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7005U - 工业车用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工业车用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7005U
CN214227005U CN202023021204.3U CN202023021204U CN214227005U CN 214227005 U CN214227005 U CN 214227005U CN 202023021204 U CN202023021204 U CN 202023021204U CN 214227005 U CN214227005 U CN 214227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mponent
heat
battery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12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劲飞
罗雪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li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212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7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7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7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包括:第一容置部件、配置于第一容置腔体内的电芯、与电芯热耦合的液冷板、用于泵送冷却液的泵送部件和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的冷却装置;泵送部件用于将配置于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经由管路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液流经冷却装置并降温后经由管路返回液冷板;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部件和制冷部件,热交换部件具有热交换容腔,热交换容腔设有热交换进液部和热交换出液部,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热交换部件贴合,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件和送风部件,送风部件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散热部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循环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工业车用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叉车等工业车辆也在不断向使用新能源动力的方向发展,工业车辆采用动力锂电池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动力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电芯单体和 BMS系统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工业车辆使用场景决定其动力锂电池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动力锂电池的单体内部的发热不断积累,导致其内部高温,当动力锂电池单体内的温度达到一个阈值后,将会导致电芯寿命迅速缩短,甚至动力锂电池的温度超过其燃点可能造成冒烟、起火或爆炸等热失控现象,上述现象的出现将导致动力锂电池的安全系数严重降低。
目前,工业车辆电池利用自然散热的形式进行散热;例如:电池单体产生热量传递到容置电池的箱体的表面,再由箱体传递到环境中;现有散热方式没有相应的强制散热装置,主要是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散热效果不佳;即使是采用风冷散热,在较低温的环境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工业车辆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采用风冷散热,环境温度太高将会影响风冷散热效果,无法保证动力锂电池处于其安全温度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使用该半导体温控冷却装置的工业车用锂电池,能够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保持电池处于安全温度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包括:第一容置部件、配置于第一容置腔体内的电芯、与电芯热耦合的液冷板、用于泵送冷却液的泵送部件和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的冷却装置;所述泵送部件用于将配置于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经由管路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装置并降温后经由管路返回所述液冷板;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部件和制冷部件,所述热交换部件具有热交换容腔,所述热交换容腔设有热交换进液部和热交换出液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热交换部件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件和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部件。
优选地,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泵送部件之间设置有储液部件。
优选地,所述液冷板设有液冷进液部、液冷出液部和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处于所述液冷进液部与所述液冷出液部之间,所述液冷通道部分或全部与所述液冷板热耦合。
优选地,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液冷板的流道,或者,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若干形成于所述液冷板的流道和连通连接所述流道的串联管。
优选地,所述液冷板作为第一容置部件的底板,所述电芯与液冷板热耦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间隔设有用于间隔所述电芯的隔挡部件,以使处于所述隔挡部件两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填充导热硅胶作为所述电芯导热部件,和/或所述电芯的底部与所述液冷板之间配置有导热硅胶。
优选地,所述送风部件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件底座和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件底座上端的散热片,所述散热件底座的下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贴合,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部件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用于安装所述散热风扇。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电芯反馈的温度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送风部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包括电池外箱,所述第一容置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外箱内,所述热交换部件配置于所述电池外箱的内壁,所述电池外箱设有外箱开口以使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一端面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的所述热交换部件的端面连接有所述散热结构,所述电池外箱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配电端子。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进液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下端的一侧,所述热交换出液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上端且远离所述热交换进液部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包括:第一容置部件、配置于第一容置腔体内的电芯、与电芯热耦合的液冷板、用于泵送冷却液的泵送部件和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的冷却装置;所述泵送部件用于将配置于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经由管路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装置并降温后经由管路返回所述液冷板;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部件和制冷部件,所述热交换部件具有热交换容腔,所述热交换容腔设有热交换进液部和热交换出液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热交换部件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件和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部件。