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3685U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3685U
CN214213685U CN202022336780.0U CN202022336780U CN214213685U CN 214213685 U CN214213685 U CN 214213685U CN 202022336780 U CN202022336780 U CN 202022336780U CN 214213685 U CN214213685 U CN 214213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andle
assembly
power too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67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福祥
黄三益
蔡旻樫
侯文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148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2173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1484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202124109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3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3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91Electrically-powered tool components
    • B25D2250/095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有;该电动工具的前后两端之间形成有一呈直线的组装线,一外壳,其内部沿该组装线设置有一传动总成及一驱动总成;一电池单元及把手,沿组装线设于该外壳的后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可使整体构件沿同一组装线设置使该电动工具的重心会靠近于组装线附近,可降低拿取或操作该电动工具时的侧向作用力。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电动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将构件依一直线设置,将电动工具的重心靠近其中心而便于操作及拿取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习知一种电动工具10,具有一本体11及一头部12,该本体11 前端与该头部12连结,使该头部12可受该本体11的驱动而作动、该本体11 的下方会设置有一延伸部13供一马达及电池安置,该本体11与该延伸部13 的后方设置有一操作手把14;操作时,使用者两手会分别握持于操作手把14 及头部12上。
然而,于上述的先前技术中,因为设计上的限制,因而使得本体11与延伸部13设置于不在同一线上,该操作手把14设置于该本体11及延伸部13的后方,对于本体11及延伸部13并无法产生保护的效果,如发生倾倒或是外力撞击,延伸部13上装设的电池可能会与本体11分离,而需要重新安装才能使用,另外,因为该延伸部13的设置相当偏离该本体11及头部12的中心,其重量会因为其位置的偏移而形成力矩,在操作或拿取的时候,除了电动工具10 本身的重量之外,另外使用者还须要克服因为重量偏移所产生的力矩及侧向作用力,长时间的使用会让使用者手部不适;并且,为了要增加续航力或是符合操作扭力,延伸部13上的电池或马达的重量会相对增加,如此会导致因为重心位置偏移头部12的轴心太多,在操作过程中,力矩会超出于电动工具10本身的重量,让使用者在操作时除了电动工具的重量的外另外需要负担。
因为该本体11与该延伸部13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本体11与延伸部13 的整体外形轮廓以及其截面积会增加,使得该电动工具10的操作场域或是收纳空间会受到影响,并无法在一较狭窄空间进行操作或是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存放。
另外,该本体11与延伸部13设置并不在同一个直线上,而该本体11及延伸部13内的组件,如马达、电路单元及电池等,在运转过程中会发热,该电动工具10由外部导引空气进入内部进行散热时,往往电动工具10只能有局部的空气会流经特定的位置,使得散热效果不佳,并且无法产生全面性的散热效果,热量无法排除,使得电动工具10积聚过多的热量而容易产生当机或是操作效率不佳的状况,并且会降低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构件沿一直线设置,使得其整体重心靠近电动工具的中央,搬动或操作较为容易及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较精简的外形轮廓的电动工具,而可于窄小位置操作及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的电动工具,可对该电动工具提供一种直线的散热通道,提升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有:
一组装线,界定于该电动工具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呈一直线;
一外壳;
一传动总成及一驱动总成,沿该组装线设置于该外壳中;该传动总成设于该驱动总成的前方,该驱动总成可驱动该传动总成作动;
一电池单元,设于该外壳的后端,该电池单元与该驱动总成电性连结;
一把手,设于该外壳的后端。
较佳地,该把手与该外壳之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该电池单元设置于该收容空间之间。
较佳地,该收容空间位于该把手的中央位置,且该把手于该收容空间两侧的形状为对称。
较佳地,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该传动总成设于该前壳体内,该驱动总成设于该后壳体内;该前壳体及后壳体并沿该直线的组装线组接设置。
较佳地,该外壳的二侧形成该外壳的宽度,且该外壳的宽度最大之处形成一外壳最大宽度;一把手宽度,形成于该把手二侧;该把手宽度与该外壳最大宽度之比为1~1.5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工具,其外壳内部的驱动总成与传动总成其外部的把手及电池单元沿同一组装线直线排列,使得该电动工具的重心会靠近该组装线,进而使得整体电动工具在提取或操作时,不会因为重心偏移而产生力矩及侧向力,而可容易操作及降低使用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
图1为习知一种电动工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2的握把与外壳分离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的握把与外壳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
图7为电动工具的外壳与电池单元的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
图8为电动工具握把与外壳间的组装剖面图。
图9为电动工具未装设前把手侧的立体外观图。
图10为电动工具的前视剖面图。
图11为电动工具的前把手不同方向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2为电动工具的气流流动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电动工具的整体气流流动立体外观图。
图14为电动工具使用操作示意图。
图15为电动工具另一使用操作示意图。
图16电动工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气流流动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7为电动工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气流流动力体外观图。
图18为电动工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握把与外壳分离立体分解图。
图19为电动工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前视剖面图。
图20为电动工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气流流动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工具20,在图2中,是将图中垂直上方向标示为上,并将垂直下方向标示为下。在图2 的从后端而朝向前端的方向上的水平左方向标示为左,并将水平右方向标示为右。而在图3的后方向,是对应于图2作为指示,只是其方向仅作为说明,不作为使用上的限制。该电动工具20于前后两端之间形成有一呈直线的组装线C,该电动工具20包括有一外壳,该外壳沿该组装线C布置,另外,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电动工具20外壳上定义有一中央平分线M,位于该电动工具20外壳的中央,该电动工具20于该中央平分线M的上侧及下侧分别形成一上半构形及该下半构形,该上半构形及该下半构形呈上下对称设置于该中央平分线M 上,该外壳内设置有传动总成40及驱动总成50,该传动总成40及驱动总成 50沿该组装线C呈直线设置,该外壳的左右两侧之间并具有一宽度,且于该外壳于宽度最大位置形成一外壳最大宽度D1,该外壳后接设有一形成环形构形的把手60,该把手60具有一把手宽度D2,该把手宽度D2略大于该外壳最大宽度D1,并且该外壳后并于把手60内侧设置有一电池单元70,该电动工具20 的整体布置是沿该组装线C采直线布置,并且,该外壳、该传动总成40、该驱动总成50、该把手60及电池单元的重心尽量设置于靠近该组装线C,使该电动工具20的重心可以位于靠近中心的位置,可降低因为重心偏移过多而形呈过大的力臂,而可降低力矩的产生,并且沿该组装线C呈直线排列可降低其整体的轮廓大小及截面积,且把手60的把手宽度D2仅略大于该外壳最大宽度D1,使其可以在较狭窄的位置进行操作以及使用较小的收纳空间,另外,该把手60可对于该电池单元70产生一周边防护的效果,可避免该电池单元70受到外力的碰撞而损坏或分离。
