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0528U -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0528U
CN214280528U CN202120345545.1U CN202120345545U CN214280528U CN 214280528 U CN214280528 U CN 214280528U CN 202120345545 U CN202120345545 U CN 202120345545U CN 214280528 U CN214280528 U CN 21428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assembly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55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冀川
赵磊
郎建荣
王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Botell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Botell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Botell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Botell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55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板体a、板体b、板体c、连接板a、板体d、连接板b、接触器安装板、连接组件、支撑组件、显示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板体a,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板体b。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金属温度计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利用仪表对温度进行实时显示,通过报警器在温度过高时及时做出反应,进而通知工作人员处理,避免温度再次升高使得熔断器切断电路,利用两种保护方式,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持续工作,降低了熔断器拆卸更换的频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功补偿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类型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载,加上用电企业普遍广泛地使用电力电子设备,使电网功率因数较低,较低的功率因数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增加了供电投资,损害了电压质量,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线路损耗,所以通过在电力系统中连入电容补偿柜,可以平衡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以提升设备的利用率。
现有的无功补偿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现有的无功补偿柜在使用时通常利用熔断器来保护电路,熔断器发挥作用后需要停机对其进行拆卸和更换,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
二、现有的无功补偿柜通常利用螺栓将地线连接在柜体的内壁上,由于柜体内部操作空间有限,使得地线在安装固定时较为困难,进而增加了工人安装时的疲劳感,为此,提出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包括:
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板体a、板体b、板体c、连接板a、板体d、连接板b、接触器安装板、连接组件、支撑组件、显示组件和辅助组件;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板体a,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板体b,所述板体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板体c,所述板体c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焊接有连接板a;
所述连接板a与所述板体b相邻的一侧设有等距排列的板体d,所述板体d的两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b,两个所述连接板b的后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b与所述连接板a的前表面,另两个所述连接板b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b与所述连接板a的后表面,所述板体d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器安装板;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组件,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有显示组件,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有辅助组件;
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流表、无功补偿器、微断开关、矩形电容、熔断器和避雷器;
一个所述板体c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流表,一个所述板体c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无功补偿器,一个所述板体c的上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微断开关,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矩形电容,所述板体a的上表面安装有避雷器,一个所述板体c的上表面安装有熔断器;
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和通孔a;
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双金属温度计,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a,所述板体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通槽、安装板a、通孔b和端子,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焊接有安装板a,所述安装板a的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通孔b,所述通孔b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板体e和板体f,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e,两个所述板体e相邻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f,所述板体f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基板和仪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焊接有基板,所述基板的前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仪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合页、门体和桥式通风口,所述壳体的前表面通过合页对称铰接有两个门体,所述门体的前表面开设桥式通风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烟雾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金属温度计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利用仪表对温度进行实时显示,通过报警器在温度过高时及时做出反应,进而通知工作人员处理,避免温度再次升高使得熔断器切断电路,利用多种保护方式,避免温度过高损坏电路,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持续工作,降低了熔断器拆卸更换的频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开设通槽,在通槽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a,利用安装板a内部嵌接的端子与地线的一端插接,解决了利用螺栓将地线连接在柜体的内壁上,由于柜体内部操作空间有限,使得地线在安装固定时较为困难,进而增加了工人安装时的疲劳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与壳体连接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组件;11、壳体;12、板体a;13、板体b;14、板体c;15、连接板a;16、板体d;17、连接板b;18、接触器安装板;2、电容组件;21、电流表;22、无功补偿器;23、微断开关;24、矩形电容;25、熔断器;26、避雷器;3、安全组件;31、双金属温度计;32、报警器;33、通孔a;4、连接组件;41、通槽;42、安装板a;43、通孔b;44、端子;5、支撑组件;51、板体e;52、板体f;6、显示组件;61、基板;62、仪表;7、辅助组件;71、合页;72、门体;73、桥式通风口;81、烟雾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包括:
主体组件1,主体组件1包括壳体11、板体a-12、板体b-13、板体c-14、连接板a-15、板体d-16、连接板b-17、接触器安装板18、连接组件4、支撑组件5、显示组件6和辅助组件7;
壳体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板体a-12,壳体11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板体b-13,板体b-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板体c-14,板体c-1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内侧壁,壳体11的内侧壁焊接有连接板a-15;
连接板a-15与板体b-13相邻的一侧设有等距排列的板体d-16,板体d-16的两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b-17,两个连接板b-17的后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板体b-13与连接板a-15的前表面,另两个连接板b-17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板体b-13与连接板a-15的后表面,板体d-16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器安装板18;
壳体11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4,壳体11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组件5,壳体11的前表面设有显示组件6,壳体11的前表面设有辅助组件7;
电容组件2,电容组件2包括电流表21、无功补偿器22、微断开关23、矩形电容24、熔断器25和避雷器26;
一个板体c-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流表21,一个板体c-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无功补偿器22,一个板体c-14的上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微断开关23,壳体11的内侧壁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矩形电容24,板体a-12的上表面安装有避雷器26,一个板体c-14的上表面安装有熔断器25;
安全组件3,安全组件3包括双金属温度计31;
