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3758U -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3758U
CN214243758U CN202022979655.1U CN202022979655U CN214243758U CN 214243758 U CN214243758 U CN 214243758U CN 202022979655 U CN202022979655 U CN 202022979655U CN 214243758 U CN214243758 U CN 214243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melt
melt adhesive
positioning
plate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96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陈根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er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dtone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dtone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dtone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96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3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3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3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包括至少一个热源装置、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和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所述热源装置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孔孔径略大于待加热胶管的管径,所述热源装置可被加热;定位结构用于将胶管的胶液面定位在加热孔内,并放置于支撑结构上。利用设计好的治具对装入胶水后的胶管从胶液面处外部进行加热保温,尽量确保胶管内胶水同步冷却,减少各种断层、裂纹、孔洞、断纹、窗花纹等瑕疵,使得生产良品率提升为94~98%,相较于行业内的良品率一般处于70~80%的情况有了质的飞跃。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黏胶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背景技术
现在大量的电子产品和各种生活用品,都要用到黏胶(胶水)实现粘合及密封的作用,其中PUR反应型热熔胶因其优异的粘结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耐老化性以及粘结性和弹性易于条件的特点,成为使用较为广泛的胶水。
一般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产品,都是工厂工业化生产后将加热后的适量体积的胶水灌进大小合适的胶管,进而进行密封并冷却固化,胶管是指用于储存胶水的容器,包括管身、底部灌胶口和顶部密封端盖,生产企业在将胶水从底部灌胶口灌装到胶管的管身中之后,用密封端盖将胶管顶部密封,胶管的顶部密封端盖向上竖直放置,胶管内的胶水上部形成了胶液面,进而冷却保存。
然而,在灌胶的过程中,由于胶管较细且底部灌胶口较小,从底部灌胶口进行灌胶的过程中,先进入上方的那部分胶水已经开始进入冷却过程,加上先进入上方的部分胶水接触到顶部的空气进一步的加快散热,而后面灌入的胶水还处于较高温状态,使得前面进入的胶水与后面进入的胶水,两者的冷却过程不同步,前面胶水逐渐冷却了,后面较热胶水还在持续灌入;其次,靠近胶管外壳的胶水相对应胶管中心的胶水也冷却的较快,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胶水内部的冷热差异较大,较大的冷热差异使得胶水内部易产生蠕动(类似于对流现象,由于胶水粘稠度较大,因而形成类似蠕动的效果),边蠕动边冷却的过程中胶水容易呈现不均匀和拉扯现象,在逐渐的冷却过程中这些不均匀和拉扯现象会保留在胶水内一起冷却,因此胶管内的胶水容易出现断层、裂纹、孔洞、断纹、窗花纹等各种瑕疵,并且伴随着这些瑕疵最终固化,因此成为瑕疵品;由于大部分PUR反应型热熔胶产品的使用领域往往涉及高精密领域,例如手机领域、显示器领域、医疗器械等各种领域,产生断层、裂纹、孔洞、断纹、窗花纹等各种瑕疵的胶水产品在这些领域中不能使用,工厂往往只能把这一类的瑕疵产品报废,导致现有技术下用胶管封存的PUR反应型热熔胶的良品率一般处于70~80%,造成了较大的产能损失和物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包括至少一个热源装置、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和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所述热源装置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孔孔径略大于待加热胶管的管径,所述热源装置可被加热;定位结构用于将胶管的胶液面定位在加热孔内,并放置于支撑结构上。
进一步,所述热源装置为初始温度为W的金属套环,金属套环设有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定位结构为隔热垫圈,所述隔热垫圈中心镂空,隔热垫圈套置于胶管外且位于金属套环与胶管密封端盖之间,将金属套环隔离于胶液面处的胶管外部;所述支撑机构为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有至少一个置放孔,所述置放孔孔径大于胶管管身的外径小于金属套环外径,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容置空间。
进一步,所述金属套环其材质为比热容介于0.46×103~0.88×103焦/(千克×摄氏度)之间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进一步,所述热源装置为一初始温度为W的电热装置,具体为一电热板,所述电热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侧固定板,所述定位结构为一可沿着两侧固定板上下移动的定位板;所述电热板两侧固定于两侧固定板,位于定位板上方且与定位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热板的加热孔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定位孔周围设有凹腔,利于胶管前端稳定的放置于该定位孔处。
进一步,所述电热板可通过电控控制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可依赖升降机构通过电控控制其沿着两侧固定板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加热孔的纵向深度为4~8cm。
进一步,所述热源装置的初始温度W为90~130℃。
