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906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9064U
CN214259064U CN202022481500.5U CN202022481500U CN214259064U CN 214259064 U CN214259064 U CN 214259064U CN 202022481500 U CN202022481500 U CN 202022481500U CN 214259064 U CN214259064 U CN 214259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ir
air outlet
cooking applian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15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航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15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9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9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9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进风口、加热风道和设置在加热风道内的风机,风机的旋转轴沿加热装置的纵向延伸;其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底板和加热件,加热底板位于加热风道的底部并位于加热件的下方,加热底板上设置有出风部及与出风部间隔设置的回风部。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利用损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烤箱一般包括箱体组件以及设置在箱体组件上的加热结构,其中,加热结构一般具有加热件和出风口,该出风口位于加热件的底部,以便于通过出风口使加热件上的热量吹向至箱体组件内部,从而对箱体组件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
然而,当加热结构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这些热量无法及时进入箱体组件内部,可能会造成热量在出风口处发生堆积的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热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产生热量利用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风道和设置在加热风道内的风机;其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底板和加热件,加热底板位于加热风道的底部并位于加热件的下方,加热底板上设置有出风部及与出风部间隔设置的回风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回风部能够便于对溢出的热空气进行回流,以便于对热量的循环利用。具体的,当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较多时,热空气将从出风部流出,经出风部流出的部分热空气将经回风部回流,以对这部分热空气进行重复循环利用,此时,出风部处的空气流通方向与回风部处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相反。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因无法及时进入箱体组件内部而导致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出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回风部位于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之间。上述结构能够便于保证出风部的出风量,以便于尽可能保证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进入至箱体组件内。同时,将回风部设置在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之间,也能够便于在热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回风部及时进行回风。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部呈条形结构;和/或,第二出风部呈条形结构。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更好地通过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进行出风,有效保证出风量。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部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部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第一条形出风口和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能够便于顺利出风,并有效保证出风量。
进一步地,回风部包括多个流通孔,多个流通孔呈矩形阵列布置。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在热量过多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流通孔进行热空气的回流,有效保证回流量,以便于使堆积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后再次经出风部流向至箱体组件的内部。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壳体,加热壳体设置在加热底板的上方,加热件设置在加热壳体和加热底板之间,加热壳体上设置有连通部,连通部与出风部对应设置,回风部与加热壳体的底壁对应设置并具有间隔。通过使加热壳体上的连通部与出风部对应设置,能够便于使由加热风道流入的空气经加热件加热后由出风部排出。通过使回风部与加热壳体的底部对应设置并具有间隔,能够尽量减小回风部的出风效果,以保证回风部能够有效起到回流热空气的作用。
进一步地,加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加热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加热底板封堵在安装槽的槽口处。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提高加热件的安装和设置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加热件随意发生晃动而造成运行不稳定的情况。
进一步地,出风部位于安装槽的槽口处。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热空气的流动的流畅性,以便于使热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至箱体组件的内部。
进一步地,连通部包括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安装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位于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之间的连接槽段,第一槽段为第一条形槽结构,第一槽段的槽底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槽段为第二条形槽结构,第二槽段的槽底设置有第二连通口,加热件固定在连接槽段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连接槽段上未设置有开口结构,通过将加热件固定在连接槽段上,这样能够便于进行安装,以便于提高加热件的设置稳定性。同时,采用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连接槽段的结构布局,能够便于提高结构的布局合理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口与第一出风部相对设置,第二连通口与第二出风部相对设置。