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4953U -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 Google Patents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4953U
CN214124953U CN202022937572.6U CN202022937572U CN214124953U CN 214124953 U CN214124953 U CN 214124953U CN 202022937572 U CN202022937572 U CN 202022937572U CN 214124953 U CN214124953 U CN 214124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yoke
armature winding
tooth
ro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7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超
肖龙飞
毕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tia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tia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tia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tia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7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4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4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4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该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以及第二定子轭部合围形成定子内孔。所述转子总成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定子内孔中,且所述转子总成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子总成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可减少电磁转矩中含有过多的谐波,进而避免导致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损耗。

Description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许多产品倾向于使用单相永磁交流电机,因为这种电机的电磁结构和驱动系统都较简单、无单边磁拉力的产生以及拥有良好的通风道等优点。当转子的磁极数为二时,传统上,参见图8,这种电机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定子结构,其中包括分离式的定子铁芯结构,传统上,单相永磁交流电机的定子铁芯使用气隙3不均匀的“大小边”结构;这种“大小边”的存在,使得电机定子铁芯和转子磁钢之间的距离(即气隙3宽度)在不同的位置上是变化的。这种不均匀的气隙3,这会造成电机的效率降低,并且使得电磁转矩中含有丰富的谐波,而这些转矩谐波会使得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中气隙不均匀,使得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较低的效率的问题。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包括:
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安装在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安装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以及第二定子轭部合围形成定子内孔;
转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定子内孔中,且所述转子总成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
优选地,所述转子总成包括一S极磁极和一N极磁极,所述S极磁极和所述N极磁极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相通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相通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沿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中的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近,另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远。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凸起形成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凸起形成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沿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中的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近,另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远。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枢绕组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串联或并联,以使当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场在电机内部互相增强。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包括第一卡槽轭部和第一榫头轭部,所述第一卡槽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榫头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一榫头;
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包括第二卡槽轭部和第二榫头轭部,所述第二卡槽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榫头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榫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形成供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形成供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安装的第二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围绕所述第一齿部的第一主绕组、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的第一辅助绕组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的第二辅助绕组;
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包括围绕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二主绕组、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的第三辅助绕组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的第四辅助绕组。
优选地,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转子轴和转子磁轭,所述转子磁轭固定套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S极磁极和N极磁极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磁轭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以及第二定子轭部合围形成定子内孔;所述转子总成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定子内孔中,且所述转子总成与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避免因电机中的气隙不均匀,而造成电磁转矩中含有丰富的谐波,最终导致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效率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定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电枢绕组与第二电枢绕组串联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电枢绕组与第二电枢绕组并联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转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背景技术中传统电机具有不均匀气隙的定子铁芯结构。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定子总成 11 第一齿部
12 第二齿部 13 第一定子轭部
131 第一定位槽 132 第一定位凸起
13a 第一卡槽轭部 13c 第一卡槽
13b 第一榫头轭部 13d 第一榫头
14 第二定子轭部 141 第二定位槽
142 第二定位凸起 14a 第二卡槽轭部
14c 第二卡槽 14b 第二榫头轭部
14d 第二榫头 15 第一电枢绕组
151 第一主绕组 152 第一辅助绕组
153 第二辅助绕组 16 第二电枢绕组
161 第二主绕组 162 第三辅助绕组
163 第四辅助绕组 2 转子总成
21 S极磁极 22 N极磁极
23 转子轴 24 转子磁轭
3 气隙 4 定子内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许多产品倾向于使用单相永磁交流电机,因为这种电机的电磁结构和驱动系统都较简单、无单边磁拉力的产生以及拥有良好的通风道等优点。当转子的磁极数为二时,这种电机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定子结构,其中包括分离式的定子铁芯结构,传统上,为了使得电机在电枢绕组通电后能够产生启动转矩,单相永磁交流电机的定子铁芯必须使用气隙不均匀的“大小边”结构;这种“大小边”的存在,使得电机定子铁芯和转子磁钢之间的距离(即气隙宽度)在不同的位置上是变化的。这种不均匀的气隙,能够让转子在自然停止的时候,会停留在电机电枢绕组通电后可以产生启动转矩的位置。
然而,由于电机气隙的不均匀,这会造成电磁转矩中含有丰富的谐波,丰富的谐波会使得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较低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旨在解决由于电机气隙的不均匀,造成电磁转矩中含有丰富的谐波,而丰富的谐波会使得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损耗的问题。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7。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包括定子总成1和转子总成2。所述定子总成 1具有定子内孔4,所述转子总成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子内孔4,所述转子总成2大致呈圆柱形,具体可参见图1。
