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8093U -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8093U
CN214128093U CN202022251047.9U CN202022251047U CN214128093U CN 214128093 U CN214128093 U CN 214128093U CN 202022251047 U CN202022251047 U CN 202022251047U CN 214128093 U CN214128093 U CN 214128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tainer
input port
cov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10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10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8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8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8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蒸汽饭煲的蒸汽不易进入容器下腔室的缺陷。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置物架将所述容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输入口,所述置物架上设置蒸汽口,所述蒸汽口对应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增压通道。增压通道能够增加蒸汽在蒸汽输入口的压力,使得蒸汽在通过增压通道后,流出蒸汽输入口的速度能够增加,以较快的速度向下喷出蒸汽输入口,减少蒸汽扩散进入上腔室的量,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的量,提高对食物上下加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盖体上设置蒸汽输入口,蒸汽输入口和蒸汽饭煲的蒸汽出口对接,蒸汽饭煲产生的蒸汽从蒸汽输入口输入容器内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蒸汽烹饪。容器内设置置物架,置物架将容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置物架上具有蒸汽口,进入容器内的蒸汽部分进入上腔室,部分通过蒸汽口进入下腔室,但由于蒸汽口距离蒸汽输入口的距离较远,能够进入下腔室的蒸汽较少,不利于食物上下均匀加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蒸汽饭煲的蒸汽不易进入容器下腔室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置物架将所述容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输入口,所述置物架上设置蒸汽口,所述蒸汽口对应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增压通道。增压通道能够增加蒸汽在蒸汽输入口的压力,使得蒸汽在通过增压通道后,流出蒸汽输入口的速度能够增加,以较快的速度向下喷出蒸汽输入口,减少蒸汽扩散进入上腔室的量,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的量,提高对食物上下加热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具有蒸汽孔,所述蒸汽孔的局部位置设置增压通道。将增压通道加工在密封件上,便于加工,无需增设其他配件,成本较低。
优选的,所述蒸汽孔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装在所述蒸汽输入口中,所述嵌入部的下端具有向内侧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限定出所述增压通道。将增压通道设置在嵌入部的下端,减少或避免蒸汽通过增压通道后经过蒸汽输入口的长度,减少增压通道到蒸汽口的距离,减少蒸汽到蒸汽口的流速损失。
优选的,所述折边自上而下向内侧倾斜。这样便于嵌入部插入到蒸汽输入口中。
优选的,所述增压通道所在部位向下凸出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这样使得增压通道距离蒸汽口更近,减少蒸汽到蒸汽口的流速损失,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的量。
优选的,所述蒸汽输入口的内壁具有凸环,所述凸环围成所述增压通道。这也是形成增压通道的一种方式。
优选的,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增压片,所述增压片上具有所述增压通道。这也是设置增压通道一种方式。
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置蒸汽接头,所述增压片固定在所述蒸汽接头和所述盖体之间。这样增压片的安装较为简单。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在所述蒸汽口的边缘处一体设置向上凸起的环形凸柱,所述环形凸柱的上端低于所述盖体的出汽口;或者,所述置物架在所述蒸汽口处插设蒸汽导管,所述蒸汽导管具有上下贯通的蒸汽通道,所述蒸汽导管的上端低于所述盖体的出汽口。部分蒸汽能够从蒸汽导管或环形凸柱和盖体之间的间隙扩散到上腔室中,部分蒸汽流入蒸汽导管或环形凸柱,并顺着蒸汽导管或环形凸柱流入下腔室中。
