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4209U -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4209U
CN214224209U CN202120371970.8U CN202120371970U CN214224209U CN 214224209 U CN214224209 U CN 214224209U CN 202120371970 U CN202120371970 U CN 202120371970U CN 214224209 U CN214224209 U CN 214224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x
rod
fixedly connect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19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瑶
高路恒
李燕
许晓月
王斯海
孟翔
徐圣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Yuans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03719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4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4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4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与二号内腔,且一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本实用新型,设置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圆柱体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随着一号电机的转动在弧形槽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与二号导电块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在绝缘柱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避免箱体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属于灾害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灾害监测,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工作,它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因此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其中心环节是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测量记录地质灾害发牛前各种前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活动过程。
现有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不便于将支撑腿砸进土壤中,容易使得设备固定不牢固而发生倾倒,降低了设备的稳固性,且设备安装费时费力,不便于对太阳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储电效率,不便于对箱体进行雨水遮挡,阴雨天气容易使得雨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箱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不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与龙卷风进行监测,增加了灾害的危险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具有便于将支撑腿砸进土壤中,提高支撑腿与土壤的粘黏性,避免箱体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便于对太阳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波及风速进行监测,便于及时将险情传送给安全防护部门,使得安全防护部门及时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与二号内腔,且一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所述一号内腔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部套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导电块,所述一号导电块的一侧均设置有二号导电块,且一号导电块与二号导电块均为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导电块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铁,且电磁铁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的相对一侧之间均套接有配重块与支撑腿,所述二号内腔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且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且套管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且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一号内腔的内壁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均与转动杆、T型杆构成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支撑腿均与绝缘柱构成活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圆柱体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为闭合环形结构,所述T型杆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构成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套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均与一号内腔互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箱体的内壁并且延伸到箱体的外部,且丝杠与外杆构成螺纹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固定柱与箱体互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地震传感器与风速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二号内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检测模块、处理器与报警器,且地震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检测模块、处理器、报警器与蓄电池均为电性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腿的一端均穿过箱体的内壁并且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支撑腿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一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圆柱体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随着一号电机的转动在弧形槽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与二号导电块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在绝缘柱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便于将支撑腿砸进土壤中,支撑腿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使得支撑腿与土壤的粘黏性更强,避免箱体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且套管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丝杠与外杆构成螺纹连接,使得二号电机转动时同步带动丝杠在外杆的内部进行螺纹转动,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呈伞状张开,便于调节太阳板的角度,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设置地震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检测模块、处理器、报警器与蓄电池均为电性连接,使得地震传感器与风速传感器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波及风速进行监测,然后将监测的数据通过检测模块传送给处理器,经过处理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后,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标准值时,通过报警器进行远程报警,及时将险情传送给安全防护部门,便于安全防护部门及时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灾害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板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一号内腔;3、二号内腔;4、一号电机;5、转动杆;6、圆柱体;601、弧形槽;7、支撑板;8、T型杆;9、连接杆;901、固定杆;10、一号导电块;11、二号导电块;12、电磁铁;13、绝缘柱;14、配重块;15、支撑腿;1501、倒刺;16、二号电机;17、丝杠;18、套管;19、支撑杆;20、太阳能板;21、连接块;22、外杆;23、挡板;24、蓄电池;25、地震传感器;26、风速传感器;27、检测模块;28、处理器;29、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2与二号内腔3,且一号内腔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4,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6,一号内腔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内部套接有T型杆8,T型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且连接杆9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导电块10,一号导电块10的一侧均设置有二号导电块11,且