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3999U -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3999U
CN214153999U CN202023350205.2U CN202023350205U CN214153999U CN 214153999 U CN214153999 U CN 214153999U CN 202023350205 U CN202023350205 U CN 202023350205U CN 214153999 U CN214153999 U CN 214153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detection unit
controller
protection system
circuit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0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坚
段了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02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3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3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3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所述短路保护系统包括:隔离开关、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其中,隔离开关连接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与变流器之间,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在发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与变流器之间或者设置在变流器内部,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发电机的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流器的第一输入电流,控制器接收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一输入电流,并且控制隔离开关通断,其中,隔离开关不包含欠压线圈。通过本公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侧短路保护系统分断执行时间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说来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拓扑如图1所示,当机组内部发生短路时,如电缆短路、整流单元失效、直流回路短路等,发电机将产生较大的反向扭矩(制动力),如果参数设计不当或者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该扭矩危害可能造成叶片尖部或叶片根部损伤,严重情况可能会导致叶片折断。此外,发生短路时,回路中阻抗变小,机侧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如不及时切断短路电流,对发电机、电缆、整流单元等的性能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快速切断短路故障,保证叶片不被损伤、保证发电机、电流、整流单元性能不受影响。
目前,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中,通过机侧保护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频率在10Hz左右,机侧保护系统属于低频分断应用,现有的解决方案均存在不足。如通过在发电机和整流单元之间加装工频断路器来进行短路保护。工频断路器的电流检测装置无法准确检测的机侧低频电流,同时工频断路器灭弧装置分断低频电流困难,工频断路器的机械及线圈装置,执行分断指令时间长,过零点分断导致分断时间较长。目前工频断路器完成分断10Hz左右低频电流的分断时间为百毫秒(ms)。另外,虽然市面上直流断路器可在10ms以内分断短路电流,但价格十分昂贵。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机侧短路保护系统分断执行时间长的问题,尚未有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机侧短路保护系统分断执行时间长的问题。
在一个总的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包括:隔离开关、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其中,隔离开关连接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与变流器之间,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在发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与变流器之间或者设置在变流器内部,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发电机的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流器的第一输入电流,控制器接收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一输入电流,并且控制隔离开关通断,其中,隔离开关不包含欠压线圈。
可选地,隔离开关与发电机、变流器通过端口连接,电压检测单元与发电机、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电流检测单元与变流器、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
可选地,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加速度信号。
可选地,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用于接收加速度信号并检测所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所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可选地,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起火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起火信息。
可选地,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起火检测器和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起火信息并检测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所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可选地,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转速检测器,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上,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
