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3411U -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 Google Patents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3411U
CN214273411U CN202023227285.2U CN202023227285U CN214273411U CN 214273411 U CN214273411 U CN 214273411U CN 202023227285 U CN202023227285 U CN 202023227285U CN 214273411 U CN214273411 U CN 214273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sealing
door frame
sealing doo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272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剑刚
王海峰
郑黎
张旭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ming Civil Air Defens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ming Civil Air Defens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ming Civil Air Defens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ming Civil Air Defens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272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3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3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3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框和两个密封门,门框内设有供密封门滑动的容腔,门框的底部设有电磁铁,密封门的底部设有永磁体,电磁铁通电使得密封门与门框分离或抵紧配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减小地面与密封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两个密封门可通过手动轻便快捷的开闭,同时在密封门密闭的情况下,可避免两扇密封门之间的缝隙出现,提升防护密闭门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闭门领域,特别涉及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防护密闭门设置在出入口最外侧,具有阻挡冲击波和隔绝毒剂两种功能。防护密闭门应能阻挡冲击波,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选用时,不仅应满足洞口尺寸的需要,还应满足设计压力要求。钢结构门整体重量较重,启闭需要通过,故通常用于尺寸相对较大的车辆出入口。
但是现有的防护密闭门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现有的防护密闭门虽然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但是由于密封门整体重量较重,起闭需要通过电力驱动系统进行辅助,而在遭遇意外情况时驱动系统可能会瘫痪无法使用,造成密封门无法开闭;而传统现有的密封门通过手动开启与关闭,在密封门关闭后,两扇密封门之间会出现缝隙,这样就会导致密封门密闭性不够,影响防护密闭门隔绝毒剂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减小地面与密封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两个密封门可通过手动轻便快捷的开闭,同时在密封门密闭的情况下,可避免两扇密封门之间的缝隙出现,提升防护密闭门的密封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框和两个密封门,所述门框内设有供所述密封门滑动的容腔,所述门框的底部设有电磁铁,所述密封门的底部设有永磁体,所述电磁铁通电使得所述密封门与所述门框分离或抵紧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密封门可通过在门框内滑动开闭防护门,与转动开闭门相比,减少了密封门开闭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电磁铁在通正向电流时,永磁体与电磁铁的磁性相斥,密封门可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在容腔中,极大的减少了密封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适用于各种人群,使其可轻松省力的操纵密封门,电磁铁在通反向电流时,永磁体与电磁铁的磁性相吸,使得密封门可在闭合状态下与门框密封贴合,从而使得密封门处于封闭状态,提高密闭效果;该密封门无需电力系统驱动,即使在遭遇意外状况电力系统弹簧,也可通过自带的电磁铁电源供应系统维持密封门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确保其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门框的底部设有卡紧机构,所述密封门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紧机构与卡槽卡接使得两个所述密封门抵紧配合。
通过上述改进,使得两个密封门能通过卡槽和卡紧机构抵紧配合,从而减小两个密封门之间的间隙,保证密封门隔绝毒剂的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密封门上的所述卡槽。
通过上述改进,通过卡块与密封门上的卡槽卡接使得两个密封门抵紧配合,无需额外的电力供应,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也可在遭遇突发情况,电力系统瘫痪时能够照常使用,提升了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卡块位于所述门框的底部,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密封门的底端。
通过上述改进,卡块设置在门框的底部,当密封门的卡槽移动至与卡块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时,电磁铁通入反向电流,在密封门自身重力以及电磁铁和永磁体磁性相吸的作用力下,密封门底部的卡槽与卡块卡接,卡块迫使两个密封门抵紧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卡块包括第一顶边和第一斜边,所述卡槽包括第二顶边和第二斜边,所述第一顶边与所述第一斜边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顶边与所述第二斜边的夹角。
通过上述改进,由于卡块固定不动,且第一顶边与第一斜边的夹角大于第二顶边与第二斜边的夹角,因此密封门上的卡槽与卡块卡接时,卡块会迫使密封门往门框的中心方向移动,避免两个密封门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改进,所述卡块还包括第一竖边,所述卡槽还包括第二竖边,所述卡块通过所述第一竖边与所述第二竖边贴合嵌入所述卡槽中。
通过上述改进,第一竖边和第二竖边可作为一个基准面从而导向卡块进入卡槽内,限制两个密封门之间的最小间隙,同时可防止密封门左右晃动。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门上设有把手,所述门框上开设有供所述把手通过的开槽。
通过上述改进,把手可方便用户施力于密封门,使得用户可轻松快捷的推移密封门,适用于各种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两个密封门相贴合使得防护密闭门闭合时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防护密闭门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剖视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磁铁通正向电流使得密封门悬浮在门框的容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电磁铁通正向电流得密封门悬浮在容腔中并将防护密闭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电磁铁通负向电流使得密封门与电磁铁抵紧配合并将防护密闭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门框;11、容腔;12、电磁铁;13、卡块;131、第一顶边;132、第一斜边;133、第一竖边;14、开槽;2、密封门;21、永磁体;22、卡槽;221、第二顶边;222、第二斜边;223、第二竖边;2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如图1-4所示,包括门框1和两个密封门2,所述门框1内设有用于进出的出入口,两个所述密封门2通过平移开闭所述出入口,所述门框1内设有供所述密封门2滑动的容腔11,所述门框1的底部设有电磁铁12,所述密封门2的底部设有永磁体21,所述电磁铁12通电使得所述密封门2与所述门框1分离或抵紧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门框1的底部的电磁铁12处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通过遥控可控制通入电磁铁12的电流方向,电流方向包括正方向和反方向,密封门2可通过人力进行推移。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门框1的底部设有卡紧机构,所述密封门2的底部开设有卡槽22,所述卡紧机构伸入所述卡槽22中与所述卡槽22卡接使得两个所述密封门2抵紧配合。