一种包括上述容器的蒸汽饭煲,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承载部、由承载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支撑部、以及由支撑部向容器上方延伸的顶部,所述顶部与承载部形成开放的容器取放空间,所述支撑部或所述顶部内设有将蒸汽导入所述容器中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输入口对接。液态水经过蒸汽发生器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输入口后进入容器以对容器中的食物进入蒸汽烹饪。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增压通道能够增加蒸汽在蒸汽输入口的压力,使得蒸汽在通过增压通道后,流出蒸汽输入口的速度能够增加,以较快的速度向下喷出蒸汽输入口,减少蒸汽扩散进入上腔室的量,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的量,提高对食物上下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蒸汽饭煲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顶部和容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提手处于上限位置时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8为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10为具有增压通道的容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局部D的放大图;
图12为容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局部E的放大图;
图14为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框体;110、承载部;111、开关件;112、触发件;113、弹性件;120、支撑部;130、顶部;131、蒸汽出口;132、操作位;200、容器本体;210、锁合部;220、上腔室;230、下腔室;240、底座;250、蒸屉;260、收水腔;270、中间槽;271、定位凸部;273、延伸凸部;274、缩口部;275、配合段;276、缩口段;277、凹腔;300、盖体;310、蒸汽输入口;320、蒸汽接头;321、斜面;322、第一磁吸件;330、沉台;340、透气孔;350、提手;351、锁合槽;352、内弧面;353、抵靠面;360、增压通道;370、密封件;371、嵌入部;372、折边;400、置物架;410、蒸孔;420、蒸汽口;430、翻边;440、上蒸架;450、下蒸架;460、手持口;500、蒸汽导管;51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饭煲,如图1所示,包括框体100和容器。其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200和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200上的盖体300,所述盖体300上具有蒸汽输入口310。所述框体100包括承载部110、由承载部110向上延伸形成的支撑部120、以及由支撑部120向容器上方延伸的顶部130,所述顶部130与承载部110形成开放的容器取放空间,所述容器放置在承载部110上,所述支撑部120或所述顶部130内设有将蒸汽导入所述容器中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131和所述容器的蒸汽输入口310对接,蒸汽饭煲还配有水箱和蒸汽发生器连接,水箱中储存用于烹饪的水。水箱中的水通过水泵输送到蒸汽发生器中,蒸汽发生器对水加热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31和蒸汽输入口310后进入容器本体200中对容器本体200中的食物进行蒸汽烹饪。
如图2-3所示,所述盖体300上具有向上凸起的蒸汽接头320,所述蒸汽接头320上设置蒸汽输入口310,所述蒸汽出口131位于所述顶部130并对接在所述蒸汽接头320的蒸汽输入口310上。所述蒸汽接头320的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用户在使用容器时,很容易用手去抓蒸汽接头320来打开盖体300,烹饪时蒸汽经过蒸汽接头320的蒸汽输入口310进入容器中,刚烹饪完毕,蒸汽接头320会处于较高温度,人手长时间接触蒸汽接头320容易烫伤。
蒸汽接头320的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当手指抓在蒸汽接头320的侧壁上时,手指对蒸汽接头320的夹持力会分为垂直于蒸汽接头320侧壁的第一分力和平行于蒸汽接头320侧壁的第二分力,当第一分力大于手指和蒸汽接头320侧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手指就会顺着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向上滑动最终脱离蒸汽接头320,蒸汽接头320的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设置使得手指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避免用户通过抓住蒸汽接头320来打开盖体300,避免用户接触高温状态下的蒸汽接头320时间过长,减少烫伤用户的可能性,提高蒸汽烹饪容器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为自下而上向内倾斜延伸的斜面321,蒸汽接头320的侧壁的下端到上端的倾斜角度一致,斜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和顶壁的交界处设置圆角过渡,避免尖角状的交界伤害用户手部。