该外壳包括有一前壳体42及一后壳体30所组成,沿该组装线C排列,且该前壳体42与后壳体30沿该中央平分线M形成为上下对称的构形,使该电动工具20可以形成一整体轮廓上下对称的布置,且该前壳体42及该后壳体30 的重心可以靠近该组装线C的位置,该前壳体42于本实施例中具有前后两段式的组接模组,该后壳体30则具有上下两段的组接模组,其设计可依照加工方式,零件布置等需求进行变换,并不局限其构成的模组数量及组接位置。
该后壳体30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31,该后壳体30的前、后端及该容置空间31的前、后两端均位于该组装线C上,该外壳的最大宽度D1处位于该后壳体30的后侧,并形成为一组接段32,该组接段3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整体外壳最大宽度D1处,也就是说该外壳整体宽度设置可能为与该外壳最大宽度D1 等宽或是小于该外壳最大宽度D1;该后壳体30上设置有数个后通风口321及数个前通风口33,后通风口321与前通风口33是与该容置空间31相连通,该些后通风口321与前通风口33的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可以通过设计,而取得一较佳的流体流动效果,并不以此为限,该些后通风口321并设置于组接段32位置处;请配合参阅图6,该后壳体30的后端的组接段32位置左右两侧的中央分别向内凹设有一组接部34,使该组接部34略低于该组接段32,该组接部34亦可设置于该后壳体30的宽度较小的位置,位置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该二组接部34内分别设有二螺孔341及一辅助后通风口342,该辅助后通风口342与该容置空间31相连通,该二螺孔341的环周并凸设有补强肋343,该补强肋343沿该二螺孔341周边形成向外放射状的构形,最外侧并设有一环圈包绕,该补强肋343的构形也可依设计进行变化,并不以此局限其构形;并且,该后壳体30的前端设置有一连接部35,该连接部35外环周设置有连接通风口351,该连接通风口351并与该容置空间31相连通,该连接通风口351的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可以通过设计,而取得一较佳的流体流动效果,并不此以为限;该后壳体30的后端设置有一接合部36,该接合部36并贯设有一接合通风口361,该接合通风口361也与该容置空间31相连通。
该传动总成40套设于前壳体42内,位于该后壳体30的前端,请再配合参阅图9及10,该前壳体42的前、后两端均位于该组装线C上,该传动总成 40于该前壳体42内设置有一传动装置46及一作动件41,该作动件41设于该传动总成40的前端并凸出于该前壳体42外,其并受该传动装置46的驱动,该两者并沿着组装线C设置,该传动装置46及该作动件41的重心设置靠近该组装线C,使该传动总成40的重心靠近该组装线C的位置附近;本实施例中,该传动装置46可为减速齿轮组并带动该作动件41,使该作动件41形成有一与组装线C同轴向的旋转施力,且该作动件41的转动轴心会靠近或重合该组装线C;该前壳体42并于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套接部421;请配合参阅图11 所示,一前把手43可以依需求选择性的组设于上侧的套接部421或下侧的套接部421上,以方便不同惯用手的使用者握持使用及更换;在电动工具20的重量较小,如3公斤以下,该电动工具20可以单手进行操作,则不需设置该前把手43;该电动工具的重量5公斤以上时,需通过该握持前把手43来分散操作握持的力量,克服因电动工具旋转产生的侧向作用力;尤其在该电动工具的重量如果达到8公斤以上,旋转侧向作用力会更加明显,一定要使用该前把手43与把手60双手同时握持,同时,当电动工具重量超过8公斤以上后,使用者要提取或移动该电动工具时,其重心如果非同轴设置,在搬动时容易造成施力偏移,而不容易施力,该前把手43的左右两侧间形成有一前把手宽度D3,该前把手宽度D3小于或等于该把手宽度D2;请配合参阅图11所示,该传动总成40的前壳体42于后端并凹设有二凹槽44,该些凹槽44由前朝后向内侧倾斜,该传动总成40的前壳体42后端组接于该后壳体30的连接部35前端,该容置空间31与该二凹槽44间分别会形成有一辅助前通风口45。
该驱动总成50,请配合参阅图4及12,包括有一电路单元51、一电动马达52及一风扇53,该驱动总成50沿该容置空间31的组装线C沿直线设置于该后通风口321与前通风口33之间,该电路单元51、电动马达52及风扇53 的重心设置在靠近组装线C的位置处,使该驱动总成50的重心靠近该组装线C 的位置附近;该电动马达52并可驱动该风扇53及该传动总成40的传动装置46转动;该驱动总成50的排列顺序,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位于该容置空间 31后端的为电路单元51,相对最靠近该后通风口321位置,该电路单元51的前端并设置有一散热鳍片511协助散热,接着电路单元51的前方依序为电动马达52及风扇53;该风扇53为一离心式风扇并相对最靠近该些前通风口33;当该风扇53转动时,会对容置空间31产生一个负压作用,使得空气会由该容置空间31的后端往前端流动,空气并由该些后通风口321、辅助后通风口342 及接合通风口361进入,并会流经该驱动总成50的电路单元51及电动马达52,再由前通风口33、连接通风口351及辅助前通风口45排出;如果将该风扇53 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的后段,则该空气流通的方式就会由前端的该些前通风口33、连接通风口351及辅助前通风口45进入,并且由后端的该些后通风口 32、辅助后通风口342及接合通风口361导出。