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均为电性连接,二号导电块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铁12,且电磁铁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柱13,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均套接有配重块14与支撑腿15,二号内腔3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16,且二号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7,丝杠17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18,且套管1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20,且太阳能板20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22,且外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3,设置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6,圆柱体6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601,且弧形槽601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8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601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8随着一号电机4的转动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12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14在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便于将支撑腿15砸进土壤中,避免箱体1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1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设置二号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7,丝杠17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18,且套管1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20,且太阳能板20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22,丝杠17与外杆22构成螺纹连接,使得二号电机16转动时同步带动丝杠17在外杆22的内部进行螺纹转动,从而使得太阳能板20呈伞状张开,便于调节太阳能板20的角度,从而提高蓄电池24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1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1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例的转动杆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一号内腔2的内壁构成转动连接,支撑板7均与转动杆5、T型杆8构成活动连接,配重块14与支撑腿15均与绝缘柱13构成活动连接,设置配重块14与支撑腿15均与绝缘柱13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8随着一号电机4的转动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12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14在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便于将支撑腿15砸进土壤中,避免箱体1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1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
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例的圆柱体6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601,且弧形槽601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8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601构成活动连接,连接杆9的一端套接有固定杆901,且固定杆901与连接杆9为活动连接,固定杆901的上下两端均与一号内腔2互为固定连接,使得T型杆8随着一号电机4的转动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12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14在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便于将支撑腿15砸进土壤中,避免箱体1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1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丝杠17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且延伸到箱体1的外部,且丝杠17与外杆22构成螺纹连接,挡板23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固定柱与箱体1互为固定连接,挡板23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地震传感器25与风速传感器26,设置丝杠17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且延伸到箱体1的外部,且丝杠17与外杆22构成螺纹连接,挡板23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固定柱与箱体1互为固定连接,使得二号电机16转动时同步带动丝杠17在外杆22的内部进行螺纹转动,从而使得太阳能板20呈伞状张开,便于调节太阳能板20的角度,从而提高蓄电池24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1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1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二号内腔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24、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与报警器29,且地震传感器25、风速传感器26、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报警器29与蓄电池24均为电性连接,设置地震传感器25、风速传感器26、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报警器29与蓄电池24均为电性连接,使得地震传感器25与风速传感器26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波及风速进行监测,然后将监测的数据通过检测模块27传送给处理器28,经过处理器28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后,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标准值时,通过报警器29进行远程报警,及时将险情传送给安全防护部门,便于安全防护部门及时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灾害的危险性。
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支撑腿15的一端均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且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支撑腿15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15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1501,支撑腿15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15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1501,使得支撑腿15与土壤的粘黏性更强,避免箱体1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1的稳固性。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灾害监测设备放置在指定区域后,设置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6,圆柱体6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601,且弧形槽601为闭合环形结构,T型杆8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601构成活动连接,使得T型杆8随着一号电机4的转动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进行通电与断电的循环往复,在电磁铁12的作用下使得配重块14在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做上下往复运动,便于将支撑腿15砸进土壤中,支撑腿15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15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1501,使得支撑腿15与土壤的粘黏性更强,避免箱体1因为固定不牢固发生倾倒,提高箱体1的稳固性,节省人力,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设置二号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7,丝杠17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18,且套管1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20,且太阳能板20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22,丝杠17与外杆22构成螺纹连接,使得二号电机16转动时同步带动丝杠17在外杆22的内部进行螺纹转动,从而使得太阳能板20呈伞状张开,便于调节太阳能板20的角度,从而提高蓄电池24的储电效率,同时便于对箱体1进行雨水遮挡,防止雨水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提高箱体1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设置地震传感器25、风速传感器26、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报警器29与蓄电池24均为电性连接,使得地震传感器25与风速传感器26便于对指定地区的地震波及风速进行监测,然后将监测的数据通过检测模块27传送给处理器28,经过处理器28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后,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标准值时,通过报警器29进行远程报警,及时将险情传送给安全防护部门,便于安全防护部门及时对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灾害的危险性。