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和竖直线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2°。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和竖直线的夹角越大,第一分力就越大,第二分力就越小,手指和蒸汽接头320侧壁能够形成的最大静摩擦就越小,手指就越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容器的安全性就越高。在具体应用时,也并非夹角越大越好,当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和竖直线的夹角最大时,蒸汽接头320呈锥形,不利于和所述顶部130进行密封对接,蒸汽接头320的顶部130需要具有能够和顶部130进行密封对接的平面,所以蒸汽接头320凸出于盖体300上表面的部分优选为圆台形,蒸汽接头320的侧壁和竖直线的夹角优选60°,例如15°、30°、40°或45°等。
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表面光滑。这样手指和蒸汽接头320能够形成最大静摩擦较小,使得手指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提高安全性。侧壁表面越光滑,侧壁和竖直线对应的夹角可以对应调整得越小。
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粗糙度小于2微米,例如1.5微米、1微米。这样粗糙度的蒸汽接头320侧壁较为光滑,手指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提高安全性。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自下而上具有多段斜面,多段斜面均自下而上向内倾斜。这是蒸汽接头320设计的可选方式,提高蒸汽接头320设计的灵活性。例如,将蒸汽接头320的侧壁设置呈两段斜面,包括上段斜面和下段斜面,所述上段斜面和竖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下段斜面和竖直线的夹角。手指处于夹持状态时,手指和蒸汽接头320接触面的下端部自上而下背向蒸汽接头320弯曲,手指对下段斜面的作用力十分有限,上段斜面和竖直线的夹角较大,使得手指更加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由于手指本身的结构特点,蒸汽接头320侧壁的下端部有一小段呈竖直状也是可以的。
在另外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接头320的侧壁为外凸的弧面。弧面的切线和竖直线的夹角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使得手指更加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当然,蒸汽接头320的侧壁也可以是内凹的弧面。
蒸汽接头320凸出于所述盖体300的高度小于等于10mm,例如5mm、7mm、8mm,蒸汽接头320的凸出高度越小,手指能够和蒸汽接头320形成的抓取受力面就越小,越不容易抓住蒸汽接头320,提高安全性。
如图1、图5所示,所述顶部130上具有操作位132,所述盖体300对应所述操作位132处设置避空结构。当烹饪结束,需要将容器从框体100中取出,就需要抬起顶部130,将手指插入到操作位132向上施力便可抬起顶部130。避空结构的设置,使得操作位132和盖体300之间形成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手指充分伸入操作位132,使得手指能够充分和顶部130接触,避免手指嵌入操作位132深度过小而和顶部130发生打滑,便于抬起顶部130的操作。
如图1所示,所述顶部130的后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20上,所述操作位132设在所述顶部130的前端部。这样操作位132距离转动支点较远,能够形成较大的力臂,顶部130的抬起操作更加省力,便于顶部130的抬起操作,施力方向和顶部130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即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顶部130也可以是上下升降式,顶部130上下滑动连接在支撑部120上。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避空结构为位于所述盖体300上的沉台330。沉台330相对于其周围呈凹陷状,使得对应操作位132的盖体300上表面下移,使得盖体300和顶部130在操作位132处形成更大的空间,便于手指嵌入操作位132进行抬起顶部130的操作。这种避空结构使用水平状的盖体300,也可以适用于拱起状的盖体300。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盖体300为拱起状时,即所述盖体300从周缘向着中心向上拱起,所述盖体300的局部位置水平设置形成所述避空结构。对于拱起状的盖体300来说,拱起长度越大,拱起的高度也就越高,对应操作位132的盖体300水平设置,能够避免该位置拱起过高,这样降低了该位置的高度以形成让位空间,增加了手指嵌入操作位132的空间。
如图2-3所示,所述蒸汽接头320设置在所述沉台330上,所述蒸汽接头320相对于所述沉台330表面向上凸出。由于顶部130和承载部110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将蒸汽接头320相对于容器其他部位下移,能够增加容器的容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蒸汽接头320也可以设置在沉台330之外,由于蒸汽接头320需要和顶部130对接,所以蒸汽接头320距离承载部110的距离是固定的,蒸汽接头320位于沉台330之外,就需要将盖体300相对于框体100向下移,这样就会降低容器的整体容量。