该把手60,请配合参阅图5及6,具有二臂61及一握持部62,该二臂61 于本实施例中,其一端设于该握持部62的两端,使该把手60形成一左右对称的环状构形,该二臂61左右两侧之间形成有该把手宽度D2,该二臂61与握持部62之间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E,该收容空间E位于该把手60的中央位置处,使该把手60的重心可以平均分布,该把手60接设于该后壳体30的组接段32 上凹设的组接部34位置;该二臂61的末端分别相对形成有一对接部611,该对接部611以螺栓螺接于该组接部34的螺孔341上,请参阅图2及3所示,该把手60的二臂61的上缘及下缘之间形成有一中心线M1,当该对接部611 组设于该组接部34上时,该中心线M1会与该中心平分线M重合,也就是位于电动工具20的中心位置,且该把手60的重心设置也相对靠近该组装线C位置附近,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该对接部611与该辅助后通风口342间具有一间隙,使得外壳30外的空气可以经由该辅助后通风口342流入至该容置空间31内;并且,该螺孔341周边的补强肋343,可以提供一降低应力集中的作用,使该把手60不易自该后壳体30上脱落,提升使用寿命;另外,为了要精简整体的构形,降低该电动工具20的轮廓及截面积大小,该把手60的把手宽度D2与后壳体30的组接段32的外壳最大宽度D1比约为1~1.5之间,最佳比为1.05~1.3之间,使得该把手60的把手宽度D2与该电动工具20的后壳体30 的外壳最大宽度D1相当,而使整体的电动工具20的轮廓及截面积大小不会增加过多,而使该电动工具20可以在较狭小的地方进行操作或摆放收纳,并且整体的组件皆会沿着中心平分线M上下平均设置,并且使该电动工具形成有一均匀对称的设置,重心不易偏移,使用者容易握持操作,另外,该前把手43 的高度,与该把手宽度D2的大小相近,使得整体的轮廓不会太外凸,并且前把手43可具有辅助握持的效果。
一电池单元70,请配合参阅图7,可拆卸地装设于该后壳体30的后端的接合部36上,并位于该把手60的二臂61及握持部62形成的收容空间E内的中央位置,该电池单元70的中心也概位于该中心平分线M上,重心也设置于靠近该组装线C位置附近,该电池单元70与该驱动总成50电性连接而可提供该驱动总成50电力,并可受该把手60保护,避免受到外物或外力的影响而与该后壳体30脱离;该电池单元70的后侧上并贯设有电池后通风口71,该电池后通风口71的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可以通过设计,而取得一较佳的流体流动效果,并不以此为限;该电池单元70的前端并设置有一电池前通风口 72,当该电池单元70组设于该接合部36上时,该电池前通风口72会与该接合通风口361相连通,当该风扇53转动产生由后往前吸引的负压时,空气也会由该电池后通风口71进入该电池单元70内进行散热,并再由该电池前通风口72导出,并由该接合通风口361将空气吸入至该容置空间31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工具20,请参阅图2、3及图12、13所示,该外壳、传动总成40、驱动总成50、把手60及电池单元70系沿组装线C的直线设置,并且,每一构件的重心尽可能通过设计或着配重等方式,让每一构件的重心可以与该组装线C重合或靠近,或是不同构件的重心进行调整配合,使总体的重心位置与该组装线重合或靠近;该电动工具20组装完成的后整体的重心会与该组装线C靠近或重合,使该电动工具20可以大幅降低其因为重心偏移所产生的力矩及侧向作用力,请再配合图14所示,该电动工具20在操作时该作动件41会沿着该组装线C方向为轴向方向产生转动施力,如果重心靠近该组装线C位置且该作动件41之旋转轴与该组装线设置位置靠近或重合,则在该电动工具20的该作动件41运转作动时,转动重心与该组装线C偏离不多,缩短作动件41的转动重心与组装线之间的距离,可避免转动重心组装线之间的距离(力臂)过大而产生过大的侧向力及侧向力矩的缺失,让使用者可以于该组装线C方向进行施力以克服电动工具20的重力即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特别克服侧向力矩产生的影响,可以省力及降低操作的不适感,并且,因为电动工具20不会有侧向力矩,相对在操作过程中,施力可以更加精确,提高工作精度及效率,或是如图15所示,使用者双手握持进行侧向施作,电动工具的重心会落在靠近中心的位置,而不会产生相对使用者前后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有助于使用者稳定的握持,长时间施作也不会产生不适;另外,在搬移该电动工具20的过程中,因为该电动工具20的重心靠近组装线C,所以该电动工具20仅会产生单一方向的重力,使用者搬移时相对容易进行,不需要去克服因重心偏移而产生的侧向力;另外,所有构件沿着该组装线C布置,使该电动工具20的轮廓及截面积可以降低,并且,该把手宽度D2及前把手宽度D3 皆与外壳最大宽度D1的宽度差不多,使得该电动工具20可以在一较狭窄的空间中操作,增加其适用范围,另外要收纳时,也可以放置在一较窄小的空间内,降低收纳空间。
