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8153U -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8153U
CN214148153U CN202022939802.2U CN202022939802U CN214148153U CN 214148153 U CN214148153 U CN 214148153U CN 202022939802 U CN202022939802 U CN 202022939802U CN 214148153 U CN214148153 U CN 214148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condenser
pipe
conditioning un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98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军
许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98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8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8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8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蒸发器、送风机以及送风口;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回风口、冷凝器、排风机以及排风口;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输入管、制冷机构和回收管,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装置制冷,所述输入管一端与所述制冷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回收管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冷却装置,且将输入管靠近冷凝器设置,增加了冷凝器工作发热时周围的热量,进一步加快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从而加快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应用领域,尤指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新风机组相对功能单一,彼此之间的功能设备单独设置,空调能耗占比较高,对电力消耗较大,与现在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违背。特别在夏季,传统的新风机组换热效率不高,用户需要等待很久才能感觉到温度的下降。
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风机组的换热效率,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是目前空调机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提高了新风空调机组的换热效率,且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蒸发器、送风机以及送风口;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回风口、冷凝器、排风机以及排风口;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输入管、制冷机构和回收管,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装置制冷,所述输入管一端与所述制冷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回收管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冷却装置,且冷却装置包括输入管、制冷机构和回收管,且输入管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回收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不断的流动吸收冷凝器工作发出的热量,进一步加快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且实现了出风温度的精确控制,实现了冷凝器通过排风和冷却装置的双冷却作用。
优选地,还包括四通换向阀、压缩机、膨胀阀以及两个开关阀;
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设于所述新风系统,且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连接组成制冷或制热系统;
两个所述开光阀分别装设于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回收管,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回收管的打开或关闭。
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的互换,从而满足了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冬天制热夏天制冷的功能。并且在夏季时,打开两个开光阀,使冷却装置内的水流可实际水循环,从而实现输入管对冷凝器散热的作用。当冬季时,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的互换,此时关闭两个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蒸发端,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所述排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冷凝端,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端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排风口之间。
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分离式热管蒸发端和分离式热管冷凝端在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中,从而有效的回收了排风系统中的热量,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负荷。
优选地,还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热回收装置设于所述新风系统和所述排风系统之间,一侧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另一侧为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热回收装置,进一步利用回收了排风系统中的能量,大大提高了一体式高效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的热回收性能。
优选地,还包括冬季增设的分子筛吸附层,所述分子筛吸附层设于所述热回收装置,且所述排风系统中排出的风通过设有所述分子筛吸附层的所述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冬季涂刷分子筛吸附层,从而实现了不仅对排风系统中的热量回收,同时也能回收排风系统中的湿气,用于增加新风系统中送风的湿度,大大增加了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实现高效潜热回收,增加送风湿度。
优选地,还包括中间设有隔板的机壳;
所述隔板开设有一断面,所述热回收装置装设与所述断面,且将所述机壳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
所述进风口、所述蒸发器、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端、所述冷凝器、所述排风机以及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第四区域。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隔板的机壳,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新风和排风的交互污染,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在隔板的断面上装设热回收装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塔,所述制冷机构为制冷水箱,所述制冷水箱具有排水口,所述制冷水箱设置在所述水塔的底端与所述水塔导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制冷水箱设置在水塔的底端,增加了水循环的效率,有利于冷却水的输送。
优选地,还包括过滤段;
所述过滤段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之间。
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过滤段,提高了空气从进风口进人的空气质量,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优选地,所述过滤段可装设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中的任一过滤器。
本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装设不同的过滤器,从而增加了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的使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增设冷却装置,且冷却装置包括输入管、制冷机构和回收管,且输入管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回收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不断的流动吸收冷凝器工作发出的热量,进一步加快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且实现了出风温度的精确控制。
2、通过增设分离式热管蒸发端和分离式热管冷凝端在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中,从而有效的回收了排风系统中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负荷。
3、通过设置热回收装置,进一步利用回收了排风系统中的能量,大大提高了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的热回收性能。
4、通过设置具有隔板的机壳,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新风和排风的交互污染,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在隔板的断面上装设热回收装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进风口1、过滤段2、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四通换向阀4、压缩机5、膨胀阀6、蒸发器7、热回收装置8、机壳9、回风口10、送风口11、送风机12、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冷凝器14、排风机15、排风口16、分子筛层17、输入管18、回收管19、开关阀20、冷却装置21、制冷机构22、排水口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冷却装置21,其中,新风系统包括进风口1、蒸发器7、送风机12以及送风口11,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蒸发器7、送风机12以及送风口11依次排布设置,进风口1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蒸发器7的蒸发吸热后,将冷风送入室内。排风系统包括回风口10、冷凝器14、排风机15以及排风口16,相同的回风口10、冷凝器14、排风机15以及排风口16依次设置,并且将室内的空气从回风口10导通到排风口16排出。
冷却装置21包括输入管18、制冷机构22和回收管19,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机构22用于对冷却装置21进行制冷,且输入管18的一端与制冷机构22连接,另一端与冷凝器的人水口连接,回收管19一端与冷却装置21连接,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机构22具有制冷的功能,同时还设有输送泵用于给水循环系统提供循环的动力。
