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6148U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6148U CN214256148U CN202120296017.1U CN202120296017U CN214256148U CN 214256148 U CN214256148 U CN 214256148U CN 202120296017 U CN202120296017 U CN 202120296017U CN 214256148 U CN214256148 U CN 214256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bridge arm
- valve
- auxiliary
- ser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2982 CCR4-NOT transcription complex subunit 9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6893 GUCY2D-related dominant retinopat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6357 GUCY2D-related recessive retinopat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42590 Homo sapiens CCR4-NOT transcription complex subunit 9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26582 Homo sapiens KAT8 regulatory NSL complex subunit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0440 cone-rod dystrophy 6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其中,该拓扑结构包括:三相六桥臂电路,该三相六桥臂电路的每相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或下桥臂上均设置有晶闸管阀;上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下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可控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至少两个选择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选择端与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连接,第二选择端与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连接。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换相失败的发生,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及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中的换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网换相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LCC-HVDC)输电系统具有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有功功率可控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换流器作为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是实现交、直流电能转换的核心功能单元,其运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高压直流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由于传统换流器多采用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作为核心部件构成六脉动桥换流拓扑,每个桥臂由多级晶闸管及其缓冲部件串联组成,由于晶闸管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在交流系统故障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换相失败,导致直流电流激增和直流传输功率迅速大量损失,影响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以解决换相失败影响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所述拓扑结构通过换流变压器接入交流电网,所述拓扑结构包括:三相六桥臂电路,所述三相六桥臂电路的每相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或下桥臂上均设置有晶闸管阀;上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下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可控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至少两个选择端,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换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选择端与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连接,第二选择端与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可控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可关断阀,所述至少一个可关断阀串联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可关断阀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元件和所述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功率器件和所述第一电容元件串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可关断阀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为四个第二功率器件连接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第二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元件,所述第二电容元件并联在所述全桥电路的上半桥和下半桥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所述选择单元为双向阀。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所述双向阀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闸管,所述至少一个晶闸管正反向并联;所述第一晶闸管为单向晶闸管或双向晶闸管;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晶闸管并联或串联。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所述双向阀包括:第一选择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三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第二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一选择支路反向并联,所述第二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一选择支路的结构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所述双向阀包括:第三选择支路,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四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三选择支路的结构一致;第五选择支路,并联在所述第三选择支路和所述第四选择支路之间,所述第五选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四功率器件,所述第四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八实施方式,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一辅助支路,所述第一辅助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或,至少两个第五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功率器件正反向串联设置;或,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或,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晶闸管;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一辅助支路并联或串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九实施方式,