可选地,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转速检测器和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转速并检测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所述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可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滤波单元,连接在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器之间,并且连接在电流检测单元与控制器之间,用于对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通过本系统,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机侧电压和电流控制不包含欠压线圈的隔离开关通断,实现短路保护。由于隔离开关不含欠压线圈,减少了隔离开关分断执行时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欠压线圈控制隔离开关的通断,而欠压线圈为机械接口,执行分断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本公开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机侧短路保护系统分断执行时间长的问题。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公开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拓扑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机侧短路保护系统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改进后的隔离开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公开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公开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公开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短路保护系统包括:隔离开关、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其中,隔离开关连接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与变流器之间,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在发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与变流器之间或者设置在变流器内部,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发电机的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流器的第一输入电流,控制器接收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一输入电流,并且控制隔离开关通断,其中,隔离开关不包含欠压线圈。
需要说明是,上述隔离开关与发电机、变流器可以通过端口连接,电压检测单元与发电机、控制器可以通过端口连接,电流检测单元与变流器、控制器可以通过端口连接,但并不限于端口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第一输出电压与第一预定电压的差值超出第一预定范围并且第一输入电流与第一预定电流的差值超出第二预定范围时,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上述第一预定电压可以为与检测第一输出电压时的转速对应的理论电压值,第一预定电流可以为0。其中,第一预定范围和第一预定范围是根据历史经验、风力发电机组的型号以及实际需要预先设定,第一预定范围和第一预定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目前采用外部电流检测判断短路电流,用机械断路器或者隔离开关作为分断执行机构,且由于外部电流检测设备通过检测电流峰值进行短路判断,响应时间长,其分断执行过程从短路电流产生直到最后熄弧断开,至少需要百毫秒(ms)的时间。本实施例通过比较电压、电流与预定值是否一致实现短路判断,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电流峰值进行短路判断响应时间长,分断时间长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加速度信号。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快速检测加速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用于接收加速度信号并检测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其中,上述预定极限值可以是机组可以正常工作的最高加速度幅值,具体要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接收到加速度信号,可以判断加速度信号的幅值与预定极限值的大小关系,当加速度幅值大于预定极限值时,则确定检测到了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在确定后,将检测到的极端工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通过本实施例,接收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实现了极端工况下机组快速隔离故障的功能,减小损失。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起火检测器,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起火信息。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快速检测起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起火检测器和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起火信息并检测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例如,接收到起火信息,可以判断起火信息中的烟雾浓度达到预设的浓度,则确定检测到了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在确定后,将检测到的极端工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通过本实施例,接收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实现了极端工况下机组快速隔离故障的功能,减小损失。其中,预设的浓度是根据需要预先设置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短路保护系统还包括:转速检测器,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上,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快速检测转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转速检测器和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转速并检测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当接收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例如,接收到转速,可以判断转速与第一预定转速的大小关系,当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时,则确定检测到了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在确定后,将检测到的极端工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通过本实施例,接收到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实现了极端工况下机组快速隔离故障的功能,减小损失。其中,第一预定转速可以根据最大转速设定,如最大转速为14.75rpm,则第一预定转速可以设定为超过14.75rpm的转速。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发电机的第一预定转速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接收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或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隔离开关断开。通过本实施例,接收极端工况检测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实现了极端工况下机组快速隔离故障的功能,减小损失。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系统还包括:滤波单元,连接在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器之间,并且连接在电流检测单元与控制器之间,用于对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通过本实施例,增加滤波单元对检测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滤波,避免开关动作带来的尖峰毛刺导致误判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隔离开关为具有气吹灭弧功能或磁吹灭弧功能的隔离开关。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驱风电机组的机侧短路保护系统,通过改进隔离开关,去掉欠压线圈,减少隔离开关分断执行时间;通过增加气吹灭弧功能、磁吹灭弧功能等功能保障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通过检测变流器机侧电压和机侧电流,采用预补偿和滤波算法,形成短路故障判断机制,用于控制隔离开关分断。此外,隔离开关还可以直接接受风机的极端工况输入,保证极端工况下隔离开关可快速切除故障。
