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2918U -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2918U
CN214252918U CN202120490832.1U CN202120490832U CN214252918U CN 214252918 U CN214252918 U CN 214252918U CN 202120490832 U CN202120490832 U CN 202120490832U CN 214252918 U CN214252918 U CN 214252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ower supply
limiting resistor
action exec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908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蒙蒙
邓三星
李越
闫娓
李雪颖
司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4908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2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2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2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包括家用电器,电源模块、监控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远程控制单元与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监控单元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包括监测模块、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监测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第二动作执行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均与家用电器电连接,为家用电器的智能、便捷调节提供的硬件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家庭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的家用电器的开关均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控制调节的,如空调、照明灯、取暖器和加热器等,人工开启家用电器后由于一时疏忽会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造成用电成本的增加,同时增加了电能的消耗,此外,家用的液化气泄漏或者烟雾增多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待人工发现液化气泄漏或烟雾增多后再采取措施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包括家用电器,电源模块、监控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所述远程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监控单元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包括监测模块、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其中,所述监测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动作执行模块与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均与家用电器电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直流供电模块和交流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直流供电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DC-DC降压单元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电源地端,所述DC-DC降压单元上设置有输入滤波电容C4和输出滤波电容C5,所述电源输入接口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第一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还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DC-DC降压单元电连接,所述DC-DC降压单元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与第二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模块为市电220V供电接口。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使能电阻R2、复位电路和模式切换开关S2,所述模式切换开关S2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开关S1、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1两端并联有复位开关S1,所述复位开关S1的一端与MCU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还通过使能电阻R2与MCU电连接,所述MCU上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监测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均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MCU电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模块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均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还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电连接。
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U2、第一滤波电容C2、第二限流电阻R4、第三限流电阻R3和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2上设置有供电第一端、供电第二端和数据端,其中,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数据端电连接,所述数据端通过单总线协议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二端与电源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2并联在供电第一端与供电第二端之间,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供电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第二滤波电容C3、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数据传输指示灯D3、第四限流电阻R5、第五限流电R6、第六限流电R7、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其中,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上设置有电源第一端、电源第二端和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上设置有正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比较输出端,所述电源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与电源地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和电源第二端之间,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还与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器RV2连接,所述比较输出端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限流电R7与比较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限流电R6阻并联在电源第一端与比较输出端之间,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限流电阻R5与电源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和电源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中均设置有至少一组动作执行单元,所述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继电器、执行模块指示灯、第七限流电阻、保护二极管、控制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其中,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继电器的线圈两端与保护二极管并联连接,继电器的线圈一端与执行模块指示灯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还通过第七限流电阻与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上还设置有常开触点和切换开关,所述常开触点与市电220V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切换开关与家用电器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二分压电阻与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分压电阻电连接。
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照明灯、空调器、取暖器、加湿器和排风扇,其中,所述排风扇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电连接,所述照明灯、空调器、取暖器和加湿器均与第一动作执行模块电连接。
所述显示模块为OLED显示器,所述OLED显示器通过I2C通信协议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BUZ1、报警指示灯D11、第八限流电阻R16、第九限流电阻R18和控制报警三极管Q4,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1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还通过第八限流电阻R16和报警指示灯D11与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九限流电阻R18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远程控制单元包括云平台、手机端、PC端和智能音箱,所述手机端、PC端和智能音箱端通过云平台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具有监控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可以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可燃气体进行监控,并将温度、湿度或可燃气体浓度进行过显示,在温度、湿度或可燃气体浓度超出一定阈值后监控单元会启动相应的家用电器进行控制调节,具有调节及时,节约电能的技术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监测室内液化泄漏或烟雾的增多,减少了家居环境的安全隐患,此外,所述的远程控制单元可以与监控单元进行通信,可以实现远程对家用电器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为家用电器的智能、便捷调节提供的硬件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控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温湿度传感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可燃气体传感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动作执行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是第一动作执行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动作执行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而不是全部的实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包括家用电器,电源模块1、监控单元2和远程控制单元11,所述远程控制单元11与所述监控单元2通信连接,所述监控单元2与电源模块1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2包括监测模块3、主控模块6、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其中,所述监测模块3、