另外,请参阅图2、3及12、13所示,因为该电动工具20的所有构件皆沿组装线C呈直线设置,所以该电池单元70,及该后壳体30内的容置空间31 及驱动总成50,可以产生同一方向的空气流动,在电池单元70驱动该驱动总成50动作时,该电动马达52会带动该传动总成40,并使该作动件41作动,同时,电路单元51及电动马达52作动时会产生热能,该风扇53随该电动马达52一起转动,同时使该容置空间31及电池单元70内形成有一负压,使得空气因为负压的吸力而使空气可由后方往前方流动,空气会由该些后通风口 321、辅助后通风口342以及接合通风口361的位置吸入至整个容置空间31内,进入容置空间31的后端,再往前端流动,并朝向前端的该些前通风口33、连接通风口351以及该辅助前通风口45方向将空气导出;另外,因为该驱动总成50沿组装线C成直线设置,所以气流流动时,会先从该电路单元51方向朝电动马达52方向流动,该两者皆位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可以确保两者都可以进行良好的散热,另外,该电路单元51的位置设置于容置空间31内,可以有一较大的位置可以布置电子组件及散热鳍片511,可以具有较佳的功能性以及较大的散热面积,因为空气会充满整个的容置空间31,所以该驱动总成50的电动马达52及电路单元51都会受到空气全周的包覆及全面性的流动散热;同时,电池单元70也会受到该风扇53产生的负压的作用,而可使空气由该电池后通风口71进入,并将该电池单元70内的热由该电池前通风口72导引至该容置空间31内,使该电池单元70也具有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16及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组件沿用相同标号,不再赘述,其中:
该后壳体30的中央位置环设有中央通风口37,该中央通风口37的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可以通过设计,而取得一较佳的流体流动效果,该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并不以附图所示为限,该驱动总成50的风扇53位于该电路单元51及该电动马达52之间,使该风扇53相对靠近该中央通风口37处,如此,当该风扇53受该马达52驱动的后,该风扇53的两侧边皆会产生负压吸力,使空气可分别由后端的该些后通风口32、辅助后通风口342及接合通风口 361进入,以及前端的该些通风口33、连接通风口351及辅助前通风口45进入该容置空间31内,并通过该风扇53导引至该后壳体30中央的该些中央通风口37导出,使空气可分别对于该马达52及该电路单元51进行散热作用。另外,也可以使风扇53由该中央通风口37的位置将空气吸入至该容置空间31 内,在分别导向至后端的该些后通风口32、辅助后通风口342及接合通风口 361导出,以及前端的该些通风口33、连接通风口351及辅助前通风口45导出至该容置空间31外。
请参阅图18至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组件沿用相同标号,不再赘述,其中:
该传动总成40外侧套设有该一前壳体80,该传动总成40于该前壳体80 内设置有该传动装置46及该作动件41,该作动件41设于该传动总成40的前端并凸出于该前壳体80外,其并受该传动装置46的驱动;该前壳体80并于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套接部81;请配合参阅图18所示,该前把手43可以依需求组设于上侧的套接部81或下侧的套接部81上,以方便不同惯用手的使用者握持使用及更换,该前把手43两端与该前壳体80之间分别设置有一隔热垫片83,使该前把手43可以阻隔来自该前壳体80的热能;请配合参阅图18及 19所示,该前壳体80于后端并设置有数前通风口82,该些前通风口82贯穿设置于前壳体80表面,并位于该传动装置46的周边,使该前通风口82贯穿该前壳体80内,该些前通风口82的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可以通过设计而取得一较佳的流体流动效果,该布置位置及开口尺寸形状并不以附图所示为限;该前壳体80后端组接于该后壳体30的连接部35前端,该前壳体80并相对于后端位置处凹设有数凹槽85,该些凹槽85由前往后倾斜,并且,该前壳体80 凹槽85位置外侧可通过该些辅助前通风口45与该容置空间31相连通;另外,为了增加该前壳体80的散热面积,该前壳体80的前端并设置有一散热部84,该散热部84可为鳍片构型,或是凹凸表面构型,用以增加其表面散热面积,并且,该散热部84并可以与该前通风口82相邻设置,使该前通风口82及该辅助前通风口45的气流可流动至该散热部84周边,使该散热部84空气流通,提升散热效果。请参阅图20所示,该前通风口82可将气流带入致该传动装置 46内进行散热,同时该辅助前通风口45可将气流导引置该前壳体80外部的凹槽85形成的气流流动可以带走该传动装置46传导至该前壳体80上的热能,因而可降低该传动总成40部分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该外壳、驱动总成、传动总成、电池单元及把手沿着组装线呈直线设置,使该电动工具的重心会靠近该组装线位置,可以降低重心偏移而产生的力臂,使得该电动工具容易操作及搬移且该把手宽度仅略宽于该外壳最大宽度,使该电动工具的构形精简,轮廓及截面积小,可以于较狭窄的地方操作或收纳,该电池单元并可受到该把手的保护而不易脱落,并且其驱动总成容设于容置空间成沿组装线直线排列,前后两端并通过后通风口及前通风口进行空气的导引,让电路单元及电动马达皆可以有一良好且空气可于该容置空间内产生全面性的散热效果,相较于习知的电动工具,其本体与延伸部不在同一直线上,截面积较大,操作环境受限,并且无法保护延伸部,再者,因为组接布置组件不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直线的排列快速且全周性的导风散热,让电动马达及电路单元皆可以产生良好的散热。
