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4020U -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4020U
CN214124020U CN202023004103.5U CN202023004103U CN214124020U CN 214124020 U CN214124020 U CN 214124020U CN 202023004103 U CN202023004103 U CN 202023004103U CN 214124020 U CN214124020 U CN 214124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terface
control box
energy storage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41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辉
余生利
陈飞
朱道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041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4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4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4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底座、顶盖、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其中,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上下堆叠于底座和顶盖之间,简化了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并且,底座、控制盒以及电池模块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器,顶盖、控制盒以及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堆叠状态下实现电连接,所以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可以在堆叠状态下实现自身整体的电路连接,即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用模块化的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现场接线方式,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且还可以使得安装费用降低,同时,也使得发生接线错误的频率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两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案,一种是固定电量的电池系统,由于电量固定,所以扩展性能差,而且通常会为此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设计较大的额定电量以满足实际需求,从而此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重量大、体积大,因此使得运输和安装较为麻烦。
另一种为分体式方案,即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包括控制盒、底座、若干个电池模组等,需要扩展时直接增加电池模组即可,因此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扩展性能较好;而且,各部分的体积和重量较小,也方便运输和安装。
但是,此分体式家用储能电池系统还需要现场接线以实现各部分之间的电连接,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复杂、费用高,且存在接线错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复杂、费用高,且存在接线错误的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盖、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N为正整数;其中:
所述控制盒和N个所述电池模块上下堆叠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
在所述底座、所述控制盒以及所述电池模块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在所述顶盖、所述控制盒以及所述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相邻器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堆叠状态下实现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盒堆叠在所述顶盖与一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或者,
所述控制盒堆叠在所述底座与一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或者,
所述控制盒堆叠在两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动力转接线和M个电芯;M为正整数;其中:
全部所述电芯串联连接组成电芯串联支路,所述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中的第二接口,所述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器中的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
可选的,所述控制盒,包括:输出集成模块和第二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正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负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口;或者,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正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负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
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二侧与所述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相连。
可选的,所述顶盖,包括:第三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三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盖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第四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四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模组电池管理单元BMU和第一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BMU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一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或者,
所述第一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所述BMU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盒,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CMU和第二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CMU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二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或者,
所述第二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所述CMU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顶盖,包括:第三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三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第四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四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均还包括:第五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五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五接口分别连接于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上,并分别使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全部接口均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或者,
每个接口均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又或者,
部分接口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部分接口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热插拔组件分别为:母插座和公插头;或者,公插座和母插头。
可选的,所述输出集成模块集成有可控开关、保护电路、电流电压采样模块以及逆变器和DCDC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底座、顶盖、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在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上下堆叠于底座和顶盖之间,从而可以简化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并且,底座、控制盒以及电池模块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器,顶盖、控制盒以及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器,以及,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堆叠状态下实现电连接,所以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可以在堆叠状态下实现自身整体的电路连接,即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用模块化的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现场接线方式,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且还可以使得安装费用降低,同时,也使得发生接线错误的频率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和图1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另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又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电池模块40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电池盒的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顶盖2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底座1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控制盒30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复杂、费用高,且存在接线错误的风险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结构可参见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以及图3b,具体包括:底座10、顶盖20、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