如图1所示,所述避空结构延伸至所述顶部130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沉台330向前延伸超出顶部130前端,顶部130前端即为图1的左端,这样手指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操作位132,减少局促感。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蒸汽输入口310位于盖体300的中心,所述避空结构关于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对称设置。盖体300的前后对称,盖体300和容器本体200的装配方向更加随意,无需按照唯一的安装方向盖设盖体300,提高盖体300和容器本体200配合的灵活性,提高操作的便利性,避免避空结构不能对应操作位132。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避空结构也可仅向前端延伸,由于承载部110的结构特点,容器和框体100的装配方向是唯一的,这样盖体300就需要按照唯一特定的方向盖在容器本体200上,避空结构才能发挥作用,盖体300容易放反,较为麻烦。
如图2所示,所述盖体300的左右长度大于其前后宽度,所述避空结构的左右宽度小于其前后长度。在保证避让结构足够大的情况下,避免避空结构的左右宽度过大,减少容器容量的损失。此处所述的左右可对应参考图3的左右。
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300上设置透气孔340,所述透气孔340位于所述避空结构之外,所述透气孔340位于所述避空结构的左方和/或右方。当烹饪刚接触,透气孔340还会存在向上冒蒸汽的情况,抬起顶部130操作时,如果蒸汽流动到手上容易烫伤手,将透气孔340避开避空结构并设置到避空结构的左右方,而操作位132位于顶部130的前端部,这样抬起顶部130操作时,手就不会经过透气孔340上方,蒸汽不容易流动到手部,这样能够避免抬起顶部130时,从透气孔340流出的蒸汽烫伤手。
如图2所示,所述盖体300上设置第一磁吸件322,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322具体固定在蒸汽接头320上;所述顶部130设置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322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后使所述蒸汽出口131和所述蒸汽输入口310的对接处密封。盖体300和顶部130通过磁吸件吸附连接,使得两者的对接更加紧密,避免蒸汽从两者之间的缝隙流出。第一磁吸件322和第二磁吸件其中之一为磁体,另一件则为磁体或能够和磁体相吸材料制成的部件,例如,第一磁吸件322为不锈钢片,第二磁吸件为磁体。
如图2-3、图6-7所示,所述盖体300上设置提手350,所述提手350和所述容器本体200之间设置锁合结构,所述盖体300通过所述锁合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器本体200上。盖体300上设置提手350便于用户开盖时去抓蒸汽接头320,避免烫伤用户的可能,通过锁合结构将盖体300锁合在容器本体200上,避免抬起顶部130时将盖体300带出。由于锁合结构设置在提手350和容器本体200之间,解锁锁合结构时,手置于提手350上操作,当解锁完成,用户顺势就可以将盖体300从容器本体200上提起,操作方便。
所述锁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容器本体200上的锁合部210和位于所述提手350上的锁合槽351,所述锁合部210嵌入所述锁合槽351。锁合部210和锁合槽351结构简单,配合稳定。具体来说,所述锁合部210为凸出于所述容器本体200侧壁的把手。锁合部210相对于容器本体200的外表面凸出能够用于端起容器本体200的把手,一个结构两种用处,使得容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所述盖体300的边缘设置铰接部,所述提手350铰接在所述铰接部上,所述提手350上设置安装槽,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上端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所述锁合槽351。这样实现安装槽一槽两用,简化容器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锁合部210可以位于提手350上,锁合槽351可以位于容器本体200上;此外,也可以在容器本体200上设置用于锁合的筋条,所述提手350上设置锁钩,锁钩钩在筋条上实现盖体300和容器本体200的锁合。
如图7所示,所述提手350转动连接在所述盖体300上,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锁合结构解锁,所述提手350的重心位于所述提手350转动轴心的外侧。将盖体300盖在容器本体200上后,由于提手350的重心必然位于转动轴心的外侧,这样提手350就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轴心向下转动,使得锁合结构自然锁合,避免用户遗忘锁合操作,也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如图7所示,所述提手350的上端包括内弧面352和抵靠面353,所述抵靠面353偏向所述提手350的外侧设置,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提手350的抵靠面353抵在所述盖体300的侧缘。这样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内弧面352能够避免提手350转动时和盖体300侧缘发生干涉,提高提手350转动的顺畅性。抵靠面353抵靠柱盖体300的侧缘,避免提手350进一转动,避免出现提手350的重心转到轴心内侧。
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提手350和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45°,例如30°、15°、10°。这样便于用户用手托住提手350的下方,便于向上施力,也有利于提手350的自然下落。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提手350也可以向上倾斜超过45°,例如60°,但这样手不容易托住提手350,容易从提手350滑脱,提手350也可以向下倾斜超过45度,只要能够保证锁合结构能够解锁即可。