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加热装置内的空气的流通的顺畅性,以便于更好地使热空气经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流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壳体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壳体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箱体组件;11、箱体;12、塑胶可视窗;13、微晶玻璃;14、出气栅栏;20、加热装置;21、进风口;22、加热风道;23、风机;24、加热件;25、进风风道;26、防护壳;27、风道结构;28、加热结构;281、加热壳体;2811、安装槽;28111、第一槽段;28112、连接槽段;28113、第二槽段;2812、第一连通口;2813、第二连通口;282、加热底板;2821、第一出风部;2822、第二出风部;2823、回风部;29、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箱体组件10和加热装置20,加热装置20设置在箱体组件10的顶部。加热装置20具有进风口21、加热风道22和设置在加热风道22内的风机23,进风口21和加热风道22连通,进风口21位于加热风道22的顶部,风机23的旋转轴沿加热装置20的纵向延伸,也即为风机23的旋转轴沿箱体组件10的纵向延伸。具体的,进风口21和加热风道22通过进风风道25连通。其中,加热装置20包括加热底板282和加热件24,加热底板282位于加热风道22的底部并位于加热件24的下方,加热底板282上设置有出风部及与出风部间隔设置的回风部28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可以与加热件24相对设置,以便于使加热件24四周的热空气经出风部流出。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主要为烤箱。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加热装置20在工作时,加热件24发热并将热量传递至加热件24四周的空气中,风机23工作以将加热件24四周的空气吹向至箱体组件10内部。具体的,当加热装置20产生的热量较少时,热空气将从出风部和回风部2823流出并流向至箱体组件10的内部。当加热装置20产生的热量较多时,热空气将从出风部流出,经出风部流出的部分热空气将经回风部2823回流,以对这部分热空气进行重复循环利用,此时,出风部处的空气流通方向与回风部2823处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相反。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20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因无法及时进入箱体组件10内部而导致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加热风道22除了进风口21和用于出风的出风部以外的位置均为封闭的结构,通过进风口21将风引入并聚集在加热风道22内,能够便于更好地对风进行聚集和引流,以使空气沿预定的方向流动,因而能够减小风机23所需的功耗,进而能够通过使用小功率、小体积的风机23来取代相关技术中的罩极电机,因而能够减小烹饪器具的顶部尺寸,也能够减小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这里的风机23的旋转轴沿箱体组件10的纵向延伸,是指风机23的旋转轴可以为竖直方向,或者与竖直方向存在小于等于45°夹角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回风部2823位于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保证出风部的出风量,以便于尽可能保证加热装置20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进入至箱体组件10内。同时,将回风部2823设置在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之间,也能够便于在热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回风部2823及时进行回风。
具体的,可以使第一出风部2821呈条形结构;或者,第二出风部2822呈条形结构;或者,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均呈条形结构。优选的,可以使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均呈条形结构,以便于更好地通过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进行出风,有效保证出风量。
具体的,可以使第一出风部2821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一条形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部2822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或者,第一出风部2821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一条形出风口,且第二出风部2822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2821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一条形出风口,且第二出风部2822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这样,通过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第一条形出风口和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能够便于顺利出风,并有效保证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回风部2823包括多个流通孔,多个流通孔呈矩形阵列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在热量过多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流通孔进行热空气的回流,有效保证回流量,以便于使堆积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后再次经出风部流向至箱体组件10的内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20还包括加热壳体281,加热壳体281设置在加热底板282的上方,加热件24设置在加热壳体281和加热底板282之间,加热壳体281上设置有连通部,连通部与出风部对应设置,回风部2823与加热壳体281的底壁对应设置并具有间隔。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壳体281和加热底板282组成加热结构28。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加热装置20在工作时,加热风道22内的风将经加热壳体281上的连通部流向至加热件24,随后经加热件24加热后的热空气机经出风部排出至箱体组件10内部以对箱体组件10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通过使连通部与出风部对应设置,能够便于使由加热风道22流入的空气经加热件24加热后由出风部排出。通过使回风部2823与加热壳体281的底部对应设置并具有间隔,能够尽量减小回风部2823的出风效果,以保证回风部2823能够有效起到回流热空气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壳体281上设置有安装槽2811,加热件24设置在安装槽2811内,加热底板282封堵在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加热件24安装在安装槽2811内,能够便于提高加热件24的安装和设置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加热件24随意发生晃动而造成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同时,通过将加热底板282封堵在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能够便于提高加热件24的设置稳定性,避免加热件24从安装槽2811内脱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位于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加热件24设置安装槽2811内,这样,位于安装槽2811内的加热件24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将由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的出风部排出,提高了热空气的流动的流畅性,以便于使热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至箱体组件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包括第一连通口2812和第二连通口2813,安装槽2811包括第一槽段28111、第二槽段28113和位于第一槽段28111和第二槽段28113之间的连接槽段28112,第一槽段28111为第一条形槽结构,第一槽段28111的槽底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812,第二槽段28113为第二条形槽结构,第二槽段28113的槽底设置有第二连通口2813,加热件24固定在连接槽段28112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连接槽段28112上未设置有开口结构,通过将加热件24固定在连接槽段28112上,这样能够便于进行安装,以便于提高加热件24的设置稳定性。