请参见图2,所述定子总成1包括定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部11 和第二齿部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齿部11和所述第二齿部12的第一定子轭部13和第二定子轭部14,第一电枢绕组15安装在所述第一齿部11,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安装在所述第二齿部12;所述第一齿部11、第二齿部12、第一定子轭部13和第二定子轭部14合围形成定子内孔4;所述第一齿部11中与所述定子总成1靠近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形面,所述第二齿部12中与所述定子总成1靠近的端面也为凹陷的弧形面,通过设置凹陷的弧形面以与圆柱形的转子总成2适配。
所述转子总成2可转动的安装在定子内孔4中,所述转子总成2包括N 极磁极22和S极磁极21,所述转子总成2与所述第一齿部11、所述第二齿部12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3;具体的说,通过使所述转子总成2与所述第一齿部11、第二齿部12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3,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气隙3的不均匀,造成电磁转矩中含有丰富的谐波,而丰富的谐波会使得电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较低的效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中的气隙3是均匀的,气隙3磁场的高次谐波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少,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磁因素引起的噪音,同时,气隙3磁场的等效宽度降低,从而可以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单相永磁交流电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总成2包括S极磁极21和N极磁极22,所述S 极磁极21和所述N极磁极22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所述第一齿部11和所述第二齿部12处于所述转子总成2的四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 13与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部11与所述第二齿部12 相对设置。
具体地,所述转子总成2和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的间距与其和第二定子轭部14的间距相等;所述转子总成2与所述第一齿部11的间距与其和所述第二齿部12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总成2包括S极磁极21和N极磁极22,所述S 极磁极21和所述N极磁极22对称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第二电枢绕组16通电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可产生磁场,并能与所述S极磁极21和所述N极磁极22相互作用,促使转子总成2发生转动。
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靠近所述转子总成2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 4相通的第一定位槽131,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靠近所述转子总成2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4相通的第二定位槽141,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1沿所述转子总成2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1中一者离第一电枢绕组15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的距离近,另一者离第一电枢绕组15的距离比其离第二电枢绕组16的距离远。
具体的,通过设定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1的位置来确定所述转子总成2自然停留的位置(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在断电后,所述转子总成2最终停留的位置),所述转子总成2在自由转动时,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1在磁场作用下,会存在作用力,最终使所述转子总成2以特定位置自然停留。所述转子总成2的自然停留的特定位置一共有两个。当转子总成2位于这些自然停留位置上,而在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通电时,在第一电枢绕组 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所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所述转子总成2会受到启动转矩而发生转动。
所述第一齿部11、所述第二齿部12、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和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此加强电机的机械强度和提高所述定子铁芯尺寸的精确度,减小电机的震动和由所述定子铁芯晃动引起的噪音。
参见图7,所述转子总成2还包括转子轴23和转子磁轭24,所述转子磁轭24固定套于所述转子轴23上,所述N极磁极22和所述S极磁极21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磁轭24的外壁。
所述转子轴23可与所述转子磁轭24连为一体,所述N极磁极22和所述 S极磁极21可为永磁体。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采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2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42分别代替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1,具体的,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靠近所述转子总成2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2,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靠近所述转子总成2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定位凸起 142,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2和第二定位凸起142沿所述转子总成2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 132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42中的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的距离近,另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的距离远。
通过设定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2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42的位置来确定所述转子总成2自然停留的位置(第一电枢绕组15和第二电枢绕组16在断电后,转子总成2最终停留的位置),所述转子总成2在转动时,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32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42在磁场作用下,会存在作用力,最终使所述转子总成2以特定位置自然停留。所述转子总成2的自然停留的特定位置一共有两个。当转子总成2位于这些自然停留位置上,而在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通电时,在电枢绕组电流所产生磁场的作用下,所述转子总成2会受到启动转矩而发生转动。
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串联或并联,当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和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产生的磁场在电机内部互相增强。
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包括第一卡槽轭部13a和第一榫头轭部13b,所述第一卡槽轭部13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11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 13c;所述第一榫头轭部13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12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3c适配的第一榫头13d;
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包括第二卡槽轭部14a和第二榫头轭部14b,所述第二卡槽轭部14a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12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 14c;所述第二榫头轭部14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11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14c适配的第二榫头14d。
参见图3、图4和图5,所述转子总成2包括N极磁极22和S极磁极21,所述定子总成2可安装于所述定子内孔4中并且能够旋转。所述转子总成2 中N极磁极22、S极磁极21分别与转子总成2之间分别具有均匀间隙。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齿部11、第二齿部12、第一卡槽轭部13a、第一榫头轭部 13b、第二卡槽轭部14a和第二榫头轭部14b;所述第一齿部11、所述第二齿部12、所述第一卡槽轭部13a、所述第一榫头轭部13b、所述第二卡槽轭部14a和所述第二榫头轭部14b合围形成所述定子内孔4。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把实施例1中连为一体的定子铁芯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卡槽轭部13a、所述第二榫头轭部14b和第一齿部11连接而成,另一部分由第一榫头轭部13b、第二卡槽轭部14a和第二齿部12连接而成。在完成了定子铁芯的安装后,实施例 1和实施例2中关于转子总成2的自然停留位置和气隙3磁场的情况相同,由于定子铁芯不是一体的,电机的机械强度有所下降。但分体式的定子铁芯可以使得第一电枢绕组15和第二电枢绕组16的制作和安装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轭部13a设有第一卡槽13c,所述第一榫头轭部13b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3c适配的第一榫头13d;所述第一榫头13d伸入所述第一卡槽13c中;