本专利在将加热熔融成流体的PUR反应型热熔胶灌装、降温的过程中,从外部对其先进入胶管的胶水进行加热保温,使其前后段水的温度较为一致;又使其内外胶水的温度较为一致使其整个胶体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较为同步,避免了胶体冷热过程中由于温差较大产生的内部蠕动,采用该方案后,大大减少了成品中的断层、裂纹、孔洞、断纹、窗花纹等各种瑕疵,使得生产良品率提升为94~98%。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金属套环1 加热孔11 隔热垫圈2 胶管3 端盖31 胶液面32 灌胶口33 支撑架4支撑脚41 支撑板42 容置空间43 置放孔44 电热板5 固定板6 定位板7 定位孔71 凹腔7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包括多个金属套环1、多个隔热垫圈2,每个隔离垫圈2和每个金属套环1配合一个胶管使用,所述金属套环1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11,所述加热孔11孔径略大于待加热胶管3的管径,所述加热孔11的纵向深度为6cm;所述隔热垫圈2中心镂空,隔热垫圈2套置于胶管3外且位于金属套环1与胶管3的密封端盖31之间,将金属套环1隔离于胶液面32处的胶管3外部;
一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包括两侧支撑脚41和上方一支撑板42,利用两侧支撑脚41 在支撑板42下方形成容置空间43,所述支撑板42上有多个置放孔44,所述置放孔44孔径大于胶管3管身的外径小于金属套环1外径;
实际应用中根据以下处理工艺进行:
步骤一:将加热熔融成流体的PUR反应型热熔胶分装进胶管3,并密封灌胶口33、盖上顶部密封端盖31,顶部密封端盖朝上、竖直放入干燥箱中,静置冷却T时间至胶液面的温度降为胶液的临界结晶温度;
步骤二:如图1所示,于干燥箱内,将步骤一中胶管3的灌胶口33朝下先套入隔离垫圈 2;再套入经过加热后的金属套环1,所述金属套环1初始温度为W;最后套入支撑板42的置放孔44内,胶管3向下延伸入容置空间43;隔离垫圈2的尺寸使得金属套环1正好位于胶液面32处的胶管外部,此时金属套环1在胶液面32处从胶管3外部对胶管3进行加热;金属套环1与胶管3一起静置、逐渐降温;隔离垫圈2的使用即保证了金属套环1恰好位于胶液面32处的胶管外部,又避免了金属套环1的高温影响到密封端盖31,防止密封端盖31受热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步骤三:静置、自然降温至常温。
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述反应条件按照上述流程分别各处理100支样品:
1、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40~5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50~ 60min,所述步骤二金属套环1的初始温度W为90~100℃;
2、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51~7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25~ 35min,所述步骤二金属套环1的初始温度W为100~115℃;
3、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71~9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15~ 25min,所述步骤二金属套环1的初始温度W为115~125℃。
根据上述处理条件获得实施例一的样品并验收。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包括一个热源装置、一个定位结构,所述热源装置为一电热装置,具体为一电热板5,所述电热板5上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11,加热孔11孔径略大于待加热胶管3的管径,所述加热孔的纵向深度为6cm;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两侧固定板6、一可沿着两侧固定板6上下移动的定位板7;所述电热板5两侧固定于两侧固定板6,位于定位板7上方且与定位板7平行设置,所述定位板7上设有多个定位孔71,所述定位孔71与电热板5的加热孔11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孔71周围设有圆弧形的凹腔711,凹腔711的形状与胶管前端的弧形形状一致,利于胶管前端(前部灌胶口33)稳定的放置于该定位孔71处;所述电热板5可通过电控控制其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所述定位板7可通过电控控制其上下移动。
实际应用中根据以下流程进行:
步骤一:将加热熔融成流体的PUR反应型热熔胶分装进胶管3,并密封灌胶口33、盖上顶部密封端盖31,并且顶部密封端盖31方向朝上、竖直放入干燥箱中,调整干燥箱湿度小于30%,静置冷却T时间至胶液面的温度降为胶液的临界结晶温度;
步骤二:于干燥箱内,通过电控控制电热板5使其初始温度为W,如图3所示,将步骤一中胶管3的灌胶口33朝下先插入电热板5的加热孔11,进而将胶管3的灌胶口33插入定位板7的定位孔71内,胶管前端稳稳的置于凹腔711内,这样的设计可确保胶管3管壁不碰触到加热孔11,使得胶管3内的胶水受热较为均匀;控制定位板沿着两侧固定板上下移动,使其带动其上的胶管3上下移动,当加热孔11正好位于胶液面32处的胶管外部时停止移动定位板;停止加热电热板5;
步骤三:于干燥箱内,静置、自然降温至常温。
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述反应条件按照上述流程分别各处理100支样品:
1、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40~5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50~ 60min,所述步骤二电热板5的初始温度W为90~100℃;
2、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51~7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25~ 35min,所述步骤二电热板5的初始温度W为100~115℃;
3、使用的PUR反应型热熔胶为71~90℃结晶的产品,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间T为15~ 25min,所述步骤二电热板5的初始温度W为115~125℃。
根据上述处理条件获得实施例二的样品并验收。
对比例:
将加热熔融成流体的PUR反应型热熔胶分装进胶管3,并密封灌胶口33、盖上顶部密封端盖31,顶部密封端盖31朝上竖直放入干燥箱中静置、自然降温至常温。
依据上述步骤使用PUR反应型热熔胶为40~50℃结晶的产品、51~70℃结晶的产品、71~ 90℃结晶的产品分别制得对比例样品各100件进行验收检测。
上述样品验收检测的检测数据如下表一:
表一验收检测的检测数据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95677300000051
根据上表一的验收数据可以发现,对比例为现有技术的常规处理工艺,即分装后胶管直接竖直放置、静置冷却,其良品率仅为74至81%之间,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治具进行处理后,良品率提升到了94至98%之间,其效果显著。
本专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效果显著,良品率提升了将近20%,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而,具有优秀的行业应用前景。
在一般的实施例中,加热孔11的纵向深度为4~8cm,加热范围可以从其胶液面下3~5 厘米开始到胶液面上1~3厘米处,而实际应用中,根据胶管的尺寸以及胶液面的高低,可以调整加热的范围,使其更加适合实际产品;
所述金属套环其材质为比热容介于0.46×103~0.88×103焦/(千克×摄氏度)之间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电热板5其上的导热材料比热容亦是介于0.46×103~0.88×103焦/(千克×摄氏度)之间效果较佳。
