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6830U -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6830U
CN214206830U CN202022748653.1U CN202022748653U CN214206830U CN 214206830 U CN214206830 U CN 214206830U CN 202022748653 U CN202022748653 U CN 202022748653U CN 214206830 U CN214206830 U CN 214206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
coral
grid plate
artific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86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雯
蒙林庆
黄学勇
余克服
王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7486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6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6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6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包括格栅板、立柱和固定柱,所述格栅板为设有若干个穿孔的板材,所述立柱位于格栅板的下方将格栅板支撑起来,该立柱设有若干个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立柱上且上端穿过格栅板的穿孔位于格栅板上方,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立柱为混凝土立柱,该立柱底部设有抓地件。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投放方便、结构牢固、利于移植的珊瑚断枝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促进其他海洋生物栖息繁衍,加快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珊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背景技术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其丰富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其为超过30%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家园,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具有促进海洋能量物质循环、提供旅游观赏、维持渔业资源、防浪护堤、保护国土等功能。然而,近年来高强度扰动的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甚至难以恢复。对于健康的轻微受损珊瑚礁,其自身可以一定时间内实现自然恢复;而对于一些受损较为严重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其自然恢复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通常需要人为干预,以重建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建造人工礁基、苗圃架并将其投放至受损珊瑚礁区或人工修复已有的珊瑚礁体,进而重建珊瑚礁生境。这类人工礁基有利于提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也能让附着或移植至人工礁基上的珊瑚可以有坚实基底以避免松散底质的影响,减少敌害生物的捕食,提高成活率,加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目前投放的人工礁基或苗圃架大多数因材料和形状的不同,结构不够结实而易破碎,易被海流冲走难以跟踪,同时也容易被底质沉积物覆盖,难以清理维护,而且这类人工基底表面少有利于珊瑚断枝移植的设计,也难以促进珊瑚的附着生长,珊瑚的生长率不高,珊瑚礁生态修复作用有限。
曾有公布号为CN10396017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生态堡礁,主要涉及一种适合海洋生物生长的人工砌块。此发明本体为具有竖向穿孔的混凝土砌块;该本体内不含钢筋或其它金属加强筋但掺有微硅粉;该本体为上小、下大的台状物;该本体的侧面开有多个贯穿到该竖向穿孔的洞穴及多个凹坑;该本体中添加有植物、贝壳、牡蛎壳、生物骨骼中一种或多种有机物的碎块,这些有机物碎块中一部分暴露在该本体的表面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人工生态堡礁本体内不含有钢筋或其他金属加强筋,结构不够牢固,易受到海浪冲击损坏;表面凹坑中的苗盘易沉积覆盖漂浮沉积物及海浪带来的泥沙,不利于移植珊瑚幼苗的生长;对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珊瑚苗圃架,该苗圃基制作简单、投放方便、结构牢固、利于移植的珊瑚断枝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促进其他海洋生物栖息繁衍,加快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进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包括格栅板、立柱和固定柱,所述格栅板为设有若干个穿孔的板材,所述立柱位于格栅板的下方将格栅板支撑起来,该立柱设有若干个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立柱上且上端穿过格栅板的穿孔位于格栅板上方,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立柱为混凝土立柱,该立柱底部设有抓地件。