上述实施例仅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非限制,举凡由本实用新型的等效修改,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于此领域中首创的结构,并具实用功效的增进,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18)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组装线,界定于该电动工具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呈一直线;
一外壳;
一传动总成及一驱动总成,沿该组装线设置于该外壳中;该传动总成设于该驱动总成的前方,该驱动总成可驱动该传动总成作动;
一电池单元,沿该组装线设置于该外壳的后端,该电池单元与该驱动总成电性连结;
一把手,沿该组装线设置于该外壳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与该外壳之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该电池单元设置于该收容空间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收容空间位于该把手的中央位置,且该把手于该收容空间两侧的形状为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具有一握持部及二臂,该握持部两端分别连接有该二臂,使该握持部及二臂之间形成一环形构形,该握持部与该二臂之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该二臂的前端组设于该外壳的后端;该电池单元位于该收容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沿该组装线呈直线组接设置;该传动总成设于该前壳体内,该驱动总成设于该后壳体内;该后壳体内沿该组装线方向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后壳体并于后方设有至少一后通风口,前方设有至少一前通风口,各该后通风口与前通风口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二侧形成该外壳的宽度,且该外壳宽度最大之处形成一外壳最大宽度;一把手宽度,形成于该把手二侧;该把手宽度与该外壳最大宽度之比为1~1.5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最大宽度设于该外壳的后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宽度与该外壳最大宽度之比为1.05~1.3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后端具有一组接部,该把手组设于该组接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沿该组装线呈直线组接设置;该传动总成设于该前壳体内,该驱动总成设于该后壳体内;该后壳体内沿该组装线方向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各该组接部上设有至少一螺孔及一辅助后通风口,该把手两端设有二对接部螺接于该组接部上,该辅助后通风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且该二对接部与该辅助后通风口间具有一间隙;该组接部的螺孔周边凸设有补强肋。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总成包括有一电路单元、一电动马达及一风扇,该驱动总成设于该外壳内并沿着组装线方向设置,该驱动总成并位于该后通风口与前通风口之间;该电路单元靠近该后通风口,该风扇靠近该前通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外侧设有一前把手,装设于该外壳前段,位于该把手前方。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上设置有一前把手;该前壳体外侧设有二套接部,该前把手可选择地设置于任一套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该前把手的电动工具的重量大于5公斤。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相接处设有至少一凹槽,各该凹槽使该后壳体前端形成有一辅助前通风口。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后壳体后端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设有一接合通风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电池单元上设有至少一电池后通风口及一电池前通风口,该电池前通风口并与该接合通风口相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工具定义有一中央平分线,位于该电动工具的中央,该电动工具于该中央平分线的上侧及下侧分别形成一上半构形及该下半构形,该上半构形及该下半构形呈上下对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具有一握持部及二臂,该握持部两端分别连接有该二臂,使该握持部及二臂之间形成一环形构形;