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包括有一号内腔(2)与二号内腔(3),且一号内腔(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4),所述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的外壁焊接有圆柱体(6),所述一号内腔(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内部套接有T型杆(8),所述T型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且连接杆(9)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导电块(10),所述一号导电块(10)的一侧均设置有二号导电块(11),且一号导电块(10)与二号导电块(11)均为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导电块(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铁(12),且电磁铁(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柱(13),所述绝缘柱(13)的相对一侧之间均套接有配重块(14)与支撑腿(15),所述二号内腔(3)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16),且二号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7),所述丝杠(17)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套管(18),且套管(18)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的另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20),且太阳能板(20)的一端均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的相对一侧之间均焊接有外杆(22),且外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一号内腔(2)的内壁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7)均与转动杆(5)、T型杆(8)构成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14)与支撑腿(15)均与绝缘柱(13)构成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6)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601),且弧形槽(601)为闭合环形结构,所述T型杆(8)的一端卡合在弧形槽(601)的内部并且与弧形槽(601)构成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套接有固定杆(901),且固定杆(901)与连接杆(9)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901)的上下两端均与一号内腔(2)互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17)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且延伸到箱体(1)的外部,且丝杠(17)与外杆(22)构成螺纹连接,所述挡板(23)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固定柱与箱体(1)互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3)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地震传感器(25)与风速传感器(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内腔(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24)、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与报警器(29),且地震传感器(25)、风速传感器(26)、检测模块(27)、处理器(28)、报警器(29)与蓄电池(24)均为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5)的一端均穿过箱体(1)的内壁并且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支撑腿(15)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腿(15)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倒刺(1501)。
CN202120371970.8U 2021-02-18 2021-02-18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Active CN214224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970.8U CN214224209U (zh) 2021-02-18 2021-02-18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970.8U CN214224209U (zh) 2021-02-18 2021-02-18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4209U true CN214224209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1970.8U Active CN214224209U (zh) 2021-02-18 2021-02-18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42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588A (zh) * 2021-09-26 2022-01-04 陈宇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地质灾害预测系统
CN11421650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 智能监测装置
CN114518130A (zh) * 2022-03-03 2022-05-20 广州皖文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通用户外功能箱及其监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588A (zh) * 2021-09-26 2022-01-04 陈宇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地质灾害预测系统
CN11421650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 智能监测装置
CN114518130A (zh) * 2022-03-03 2022-05-20 广州皖文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通用户外功能箱及其监测方法
CN114518130B (zh) * 2022-03-03 2022-09-20 广州皖文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通用户外功能箱及其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24209U (zh)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灾害监测设备
CN210348747U (zh) 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
CN207218379U (zh) 输电线路的监测装置
CN206163248U (zh) 一种防构件损坏防倾覆的抗震变压器
CN104217876B (zh) 一种变电站户外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平台
CN216846247U (zh) 一种高压输电铁塔倾斜监测装置
CN215733131U (zh) 一种绝缘性能好的环保气体柜
CN213481376U (zh) 一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记录装置
CN214372644U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监测装置
CN209625377U (zh) 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视频监控装置
CN209470719U (zh) 一种超节能建筑监测装置
CN210517357U (zh)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电气控制装置
CN206695917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装置
CN216049954U (zh) 一种用于地质勘察的数据采集装置
CN215810986U (zh) 一种便于监控的智慧水利采集装置
CN206072640U (zh) 一种石油管道安全监测设备
CN201813380U (zh) 一种铁路站点机械室检测装置
CN213634790U (zh) 一种适用于特殊环境的地灾监测装置
CN211859300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户外用环网箱
CN219265377U (zh) 一种施工环境监测预警装置
CN216385621U (zh) 一种铁路通信铁塔监控装置
CN218676183U (zh) 一种用于带电作业区域的红外感应报警装置
CN217443956U (zh) 一种小型低功耗北斗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CN220249700U (zh) 太阳能式燃气泄漏视频监测设备
CN110618628A (zh) 一种变电站全方位安全管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4

Address after: 226000, floor 3, building 11a, Zil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Yuans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7, Qingnian Middle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