同时,采用第一槽段28111、第二槽段28113和连接槽段28112的结构布局,能够便于提高结构的布局合理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通口2812与第一出风部2821相对设置,第二连通口2813与第二出风部2822相对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布局,能够便于使由第一连通口2812进入的空气经第一出风部2821吹出、有第二连通口2813进入的空气经第二出风部2822吹出,保证了加热装置20内的空气的流通的顺畅性,以便于更好地使热空气经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流出。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组件10包括箱体11、塑胶可视窗12、微晶玻璃13和出气栅栏14。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20还包括防护壳26和风道结构27,风道结构27位于防护壳26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片29,固定片29用于将加热件24固定在安装槽2811的连接槽段28112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20),所述加热装置(20)具有加热风道(22)和设置在所述加热风道(22)内的风机(23);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20)包括加热底板(282)和加热件(24),所述加热底板(282)位于所述加热风道(22)的底部并位于加热件(24)的下方,所述加热底板(282)上设置有出风部及与所述出风部间隔设置的回风部(28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部(2821)和第二出风部(2822),所述回风部(2823)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部(282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8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部(2821)呈条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出风部(2822)呈条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部(2821)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一条形出风口;和/或,
所述第二出风部(2822)包括多个相隔预设距离设置的第二条形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部(2823)包括多个流通孔,多个所述流通孔呈矩形阵列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0)还包括:
加热壳体(281),所述加热壳体(281)设置在所述加热底板(282)的上方,所述加热件(24)设置在所述加热壳体(281)和所述加热底板(282)之间,所述加热壳体(281)上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出风部对应设置,所述回风部(2823)与所述加热壳体(281)的底壁对应设置并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281)上设置有安装槽(2811),所述加热件(2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811)内,所述加热底板(282)封堵在所述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位于所述安装槽(2811)的槽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包括第一连通口(2812)和第二连通口(2813),所述安装槽(2811)包括第一槽段(28111)、第二槽段(28113)和位于所述第一槽段(28111)和所述第二槽段(28113)之间的连接槽段(28112),所述第一槽段(28111)为第一条形槽结构,所述第一槽段(28111)的槽底设置有所述第一连通口(2812),所述第二槽段(28113)为第二条形槽结构,所述第二槽段(28113)的槽底设置有所述第二连通口(2813),所述加热件(24)固定在所述连接槽段(281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2812)与所述第一出风部(28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口(2813)与所述第二出风部(2822)相对设置。
CN202022481500.5U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259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500.5U CN214259064U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500.5U CN214259064U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9064U true CN214259064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1500.5U Active CN214259064U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9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674460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27286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372903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05641191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157421A (zh)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CN101096816B (zh) 具有出风口装置的干衣机门结构
WO2022205896A1 (zh) 暖风机内部加热组件、暖风机及暖风机加热控制方法
CN205641180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259064U (zh) 烹饪器具
CN21022001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909294U (zh) 利用风机热能的吸尘器和具有熨烫功能的吸尘器
CN209165590U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3909872U (zh) 烹饪器具
CN213551303U (zh) 烹饪器具
CN111076296B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3882909U (zh) 烹饪器具
CN212179036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8001666U (zh) 风管机
CN21526010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7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454057U (zh) 取暖设备
CN21559750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958898U (zh) 一种多风口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