下面以具体系统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机侧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机侧系统包括:发电机模块,控制器模块,隔离开关,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极端工况检测模块,整流单元。
控制器模块为一个控制模块,其1脚与发电机的U相连接,2脚与发电机的V相连接,3脚与发电机的W相连接,1、2和3脚实现了变流器机侧电压检测的功能;控制器的4脚与隔离开关相连,用于控制隔离开关分断;5脚与整流单元的U相连接,6脚与整流单元的V相连接,7脚与整流单元的W相连接,5、6和7脚实现了机侧电流检测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单独设立电流检测模块,单独设立时可集成在整流单元内部,也可置于整流单元外部。
隔离开关为改进的隔离开关,无欠压线圈,控制器4脚或极端工况检测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减少分断时间。
控制器模块的作用用于监控发电机出口电压和整流单元三相电流,通过预补偿和滤波算法,判断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运行状态。当机组存在短路时,控制器通过4脚发出指令控制隔离开关分断。
极端工况检测信号作为机组极端工况信号输出,与控制器4脚信号并行,两者任一信号触发,隔离开关执行分断动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机侧系统还可以包括安装在机舱的加速传感器、起火检测器和安装在叶轮上的转速检测器,其中,加速传感器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加速度信号;起火检测器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起火信息;转速检测器用于检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变流器的短路工况可以按机侧是否调制,进行区别检测。
机侧调制前,通过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机侧电压,可以利用滤波和预补偿算法,判断实际电压和预期电压是否一致(即判断实际电压和预期电压的差值是否在预定范围内,此实施例为理性状态下,预定范围为0时判断实际电压与预期电压是否相等,即不考虑存在误差),来确定机侧是否存在短路工况。如判断结果不一致,则确定机组存在短路工况,触发短路保护,即由控制器4脚发出指令控制隔离开关分断,机组故障停机。如判断结果一致,则继续检测以及执行判断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短路状态以及正常状态下机侧电流都是为接近于0,因此,此处也可以仅仅判断比较机侧电压。对于机侧调制前的短路工况具体包括:单相对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其具体表现为,单相对地短路时,电压与正常工作时无差异,电流接近于0;两相短路时,某一相电压为0,另外两相电压小于正常值,电流接近于0;三相短路时,电压为0,电流接近于0;正常运行时,预期电压三相对称且与转速相关,预期电流接近于0。
机侧调制后,通过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分别检测机侧电压、电流,可以利用滤波和预补偿算法,判断实际电压、电流和预期电压、电流是否一致,来确定机侧是否存在短路工况。如判断结果不一致(即判断实际电压、电流和预期电压、电流的差值是否在预定范围内,此实施例为理性状态下,预定范围为0时判断实际电压、电流与预期电压、电流是否相等,即不考虑存在误差),则确定机组存在短路工况,触发短路保护,即由控制器4脚发出指令控制隔离开关分断,机组故障停机。如判断结果一致,则继续检测以及执行判断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机侧调制后的短路工况具体包括:单相对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其具体表现为,单相对地短路时,电压相对正常工作时减小,电流迅速增大到几千安(KA);两相短路时,电压相对正常工作时减小,电流迅速增大到几千安(KA);三相短路时,电压相对正常工作时减小,电流迅速增大到几千安(KA);正常运行时,预期电压三相对称且成正弦变化,预期电流三相对称且成正弦变化。
机侧短路故障保护逻辑可以如下:首先启动变流器,然后检测机侧是否调制,如机侧已经调制,则采集机侧电压、电流,判断机侧电压、电流是否正常(如正常时机侧电压、电流与预设电压、预设电流一致),来确定是否触发短路保护系统,如果判断结果正常,则继续采集以及执行判断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不正常,则触发短路保护系统,分断隔离开关,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停机。如果机侧未调制,则采集机侧电压,判断机侧电压是否正常(如正常时机侧电压、电流与预设电压、预设电流一致),来确定是否触发短路保护系统,如果判断结果正常,则继续采集以及执行判断步骤,如判断结果不正常,则触发短路保护系统,分断隔离开关,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停机;另外,该逻辑中还检测极端工况信号,当检测到极端工况信号,则分断隔离开关,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停机。其中,隔离开关由控制器4脚和极端工况信号单元并行控制,这样通过极端工况单元和控制器共同控制隔离开关,从而缩短故障工况持续时间。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改进后的隔离开关示意图,如图4所示,改进的隔离开关去掉了欠压线圈。由于欠压线圈是机械结构,动作速度慢,在隔离开关分断环节中占时数十毫秒(ms)。去掉欠压线圈,变流器发出的分断指令控制隔离开关,缩短故障工况持续时间。
上述滤波和预补偿算法原理如下:
1)滤波算法为对采样值的滤波处理,避免因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为IGBT)开关动作导致尖峰毛刺,带来误判风险。如IGBT开关频率为2k时,采样频率为12k,即每两个采样点间隔83微秒(us)。
2)预补偿算法:预设解调前、解调后的电压和电流,也即正常工作时的理论电压U(t)和电流I(t):
三相预设电压分别为U1(t)、U2(t)、U3(t)、三相预设电流分别为I1(t)、I2(t)、I3(t);
解调前:U(t)按正弦规律变化、I(t)为0;
解调后:U(t)、I(t)均按正弦规律变化;
发生短路时,根据解调前和解调后不同运行状态,也即解调前和解调后三相实际电压分别为U1’(t)、U2’(t)、U3’(t)和三相实际电流分别为I1’(t)、I2’(t)、I3’(t)的特征不同。
解调前:
a)发生两相短路时,实际电压U1’(t)、U2’(t)、U3’(t)某一个为0,其它两个低于正常值;实际电流I1’(t)、I2’(t)、I3’(t)不变;
b)发生三相短路时,实际电压U1’(t)、U2’(t)、U3’(t)为0;实际电流I1’(t)、I2’(t)、I3’(t)不变。
解调后:
a)发生单相短路时,实际电压U’(t)相对预设电流减小;电流I’(t)增大;
b)发生两相短路时,实际电压U’(t)相对预设电流减小;电流I’(t)增大;
c)发生两相短路时,实际电压U’(t)相对预设电流减小;电流I’(t)增大。
以调制前电压为例,对判断逻辑进行说明。运行过程中,t时刻时,变流器检测到实际电压为U1’(t)、U2’(t)、U3’(t);同时算法计算出每个采样点预期电压为U1(t)、U2(t)、U3(t)。计算U1’(t)-U1(t)、U2’(t)-U2(t)、U3’(t)-U3(t)并和保护值ΔU(相当于上述第一预定范围)比较,任一差值小于ΔU且持续一定时间,判断发生短路故障。此外根据三个差值的大小,识别短路故障类型,便于故障排查。