如图6-7所示,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提手350自内端到外端向上倾斜。这样提手350的上端无需过高的高出盖体300的顶面,避免提手350的上端过于突兀,也能保证锁合结构能够在提手350处于上限位置时解锁。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提手350也可以自内端到外端向下倾斜;或者,所述提手350转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提手350水平设置。
如图2、图3、图8所示,所述容器本体200上设置具有蒸孔410的置物架400,所述置物架400将所述容器分隔成上腔室220和下腔室230,所述置物架400上设置上下贯通的蒸汽口420,所述蒸汽口420和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对应设置。烹饪时,蒸汽从盖体300的蒸汽输入口310进入容器,部分蒸汽扩散到上腔室220中。由于蒸汽从蒸汽输入口310流出时存在一定的向下流速,部分蒸汽从蒸汽口420流入下腔室230中,这样上腔室220的蒸汽使置物架400上的食物从上方受热烹饪,下腔室230的蒸汽使置物架400上的食物从下方受热烹饪,食物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受热烹饪,提高蒸汽烹饪的效率,也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加。
所述置物架400在所述蒸汽口420处设置上下贯通的蒸汽导管500,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端和所述盖体300之间存在间隙。蒸汽导管500作为置物架400上可拆卸设置的凸起部,能够避免食物挡住蒸汽口420,蒸汽导管500拆除后,置物架400表面较为平整,可以铺设纱布进行烹饪食物,可以适当提高置物架400的连贯空间,便于盛放较大食物,使用较为灵活。
烹饪时,将食物放置在所述置物架400上,蒸汽从所述盖体300的蒸汽输入口310进入所述容器。部分蒸汽能够从所述蒸汽导管500和所述盖体300之间的间隙扩散到上腔室220中,食物位于所述上腔室220中,所述上腔室220的蒸汽就会对食物的上部及侧部进行加热烹饪。由于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端和所述盖体300上的蒸汽输入口310对应设置,即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开口对着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并位于所述蒸汽输入口310的下方,从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向下流出的蒸汽,部分蒸汽扩散到所述上腔室220的同时,另外一部分蒸汽会从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开口流入所述蒸汽导管500,进入所述蒸汽导管500的蒸汽会顺着所述蒸汽导管500穿过蒸汽口420进而流入所述下腔室230中,所述置物架400上设置蒸孔410,进入所述下腔室230的蒸汽通过所述蒸孔410能够对食物的下部进行加热烹饪。这样上腔室220的蒸汽使置物架400上的食物从上方受热烹饪,下腔室230的蒸汽使置物架400上的食物从下方受热烹饪,食物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受热烹饪,提高蒸汽烹饪的效率,也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加。
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端距离所述盖体1-15mm,例如2mm、5mm、7.5mm、10mm、14mm。蒸汽导管500和盖体300之间的间隙过小,进入上腔室220的蒸汽过少,不利于食物上部受热;蒸汽导管500和盖体300之间的间隙过大,蒸汽不易进入蒸汽导管500,进入下腔室230的蒸汽过少,不利于食物下部受热;蒸汽导管500的上端距离盖体1-15mm能够使得上腔室220的蒸汽量和下腔室230的蒸汽量较为均衡,有利于食物上下均匀受热。
一套容器可以配备一种或多种规格的蒸汽导管500。当一套容器配有多种规格的蒸汽导管500时,选择不同规格的蒸汽导轨安装在容器上,蒸汽导管500的上端距离所述盖体300的距离不同,这样可以根据烹饪不同食物或者根据烹饪时不同的蒸汽量选择适当的蒸汽导管500。当然,容器也可以不具有蒸汽导管500,蒸汽直接通过蒸汽口420进入下腔室230。
如图9所示,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下端插接在所述蒸汽口420中,所述蒸汽导管500上设置限位部510,所述限位部510抵在所述置物架400上。这样通过简单的插拔便可实现蒸汽导管500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导管500也可以是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圆台状柱体,蒸汽导管500仅下端部局部外径小于所述蒸汽口420的孔径,这样蒸汽导管500无需限位部510也能竖向限位在蒸汽口420上。另外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置物架400上设置向上凸起的中空安装柱,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下端部套在所述安装柱上。
