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6786U -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6786U
CN214226786U CN202023119274.2U CN202023119274U CN214226786U CN 214226786 U CN214226786 U CN 214226786U CN 202023119274 U CN202023119274 U CN 202023119274U CN 214226786 U CN214226786 U CN 214226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key
jack
circuit board
elastic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192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炼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192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6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6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6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该防水按键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粘接层以及防水固定支架,第一密封粘接层设置于安装槽的靠近插孔一侧的槽壁面上,防水固定支架粘附于第一密封粘接层的背离按键的一侧以密封插孔的靠近安装槽的一端,防水固定支架的与插孔相对设置的部分可产生形变,其中,触发部可挤压防水固定支架的可形变部分以触发开关部。该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组装难度以达到良好的密封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消费者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使手机的侧按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手机的防水侧按键结构包括支架及较多零散部件,支架以及零散部件的安装提升了防水侧按键结构的组装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组装难度以提升密封防水性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组装难度以达到良好的密封防水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按键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外侧的按键以及设置在壳体内侧的用于配合按键的动作的电路板,壳体具有插孔以及与插孔连通的安装槽,按键设置于插孔中且可相对于插孔滑动,按键包括键帽以及触发部,电路板设置于安装槽且电路板上具有与触发部配合的开关部;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粘接层以及防水固定支架,第一密封粘接层设置于安装槽的靠近插孔一侧的槽壁面上,防水固定支架粘附于第一密封粘接层的背离按键的一侧以密封插孔的靠近安装槽的一端,防水固定支架的与插孔相对设置的部分可产生形变,其中,触发部可挤压防水固定支架的可形变部分以触发开关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固定支架包括至少一弹性密封部以及固定部,固定部具有与弹性密封部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弹性密封部一一对应设置于固定部的靠近按键的一侧且位于相应的第一通孔位置处,其中,触发部通过挤压弹性密封部以使弹性密封部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开关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密封部与固定部呈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密封部的部分朝靠近按键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触发部通过与凸起部接触以使弹性密封部朝靠近电路板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开关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固定支架还包括补强片,补强片设置于固定部的靠近按键的一侧,补强片具有与弹性密封部数量相同且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补强片的制备材料为涤纶树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键帽包括限位部,插孔的孔壁面的部分朝背离插孔的孔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限位槽,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以限制键帽在沿插孔的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插孔脱离。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补强板,补强板设置于电路板的背离按键的一侧以支撑电路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设置于补强板的靠近电路板的一侧以及补强板的背离电路板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水按键组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密封粘接层将防水固定支架安装在安装槽的槽侧壁上,降低了防水按键组件中的零部件的组装难度,同时第一密封粘接层除了在结构上用于连接防水固定之间外,第一密封粘接层还能够起到一次密封的作用,防水固定支架起到二次密封的作用,通过两次密封进一步提升防水按键组件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上的插孔以及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防水按键组件;110、壳体;111、插孔;112、安装槽;113、限位槽;120、电路板;121、开关部;130、按键;131、键帽;132、触发部;133、卡接槽;134、限位部;1341、倾斜面;140、第一密封粘接层;150、防水固定支架;151、固定部;1511、第一通孔;152、弹性密封部;1521、凸起部;153、补强片;1531、第二通孔;160、补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随着市场消费者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使手机的侧按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手机的防水侧按键结构包括支架及较多零散部件,支架以及零散部件的安装提升了防水侧按键结构的组装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组装难度以提升密封防水性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图7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水按键组件100,其能够有效地降低防水按键组件100的生产组装难度以达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请参照图1-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防水按键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外侧的按键13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侧的用于配合按键130的动作的电路板120。例如,当防水按键组件100应用于手机时,上述壳体110相当于手机的中框,按键130可以是设置在中框的其中一侧边上的电源键,也可以是设置在中框的另一侧边上的音量键,电路板120可以是硬质电路板120(PCB)、也可以是软质电路板120(FPC)、还可以是软硬结合电路板120(FPCB),电路板120设置在中框的内侧,且设计人员结合中框内的其他部件(例如电池)的空间占用率来合理的选择电路板120的材质,为降低电路板120的空间占用率,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0为软质电路板120。当按键130为电源键时,电路板120具有用于配合按键130触发以点亮或熄灭手机的显示屏的功能,当按键130为音量键时,电路板120具有用于配合触发件触发以调大或调小手机的音量的功能。
壳体110具有插孔111,这里对插孔111相对于壳体11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例如插孔111可以位于壳体110的侧边且靠近壳体110的顶边布置,插孔111也可以位于壳体110的侧边且靠近壳体110的底边布置,这里对插孔111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做限定,插孔111的设计需要结合按键130的结构而定,换言之,插孔111设计成与按键130相适配。