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板厚度为5cm,呈1m×2m的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呈圆柱形,每个格栅板底部设置5个立柱并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件为钢筋向上延伸后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的弯钩件。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件为竖直向上的钢筋,该钢筋的末端固定设置混凝土固定柱,该混凝土固定柱与下方立柱将格栅板压在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抓地件设有若干个带尖端的抓齿,该抓齿均匀分布在立柱的底部,便于抓住底部。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整体为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主体为乙烯基十字格玻璃钢格栅板,厚度为5cm,呈1m×2m的长方形;格栅板内格均匀分布,孔径为4.5cm×4.5cm,内格相邻1cm;底部以五大圆柱形立桩支撑,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圆柱形立柱为混凝土材料,高30cm,底面直径30cm;固定柱位于圆柱形立桩上端,二者将格栅板整体固定并悬空。
这种人工苗圃架内部中空,呈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物理稳定性和抵抗性,此中空架构也可减缓海流的冲击力度。主体的十字格玻璃钢格栅板,采用高强度的玻璃纤维精纱作为增强材料,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材料,在专用的金属模具上复合浇铸成型的复合板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阻燃、坚固防滑等特点,是用于腐蚀环境的重要承重构件;其中,玻璃钢格栅使用的树脂类型为乙烯基格栅,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不易被海水所侵蚀损坏,具有很强使用性、耐受性。该格栅板上具有多个4.5cm×4.5cm方孔,方孔之间的横条可以用于珊瑚断枝的捆绑,这样不仅使得珊瑚幼苗更加稳定、不易被海浪冲走,也可以避免底基漂浮沉积物的覆盖堆积,从而促进珊瑚幼苗的存活率以及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该方孔可以放入预制的苗托,珊瑚苗生长后可以直接将苗托取出,移植到其他自然海域;最后,该方孔还可真实模拟珊瑚礁构造中的众多孔洞和裂缝,促进自然海流的通畅流动甚至形成轻微上升涡流,可携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进而利于珊瑚的繁殖生长。该人工珊瑚苗圃架底部有五大支柱,立柱和上方的固定柱通过钢筋和混凝土贯穿格栅板并相连,使其固定呈半空悬浮状态,利于主体格栅板的稳定固定;高30cm、底面直径30cm的圆柱形立柱底部设置若干个尖端的抓齿,可以使得格栅板沉稳置于海底之上,抵御海水的冲击而不倒,同时它也可以给予珊瑚附着的空间,促进珊瑚的生长。此外,玻璃钢格栅板与立桩形成的中空结构,是珊瑚礁生物的天然庇护所和栖息地,为这些海洋生物创造栖息、藏身、繁育、索饵的有利条件,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极具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人工苗圃架整体由格栅板、立柱和固定柱组成,呈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体内中空,极具稳定性,可减缓洋流的冲击,保证礁体不倾倒、不移位;格栅板采用高强度的玻璃纤维精纱作为增强材料,乙烯基树脂为基体材料,坚固耐腐;格栅板上有多个孔口,可以促进海流进入礁体内,提高海水流通性,确保礁体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也便于分散海流带来的冲击力量,增加平稳耐用性;五大圆柱形立柱以混凝土和钢筋为材料,坚实牢固,底部也设置若干个尖端的抓齿以增强抓地力,不易被海水冲垮和移位。
2、给多种珊瑚礁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移植的珊瑚断枝生长发育。该人工苗圃架呈体内中空的框架式构造,其上部的格栅板多个方孔口不仅方便各类珊瑚礁生物自由进出,进行觅食以及天敌的逃避;也可以利于海流将底层的有机质和大量浮游动植物携带至上面来,给珊瑚以及其他生物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养,促进了它们的生长繁育。同时,其表面可以利于有性繁殖中珊瑚的附着生长,也方便于其他微生物的栖息。所述格栅板内的小方格边可用于捆绑固定移植的珊瑚断枝,也可以放置预制的苗托。目前,移植海区的珊瑚断枝很大一部分通过水泥或水中胶粘贴于人工礁基或苗圃架表面,不仅容易被海水冲走移位,也易被海底沉积物、藻类以及其他杂质覆盖,极大影响珊瑚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而本实用新型专利中,设计在小方格边框捆绑珊瑚幼苗或放置预制的苗托,不仅使得珊瑚断枝更加稳定,也可以避免上诉缺陷,极大利于了珊瑚断枝的生存发育,进而促进珊瑚礁的生态重建。
3、本实用新型专利这样的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珊瑚苗圃设计极具特色,既还原了珊瑚礁区的三维结构,也增加了海水的流通性,给珊瑚断枝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珊瑚礁群的形成以及恢复。同时,该人工珊瑚苗圃制作简单,省时省力,仅利用五大混凝土支柱、固定柱牢固支撑现成的玻璃钢格栅板即可实现。