使用这种锂电池,能够适应工业车辆高强度的使用频率及高温使用环境。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示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示出的隐藏部分零件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示出的隐藏电池外箱的盖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图3隐藏电芯后示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图3隐藏电芯后示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图4在液冷板位置处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示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示出的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7966405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7966405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8所示,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包括:第一容置部件10、配置于第一容置腔体101内的电芯102、与电芯102热耦合的液冷板103、用于泵送冷却液的泵送部件108和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的冷却装置20;
所述泵送部件108用于将配置于所述液冷板103内的冷却液经由管路109输送至冷却装置20,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装置20并降温后经由管路109返回所述液冷板103;
所述冷却装置20包括热交换部件201和制冷部件,所述热交换部件201具有热交换容腔202,所述热交换容腔202设有热交换进液部204和出液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0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6的冷端与所述热交换部件 201贴合,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半导体制冷片206的冷端与所述热交换部件201 贴合之前需要涂抹硅脂或者在两者间设置导热硅胶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件208和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部件208。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出液部105与所述泵送部件108之间设置有储液部件 111,因设置储液部件111,从液冷板103流出的需要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进入储液部件111,进入储液部件111后的冷却液由泵送部件108抽出经由热交换部件 201后注入液冷板103,由于泵送部件108对液冷板103不直接进行抽液,可以防止液冷板103内出现缺冷却液现象,并且,设置储液部件111可以用于冷却液泄压,防止冷却液泄漏的同时,避免因管路109内冷却液冷胀冷缩引起的压力变化导致泵送部件108、管路109发生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3设有液冷进液部104、液冷出液部105和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处于所述液冷进液部104与所述液冷出液部105之间,所述液冷通道部分或全部与所述液冷板103热耦合,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若干形成于所述液冷板103的流道106和连通连接所述流道106的串联管107,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流道106间隔的设有若干,流道106的横截面以及流道106的间距可以根据电芯102的数量及总容量进行配置,串联管107用于将相邻的流道106两两连接,以使流道106串联,以使冷却液对液冷板103的各区域充分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3作为第一容置部件10的底板,所述电芯102之间配置有电芯导热部件,所述电芯102导热部件与液冷板103热耦合;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容置腔体101内间隔设有用于间隔所述电芯102的隔挡部件110,以使处于所述隔挡部件110两侧的所述电芯102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填充导热硅胶作为所述电芯导热部件,通过在液冷板103与电芯102之间、电芯 102与电芯102之间灌注或设置导热硅胶,导热硅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绝缘性能以及减震效果,提高了电芯102与液冷板103之间的导热效率,以使电芯 102的散热效果得到提升;空气的导热效果是较差的,电芯102外表面以及液冷板103用于接触电芯102的外表面考虑到加工成本的因素不会做的非常平整或者不会具有非常好的光洁度,当电芯102与液冷板103直接接触,两者间并不是完全贴合,两者间会产生间隙影响导热效果,进一步,间隔设置电芯102的较大外周面形成散热间隙填充导热硅胶,间接提升电芯102与液冷板103的接触面积,以使电芯102与液冷板10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升,并且降低故障或异常的电芯 102异常发热对其相邻的电芯102造成的影响,避免了热量堆积,更进一步,电芯102间灌装导热硅胶可以起到柔性固定电芯102的作用,防止该电池在受外界冲击对电芯102造成直接影响,以使电芯102出现物理损坏,降低电芯102受物理损坏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部件为散热风扇2011,所述散热部件208包括散热件底座209和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件底座209上端的散热片2010,所述散热件底座209的下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贴合,做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件底座209的下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贴合前需要在两者间涂抹硅脂或者在两者间设置硅胶导热片,所述散热风扇2011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片2010,所述散热部件208设有导风罩2012,所述导风罩2012用于安装所述散热风扇20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20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电芯102反馈的温度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6与所述送风部件的工作状态,电芯102中设有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电芯102的温度,还可是在第一容置腔体101内单独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温度,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控制部件设定温度阈值为25摄氏度,当电芯102温度或冷却液温度低于25摄氏度控制部件将降低半导体制冷片206的功率和/或风扇的转速,或者,控制部件切断半导体制冷片206和风扇的供电电路。
本实施例中,包括电池外箱30,所述第一容置部件10设置于所述电池外箱 30内,所述热交换部件201配置于所述电池外箱30的内壁,所述电池外箱30设有外箱开口301以使所述热交换部件201的一端面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30,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30的所述热交换部件201的端面连接有所述散热结构,将散热结构设置于电池外箱30外侧,以避免散热结构产生的热量堆积在电池外箱30内部,同时,电池外箱30内还设有管路109、泵送部件108及各种接头,设置电池外箱30具有保护管路109、泵送部件108及各种接头的作用,并且,设置电池外箱30便于搬运及安装电池;所述电池外箱30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电芯102电连接的配电端子302,设置配电端子302的目的在于无需拆卸电池外箱30即可完成各种插头的快速插拔,节省拆卸、装配该工业车用锂电池时间,降低因更换该工业锂电池造成车辆停驶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进液部204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201的下端的一侧,所述热交换出液部205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201的上端且远离所述热交换进液部204的一侧,上述结构的热交换部件201充分利用其热交换容腔202,提升冷却液降温效果,热交换部件201还设有热交换外壳2013,所述热交换外壳 2013包覆所述热交换部件201处于电池外箱30内的部分,设置热交换外壳2013 能够避免热交换部件201影响电池外箱30内的温度,并且热交换部件201可能会处于不适宜人体触摸的温度,设置热交换外壳2013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电池外箱30的底部设有配重仓303,配重仓303内设有若干配重部件3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置部件、配置于第一容置腔体内的电芯、与电芯热耦合的液冷板、用于泵送冷却液的泵送部件和用于降低冷却液温度的冷却装置;