所述第二卡槽轭部14a设有第二卡槽14c,所述第二榫头轭部14b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14c适配的第二榫头14d,所述第二榫头14d伸入所述第二卡槽 14c中。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是: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5 包括围绕所述第一齿部11的第一主绕组151、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的第一辅助绕组152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的第二辅助绕组153;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6包括围绕所述第二齿部12的第二主绕组161、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13的第三辅助绕组162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14的第四辅助绕组163。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绕组152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第三辅助绕组162产生的磁场相互增强;所述第二辅助绕组153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第四辅助绕组163 产生的磁场相互增强。
所述转子总成2包括N极磁极22和S极磁极21,所述转子总成2可安装于所述定子内孔4内并且能够旋转。所述转子总成2与所述第一齿部11、第二齿部12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3。在第一主绕组151、第二主绕组161、第一辅助绕组152、第二辅助绕组153、第三辅助绕组162、第四辅助绕组163 通电后,它们在定子铁芯11里所产生的磁场是互相增强的。因此,在电机的安装完成后,实施例3的电机电磁现象和实施例1是相同的,关于转子总成2 的自然停留位置和气隙3磁场的情况也就相同。在定子总成2中增设了第一辅助绕组152、第二辅助绕组153、第三辅助绕组162、第四辅助绕组163,绕组的端部厚度有所降低,电机的轴向厚度也因此有所降低,可满足特定场景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安装在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安装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所述第一定子轭部以及第二定子轭部合围形成定子内孔;
转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定子内孔中,且所述转子总成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之间分别形成均匀的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相通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子内孔相通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沿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中的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近,另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凸起形成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子轭部靠近所述转子总成的表面凸起形成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沿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点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中的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近,另一者离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距离比其离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距离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枢绕组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串联或并联,以使当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场在电机内部互相增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部、第二齿部、第一定子轭部和第二定子轭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包括第一卡槽轭部和第一榫头轭部,所述第一卡槽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榫头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一榫头;
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包括第二卡槽轭部和第二榫头轭部,所述第二卡槽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部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榫头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榫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形成供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子轭部和所述第二定子轭部形成供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安装的第二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围绕所述第一齿部的第一主绕组、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的第一辅助绕组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的第二辅助绕组;
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包括围绕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二主绕组、围绕所述第一定子轭部的第三辅助绕组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定子轭部的第四辅助绕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转子轴和转子磁轭,所述转子磁轭固定套于所述转子轴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一S极磁极和一N极磁极,所述S极磁极和N极磁极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磁轭的外壁。
CN202022937572.6U 2020-12-10 2020-12-10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Active CN214124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7572.6U CN2141249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7572.6U CN2141249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4953U true CN21412495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9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7572.6U Active CN21412495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4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4948B2 (e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fan motor
WO2015161668A1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转子
US20100026128A1 (e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including rotor with unequal poles
Li et al. Reduction of torque ripple in consequent-pol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using staggered rotor
CN101630871A (zh) 电机
CN106602762B (zh) 磁钢转子及永磁同步电机
CN201608566U (zh) 一种用虚槽法削弱永磁电机嵌位转矩的定子铁芯
CN210629214U (zh) 一种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电机
CN214124953U (zh) 二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CN101895162A (zh) 马达转子及具有该马达转子的马达
CN218386999U (zh)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压缩机
CN107124054B (zh) 交替极永磁电机及其转子
US20190140494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low cogging torque
CN210167872U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4479883U (zh) 四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
CN210629215U (zh) 一种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电机
CN207251325U (zh) 一种6极9槽集中式绕组无刷直流永磁电机
CN101951050A (zh) 马达转子及具有该马达转子的马达
CN207251416U (zh) 一种12槽8极车载电动压缩机永磁同步电机
KR20210104351A (ko) 코깅 토크 저감 고효율 영구자석 발전기
JP2010045872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機
Okamoto et al. Influence of magnet and flux barrier arrangement for IPMSM with concentrated winding
CN219304557U (zh) 转子、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Asadi et al. Topologies of a double stator flux switching motor with ferrite magnets
CN108551214B (zh) 三相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