该把手具有一中心线,位于该二臂的上缘及下缘之间,该把手的中心线位于该中央平分线上。
CN202022336780.0U 2019-12-30 2020-10-20 电动工具 Active CN2142136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8450 2019-12-30
TW108148451 2019-12-30
TW108148450A TWI721739B (zh) 2019-12-30 2019-12-30 提升散熱效果之電動工具
TW108148451A TW202124109A (zh) 2019-12-30 2019-12-30 電動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3685U true CN214213685U (zh) 2021-09-17

Family

ID=7654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6780.0U Active CN214213685U (zh) 2019-12-30 2020-10-20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7356A1 (zh)
CN (1) CN21421368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75223A1 (de) * 2020-03-02 2021-09-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Werkzeugmaschine mit schutzbügeleinrichtung für akkus
CN113927428A (zh) * 2020-07-13 2022-01-14 株式会社牧田 便携式研磨机
US20220202468A1 (en) * 2020-12-28 2022-06-30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Generic Box for Electrophysiology System Adapters
US11883941B2 (en) * 2021-02-15 2024-01-30 Makita Corporation Hammer drill
US11919139B2 (en) * 2021-04-28 2024-03-05 Gripguard Inc. Power tool fall prot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032B1 (en) * 1999-07-14 2001-01-30 Black & Decker Inc. Releasably connecting power packs to electrical applian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7356A1 (en)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13685U (zh) 电动工具
CN106926096B (zh) 角磨机
US7323797B2 (en) Power tool
JP5983929B2 (ja) 携帯用ブロワ
JP2008307664A (ja) 電動工具
WO2021109603A1 (zh) 切割工具
US20240090374A1 (en) Power tool
CN117279340A (zh) 电源变换器
CN21009301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端盖
WO2020218073A1 (ja) 作業工具
CN213471501U (zh) 电圆锯
TW202124109A (zh) 電動工具
JP2005074613A (ja) 電動工具
CN212399150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
TWI753530B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
CN215979787U (zh)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JP6602937B1 (ja) 導風ジャケットを有するインフレータ
JP4563335B2 (ja) 電動工具装置
CN211403072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光转换机构
CN218242551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装置
CN220662257U (zh) 一种导热固定座以及能够散热的机器人机身结构和机器人
TWI747291B (zh) 提升散熱效果之電動工具
EP4122647A1 (en) Electric drill and electric tool
TWI721739B (zh) 提升散熱效果之電動工具
CN215920046U (zh) 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