另外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置物架400上不具有可拆卸的蒸汽导管500时,所述置物架400在所述蒸汽口420的边缘处设置向上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一体连接于所述置物架400的环形凸柱,或者所述凸起部为一体连接于所述置物架400的凸块。这样使得食物难以平整放置在蒸汽口420处,提醒用户将食物错开蒸汽口420放置,避免食物堵住蒸汽口420。凸起部和置物架400一体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凸起部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使得食物不能在蒸汽口420处平整放置即可。
如图9所示,所述蒸汽口420的周壁具有向下延伸的翻边430。翻边430能够增加蒸汽口420的周壁和蒸汽导管500的配合面的面积,提高蒸汽导管500装配的稳定性,避免蒸汽导管500晃动或歪斜,保证所述蒸汽导管500的上开口能够准确所述蒸汽输入口310,保证蒸汽能够进入所述蒸汽导管500并进入下腔室230中。
如图2-3、图8所示,所述容器本体200包括底座240和设置在底座240上的蒸屉250,所述置物架400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屉250的上蒸架440和设置在所述底座240上的下蒸架450。多层置物架400便于同时烹饪更多的食物,提高烹饪效率。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蒸架440也可是设置在所述底座240上。
如图3所示,所述置物架400上的凸起部位于所述上蒸架440上,所示蒸汽导管500作为凸起部的一种结构形式安装在上蒸架440上,凸起部的目的是防止蒸汽口420堵住而使得蒸汽不能进入下腔室230,下蒸架450无需设置凸起部,下蒸架450上具有更大的连贯空间,能够盛放更大的食物。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容器本体200的底部设置收水腔260。收水腔260能够收集液态水,避免蒸汽液化后浸泡食物。
如图10-11所示,所述盖体300在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处设置增压通道360。增压通道360能够增加蒸汽在蒸汽输入口310的压力,使得蒸汽在通过增压通道360后,流出蒸汽输入口310的速度能够增加,以较快的速度向下喷出蒸汽输入口310,减少蒸汽扩散进入上腔室220的量,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230的量,提高对食物上下加热的均匀性。
特别是对于置物架400上不具有环形凸柱或置物架400上未放置蒸汽导管500时,蒸汽输入口310和蒸汽口420之间的距离较大且不具有相应引导流道,流速较慢的蒸汽很容易扩散到上腔室220中,能够从蒸汽口420流入下腔室230的蒸汽非常少,此时增压通道360发挥较大作用,效果尤为明显。
对于在蒸汽口420的边缘处设置一体环形凸柱或蒸汽导管500的容器来说,环形凸柱或蒸汽导管500的上端低于所述盖体300的出汽口;部分蒸汽能够从蒸汽导管500或环形凸柱和盖体300之间的间隙扩散到上腔室220中,部分蒸汽流入蒸汽导管500或环形凸柱,并顺着蒸汽导管500或环形凸柱流入下腔室230中。环形凸柱和蒸汽导管500到盖体300的距离可以适当增大。以蒸汽导管500为例,当盖体300上不具有增压通道360,蒸汽导管500的上端距离盖体300为5mm,当盖体300上具有增压通道360,则蒸汽导管500上端距离盖体300可以优选为15mm,甚至大于15mm,以更好的均衡上腔室220和下腔室230的蒸汽量。
所述盖体300在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处设置密封件370,所述密封件370上具有蒸汽孔,所述蒸汽孔的局部位置设置增压通道360。将增压通道360加工在密封件370上,便于加工,无需增设其他配件,成本较低。具体来说,如图11所示,所述蒸汽孔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嵌入部371,所述嵌入部371嵌装在所述蒸汽输入口310中,所述嵌入部371的下端具有向内侧弯折的折边372,所述折边372限定出所述增压通道360。将增压通道360设置在嵌入部371的下端,减少或避免蒸汽通过增压通道360后经过蒸汽输入口310的长度,减少增压通道360到蒸汽口420的距离,减少蒸汽到蒸汽口420的流速损失。所述折边372自上而下向内侧倾斜。这样便于嵌入部371插入到蒸汽输入口310中。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折边372也可以水平设置。
另外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输入口310的内壁具有凸环,所述凸环围成所述增压通道360。或者,所述盖体300在所述蒸汽输入口310处设置增压片,所述增压片上具有所述增压通道360,所述盖体300上设置蒸汽接头320,所述增压片固定在所述蒸汽接头320和所述盖体300之间,这样增压片的安装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如图10-11所示,所述增压通道360所在部位向下凸出于所述盖体300的下表面。这样使得增压通道360距离蒸汽口420更近,减少蒸汽到蒸汽口420的流速损失,便于增加蒸汽进入下腔室230的量。
如图1、图12所示,所述容器的底部设置中间槽270,所述承载部110嵌入所述中间槽270,所述容器的底部在中间槽270的一端部设置干涉结构,所述干涉结构错开所述承载部110。在容器以水平旋转180°方反装到承载部110上时,干涉结构就会和承载部110发生抵触干涉,使得承载部110无法嵌入到中间槽270中,迫使用户尽早以正确的方向放置容器,可以避免用户装反容器,避免用户意识不到容器装反的情况发生,减少用户重新放置容器的操作步骤,使得容器和承载部110能够快速定位,提高用户体验。