报警器32和通孔a-33,壳体11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双金属温度计31,壳体11的一侧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a-33,板体a-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32。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连接组件4包括通槽41、安装板a-42、通孔b-43和端子44,壳体1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41,通槽41的内侧壁焊接有安装板a-42,安装板a-42的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通孔b-43,通孔b-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44;设置连接组件4便于本实用新型内部用电器地线的连接,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组件5包括板体e-51和板体f-52,壳体11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e-51,两个板体e-51相邻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f-52,板体f-52的上表面焊接于壳体11的下表面;设置支撑组件5不仅可以减小壳体1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压强,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还可以避免地面反潮。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显示组件6包括基板61和仪表62,壳体11的前表面焊接有基板61,基板61的前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仪表62;设置显示组件6便于工人在不打开箱体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观察本实用新型是否正常运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辅助组件7包括合页71、门体72和桥式通风口73,壳体11的前表面通过合页71对称铰接有两个门体72,门体72的前表面开设桥式通风口73;设置桥式通风口73不仅可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还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进入壳体1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11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烟雾感应器81;设置烟雾感应器81可以使得壳体11内部发生火灾时,对工作人员作出提醒,进而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实施例中:电流表21的型号为65T666-A2000/568*68,无功补偿器22的型号为JKW5-10AC220V,熔断器25的型号为RT18-32/1P6A,避雷器26的型号为HY1.5W-0.28/1.3,双金属温度计31的型号为WSS-411,报警器32的型号为WM-12085PT16,烟雾感应器81的型号为SK-151-NB。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器32的一侧安装有温度感应模块,报警器32与外界市电连接,可以避免为本实用新型增加负载,使用时,根据壳体11内部用电器的体积大小,调节两个板体d-16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增大,然后利用接触器安装板18,进而将板体d-16连接,电流表21可以测量壳体11内部电路的电流大小,测量数值在仪表62上显示,便于工人观察记录,熔断器25和避雷器26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利用双金属温度计31对壳体11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示数在仪表62上显示,温度过高时,报警器32发出警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将壳体11内部用电器的地线一端插入端子44的内部,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桥式通风口73不仅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进入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进而保证壳体11内部的清洁,烟雾感应器81可以及时发现火灾,进而提醒工作人员做出处理,最终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壳体(11)、板体a(12)、板体b(13)、板体c(14)、连接板a(15)、板体d(16)、连接板b(17)、接触器安装板(18)、连接组件(4)、支撑组件(5)、显示组件(6)和辅助组件(7);
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板体a(12),所述壳体(11)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板体b(13),所述板体b(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板体c(14),所述板体c(1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焊接有连接板a(15);
所述连接板a(15)与所述板体b(13)相邻的一侧设有等距排列的板体d(16),所述板体d(16)的两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b(17),两个所述连接板b(17)的后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b(13)与所述连接板a(15)的前表面,另两个所述连接板b(17)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b(13)与所述连接板a(15)的后表面,所述板体d(16)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器安装板(18);
所述壳体(11)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4),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组件(5),所述壳体(11)的前表面设有显示组件(6),所述壳体(11)的前表面设有辅助组件(7);
电容组件(2),所述电容组件(2)包括电流表(21)、无功补偿器(22)、微断开关(23)、矩形电容(24)、熔断器(25)和避雷器(26);
一个所述板体c(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流表(21),一个所述板体c(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无功补偿器(22),一个所述板体c(14)的上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微断开关(23),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矩形电容(24),所述板体a(12)的上表面安装有避雷器(26),一个所述板体c(14)的上表面安装有熔断器(25);
安全组件(3),所述安全组件(3)包括双金属温度计(31)、报警器(32)和通孔a(33);
所述壳体(11)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双金属温度计(31),所述壳体(11)的一侧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a(33),所述板体a(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通槽(41)、安装板a(42)、通孔b(43)和端子(44),所述壳体(1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41),所述通槽(41)的内侧壁焊接有安装板a(42),所述安装板a(42)的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通孔b(43),所述通孔b(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端子(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板体e(51)和板体f(52),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e(51),两个所述板体e(51)相邻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板体f(52),所述板体f(52)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6)包括基板(61)和仪表(62),所述壳体(11)的前表面焊接有基板(61),所述基板(61)的前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仪表(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合页(71)、门体(72)和桥式通风口(73),所述壳体(11)的前表面通过合页(71)对称铰接有两个门体(72),所述门体(72)的前表面开设桥式通风口(7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烟雾感应器(81)。
CN202120345545.1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Active CN21428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5545.1U CN21428052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5545.1U CN21428052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0528U true CN214280528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9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5545.1U Active CN21428052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0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26772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智能电表
CN214280528U (zh)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柜
CN212908594U (zh) 一种新型智能双电源柜
CN218005559U (zh) 一种具有防火预警监测功能的配电箱
CN212258161U (zh) 一种自动切换式双电源配电箱
CN212905212U (zh) 一种直流避雷器在线监测仪
CN211557827U (zh) 一种电气柜用的干燥装置
CN206806636U (zh) 一种智能监测电源分配单元
CN216215056U (zh) 一种智能化安防监控用综合控制柜
CN213937072U (zh) 一种防损坏的农村电网电压提升补偿装置
CN213905946U (zh) 一种桥梁工程用电气动力柜
CN218331886U (zh) 一种蓄电池远程充放电核容监测装置
CN215989885U (zh) 一种泵站用具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控制终端用控制柜
CN210781674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过电压保护器装置
CN219917958U (zh) 一种无间断自动式配电设备
CN214626334U (zh) 一种Type C口的宽电压输入的过压保护装置
CN215641482U (zh) 一种环境监察用企业用电监测装置
CN217484483U (zh) 一种漏电实时检测装置
CN210273199U (zh) 一种防火型配电箱
CN214478553U (zh) 一种具有高温防护结构的火灾应急照明配电箱
CN212258188U (zh) 一种电力故障报警的高低压配电箱
CN221080740U (zh) 一种玻璃生产用中控箱
CN210167704U (zh) 一种欧式环保型户外箱变箱体
CN213989622U (zh) 一种防潮型配电柜
CN207638338U (zh)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柜及开关柜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