4、极大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海洋初级生产力,促进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人工珊瑚苗圃,不仅利于珊瑚断枝的生长发育以及珊瑚的附着,实现大量珊瑚的聚集,还给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觅食、繁殖的场地,初步重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提高了修复海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
5、本实用新型专利以较好的设计理念进行用于珊瑚礁修复的人工珊瑚苗圃的制造,其稳定的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和主体格栅板材料的选择,极具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也极大促进珊瑚幼苗的生长发育,发育修复起来的珊瑚礁可起到防浪护堤、保护海岸线的作用。该人工珊瑚苗圃能够满足生物生长的关键需求,尤其营造了利于珊瑚幼苗的生长环境,促进珊瑚的钙化沉积,进而加快了珊瑚礁的生态修复进程,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它也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工珊瑚苗圃可以促进珊瑚礁生物的栖息繁殖,给附近海域带来大量的渔业资源;同时也可以进行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示范、提供科学调查数据、科普教育宣传或在此基础上开发海洋养殖业、海底潜水观光、海洋旅游业等关联产业。由此可见,其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是一项十分有价值且造福后辈的事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格栅板1、立柱2、穿孔3、固定柱4、牵引件5、抓地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包括格栅板 1、立柱2和固定柱4,所述格栅板为设有若干个穿孔3的板材,所述立柱2 位于格栅板1的下方将格栅板1支撑起来,该立柱2设有若干个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4的下端固定在立柱上且上端穿过格栅板1的穿孔位于格栅板1上方,固定柱4的上端设置有牵引件5,所述立柱2为混凝土立柱,该立柱5底部设有抓地件6,抓地件设有若干个带尖端的抓齿。
格栅板1厚度为5cm,呈1m×2m的长方形;立柱呈圆柱形,每个格栅板底部设置5个立柱并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牵引件为钢筋向上延伸后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的弯钩件。
整体为1m×2m×0.3m的五点立桩式框架结构,具有较稳定的构造。图2 为该人工苗圃架的侧视图,主体为十字格玻璃钢格栅板,厚度为5cm,呈1m×2m 的长方形,主要为珊瑚断枝提供主要繁殖场所。格栅板1选用乙烯基树脂为基体材料的类型,坚固耐腐,可以承受海流的冲击而不倒。格栅板内方孔口3 均匀分布,孔径为4.5cm×4.5cm,内格相邻1cm,这些孔口可以对冲击而来的海流能量进行缓冲,增强礁体整体对急速洋流的抵抗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诱导海流通过这些圆洞口形成微弱上升湍流,为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带来食物,同时也可以提供水流条件和溶解氧含量,促进珊瑚幼苗的生长;同样地,这些方孔可以放入预制的苗托,珊瑚苗生长后可以直接将苗托取出,移植到其他自然海域。底部以五大圆柱形立桩2支撑,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高30cm,底面直径为30cm;圆柱形立桩2以钢筋和混凝土贯穿格栅板,使格栅板主体1固定悬空于立桩中部;这些圆柱形立柱支撑起格栅板,使得珊瑚苗圃呈现三维立体结构,促进海水流通和珊瑚生长,也利于其他海洋生物栖息繁育;此外,它也利于人工珊瑚苗圃在海底的固定,增加稳定性。
人工珊瑚苗圃的主体材料为十字格玻璃钢格栅板,该格栅板为现成采购而来,选用乙烯基格栅类型,以保证耐腐蚀性和坚固性;圆柱形立桩材料则以混泥土和钢筋为主,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和耐冲击力度。制作此礁体时,先找好直径为30cm的圆柱形模具,按照五点式位置摆放好;再将采购而来的玻璃钢格栅板放置于这些圆柱形模具上面,之后往每个圆柱形模具插入钢筋(钢筋穿过格栅板方格孔),再于每个钢筋上再套入同样规格的圆柱形模具;最后倒入混凝土,充分填充圆柱形模具,包括钢筋以及方格孔间隙(图1)。在立柱水泥未硬化之前,定期以淡水进行浇淋,以防止混凝土过于干燥而绞裂,直到完全硬化为止。圆柱形立柱固化成型后,便可拿开模具完成制作,再放置于标准养护室内养护,防止开裂。
在对修复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洋生物分布进行调查了解后,再以船舶将人工珊瑚苗圃运输到指定海域,进行精准定位吊装投放。投入水下后,工作人员潜水下海底协助苗圃架的准确摆放并确保稳固,待所有苗圃架都投放完成后便可以进行珊瑚断枝的捆绑以及预制苗托的放置,不久之后,该人工苗圃架的珊瑚幼苗繁殖生长便可形成人工珊瑚礁,进而实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
在人工珊瑚苗圃投放时,一般会刻写上单位、编号、日期等信息,以用于苗圃的分布记录,如具体的修复海域、精准定位的经纬度、详细的投放日期等,以便进行后续的监测、维护、维修、调查等,最终实现人工珊瑚苗圃的科学管理及投放,使得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效果更明显。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包括格栅板1、立柱2和固定柱4,所述格栅板1为设有若干个穿孔3的板材,所述立柱2位于格栅板1的下方将格栅板1支撑起来,该立柱2设有若干个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4的下端固定在立柱2上且上端穿过格栅板1的穿孔位于格栅板1 上方,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牵引件5,所述立柱2为混凝土立柱,该立柱2底部设有抓地件。