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二辅助支路,所述第二辅助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六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第三辅助支路,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的结构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并联;第三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和所述第三辅助支路并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十实施方式,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四辅助支路,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二二极管;第五辅助支路,与所述第四辅助支路的结构一致,且与所述第四辅助支路并联;第六辅助支路,并联在所述第四辅助支路和所述第五辅助支路之间,所述第六辅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七功率器件,所述第七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十一实施方式,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七辅助支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八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第八辅助支路,与所述第七辅助支路并联,所述第八辅助支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以及一个第三电容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与所述第三电容元件串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九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十二实施方式,所述晶闸管阀包括:多个晶闸管;多个第四缓冲部件,分别与所述多个晶闸管串联或并联。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或第八实施方式或第九实施方式或第十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十三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第三缓冲部件和第四缓冲部件均包括:由电容组成的第一缓冲支路;或,电阻和所述电容串联的第二缓冲支路;或,所述电容和所述电阻并联的第三缓冲支路;或,所述电阻和第五二极管并联,再与所述电容串联构成的第四缓冲支路;或,所述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再与所述第五二极管串联构成的第五缓冲支路;或,避雷器组成的第六缓冲支路;或,所述第一缓冲支路、所述第二缓冲支路、所述第三缓冲支路、所述第四缓冲支路、所述第五缓冲支路和所述第六缓冲支路中的多个并联构成的第七缓冲支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在混合式换流器中引入可控开关模块,可在桥臂换相失败或故障时提前转移桥臂电流,同时为桥臂提供反向电压,增大了晶闸管换相时间面积,以保证其可靠关断。利用可控开关模块实现电流的转移,由选择单元承受电压应力,使上桥臂辅助阀和下桥臂辅助阀参与换相,避免了换相失败的发生,进而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包括三相六桥臂电路,每相桥臂分别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每个上桥臂或下桥臂均有与其对应的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该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可随时导通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有效降低了每相桥臂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闸管阀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关断阀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关断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阀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桥臂辅助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桥臂辅助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桥臂辅助阀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部件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发信号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的触发控制时序;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的触发控制时序;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运行时V1晶闸管阀周期性触发的电流流通路径;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闸管阀关断和上桥臂辅助阀通流的电流流通路径;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晶闸管阀关断和上桥臂辅助阀关断的电流流通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换流器作为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是实现交、直流电能转换的核心功能单元,其运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高压直流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然而,由于传统换流器多采用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作为核心部件构成六脉动桥换流拓扑,每个桥臂由多级晶闸管及其缓冲部件串联组成,由于晶闸管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在交流系统故障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换相失败,导致直流电流激增和直流传输功率迅速大量损失,影响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交流侧引入可关断的控制阀,保证晶闸管阀具有足够的反向恢复时间以进行可靠关断,同时利用辅助阀支路辅助换相,从根本上解决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问题,从而保证了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实施例,该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通过换流变压器接入交流电网,如图1所示,该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包括:三相六桥臂电路、上桥臂辅助阀、下桥臂辅助阀、可控开关模块和选择单元。其中,三相六桥臂电路的每相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且上桥臂或下桥臂上均设置有晶闸管阀。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一端连接每相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一端连接每相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至少两个选择端,其连接端与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选择端与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连接,第二选择端与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连接。对于三相六桥臂电路而言,选择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可以包括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与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连接;同理,选择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也可以包括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与与换流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端连接。此处对选择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端口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如图1所示,三相六桥臂电路的一端连接直流母线正极,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负极。选择单元可以为双向阀,在三相六桥臂的每相交流母线上分别设置双向阀DVa、DVb和DVc。三相六桥臂电路包括V1阀、V2阀、V3阀、V4阀、V5阀和V6阀。其中,V1阀、V3阀和V5阀为上桥臂,且每个上桥臂中均设置有晶闸管阀;V2阀、V4阀和V6阀为下桥臂,且每个下桥臂中均设置有晶闸管阀。