在步骤三结束后,进行产品检验(验收),若发现还存在上述瑕疵,可针对瑕疵品再次启动步骤二进行加热保温过程,再次冷却,使得部分瑕疵产品经过再次加热后瑕疵部分消失,进一步提高良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各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源装置、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和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所述热源装置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孔孔径略大于待加热胶管的管径,所述热源装置可被加热;定位结构用于将胶管的胶液面定位在加热孔内,并放置于支撑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装置为初始温度为W的金属套环,金属套环设有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定位结构为隔热垫圈,所述隔热垫圈中心镂空,隔热垫圈套置于胶管外且位于金属套环与胶管密封端盖之间,将金属套环隔离于胶液面处的胶管外部;所述支撑结构为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有至少一个置放孔,所述置放孔孔径大于胶管管身的外径小于金属套环外径,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环其材质为比热容介于0.46×103~0.88×103焦/(千克×摄氏度)之间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装置为一初始温度为W的电热装置,具体为一电热板,所述电热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加热孔;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侧固定板,所述定位结构为一可沿着两侧固定板上下移动的定位板;所述电热板两侧固定于两侧固定板,位于定位板上方且与定位板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热板的加热孔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周围设有凹腔,利于胶管前端稳定的放置于该定位孔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可通过电控控制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可依赖升降机构通过电控控制其沿着两侧固定板上下移动。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装置的初始温度W为90~13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的纵向深度为4~8cm。
CN202022979655.1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Active CN214243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9655.1U CN21424375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9655.1U CN21424375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3758U true CN214243758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9655.1U Active CN21424375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3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7927A (en) Seal for vacuu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2200694A (en) Annular fusion joint
CN214243758U (zh)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治具
US2133492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cuum vessels
JP2010170873A (ja) 気密容器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1012942A1 (en) Evacuated glass panel having a getter
US2398449A (en) Method of making hermetic seals
CN112694052B (zh) 一种提高pur反应型热熔胶生产良率的处理工艺及其治具
US2015484A (en) Method of effecting metal-glazed-refractory insulator joint and joints resulting therefrom
CN211425160U (zh) 均温板
CN1959912B (zh) 一种铟封式荧光屏以及采用该荧光屏的像管的制备工艺
US602164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at glass panel for a picture display device
US2549504A (en) Method of sealing glass to metal
US4471206A (en) Method of sealing vacuum bottle evacuation chambers
US7476426B2 (en) Evacuated glass panel having degassing device
JP3422175B2 (ja) ガス放電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3550251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eat insulating vessel
US3416980A (en) Method of sealing frusto-conical lead-through elements
US726161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as discharge vessel at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CN106271012A (zh) 热等静压焊接方法
KR10077966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JPH11306983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H02215416A (ja) 金属製魔法瓶の製造方法
JPH04236701A (ja) 金属粉末の脱ガス方法
JPH078395A (ja) 金属製真空二重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2, Xincuo North Road, Tongxianggao New Tow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Weier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room w704a, Taiw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education center, No. 88, Xiangxing Road,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Weiertong (Xiame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