所述中间槽270的顶壁上设置定位凸部271,所述定位凸部271包括环形凸部和连接在环形凸部局部位置的延伸凸部273,所述承载部110上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形状和所述定位凸部271的形状相匹配。定位凸部271何定位凸槽的配合能够避免容器相对框体100发生转动,提高容器和框体100配合的稳定性。在容器不具有干涉结构时,容器以水平旋转180°方反装到承载部110上,承载部110可以嵌入到中间槽270中,但定位凸部271和定位凸槽不能对位配合,但由于定位凸部271高度较小,用户不易察觉,强行下压顶部130,容易损坏容器,容器设置干涉结构后可以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
如图12所示,所述干涉结构包括缩口部274,所述中间槽270包括配合段275和对应所述缩口部274的缩口段276,所述缩口段276的宽度小于所述承载部110的宽度,所述承载部110嵌入所述配合段275。这样承载部110就不能嵌入到缩口段276中,能够在容器装反时和缩口部274抵触干涉,实现放置装反的作用。所述配合段275的宽度从靠近所述缩口段276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缩口段276的一端逐渐增大,参考图12的方向,即配合段275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这样便于配合段275从承载部110的前端快速装配到承载部110上,提高容器放入承载部110上的效率。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干涉结构可以是横跨于所述中间槽270的阻挡部。阻挡部能够阻挡承载部110嵌入到对应位置的中间槽270中,起到放置容器装反的作用。阻挡部可以是阻挡条或阻挡板等结构形式,特别是当阻挡部为阻挡板时,用户很容易识别容器的哪一端具有干涉结构,避免用户尝试安装后才发现干涉结构的位置,提高放置容器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收水腔260延伸至所述干涉结构,这样能够提高收水腔260的容量。
如图13所示,所述承载部110上设置开关件111和用于控制所述开关件111接通或断开的触发件112,所述触发件112和所述承载部110之间设置弹性件113,当所述容器置于所述承载部110上时,所述触发件112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承载部110并和所述容器相抵,所述开关件111接通,当所述容器脱离所述承载部110时,所述弹性件113驱动所述触发件112向上移动,所述开关件111断开。开关件111用于控制框体100电源的接通和断开,保证框体100上没有相应容器时能够处于断电状态,提高蒸汽饭煲的安全性,当放上容器则电源自动接通,使得框体100能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触发件112的上端抵在所述延伸凸部273上。延伸凸部273形成较大的凸起平面,能够更加可靠地和触发件112相抵,充分下压触发件112,保证开关件111接通。
如图8、图14所示,所述置物架400上设置便于手指穿过的手持口460,手持口460的正下方具有便于手指插入的让位空间。手持口460便于手指钩住或夹住置物架400,便于手对置物架400向上施力以将置物架400从容器本体200中取出,让位空间便于手指较深地穿过手持口460,能够和置物架400充分接触,提高手指对置物架400施力的有效性,避免手指和置物架400发生打滑,进一步提高取出置物架400的便利性。
让位空间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手持口460的横截面积。这样便于手指能够局部嵌入到手持口460边缘的下方,减少手指和置物架400发生打滑的可能性。
让位空间的底壁和所述手持口460下端缘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3mm。让位空间的底壁和所述手持口460下端缘的竖直距离过小,由于手指的端部向指甲面弯曲,不容易钩住或夹住置物架400,当竖直距离大于等于3mm时,钩住或夹住置物架400更为容易。
本实施例为双层置物架400,即置物架400包括上蒸架440和下蒸架450,对于上蒸架440来说,下腔室230即为上上蒸架440手持口460的让位空间。对于下蒸架450来说,收水腔260位于所述置物架400的下方,具体为下蒸架450的下方,所述收水腔260作为所述让位空间和所述下蒸架450的手持口460对应设置。这样无需专门设置相应的让位空间,只需要将手持口460对应收水腔260设置即可,且收水腔260通常具有足够深度供手指伸入。
在单层置物架400的实施例中,置物架400的手持口460可以参考双层置物架400的下蒸架450设置,当单层置物架400的下腔室230足够深时,则手持口460的位置通常不具有特别要求。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所述容器本体200在定位凸部271所在位置具有开口朝上的凹腔277,所述凹腔277作为所述让位空间和所述手持口460对应设置。这样无需专门设置相应的让位空间,充分利用容器本体200原有的空间。
置物架400的同一端部设置两个手持口460。这样便于两个手指分别伸入两个手持口460夹住置物架400,便于置物架400从容器本体200中取出。
置物架400的同一端部的两个手持口460的间距为2-10cm,例如3cm、5cm、7cm。这样能够较好地适应成年人大拇指和食指或大拇指和中指的张开大小,便于用户以较舒适的张开角度夹住置物架400。
如图14所示,所述置物架400上设置四个手持口460,四个手持口460关于所述置物架400中心对称设置。这样提高夹持置物架400的灵活性,在置物架400上放置较重食物时,也可以通过两只手共同夹住置物架400。