Vp为上桥臂辅助阀,Vp的第一端分别与V1阀、V3阀和V5阀中的晶闸管阀阀的阴极端连接;Vn为下桥臂辅助阀,Vn的第一端分别与V2阀、V4阀和V6阀的晶闸管阀的阳极端连接;DVM为可控开关模块,其第一端分别与双向阀DVa、DVb和DVc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其第二端分别与Vp的第二端和Vn的第二端连接。
双向阀DVa、DVb和DVc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换流变压器的a相输出端、b相输出端和c相输出端连接;双向阀DVa的第一选择端与V1阀中晶闸管阀的阳极端连接;双向阀DVa的第二选择端与V4阀中晶闸管阀的阴极端连接;双向阀DVb的第一选择端与V3阀中晶闸管阀的阳极端连接;双向阀DVb的第二选择端与V6阀中晶闸管阀的阴极端连接;双向阀DVc的第一选择端与V5阀中晶闸管阀的阳极端连接;双向阀DVc的第二选择端与V2阀中晶闸管阀的阴极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在混合式换流器中引入可控开关模块,可在桥臂换相失败或故障时提前转移桥臂电流,同时为桥臂提供反向电压,增大了晶闸管换相时间面积,以保证其可靠关断。利用可控开关模块实现电流的转移,由选择单元承受电压应力,使上桥臂辅助阀和下桥臂辅助阀参与换相,避免了换相失败的发生,进而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可选地,晶闸管阀包括至少一个晶闸管以及与分别与晶闸管并联或串联的第四缓冲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晶闸管串联设置,第四缓冲部件用于晶闸管器件以免遭受高压大电流而损坏。如图2所示,晶闸管阀包括至少一个晶闸管以及与分别与晶闸管并联的第四缓冲部件。
可选地,可控开关模块可以为可控电容模块,用于双向电压输出,能够将三相六桥臂电路各桥臂晶闸管阀中的电流强迫转移至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并未晶闸管阀提供反向恢复电压。
具体地,可控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串联设置的可关断阀。可关断阀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单元以及分别与第一功率单元并联的第一缓冲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并联的连接方式,图中未示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单元串联设置,第一缓冲部件用于限制电压电流应力。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功率单元可以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的电力电子单元。
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功率器件;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并联,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元件和第一功率器件,第一功率器件和第一电容元件串联。其中,该第一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等可关断器件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若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不具有反向电压阻断功能,则需要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上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功率单元还可以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组成的电力电子单元。
第三支路四个第二功率器件连接组成的全桥电路;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元件,第二电容元件并联在全桥电路的上半桥和下半桥之间。其中,第二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若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不具有反向电压阻断功能,则需要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上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
上述的可关断阀具备双向电压可控输出能力,主要用于关断晶闸管支路的电流并为其提供反向电压,保障晶闸管支路的晶闸管阀拥有足够的关断时间进行可靠关断。本申请对可关断阀的拓扑形式不作限定,只要是具备双向电压可控输出这一功能的拓扑形式即可。
可选地,选择单元为三个双向阀,具备双向开通和双向耐压的能力。三个双向阀分别设置在三相六桥臂电路的各相中,每相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共用一个双向阀。具体地,以双向阀DVa为例,如图5所示,双向阀DV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闸管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一晶闸管并联或串联的第一缓冲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晶闸管分为两路进行正反向并联以保证其能够双向导通和双向耐压。第一晶闸管可以为单向晶闸管,也可以为双向晶闸管,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以双向阀DVa为例,如图6所示,双向阀DVa可以包括:第一选择支路和第二选择支路。
其中,第一选择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且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此处的第三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若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不具有反向电压阻断功能,则需要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上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以实现单向电压阻断功能。第二选择支路的结构与第一选择支路的结构相同,与第一选择支路反向并联以保证其能够双向导通和双向耐压。
具体地,以双向阀DVa为例,如图7所示,双向阀DVa可以包括:第三选择支路、第四选择支路和第五选择支路。
其中,第三选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四选择支路与第三选择支路的结构一致;第五选择支路并联在第三选择支路和第四选择支路之间。第五选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四功率器件,第四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上桥臂辅助阀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
具体地,如图8所示,以上桥臂辅助阀为例,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一辅助支路和第二缓冲部件。
其中,第二缓冲部件用于限制电压电流应力。第一辅助支路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构成;也可以为至少两个第五功率器件正反向串联构成;也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构成;还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晶闸管构成。第四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可以是具有双向电压阻断能力的器件,也可以是具有单向电压阻断能力的器件。此处对第一辅助支路的形式不作限定。
具体地,如图9所示,以上桥臂辅助阀为例,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二辅助支路、第三辅助支路和第三缓冲部件。
其中,第二辅助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且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串联设置。第三辅助支路与第二辅助支路的结构相同,且第三辅助支路与第二辅助支路并联设置。第三缓冲部件分别与第二辅助支路和第三辅助支路并联设置。第六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地,如图10所示,以上桥臂辅助阀为例,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四辅助支路、第五辅助支路和第六辅助支路。
其中,第四辅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五辅助支路与第四辅助支路的结构一致;第六辅助支路并联在第四辅助支路和第五辅助支路支路之间。第六辅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七功率器件,第七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如图11所示,以上桥臂辅助阀为例,上桥臂辅助阀包括:第七辅助支路和第八辅助支路。
