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2939U -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2939U
CN214192939U CN202022902831.1U CN202022902831U CN214192939U CN 214192939 U CN214192939 U CN 214192939U CN 202022902831 U CN202022902831 U CN 202022902831U CN 214192939 U CN214192939 U CN 214192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rainwater
pipe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28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述成
黄思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uru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uru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uru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uru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28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2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2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2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分离筒,其顶部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内侧中心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外侧通过环形挡板连接分离筒的底侧内部;连接管,其一端连接分离筒的底部侧面,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陶瓷混合滤料,陶瓷混合滤料的底部设有流通道,且流通道侧面端口连通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上侧铺设有无机纤维模块,所述无机纤维模块上铺设有碎石级配,所述碎石级配上种植有湿生植物。将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并且配合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雨水里杂物带来的问题,并且可以对雨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屋面降雨初期3毫米的雨水面源污染的处理净化是非常重要,由于雨水落下后通常夹带着杂物和沙砾,对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雨水的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将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并且配合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雨水里杂物带来的问题,并且可以对雨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
分离筒,其顶部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内侧中心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外侧通过环形挡板连接分离筒的底侧内部;
连接管,其一端连接分离筒的底部侧面,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陶瓷混合滤料,陶瓷混合滤料的底部设有流通道,且流通道侧面端口连通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上侧铺设有无机纤维模块,所述无机纤维模块上铺设有碎石级配,所述碎石级配上种植有湿生植物。
雨水小时,由于地转偏向力,雨水呈螺旋状沿进水管进入到分离筒与内筒之间的夹层,然后通过连接管进入到陶瓷混合滤料中进行过滤处理,将SS、 COD、T-P、T-N等过滤净化,然后上侧的净化的干净的雨水流入绿地或雨水井,下侧污染对水通过碎石级配上种植的湿生植物净化,所述无机纤维模块可以保证净化池底部对透气透氧性,有利于微生物对繁殖和植物对生长。对碎石级配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碎石级配落入到下侧的生物净化池,下侧的水直接流入到生物净化池进行生物净化处理,雨水大时,沙砾已经被冲刷干净,雨水中沙砾几乎没有,较为干净,大部分水流直接通过排水管排走,少量的还是流经分离筒与内筒之间的夹层进入到后面的生物净化池。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离网和杂物出口,所述进水管的内侧设有倾斜的分离网,所述进水管靠近分离网底部的一侧上部开设有杂物出口。为了防止大的杂物进入到管道,通过分离网进行分离,杂物出口与分离网最低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可以在杂物积累后从杂物出口取出,并且也防止水流从杂物出口直接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倾斜设置,且环形挡板的倾斜角度为五度到十五度,所述连接管连接分离筒的一端位于环形挡板的最低部上侧。环形挡板倾斜,可以避免环形挡板上集聚沙砾泥土,保证污水顺利通过连接管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排水管和内筒三者直径相同,且内筒的顶部为锥形口,所述分离筒的上下端均为锥形结构。
可以保证水流小时顺利进入到分离筒与内筒之间的夹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查口,所述陶瓷混合滤料上下贯穿开设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与流通道内部连通。检查口可以检查流通道处雨水的过滤处理效果,同时清理底部对淤泥。
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气管,所述无机纤维模块和碎石级配贯穿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底部与生物净化池连通,所述透气管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透气管既可以对生物净化池通气,保证生物净化池内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保证碎石级配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1、雨水小时,由于地转偏向力,初期雨水呈螺旋状沿进水管进入到分离筒与内筒之间的夹层,然后通过连接管进入到陶瓷混合滤料中进行过滤处理,将SS、COD、T-P、T-N等过滤净化,然后上侧的净化的干净的雨水流入绿地或雨水井。能灌溉碎石级配上种植的湿生植物,无机纤维模块保证净化池底部对透气透氧性,有利于微生物对繁殖和植物对生长;
2、下侧的水直接流入到生物净化池进行生物净化处理,雨水大时,沙砾已经被冲刷干净,雨水中沙砾几乎没有,较为干净,大部分水流直接通过排水管排走,少量的还是流经分离筒与内筒之间的夹层进入到后面的生物净化池;
3、将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并且配合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雨水里杂物带来的问题,并且可以对雨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透气管既可以对生物净化池通气,保证生物净化池内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保证碎石级配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筒、2进水管、3分离网、4杂物出口、5内筒、6环形挡板、 7排水管、8连接管、9陶瓷混合滤料、10检查口、11流通道、12生物净化池、13无机纤维模块、14碎石级配、15透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
分离筒1,其顶部设有进水管2,且分离筒1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7,分离筒1的底部内侧中心设有内筒5,内筒5的底部外侧通过环形挡板6连接分离筒1的底侧内部;
连接管8,其一端连接分离筒1的底部侧面,连接管8的另一端设有陶瓷混合滤料9,陶瓷混合滤料9的底部设有流通道11,且流通道11侧面端口连通生物净化池12,生物净化池12的上侧铺设有无机纤维模块13,无机纤维模块13上铺设有碎石级配14,碎石级配14上种植有湿生植物。