进一步的,手持口460的中心到所述容器本体200的内壁的水平距离大于等于2cm。一个正常的鸡蛋的高度在5cm左右,宽度在3.5cm左右,手持口460中心到容器本体200内壁的水平距离大于等于2cm便于将鸡蛋放置到手持口460上时,鸡蛋不会抵触到容器本体200上,使得手持口460作为鸡蛋放置位使用,提高置物架400使用的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置物架将所述容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输入口,所述置物架上设置蒸汽口,所述蒸汽口对应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增压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具有蒸汽孔,所述蒸汽孔的局部位置设置所述增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孔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装在所述蒸汽输入口中,所述嵌入部的下端具有向内侧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限定出所述增压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自上而下向内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通道所在部位向下凸出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入口的内壁具有凸环,所述凸环围成所述增压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所述蒸汽输入口处设置增压片,所述增压片上具有所述增压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蒸汽接头,所述增压片固定在所述蒸汽接头和所述盖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在所述蒸汽口的边缘处一体设置向上凸起的环形凸柱,所述环形凸柱的上端低于所述盖体的出汽口;或者,所述置物架在所述蒸汽口处插设蒸汽导管,所述蒸汽导管具有上下贯通的蒸汽通道,所述蒸汽导管的上端低于所述盖体的出汽口。
10.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蒸汽烹饪容器的蒸汽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承载部、由承载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支撑部、以及由支撑部向容器上方延伸的顶部,所述顶部与承载部形成开放的容器取放空间,所述支撑部或所述顶部内设有将蒸汽导入所述容器中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输入口对接。
CN202022251047.9U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Active CN214128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1047.9U CN214128093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1047.9U CN214128093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8093U true CN214128093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5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1047.9U Active CN214128093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8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8881B2 (en) Kitchen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11259664B2 (en) Cooking appliance
CN111084544A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7357273B1 (en) Container unit
US5967022A (en) Cooking system
CN214128093U (zh)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US20090158940A1 (en) Kitchen appliance for heating foodstuff
CN214128091U (zh)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CN214128096U (zh) 一种便于抬起顶部的蒸汽饭煲
CN214128090U (zh) 一种便于取出置物架的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CN214128097U (zh)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CN214128092U (zh) 一种便于蒸汽烹饪容器快速定位的蒸汽饭煲
CN214128095U (zh) 一种蒸汽烹饪容器及蒸汽饭煲
US6575337B1 (en) Pouring device
KR102462024B1 (ko) 용기 받침장치
US20060091138A1 (en) Method for safe and uniform microwave cooking of food article
CN211961811U (zh) 一种烤炉
CN213248324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130730U (zh) 一种可拆卸烤炉
CN216628264U (zh) 空气炸锅用锅体
CN209202782U (zh) 可叠的滤水锅及烹饪器具
JP2015100624A (ja) 調理器
CN217309946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桶组件及空气炸锅
JPS5941770Y2 (ja) 自動注湯装置
CN220459209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UYA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