所述泵送部件用于将配置于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经由管路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装置并降温后经由管路返回所述液冷板;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部件和制冷部件,所述热交换部件具有热交换容腔,所述热交换容腔设有热交换进液部和热交换出液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热交换部件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件和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泵送部件之间设置有储液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有液冷进液部、液冷出液部和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处于所述液冷进液部与所述液冷出液部之间,所述液冷通道部分或全部与所述液冷板热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液冷板的流道,或者,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若干形成于所述液冷板的流道和连通连接所述流道的串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作为第一容置部件的底板,所述电芯与液冷板热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间隔设有用于间隔所述电芯的隔挡部件,以使处于所述隔挡部件两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填充导热硅胶作为所述电芯导热部件,和/或所述电芯的底部与所述液冷板之间配置有导热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件底座和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件底座上端的散热片,所述散热件底座的下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贴合,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产生气流吹拂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部件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用于安装所述散热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能够根据所述电芯反馈的温度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送风部件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箱,所述第一容置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外箱内,所述热交换部件配置于所述电池外箱的内壁,所述电池外箱设有外箱开口以使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一端面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外露于所述电池外箱的所述热交换部件的端面连接有所述散热结构,所述电池外箱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配电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车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进液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下端的一侧,所述热交换出液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件的上端且远离所述热交换进液部的一侧。
CN202023021204.3U 2020-12-15 2020-12-15 工业车用锂电池 Active CN214227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1204.3U CN214227005U (zh) 2020-12-15 2020-12-15 工业车用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1204.3U CN214227005U (zh) 2020-12-15 2020-12-15 工业车用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7005U true CN214227005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1204.3U Active CN214227005U (zh) 2020-12-15 2020-12-15 工业车用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70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0856A (zh) * 2023-04-27 2023-05-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车载锂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594912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江苏铭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密封水冷电池包箱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0856A (zh) * 2023-04-27 2023-05-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车载锂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594912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江苏铭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密封水冷电池包箱体
CN117594912B (zh) * 2024-01-19 2024-03-22 江苏铭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密封水冷电池包箱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7393A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锂电池包双模式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055003A (zh) 具有导热胶的电池组
CN214227005U (zh) 工业车用锂电池
KR20180013460A (ko) 배터리 장치
KR20130064704A (ko) 배터리 셀의 방열판
CN103904383A (zh) 具有流体冷却通道的电池模组
CN116130834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包结构
CN216145746U (zh) 电池包断路单元装置及电池包
CN20781884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6780038B (zh) 锂电池保护板及具有它的锂电池装置
CN203760590U (zh) 具有流体冷却通道的电池模组
CN112510285A (zh) 一种车用电池模组的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17317436A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结构
CN218957851U (zh) 一种电池壳体及大容量电池
CN110707259A (zh) 一种高防护等级的空冷式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101850A (zh) 新能源汽车智能调节电池仓
CN115189064A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电池包和储能系统
CN214123963U (zh) 工业车用锂电池
CN211480107U (zh) 一种高防护等级的立式锂电池包空冷式热管理系统
CN211182266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锂电池电芯
CN219979664U (zh) 一种冷板、圆柱电池包及电动车
KR101047942B1 (ko) 냉매 순환식 노트북 컴퓨터용 전지팩
CN221057506U (zh) 一种模组冷却结构
CN21856898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6872107U (zh) 一种电池组热交换系统、电池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2, jinshengtao Industrial Park, 242 hongmiansan Road,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2, jinshengtao Industrial Park, 242 hongmiansan Road,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2, No. 242 Hongmian Third Road, Bao'an Community, Yuansh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ali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2, jinshengtao Industrial Park, 242 hongmiansan Road,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ke Jium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