壳体110具有与插孔111连通的安装槽112,例如,安装槽112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10的厚度方向平行,安装槽112的靠近插孔111一侧的槽侧壁与插孔111连通,同样这里对安装槽112的形状以及大小也不做限定,安装槽112可以通过切削、铣刻等工艺与壳体110一体成型。
按键130设置在插孔111中且可相对于插孔111滑动,也就是说,按键130在外力(例如手指按压按键130所作用在按键130上的挤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沿插孔111朝靠近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当然,按键130在外力(例如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也可以沿插孔111朝背离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
请参照图3-图4以及图6-图7所示,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上的插孔以及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按键130包括键帽131以及触发部132,触发部132设置于键帽131的靠近安装槽112的一侧,且键帽131与触发部132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设置,当键帽131与触发部132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时,触发部132可以通过胶水固定粘接于键帽131上,当键帽131与触发部132采用一体式结构设置时,触发部132与键帽131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3D打印的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电路板120设置于安装槽112内,也就是说,安装槽112相当于壳体110内的一个用于容置电路板120的空间,电路板120与安装槽11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将在后面进行展开介绍。
电路板120上具有与触发部132配合的开关部121,开关部121相当于电路板120上的触点,且该开关部121与电路板120电性连接,例如,开关部121包括第一金属片(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金属片(图中未示出),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均安装于电路板120且与电路板120电性连接,第二金属片位于第一金属片的背离电路板120的一侧且与第一金属片间隔。对按键130施加外力作用,按键130沿插孔111朝靠近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且在触发部132的作用下第二金属片会朝靠近第一金属片的方向产生形变,以使第二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接触从而实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之间的电性导通,当然,在按键130的外力撤销后,由于第二金属片产生形变而具有弹性性能,在其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第二金属片的弹性性能转换成弹性回复力并作用在触发部132上,从而使得按键130沿插孔111朝背离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按键130的复位。
请参照图3-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防水按键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第一密封粘接层140相当于防水按键组件100中的用于将防水固定支架150固定在安装槽112内的部件,第一密封粘接层140设置于安装槽112的靠近插孔111一侧的槽壁面上,例如第一密封粘接层140覆盖安装槽112的靠近插孔111一侧的整个槽壁面,第一密封粘接层140可以为密封胶水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粘接胶层为防水泡棉胶层。该设计中,第一密封粘接层140除了能够实现防水固定支架150与安装槽112的槽侧壁之间的连接外,第一密封粘接层140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水沿插孔111与安装槽112的连接处扩散到安装槽112内,以实现该防水按键组件100的一次防水作用。
防水固定支架150相当于防水按键组件100中的用于阻挡水从插孔111与安装槽112的连接处进入到安装槽112内的部件,防水固定支架150粘附于第一密封粘接层140的背离按键130的一侧以密封插孔111的靠近安装槽112的一端,也就是说,防水固定支架150通过第一密封粘接层140实现与安装槽112的槽侧壁之间的固定连接,且该防水固定支架150装设于安装槽112的槽侧壁后,防水固定支架150能够对插孔111进行二次密封,从而进一步增强防水按键组件100的防水性能。
防水固定支架150的与插孔111相对设置的部分可产生形变,也就是说,防水固定支架150装设于安装槽112的槽侧壁上以后,防水固定支架150上与插孔111对应的部分可以产生形变,也即插孔111的外周缘在防水固定支架150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可产生形变。
可以理解的是,物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产生形变,例如通电,物体在通电模式下能够产生形变并且在断电模式下能够自动恢复形变,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固定支架150所产生的形变应该为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且该形变具有自动恢复性,也即该形变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且在外力撤销后可自行恢复。
触发部132可挤压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可形变部分以触发开关部121。对按键130施加外力作用,按键130沿插孔111朝靠近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使得触发部132直接挤压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可变形部分,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可变形部分朝靠近开关部121的方向产生形变,进一步使得防水支架的可变形部分接触并挤压上述第二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朝靠近第一金属片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接触以实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之间的电性导通;当然,在按键130的外力撤销后,第二金属片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朝背离第一金属片的方向恢复形变并产生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力传递到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可变形部分,再从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可变形部分传递到触发部132上,从而使得按键130沿插孔111朝背离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按键130的复位。
综上,通过第一密封粘接层140将防水固定支架150安装在安装槽112的槽侧壁上,降低了防水按键组件100中的零部件的组装难度,同时第一密封粘接层140除了在结构上用于连接防水固定之间外,第一密封粘接层140还能够起到一次密封的作用,防水固定支架150起到二次密封的作用,通过两次密封进一步提升防水按键组件100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固定支架150包括固定部151以及至少一弹性密封部152,固定部151具有与弹性密封部152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1511,弹性密封部152一一对应设置于固定部151的靠近按键130的一侧且位于相应的第一通孔1511位置处,其中,触发部132通过挤压弹性密封部152以使弹性密封部152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开关部121。
具体地,固定部15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固定部151的大小与形状与安装槽112的靠近插孔111一侧的槽壁面相适配,也就是说,固定部151设置于上述安装槽112后,固定部151的端面与安装槽112对应的槽壁面贴合,弹性密封部15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形变,弹性密封部152的数量为三个,弹性密封部152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弹性密封部152的厚度尺寸小于固定部151的厚度尺寸,固定部151上具有三个第一通孔1511,第一通孔1511为矩形孔。需要注意的是,弹性密封部152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三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密封部1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弹性密封部152的具体数量需要与按键130的数量相对应。