需要说明,检测实际电压、计算预设电压、以及实际电压与预设电压的差值计算与比较,可在百us完成。此外,为保证不误触发,可设置Δt(假设100个采样点,Δt为830us)。最终,可保证故障判断时间在ms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补偿算法,为电压、电流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的比较,包括但不限于幅值、有效值、变化率、不平衡度、波形变化等参数的比较。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带来了如下技术效果:
1.高可靠的短路保护技术,即采用机侧电压、电流检测及判断短路工况,实现了机组完整运行过程中的短路保护工况实时监测。
2.机组极端工况保护策略,即接收极端工况检测信号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实现了极端工况下机组快速隔离故障的功能,减小损失。
3.短路电流快速分断技术,即减少欠压线圈,控制器直接控制隔离开关分断,缩短故障电流持续时间,保证叶片不被损伤、保证发电机、电流、整流单元性能不受影响。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开关、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与变流器之间,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流器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变流器内部,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发电机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变流器的第一输入电流,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一输入电流,并且控制所述隔离开关通断,其中,所述隔离开关不包含欠压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隔离开关与所述发电机、所述变流器通过端口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发电机、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变流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加速度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用于接收加速度信号并检测所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加速度信号的幅值达到预定极限值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起火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起火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所述起火检测器和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起火信息并检测所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起火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速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上,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端工况检测单元,与所述转速检测器和所述控制器通过端口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转速并检测所述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极端工况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单元,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器之间,并且连接在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用于对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短路保护系统。
CN202023350205.2U 2020-12-31 2020-12-3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Active CN214153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205.2U CN21415399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205.2U CN21415399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3999U true CN214153999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0205.2U Active CN21415399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3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9950B (zh) 用于产生故障信号的方法和电气保护设备
JP4316005B1 (ja) 交流電動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CN106357144B (zh) 一种双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
CN107465253B (zh) 一种自动适应安稳系统动作的备自投动作方法
CN110320432B (zh) 单相断线故障检测和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3941114A (zh)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功率模块及电流传感器的自检方法
CN104730396A (zh) 用于电力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757581A1 (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on during power swing
CN112993950A (zh) 一种柔直换流阀交流连接线单相接地故障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11044901A (zh) 一种用于双模盾构机的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8767813B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主变差动保护电流通道切换方法
CN214153999U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短路保护系统
CN113725823B (zh) 一种三相非有效接地供电系统相间短路的处理方法
CN108631360B (zh) 一种单出线抽水蓄能电站多机甩负荷同步触发方法与系统
WO2024077658A1 (zh) 一种消能装置及其投入控制方法
CN113725811B (zh) 一种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处理方法
CN112736867B (zh) 一种线路保护装置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16207A (zh) 预检测桥式结构中igbt异常的方法
CN110635499B (zh) 基于并离网暂态过程分段控制的储能变流器平滑切换方法
JP2023554546A (ja) 相間短絡の処理方法
CN110148931B (zh) 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828302A (zh) 一种压缩机堵转性能测试台堵转控制、监测系统以及方法
CN114069696B (zh) 增强微电网可控硅并离网切换装置可靠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76033A (zh) 一种超大型电动机的差动保护方法和装置
CN216929593U (zh) 一种基于双涡流式快速断路器的双驱抗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