流,从而能够较小充电电路的发热量,解决大电流充电发热量大的问题,避免充电电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并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导航仪、电子阅读器、充电宝、车载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
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10、边框20、主板30、电池40以及后盖50。其中,显示屏10安装在边框20上,以形成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显示屏10作为电子设备的前壳。后盖50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边框上,显示屏10、边框20与后盖50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模块。同时,显示屏10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显示屏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显示屏10上可以设置有玻璃盖板。其中,玻璃盖板可以覆盖显示屏 10,以对显示屏1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
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1以及非显示区域12。其中,显示区域11执行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12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12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受话器、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2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1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区域。
显示屏1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1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屏10只包括显示区域11,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此时,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可以隐藏在显示屏10下方,而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
边框20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其中,边框2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主板3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主板30可以安装在边框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主板3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主板30的接地。主板30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
主板3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1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10显示信息。
电芯单元130封装形成电池40,电池4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电池40可以安装在边框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电池4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以实现电池40为电子设备供电。其中,主板3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 4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后盖5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后盖5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5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5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充电电路100可以设于主板30,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和控制单元 140设于主板30。或者可以在电子设备电池40和边框20之间设置充电管理板,多于一个直充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40可以设于充电管理板。当充电电路为有线充电电路时,电源接收单元110可以设于边框20,当充电电路为无线充电电路时,电源接收单元110可以设于主板3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多路并联的直充单元对电源接收单元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分流,减小每路直充单元所流过的电流,从而能够较小充电电路的发热量,解决大电流充电发热量大的问题,避免充电电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并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2)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电源接收单元,所述电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电源信号;
多于一个直充单元,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并联,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
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和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电源信号通过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分流后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以对所述电芯单元进行直充模式充电,所述直充模式为所述电芯单元接收的信号和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的电压一致的充电模式;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和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于一个直充单元导通,以将所述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充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芯单元,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
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所述第一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
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芯单元,所述第二MOS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直充单元并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直充单元两端的压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调压充电单元,所述调压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接收单元,所述调压充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芯单元,所述调压充电单元用于调节传输至所述电芯单元的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和所述调压充电单元并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调压充电单元两端的压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
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连接至少一路直充电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芯连接一调压充电单元,所述调压充电单元用于对所述电芯进行充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充单元,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芯单元,所述保护单元用于提供过流保护和/或过压保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多个电芯,所述保护单元包括:
多个保护板,每个所述保护板的输出端对应连接一所述电芯,每个所述保护板的输入端连接至少一所述直充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所述直充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直充单元的温度。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充电电路。
CN202022713947.0U 2020-11-19 2020-11-19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28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3947.0U CN21428096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3947.0U CN21428096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0960U true CN214280960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3947.0U Active CN21428096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09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779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779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76540A1 (en) Terminal, Power Supply Method for Terminal, an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anagement Circuit
CN109120029B (zh)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US745132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USB connectivity
US8022571B2 (e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ry and solar cells
US20100301674A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902055B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包含电源控制电路的电池模块
CN111817388B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817387A (zh) 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US20100301799A1 (en) Power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7679321B2 (en) Power circuit
JP2012009819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5811493A (zh) 电源电路及其放电方法、对其进行充电的方法、控制器
CN214280960U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120091812A1 (en) Power switching device
CN113708459A (zh) 充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US8030896B2 (en) Multi-output voltage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881812B2 (en) Power switch circuit and power switch
CN116667473B (zh) 一种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899852B2 (en) Power bank charging system
CN113937837B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2105503A1 (zh)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装置
CN110352531B (zh) 便携用能量存储装置用能量级转换电路
US20140247015A1 (en) Battery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4421446A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系统及户外设备
CN114285128A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电路、户外设备供电系统及户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