其中,第七辅助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且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串联设置。第八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第八辅助支路与第七辅助支路并联设置。在第八辅助支路设置上有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以及一个第三电容元件,且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与第三电容元件串联设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串联设置,第九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为IGBT、IGCT、IEGT、GTO或MOSFET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上述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第三缓冲部件和第四缓冲部件均由电容、阻容回路、二极管、电感或避雷器等部件的一种或多种形式构成。
具体地,如图12所示,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第三缓冲部件和第四缓冲部件可以是由电容组成的第一缓冲支路;可以是由电阻和电容串联的第二缓冲支路;可以是由电容和电阻并联的第三缓冲支路;可以是由电阻和第五二极管并联,再与电容串联构成的第四缓冲支路RCD1;可以是由电阻和电容并联,再与第五二极管串联构成的第五缓冲支路RCD2;也可以是由避雷器组成的第六缓冲支路,还可以是上述第一缓冲支路、第二缓冲支路、第三缓冲支路、第四缓冲支路、第五缓冲支路和第六缓冲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并联构成的第七缓冲支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可用于上述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关断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第i个桥臂连接的可控开关模块、选择单元与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
S12,导通第i个桥臂的晶闸管阀。
S13,经过一个控制周期后,返回导通第i个桥臂的晶闸管阀的步骤;其中,i∈[1,6]。
具体地,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晶闸管阀周期性承受电压和电流应力,上桥臂辅助阀和下桥臂辅助阀一直处于关断状态,只在桥臂的晶闸管阀关断时承受电压应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通过关断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第i个桥臂连接的额可控开关模块、选择单元与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导通第i个桥臂的晶闸管阀;经过一个控制周期后,返回导通所述第i个桥臂的晶闸管阀的步骤;其中,i∈[1,6]。由此实现了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工作于正常运行模式。
以图14~图19共同说明上述混合式换流器的换相过程。以图1所示的混合式换流器中的V1阀向V3阀换相、双向阀DVa采用晶闸管反并联结构为例,图14给出了相关电路的触发信号说明,Sg1和Sg3分别晶闸管阀V1和V3的触发信号,Sga1为双向阀DVa的正向控制信号,Sga2为双向阀DVa的反向控制信号,Sap为上桥臂辅助阀Vp的控制信号,Sgm为可控开关模块的输出控制信号。
图15为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各阀的触发时序,正常运行时V1晶闸管阀周期性触发,上桥臂辅助阀Vp、双向阀DVa、可控开关模块DVM均处于关断状态,电流如图17所示。tf时刻V1阀发生换相失败或短路故障时,触发双向阀DVa和上桥臂辅助阀Vp使其导通,同时触发可控开关模块DVM使其向V1所在桥臂输出反向电压,实现向上桥臂辅助阀所在辅助桥臂进行换流,如图18所示。晶闸管阀所在桥臂的电流过零之后,V1阀所在桥臂的晶闸管阀关断并开始承受反向电压,V1阀电流全部转移至上桥臂辅助阀,如图19所示。在tf+Δt2时刻,上桥臂辅助阀Vp开始关断,电流全部转移至V3阀,完成V1阀向V3阀的换相。从晶闸管阀所在桥臂的电流过零至上桥臂辅助阀Vp关断这段时间为晶闸管承受反压的关断时间toff,该时间可控,只需大于晶闸管的最小关断时间即可保证其可靠关断。其中,Δt2为关断上桥臂辅助阀的延迟时长。
图16为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各阀的触发时序,每个工作周期中,V1阀和V3阀换相起始时刻,即V1阀触发脉冲Sg1延时120°触发双向阀DVa和上桥臂辅助阀Vp,同时触发可控开关模块DVM使其向V1阀所在桥臂的晶闸管阀施加反向电压,实现V1阀所在桥臂向上桥臂辅助阀所在辅助桥臂的换流,如图18所示。V1阀所在桥臂的电流过零之后,V1阀所在桥臂的晶闸管阀关断并承受反向电压,V1阀电流全部转移至上桥臂辅助阀Vp,如图19所示。经过Δt1时间关断可控开关模块,Δt1不小于晶闸管阀所需的最小关断时间toff,经过Δt2时间,上桥臂辅助阀Vp关断,电流全部转移至V3阀,完成换相。由于晶闸管阀反向承压时间可控,因此可以保证其有足够时间恢复阻断能力,且上桥臂辅助阀可控关断并能承受高压,可以保障主动换相过程顺利完成,从而避免换相失败的发生。其中,Δt1为关断可控开关模块的延迟时长,Δt2为关断上桥臂辅助阀的延迟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在换相失败或短路故障时,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触发主动换相的运行模式,避免了换相失败的发生,并在混合式换流器换相过程恢复正常时,关闭可控开关模块、选择单元与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由各相桥臂独立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保证了选择单元与上桥臂辅助阀或下桥臂辅助阀仅在换相失败或故障时承受关断电压应力,降低了器件损耗,进而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所述拓扑结构通过换流变压器接入交流电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结构包括:
三相六桥臂电路,所述三相六桥臂电路的每相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或下桥臂上均设置有晶闸管阀;
上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
下桥臂辅助阀,其第一端连接每相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
可控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和下桥臂辅助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
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至少两个选择端,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换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选择端与上桥臂的晶闸管阀阳极端连接,第二选择端与下桥臂的晶闸管阀阴极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至少一个可关断阀,所述至少一个可关断阀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关断阀包括:
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元件和所述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功率器件和所述第一电容元件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关断阀包括:
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为四个第二功率器件连接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第二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元件,所述第二电容元件并联在所述全桥电路的上半桥和下半桥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为双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晶闸管,所述至少一个晶闸管正反向并联;所述第一晶闸管为单向晶闸管或双向晶闸管;
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晶闸管并联或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包括:
第一选择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三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第二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一选择支路反向并联,所述第二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一选择支路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包括:
第三选择支路,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一二极管;
第四选择支路,与所述第三选择支路的结构一致;
第五选择支路,并联在所述第三选择支路和所述第四选择支路之间,所述第五选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四功率器件,所述第四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
第一辅助支路,所述第一辅助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或,至少两个第五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功率器件正反向串联设置;或,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或,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功率器件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二晶闸管;
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一辅助支路并联或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
第二辅助支路,所述第二辅助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六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六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第三辅助支路,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的结构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并联;
第三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二辅助支路和所述第三辅助支路并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
第四辅助支路,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二二极管;
第五辅助支路,与所述第四辅助支路的结构一致,且与所述第四辅助支路并联;
第六辅助支路,并联在所述第四辅助支路和所述第五辅助支路之间,所述第六辅助支路上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第七功率器件,所述第七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和所述下桥臂辅助阀的结构一致;所述上桥臂辅助阀包括:
第七辅助支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八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八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第八辅助支路,与所述第七辅助支路并联,所述第八辅助支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以及一个第三电容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与所述第三电容元件串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九功率器件串联设置,所述第九功率器件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阀包括:
多个晶闸管;
多个第四缓冲部件,分别与所述多个晶闸管串联或并联。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9或10或13所述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第三缓冲部件和第四缓冲部件均包括:
由电容组成的第一缓冲支路;
或,电阻和所述电容串联的第二缓冲支路;
或,所述电容和所述电阻并联的第三缓冲支路;
或,所述电阻和第五二极管并联,再与所述电容串联构成的第四缓冲支路;
或,所述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再与所述第五二极管串联构成的第五缓冲支路;
或,避雷器组成的第六缓冲支路;
或,所述第一缓冲支路、所述第二缓冲支路、所述第三缓冲支路、所述第四缓冲支路、所述第五缓冲支路和所述第六缓冲支路中的多个并联构成的第七缓冲支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96017.1U CN21425614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96017.1U CN21425614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6148U true CN214256148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9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96017.1U Active CN21425614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6148U (zh) |
-
2021
- 2021-02-01 CN CN202120296017.1U patent/CN2142561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03796B (zh)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797487B2 (en) | On-line input control method, on-line input and quit device for voltage-source converter unit | |
WO2017181927A1 (zh) | 一种直流电流关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803799B (zh) | 直流侧共母线辅助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方法 | |
CN112311274B (zh) | 一种基于可控关断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2160929A1 (zh) | 主动换相单元、强迫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方法 | |
CN112803798A (zh) | 主动换相单元、强迫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方法 | |
CN111682788B (zh) | 具有故障阻断能力的电流主动转移型mmc电力电子变压器 | |
CN112803815B (zh) | 一种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311273B (zh) | 一种基于谐振回路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803797B (zh) | 直流侧辅助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699846U (zh)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256149U (zh) | 直流侧共母线辅助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113765076A (zh) |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双向固态直流断路器 | |
CN113644636A (zh) | 基于电容换相的多端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 |
CN214315080U (zh) | 直流侧辅助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114024453A (zh)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390813U (zh) | 一种主动换相单元以及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256148U (zh) | 一种主动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380688U (zh) | 一种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380680U (zh) | 主动换相单元及强迫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112688575A (zh) | 交流侧可控关断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257104A (zh) | 主动换相单元以及强迫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380681U (zh) | 交流侧可控关断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
CN214256147U (zh) | 主动换相单元及强迫换相的混合式换流器拓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