通过增设冷却装置21,且冷却装置21包括输入管18、制冷机构22和回收管19,且输入管18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回收管19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不断的流动吸收冷凝器工作发出的热量,进一步加快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且实现了出风温度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还包括四通换向阀4、压缩机5、膨胀阀6以及两个开关阀20,需要说明的是,四通换向阀4、压缩机5以及膨胀阀6均设于新风系统分别与冷凝器14与蒸发器7连接形成制冷或制热系统。实现了蒸发器7和冷凝器14功能的互换,从而满足了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冬天制热夏天制冷的功能。当然,四通换向阀4、压缩机5以及膨胀阀6具体的位置布置并不起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安装中,可根据具体的生产安装需要设置。
两个开关阀20分别装设于输入管18和回收管19,用于控制输入管18和回收管19的打开或者关闭,从而实现了对冷却装置21的水循环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夏季时,打开两个开光阀,使冷却装置21内的水流可实际水循环,从而实现输入管18对冷凝器14散热的作用。当冬季时,蒸发器7和冷凝器14功能的互换,此时关闭两个开关阀20。
优选地,新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其中,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设于蒸发器7和进风口1之间。排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位于冷凝器14和排风口16之间。
在夏季,室外热风通过新风系统预先接触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通过设置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和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实现了夏季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对新风系统的预冷作用,并且不需要消耗能量,节省能耗的同时,增加了制冷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和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的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的功能是根据预先接触空气的温度而改变。当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预先接触到热风,即实现蒸发吸热的功能,当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预先接触到冷风,即实现冷凝放热的功能。同理,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功能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热回收装置8,并且,热回收装置8设置在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之间,用于进一步回收排风系统中的能量。
在夏季,通过热回收装置8对排风系统中的余热进行回收,提高送风温度,降低结露风险。
在冬季,增设有分子筛层17,分子筛吸附层17涂刷于热回收装置8,并且排风系统中排出的风经过分子筛层1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增设了分子筛层17,冬季热回收装置8实现高效潜热回收,增加送风湿度。值得说明的是,分子筛吸附层17似于一种选择器,可以高效分离出水分子,从而增加空气湿度。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设有隔板的机壳9,其中,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设置在机壳9内,且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隔板很好的将机壳9分隔成两个不关联的区域,从而用于布置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隔板开设有一断面,用于装设热回收装置8,且热回收装置8将机壳9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蒸发器7、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设于第一区域,送风口11和送风机12设于第二区域,回风口10设于第三区域,分离式热管冷凝端13、冷凝器14、排风机15以及排风口16设于第四区域。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通过热回收装置8进行新风的输送和室内空气的排出,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新风和排风的交互污染,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在隔板的断面上装设热回收装置8,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地,冷却装置21为水塔,制冷机构22为制冷水箱,且制冷水箱具有排水口23,排水口23和输人管18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制冷水箱设置在水塔的底端。当水塔内承装冷却水后,通过制冷水箱时刻对水塔内的水制冷,从而保持了水的温度恒定,保障了冷却水冷却冷凝器的可靠性。
优选地,还包括过滤段2,该过滤段2设于进风口1和分离式热管蒸发端3之间用于提高空气从进风口1进入的空气质量,从而保障了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过滤段2可装设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中的任一过滤器,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蒸发器、送风机以及送风口;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回风口、冷凝器、排风机以及排风口;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输入管、制冷机构和回收管,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装置制冷,所述输入管一端与所述制冷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回收管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四通换向阀、压缩机、膨胀阀以及两个开关阀;
所述四通换向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设于所述新风系统,且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连接组成制冷或制热系统;
两个所述开关阀分别装设于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回收管,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回收管的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蒸发端,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所述排风系统还包括分离式热管冷凝端,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端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排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热回收装置;
所述热回收装置设于所述新风系统和所述排风系统之间,一侧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另一侧为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冬季增设的分子筛吸附层,所述分子筛吸附层设于所述热回收装置,且所述排风系统中排出的风通过设有所述分子筛吸附层的所述热回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中间设有隔板的机壳;
所述隔板开设有一断面,所述热回收装置装设与所述断面,且将所述机壳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
所述进风口、所述蒸发器、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端、所述冷凝器、所述排风机以及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第四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塔,所述制冷机构为制冷水箱,所述制冷水箱具有排水口,所述制冷水箱设置在所述水塔的底端与所述水塔导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段;
所述过滤段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段可装设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中的任一过滤器。
CN202022939802.2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Active CN214148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9802.2U CN2141481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9802.2U CN2141481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8153U true CN214148153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9802.2U Active CN2141481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双冷却新风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8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1857U (zh) 热回收式膜法溶液热泵系统
CN102261701B (zh) 多级热回收复合除湿新风空气处理机
CN102022794B (zh) 热湿独立处理辐射吊顶供冷系统
CN100451468C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和再生新风机组
CN203177357U (zh) 户式新风除湿机
CN101487609B (zh) 液体除湿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89050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03132011U (zh)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
CN102287885B (zh) 带自动吸尘的双转轮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机组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3980517U (zh) 一种直膨式多功能空调一体机
CN101105347A (zh) 可调节湿度的热泵空调器
CN206755485U (zh) 一种节能除湿新风机
CN109373480B (zh) 一种蒸发冷却与蒸发冷凝相结合的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CN101936624A (zh) 利用太阳能的毛细管网热泵系统
CN104061630A (zh) 单元式新风处理机
CN201944968U (zh) 热湿独立处理辐射吊顶供冷系统
CN211177289U (zh) 一种热泵型双级蒸发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10399413U (zh) 热能回收系统及数据中心
CN210070102U (zh)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103925657B (zh) 排风源热泵驱动新风系统
CN108224628A (zh) 结合热泵驱动的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溶液除湿的空调机组
CN105387584A (zh) 带排风热回收的多功能户式新风净化处理机
CN102563785A (zh) 燃气型转轮-露点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