格栅板厚度为5cm,呈1m×2m的长方形;立柱呈圆柱形,每个格栅板底部设置5个立柱并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牵引件5为竖直向上的钢筋,该钢筋的末端固定设置混凝土圆柱,该混凝土圆柱与立柱将格栅板压在中间;抓地件6为若干个尖端的抓齿,可以牢牢抓住地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板、立柱和固定柱,所述格栅板为设有若干个穿孔的板材,所述立柱位于格栅板的下方将格栅板支撑起来,该立柱设有若干个并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立柱上且上端穿过格栅板的穿孔位于格栅板上方,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立柱为混凝土立柱,该立柱底部设有抓地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厚度为5cm,呈1m×2m的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呈圆柱形,每个格栅板底部设置5个立柱并分别位于格栅板四周以及对角线交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钢筋向上延伸后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的弯钩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竖直向上的钢筋,该钢筋的末端固定设置混凝土固定柱,该混凝土固定柱与立柱将格栅板压在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件设有若干个带尖端的抓齿。
CN202022748653.1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Active CN214206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8653.1U CN214206830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8653.1U CN214206830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6830U true CN214206830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8653.1U Active CN214206830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6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4203B (zh) 组合式人工鱼礁
US526925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wing oyster reef
CN206612024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人工鱼礁
CN109984071B (zh) 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19808Y (zh) 一种海参池塘生态育苗与中间培育用的可浮动网箱
CN108147544A (zh) 一种用于海洋环境修复的生态浮筏及修复方法
CN206150172U (zh) 一种可延长式人工鱼巢
CN203087269U (zh) 一种适用于珊瑚生长的桌状体形珊瑚礁基
CN106577432A (zh)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CN207973569U (zh) 一种用于海洋环境修复的生态浮筏
CN102027885A (zh) 一种能使贝类"游动"育肥和采苗的悬浮式养殖装置
CN106719187A (zh) 一种虾夷扇贝海底设施养殖方法及装置
CN206284122U (zh)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CN113243319A (zh) 一种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方法及生长辅助系统
CN214206830U (zh) 一种利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人工苗圃架
CN108207728A (zh) 生态大水深鱼礁网箱一体化海洋牧场及系统及方法
JP2014036624A (ja) ナマコ増殖礁
CN213961369U (zh) 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
CN213961368U (zh) 一种促进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梯形人工礁体
CN215223990U (zh) 一种防渔网的珊瑚苗圃架
CN110140680B (zh) 一种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方法
Harrison et al. Methods for restoring damaged reefs using coral larval restoration
CN116034921A (zh) 一种牡蛎礁原位、快速、精准营造方法及其生境改良效应评估方法
JP2001231387A (ja) 培養用具及びその培養用具を使用する藻類の育成方法
CN113287550B (zh) 一种小规格参苗底播生态增养殖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