弹性密封部152设置于固定部151的靠近按键130的一侧的表面上,且弹性密封部152位于第一通孔1511位置处,一个弹性密封部152用于密封一个第一通孔1511。
对按键130施加外力作用,按键130沿插孔111朝靠近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使得触发部132直接挤压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弹性密封部152,弹性密封部152朝靠近开关部121的方向产生形变,进一步使得弹性密封部152接触并挤压上述第二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朝靠近第一金属片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接触以实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之间的电性导通;当然,在按键130的外力撤销后,第二金属片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朝背离第一金属片的方向恢复形变并产生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力传递到弹性密封部152,再从弹性密封部152传递到触发部132上,从而使得按键130沿插孔111朝背离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按键130的复位。
考虑到弹性密封部152与固定部151之间可以呈分体式结构,例如,弹性密封部152可以通过胶水密封粘接于固定部151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密封部152与固定部151呈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弹性密封部152采用软胶材料结合固定部151采用硬胶材料的双色注塑工艺形成上述防水固定支架150。该设计中,通过采用软硬胶双注塑成型的一体式塑胶防水固定支架150的设计,能够提高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简化防水按键组件100装配工序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密封部152的部分朝靠近按键130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1521,触发部132通过与凸起部1521接触以使弹性密封部152朝靠近电路板120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开关部121。对按键130施加外力作用,按键130沿插孔111朝靠近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使得触发部132直接挤压凸起部1521,凸起部1521带动弹性密封部152朝靠近开关部121的方向产生形变,进一步使得弹性密封部152接触并挤压上述第二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朝靠近第一金属片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接触以实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之间的电性导通;当然,在按键130的外力撤销后,第二金属片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朝背离第一金属片的方向恢复形变并产生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力传递到弹性密封部152,再通过凸起部1521从弹性密封部152传递到触发部132上,从而使得按键130沿插孔111朝背离安装槽11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按键130的复位。该设计中,凸起部1521凸出弹性密封部152的背离固定部151的表面设置,能够达到减小按键130在沿平行于插孔111的孔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行程,从而使得防水按键组件100的各零部件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弹性密封部152经触发部132的反复挤压后,时间长了其上与触发部132所接触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凹陷或磨损,从而导致触发部132与弹性密封部152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通过凸起部1521的设置能够延长弹性密封部15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固定支架150还包括补强片153,补强片153设置于固定部151的靠近按键130的一侧,补强片153具有与弹性密封部152数量相同且与第一通孔1511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1531。具体地,补强片153呈矩形板状结构,且补强片153形状和大小与固定部15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也即补强片153装设于安装槽112的槽壁面上以后,补强片153的端面与安装槽112的相对应的槽壁面贴合,这里对补强片153与固定部15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补强片153可以通过胶水粘接于固定部151的靠近按键130一侧的表面上;补强片153上具有三个第二通孔1531,第二通孔1531与第一通孔15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第二通孔1531相对于补强片153上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511相对于固定部151上的位置相同。该设计中,通过补强片153的设计,补强片153能够对防水固定支架150的固定部151起到补强作用,以增强防水固定支架150的结构强度。
考虑到补强片153对防水固定支架150起到补强作用,补强片153应该采用具有良好刚性强度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补强片153的制备材料为涤纶树脂(也即PET)。该设计中,采用涤纶树脂材料制成的补强片153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其能够有效地对防水固定支架150起到补强和支撑作用,同时在沿平行于插孔111的孔轴线的方向上,补强片153的厚度尺寸较小,其起到补强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防水固定支架150在沿平行于插孔111的孔轴线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尺寸,以达到节省防水固定支架150的空间占用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键帽131包括限位部134,插孔111的孔壁面的部分朝背离插孔111的孔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限位槽113,限位部134与限位槽113适配以限制键帽131在沿插孔111的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插孔111脱离。具体地,键帽131的靠近触发部132的一端的外周壁面向内延伸形成与限位部134卡接适配的卡接槽133,限位部134相当于设置在键帽131上的凸块,限位部134的面向插孔111设置的其中一表面为倾斜面1341,且该倾斜面1341朝向靠近插孔111的孔轴线的方向倾斜,限位部134采用软胶材料制成,限位部134的外壁面与限位槽113的槽壁面贴合,且限位槽113沿平行于插孔111的孔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限位部134沿平行于插孔111的孔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也即限位部134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13内,限位槽113的与插孔111的孔轴线垂直且远离安装槽112一侧的槽壁面对限位部134起到限制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按键130沿插孔111的孔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插孔111脱离。该设计中,通过在键帽131上设置软胶限位部134,利用软胶限位部134受力可产生形变,以及在外力撤销后能够自动恢复形变的性能,将键帽131挤压装入壳体110的插孔111中,且通过限位槽113与限位部134的配合设置,键帽131在装配到位后限位部134自动恢复弹性形变,以达到键帽131无法自由脱落的目的,同时通过在限位部134上设置倾斜面1341,该倾斜面1341具有导向作用,其能够降低键帽131安装的难度。