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均与主控模块6电连接,所述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与监测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均与家用电器电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直流供电模和交流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直流供电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16、DC-DC降压单元17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18、第二电压输出端19和电源地端20,所述DC-DC降压单元17上设置有输入滤波电容C4和输出滤波电容C5,所述电源输入接口16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16还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DC-DC降压单元17电连接,所述DC-DC降压单元17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与第二电压输出端19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模块为市电220V供电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供电模块中的电源输入接口16优选为USB接口具有插接快速便捷的技术效果,所述DC-DC降压单元优选为ASM1117,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18的输出电压值优选为5V,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的输出电压值优选为3.3V,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4和输出滤波电容C5可以滤除电源中的杂波,使得直流供电模块能够提供较为合适稳定的供电电压值。
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模块6包括MCU、使能电阻R2、复位电路21和模式切换开关S2,所述模式切换开关S2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复位电路21包括复位开关S1、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1两端并联有复位开关S1,所述复位开关S1的一端与MCU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还通过使能电阻R2与MCU电连接,所述MCU上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监测模块3、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均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MCU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CU的型号优选为ESP8266,所述ESP8266既可以作为WIFI模块可以与用户家庭中的路由器进行连接,进而接入互联网,使该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物联网,方便用户能够对该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同时,所述ESP8266也可以作为单片机,有着自身丰富的IO和其他功能,可以方便的与该系统外围设备进行通讯及对该系统外围设备进行控制,所述模式切换开关S2可以使得MCU工作在烧录模式和工作模式,所述切换开关S2被按下后,所述MCU工作在烧录模式,可以对MCU进行程序的烧录,所述切换开关S2未被按下后,所述MCU进入工作模式,此时MCU为正常工作模式,可以实现监测和控制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监测模块3包括温湿度传感模块4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4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均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还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4包括温湿度传感器U2、第一滤波电容C2、第二限流电阻R4、第三限流电阻R3和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2上设置有供电第一端22、供电第二端24和数据端23,其中,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22电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数据端23电连接,所述数据端23通过单总线协议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一端22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二端24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2并联在供电第一端22与供电第二端24之间,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22电连接,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供电第二端24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2优选为DHT11,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点亮时,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供电正常。
如图5所示,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26、第二滤波电容C3、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数据传输指示灯D3、第四限流电阻R5、第五限流电R6、第六限流电R7、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其中,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26上设置有电源第一端25、电源第二端27和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所述比较器U3上设置有正相输入端28、反相输入端29和比较输出端30,所述电源第一端25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27与电源地端20连接,所述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和电源第二端27之间,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还与正相输入端28连接,所述反相输入端29与可调电阻器RV2连接,所述比较输出端30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25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限流电R7与比较输出端30电连接,所述第五限流电R6阻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与比较输出端30之间,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25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限流电阻R5与电源第二端27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和电源第二端27之间。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26的型号优选为MQ-2,对可调电阻器RV2进行调节可以设置不同的参考值,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输出的信号通过正相输入端28输入至比较器U3中并与反相输入端29的值进行比较,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的值大于反相输入端29设定的值时,比较器输出端30输出高电平,输出的高电平驱动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动作,同时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还与MCU电连接,在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的数据超出MCU的预设值时,MCU驱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如图6至8所示,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中均设置有至少一组动作执行单元,所述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继电器39、执行模块指示灯32、第七限流电阻35、保护二极管34、控制三极管37、第一分压电阻33和第二分压电阻36,其中,控制三极管37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41连接,继电器的线圈41两端与保护二极管34并联连接,继电器的线圈41一端与执行模块指示灯32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32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32还通过第七限流电阻35与继电器的线圈4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39上还设置有常开触点40和切换开关38,所述常开触点40与市电220V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切换开关38与家用电器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20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二分压电阻36与控制三极管37的基极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基极与第一分压电阻33电连接。
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照明灯42、空调器43、取暖器44、加湿器45和排风扇46,其中,所述排风扇46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所述照明灯42、空调器43、取暖器44和加湿器45均与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电连接。
如图9至10所示,所述显示模块7为OLED显示器,所述OLED显示器通过I2C通信协议与所述主控模块6电连接,所示OLED显示器可以显示温度值、湿度值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值,所述报警模块9包括蜂鸣器BUZ1、报警指示灯D11、第八限流电阻R16、第九限流电阻R18和控制报警三极管Q4,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1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还通过第八限流电阻R16和报警指示灯D11与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九限流电阻R18与主控模块6电连接。
所述远程控制单元11包括云平台13、手机端15、PC端14和智能音箱12,所述手机端15、PC端14和智能音箱12端通过云平台13与所述主控模块6电连接。
所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所示监控系统会根据所测得的环境温湿度对空调器43、取暖器44及加湿器45进行自动控制。当可燃气体到达限定浓度时,与可燃气体传感器相连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使得的排风扇46开启,来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极限时,主控模块6会通过声光报警模块对用户进行提醒。