具体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块13,所述卡块1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密封门2上的所述卡槽22。
优选地,两个卡块13和两个卡槽22均沿门框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卡块13位于所述门框1的底部,所述卡槽22位于所述密封门2的底端。
优选的,卡块13位于门框1底部的中心位置,卡槽22位于密封门2的底端且设于靠近门框1中心线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卡块13包括第一顶边131和第一斜边132,所述第一顶边131水平设置,所述卡槽22包括第二顶边221和第二斜边222,所述第二顶边22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顶边131与所述第一斜边132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顶边221与所述第二斜边222的夹角,且所述第一斜边132与所述第二斜边222的朝向一致。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卡块13还包括第一竖边133,所述卡槽22还包括第二竖边223,所述卡块13通过所述第一竖边133与所述第二竖边223贴合嵌入所述卡槽22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卡块13和卡槽22均呈直角梯形,但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且不仅限于直角梯形。
具体的,所述密封门2上设有把手23,所述门框1上开设有供所述把手23通过的开槽14。
需要说明的是,把手23呈圆形,方便用户施力且不容易划伤。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密闭门处于开启状态,即两个密封门2均处于容腔11内,当需要关闭防护密闭门时,通过遥控开关控制电源对电磁铁12通入正向电流时,此时电磁铁12与永磁体21的磁性相斥,在磁力的作用下,密封门2的重力与磁力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使得密封门2处于悬浮状态,此时整体机构如图4所述,此时用户可通过把手23轻易的对密封门2进行推移,推动密封门2至如图5所示位置,此时两个密封门2相互贴合,密封门2上的卡槽22与卡块13处于同一竖直位置,关闭电源,电磁铁12与永磁体21之间的磁力消失,密封门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如图6、8所示,卡块13插入至卡槽22中,由于第一顶边131与第一斜边132的夹角大于第二顶边221与第二斜边222的夹角,因此两个密封门2往门框1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使得两个密封门2抵紧配合,最后通过遥控开关控制电源对电磁铁12通入反向电流,此时电磁铁12与永磁体21的磁性相吸,密封门2在磁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往下移动,并与卡块13卡接,使得密封门2卡死,提高密封门2的密闭效果。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两个密封门,所述门框内设有供所述密封门滑动的容腔,所述门框的底部设有电磁铁,所述密封门的底部设有永磁体,所述电磁铁通电使得所述密封门与所述门框分离或抵紧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的底部设有卡紧机构,所述密封门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紧机构与所述卡槽卡接使得两个所述密封门抵紧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密封门上的所述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门框的底部,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密封门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包括第一顶边和第一斜边,所述卡槽包括第二顶边和第二斜边,所述第一顶边与所述第一斜边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顶边与所述第二斜边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还包括第一竖边,所述卡槽还包括第二竖边,所述卡块通过所述第一竖边与所述第二竖边贴合嵌入所述卡槽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上设有把手,所述门框上开设有供所述把手通过的开槽。
CN202023227285.2U 2020-12-28 2020-12-28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Active CN214273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7285.2U CN214273411U (zh) 2020-12-28 2020-12-28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7285.2U CN214273411U (zh) 2020-12-28 2020-12-28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3411U true CN214273411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83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27285.2U Active CN214273411U (zh) 2020-12-28 2020-12-28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3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5669B2 (en) Lighted door jamb for an access door
ITMI20021351A1 (it) Dispositivo semplificato per l'azionamento con collegamento magneticodi tende in vetro-camera
CN214273411U (zh) 钢结构双扇防护密闭门
US4991887A (en) Device for locking a sliding door of a showcase having a frame construction
EP1950370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door and window shutters and the like
CN211230185U (zh) 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
CN214786960U (zh) 一种紧急疏散自动门
CN21483585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单扇防护密闭门
CN204371042U (zh) 快递自动入户防盗门
CN209942400U (zh) 一种嵌入式有框门拉手
CN211173841U (zh) 一种带有可自动开关辅助门的智能门
CN207177503U (zh) 一种移动环保厕所门锁系统装置
CN214463691U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防盗门
CN218716298U (zh) 一种用于人防建筑的建筑结构
CN215168940U (zh) 一种辐射防护平开门用电磁锁装置
CN215213059U (zh) 一种仓体结构
CN210530613U (zh)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单扇防护密闭门
CN216277570U (zh) 一种具有辅助翻转结构的防火密闭门
CN210563825U (zh) 锁芯保护装置
CN208546086U (zh) 一种磁悬浮智能化推拉自动门
CN210178231U (zh) 木质隔热防火门
CN215859885U (zh) 一种设有防夹功能的安防门禁用小区安防栅栏
CN215369220U (zh) 一种双扇消防门禁锁
CN220606263U (zh) 一种磁吸固定式遥控器
CN218970901U (zh) 一种地轴式平开门自动开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