进一步地,软质电路板120弯折后,软质电路板12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12内,软质电路板120的另一部分通过定位销钉固定在壳体110上,为增强软质电路板120在安装槽112内的结构强度,请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侧按键130组件还包括补强板160,补强板160设置于电路板120的背离按键130一侧以支撑电路板120。具体地,补强板160呈矩形板状结构,补强板160装设于安装槽112后,补强板160的端面与安装槽112的相对应的槽壁面贴合。
进一步地,为增强补强板160与电路板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防水按键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粘接层(图中未示出),第二粘接层设置于补强板160的靠近电路板120的一侧以及补强板160的背离电路板120的一侧,也就是说,电路板120与补强板160之间通过第二粘接层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且补强板160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12的槽壁面上。当然,第二粘接层可以为胶水层也可以为双面胶层。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水按键组件100,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电脑等电子设备,具有上述防水按键组件100的电子设备其按键130位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按键130进水烧坏设备的可能。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按键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按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用于配合所述按键的动作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插孔以及与所述插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插孔中且可相对于所述插孔滑动,所述按键包括键帽以及触发部,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与所述触发部配合的开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
第一密封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靠近所述插孔一侧的槽壁面上;
防水固定支架,粘附于所述第一密封粘接层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以密封所述插孔的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所述防水固定支架的与所述插孔相对设置的部分可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触发部可挤压所述防水固定支架的可形变部分以触发所述开关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固定支架包括:
至少一弹性密封部;
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弹性密封部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弹性密封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且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
其中,所述触发部通过挤压所述弹性密封部以使所述弹性密封部产生所述形变从而触发所述开关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密封部与所述固定部呈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密封部的部分朝靠近所述按键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触发部通过与所述凸起部接触以使所述弹性密封部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产生所述形变从而触发所述开关部。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固定支架还包括补强片,所述补强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所述补强片具有与所述弹性密封部数量相同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强片的制备材料为涤纶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帽包括限位部,所述插孔的孔壁面的部分朝背离所述插孔的孔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制所述键帽在沿所述插孔的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插孔脱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以支撑所述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补强板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及所述补强板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按键组件。
CN202023119274.2U 2020-12-22 2020-12-22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226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9274.2U CN214226786U (zh) 2020-12-22 2020-12-22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9274.2U CN214226786U (zh) 2020-12-22 2020-12-22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6786U true CN214226786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19274.2U Active CN214226786U (zh) 2020-12-22 2020-12-22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6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4592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471194A (zh) 按键模组及应用该按键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JP3158483U (ja) 携帯装置の押しボタンの固定構造
CN107851177A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226786U (zh) 防水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EP2629493B1 (en)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41582A (zh) 一种具有按键防水结构的终端
CN209767988U (zh) 一种防水遥控器
CN108305803B (zh) 一种开关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34751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833928U (zh) 防水指纹模组及终端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1312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093404U (zh) 一种功能按键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持红外热像仪
CN214012788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585105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060956U (zh) 具有防水膜的玻璃触控装置
CN1140709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中框
CN215987386U (zh) 指纹模组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426599U (zh) 轻触式按键单元及电子设备
CN217933548U (zh) 一种具有静电放电保护的薄膜开关
CN217822475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3586667U (zh) 卡盖组件及具有复位功能的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