同时,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或者智能音箱对照明灯42、空调器43、取暖器44及加湿器45等家用电器进行控制。利用ESP8266WiFi模块的WiFi功能及云平台,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物联网。这使得用户不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家里的情况进行查看并对家用电器进行控制,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查看和控制,如手机和电脑甚至当前流行的智能音箱。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包括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1)、监控单元(2)和远程控制单元(11),所述远程控制单元(11)与所述监控单元(2)通信连接,所述监控单元(2)与电源模块(1)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2)包括监测模块(3)、主控模块(6)、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其中,所述监测模块(3)、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均与主控模块(6)电连接,所述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与监测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均与家用电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直流供电模块和交流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直流供电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16)、DC-DC降压单元(17)和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18)、第二电压输出端(19)和电源地端(20),所述DC-DC降压单元(17)上设置有输入滤波电容(C4)和输出滤波电容(C5),所述电源输入接口(16)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16)还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4)与DC-DC降压单元(17)电连接,所述DC-DC降压单元(17)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与第二电压输出端(19)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模块为市电220V供电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6)包括MCU、使能电阻(R2)、复位电路(21)和模式切换开关(S2),所述模式切换开关(S2)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复位电路(21)包括复位开关(S1)、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充电电容(C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1)两端并联有复位开关(S1),所述复位开关(S1)的一端与MCU电连接,所述复位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还通过使能电阻(R2)与MCU电连接,所述MCU上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监测模块(3)、显示模块(7)、报警模块(9)和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均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MCU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3)包括温湿度传感模块(4)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4)和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均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还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模块(4)包括温湿度传感器(U2)、第一滤波电容(C2)、第二限流电阻(R4)、第三限流电阻(R3)和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2)上设置有供电第一端(22)、供电第二端(24)和数据端(23),其中,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22)电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数据端(23)电连接,所述数据端(23)通过单总线协议与所述MCU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一端(22)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19)电连接,所述供电第二端(24)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2)并联在供电第一端(22)与供电第二端(24)之间,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一端与供电第一端(22)电连接,所述温湿度工作指示灯(D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供电第二端(2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体传感模块(5)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26)、第二滤波电容(C3)、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数据传输指示灯(D3)、第四限流电阻(R5)、第五限流电(R6)、第六限流电(R7)、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其中,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26)上设置有电源第一端(25)、电源第二端(27)和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所述比较器(U3)上设置有正相输入端(28)、反相输入端(29)和比较输出端(30),所述电源第一端(25)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27)与电源地端(20)连接,所述可调电阻器(RV2)和比较器(U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和电源第二端(27)之间,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与MCU电连接,所述可燃气体数据输出端(31)还与正相输入端(28)连接,所述反相输入端(29)与可调电阻器(RV2)连接,所述比较输出端(30)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25)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指示灯(D3)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限流电(R7)与比较输出端(30)电连接,所述第五限流电(R6)阻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与比较输出端(30)之间,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一端与电源第一端(25)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供电指示灯(D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限流电阻(R5)与电源第二端(27)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3)并联在电源第一端(25)和电源第二端(2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和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中均设置有至少一组动作执行单元,所述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继电器(39)、执行模块指示灯(32)、第七限流电阻(35)、保护二极管(34)、控制三极管(37)、第一分压电阻(33)和第二分压电阻(36),其中,控制三极管(37)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41)连接,继电器的线圈(41)两端与保护二极管(34)并联连接,继电器的线圈(41)一端与执行模块指示灯(32)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32)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执行模块指示灯(32)还通过第七限流电阻(35)与继电器的线圈(4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39)上还设置有常开触点(40)和切换开关(38),所述常开触点(40)与市电220V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切换开关(38)与家用电器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20)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二分压电阻(36)与控制三极管(37)的基极连接,所述控制三极管(37)的基极与第一分压电阻(33)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照明灯(42)、空调器(43)、取暖器(44)、加湿器(45)和排风扇(46),其中,所述排风扇(46)与第二动作执行模块(10)电连接,所述照明灯(42)、空调器(43)、取暖器(44)和加湿器(45)均与第一动作执行模块(8)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7)为OLED显示器,所述OLED显示器通过I2C通信协议与所述主控模块(6)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9)包括蜂鸣器(BUZ1)、报警指示灯(D11)、第八限流电阻(R16)、第九限流电阻(R18)和控制报警三极管(Q4),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1)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18)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还通过第八限流电阻(R16)和报警指示灯(D11)与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端(20)电连接,所述控制报警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九限流电阻(R18)与主控模块(6)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控制单元(11)包括云平台(13)、手机端(15)、PC端(14)和智能音箱(12),所述手机端(15)、PC端(14)和智能音箱(12)端通过云平台(13)与所述主控模块(6)电连接。
CN202120490832.1U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Active CN214252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0832.1U CN214252918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0832.1U CN214252918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2918U true CN214252918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90832.1U Active CN214252918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2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3193B (zh) 智能开关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471160B (zh) 单火线开关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3691675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大功率驱动电源
CN113741284A (zh) 一种家庭智能监管系统
CN204478389U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CN214252918U (zh)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CN204349119U (zh) 智能插座
CN107309886A (zh) 一种家用智能机器人系统
CN103884082A (zh) 判断室内有无人的空调自动开关装置
CN208224829U (zh) 环境控制系统的无线组网设备控制器
CN210323853U (zh) 一种智能晾衣架控制器
CN213482653U (zh) 多功能通信控制电路装置
CN205303840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5015651U (zh) 一种智能家居一体机
CN203364344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209012103U (zh) 一种温控自动调速风扇电路
CN219642104U (zh) 一种电器设备用节能管理装置
CN206685639U (zh) 一种智能断电插座
CN109989932A (zh) 智能风扇控制装置
CN206100538U (zh) 一种声控光伏led照明设备
CN105759684B (zh) 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停电防自启红外感应智能开关
CN205212807U (zh) 一种单火线开关
CN211551895U (zh) 一种室内环境检测净化系统
CN207993228U (zh) 一种节能家用电器电能采集器
CN214122750U (zh) 一种用于电器的物联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