陶瓷混合滤料9可以先对雨水进行过滤然后流入到湿生植物构成的绿地,然后流至生物净化池12、无机纤维模块13、碎石级配14和湿生植物构成的地埋与景观配套中,生物净化池12可以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净化。
雨水小时,由于地转偏向力,雨水呈螺旋状沿进水管2进入到分离筒1 与内筒5之间的夹层,然后通过连接管8进入到陶瓷混合滤料9中进行过滤处理,将沙砾过滤,然后上侧的水能灌溉碎石级配14上种植的湿生植物,无机纤维模块13可以采用无机纤维板,无机纤维模块13可以对碎石级配14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碎石级配14落入到下侧的生物净化池12,下侧的水直接流入到生物净化池12进行生物净化处理,雨水大时,沙砾已经被冲刷干净,雨水中沙砾几乎没有,较为干净,大部分水流直接通过排水管7排走,少量的还是流经分离筒1与内筒5之间的夹层进入到后面的生物净化池12。
还包括分离网3和杂物出口4,进水管2的内侧设有倾斜的分离网3,进水管2靠近分离网3底部的一侧上部开设有杂物出口4。为了防止大的杂物进入到管道,通过分离网3进行分离,杂物出口4与分离网3最低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可以在杂物积累后从杂物出口4取出,并且也防止水流从杂物出口4直接流出。
环形挡板6倾斜设置,且环形挡板6的倾斜角度为五度到十五度,连接管8连接分离筒1的一端位于环形挡板6的最低部上侧。环形挡板6的最佳倾斜角度为十度,环形挡板6倾斜,可以避免环形挡板6上集聚沙砾泥土,保证污水顺利通过连接管8流出。
进水管2、排水管7和内筒5三者直径相同,且内筒5的顶部为锥形口,分离筒1的上下端均为锥形结构。
可以保证水流小时顺利进入到分离筒1与内筒5之间的夹层。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雨水生态净化系统,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检查口10,陶瓷混合滤料9上下贯穿开设有检查口10,检查口10与流通道11内部连通。
检查口10可以检查流通道11处雨水的过滤处理效果。
还包括透气管15,无机纤维模块13和碎石级配14贯穿设有透气管15,透气管15的底部与生物净化池12连通,透气管15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
透气管15既可以对生物净化池12通气,保证生物净化池12内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保证碎石级配14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进水管2、排水管7和内筒5的直径均为100毫米,分离筒1的直径为160毫米,水管2、排水管7、内筒5和分离筒1的直径可以根据雨水管径的变化进行等比例的调整,分离网3可以采用五毫米孔过滤网,透气管15的直径可以采用65毫米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筒(1),其顶部设有进水管(2),且所述分离筒(1)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分离筒(1)的底部内侧中心设有内筒(5),所述内筒(5)的底部外侧通过环形挡板(6)连接分离筒(1)的底侧内部;
连接管(8),其一端连接分离筒(1)的底部侧面,所述连接管(8)的另一端设有陶瓷混合滤料(9),陶瓷混合滤料(9)的底部设有流通道(11),且流通道(11)侧面端口连通生物净化池(12),所述生物净化池(12)的上侧铺设有无机纤维模块(13),所述无机纤维模块(13)上铺设有碎石级配(14),所述碎石级配(14)上种植有湿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网(3)和杂物出口(4),所述进水管(2)的内侧设有倾斜的分离网(3),所述进水管(2)靠近分离网(3)底部的一侧上部开设有杂物出口(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6)倾斜设置,且环形挡板(6)的倾斜角度为五度到十五度,所述连接管(8)连接分离筒(1)的一端位于环形挡板(6)的最低部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排水管(7)和内筒(5)三者直径相同,且内筒(5)的顶部为锥形口,所述分离筒(1)的上下端均为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口(10),所述陶瓷混合滤料(9)上下贯穿开设有检查口(10),所述检查口(10)与流通道(11)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管(15),所述无机纤维模块(13)和碎石级配(14)贯穿设有透气管(15),所述透气管(15)的底部与生物净化池(12)连通,所述透气管(15)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
CN202022902831.1U 2020-12-07 2020-12-07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Active CN214192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2831.1U CN214192939U (zh) 2020-12-07 2020-12-07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2831.1U CN214192939U (zh) 2020-12-07 2020-12-07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2939U true CN214192939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2831.1U Active CN214192939U (zh) 2020-12-07 2020-12-07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2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66189B1 (ko) 생태인공습지섬을 이용한 수질정화시스템
KR101051611B1 (ko) 물순환 및 생태형 시스템을 결합한 부유습지
WO2021098731A1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1101585A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净化系统
CN211644980U (zh) 一种滞留雨水快速生物净化处理系统
CN111646645A (zh) 一种清水产流护坡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7572726A (zh)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CN210559937U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排水装置
CN105887618A (zh) 道路排水处理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CN214192939U (zh) 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KR100699326B1 (ko) 우수정수장치 및 그 정수방법
CN107806171A (zh) 一种一体化增强型雨水花园
CN207469409U (zh) 一种雨水井生物过滤系统
CN105417859A (zh) 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13709694U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CN212403875U (zh) 一种清水产流护坡系统
CN210194808U (zh) 城市雨污分流系统
CN108314261A (zh) 道路排水系统
CN211499026U (zh) 一种雨水净化砂石笼
CN111305366A (zh) 一种城市景观雨水蓄水池系统
CN210684954U (zh) 一种基于沙过滤水体净化装置
CN109250820B (zh) 一体化初期雨水分级生物过滤滞留系统
CN207435257U (zh)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CN106638899A (zh) 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7871715U (zh) 乡村雨水净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5

Address after: Room 301, Wul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31

Patentee after: SUZHOU CHURU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3, Wuluo Science Park,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churu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