其中,N为正整数,其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并且,在底座10、控制盒30以及电池模块40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器50(参见图4a至图8),相应的,在顶盖20、控制盒30以及电池模块40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器60(参见图4a至图8)。
具体而言,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与第二连接器60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从而通过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可以在堆叠状态下实现相邻器件的电连接,进而可以在堆叠状态下实现家用储能电池系统整体的电路连接。
由上述说明可知,安装过程中,只要按照需求将控制盒30和相应数量的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即可,从而可以简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并且通过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使得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可以在堆叠状态下实现自身整体的电路连接,即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用模块化的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现场接线方式,进而可以进一步简化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安装过程,并且还可以使得安装费用降低,同时,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与第二连接器60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无需再进行现场配对和连接,也使得发生接线错误的频率降低,即使得安装风险降低。
值得说明的是,有上述可知,只要在顶盖20与底座10之间,控制盒30和电池模块40的安装位置可以随意设置,因此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扩展灵活度高,比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控制盒30安装在合适的高度,以优化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的一种具体堆叠方式如图1a或者图1b所示,具体为:控制盒30堆叠在底座10与一个电池模块40之间;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的另一种具体堆叠方式如图2a或者图2b所示,具体为:控制盒30堆叠在两个电池模块40之间;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的又一种具体堆叠方式如图3a或者图3b所示,具体为:控制盒30堆叠在顶盖20与一个电池模块40之间。
上述仅示出三种控制盒30和N个电池模块40上下堆叠于底座10与顶盖20之间的三种堆叠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不排除还有其他堆叠方式,但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另外,上述三种堆叠方式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堆叠顺序下,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实施方式均相同,因此,仅以图1a所示的堆叠顺序为例,对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各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为:
电池模块4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a所示,其电力部分具体包括:第一动力转接线41和M个电芯42,其通信部分具体包括: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模组电池管理单元)43和第一通讯转接线44。
其中,N为正整数,其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该电池模块40中,全部电芯42串联连接组成电芯串联支路,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中的第二接口52,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二连接器60中的第二接口62;第一动力转接线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一接口51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一接口61。
BMU 43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三接口53与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三接口63之间;第一通讯转接线4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四接口54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四接口64。
BMU 43的采集端用于采集电池模块40中全部电芯42的电压、温度等工作参数并将采集到的工作参数上报,以及,根据下发的控制信号对电池模块40中的各电芯42进行均衡调节,以保证电池模块40内各个电芯42状态的均衡一致。
控制盒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a所示,其电力部分具体包括:输出集成模块31、第二动力转接线32,其通信部分具体包括:CMU(Cell Management Unit,电池管理系统)33和第二通讯转接线34。
在控制盒30的此实施方式中,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正极B+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一接口51相连,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负极B-与控制盒30的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一接口61相连,第二动力转接线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二接口52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接口62,而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二侧与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P相连。
第二通讯转接线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四接口54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四接口64;CMU 33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三接口53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三接口63之间,具体而言,在堆叠状态下,CMU 33可与各个电池模块40中的BUM进行实时通讯,以监控各个电池模块40中全部电芯42的电压温度、系统电压、系统电流等参数,用于对各电池模块40的故障诊断。
CMU 33的内部通讯端与输出集成模块31的通讯端相连,用于接收输出集成模块31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电流电压采样信息以及下发输出集成模块31中个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各开关器件的开通关断;并且,CMU 33的外接通讯端与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通信端G相连。
顶盖20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第三动力转接线21和第三通讯转接线22。
在顶盖20的此实施方式中,第三动力转接线21的两端分别连接顶盖20的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一接口61和第二接口62,第三通讯转接线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顶盖20的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三接口63和第四接口64。
底座10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第四动力转接线11和第四通讯转接线12。
在底座10的此实施方式中,第四动力转接线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座1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52;第四通讯转接线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座1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三接口53和第四接口54。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盒30中的CMU 33和第二通讯转接线34的连接方式,以及,电池模块40中的BMU 43和第一通讯转接线44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互换,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即控制盒30和电池模块40均可以随意选择两种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而言,控制盒30中的CMU 33和第二通讯转接线34的连接方式互换后的连接方式,可参见图5c,具体为:第二通讯转接线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三接口53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三接口63;CMU 33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四接口54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四接口64之间。
具体而言,电池模块40中的BMU 43和第一通讯转接线44的连接方式互换后的连接方式,可参见图4b,具体为:第一通讯转接线4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三接口53与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三接口63;BMU 43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四接口54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四接口6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控制盒30和电池模块40中通讯部分的可选实施方式,图4a和图5a所示为较优的方式,因为其控制器件与受控器件相近,更利于内部接线;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控制盒30和电池模块40中通讯部分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即通过无线方式实现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通信连接,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但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盒30中的输出集成模块31和第二动力转接线32的连接方式,以及,电池模块40中的第一动力转接线41和M个电芯42的连接方式,也均可以互换,但是,此时,控制盒30的电力部分与电池模块40的电力部分存在对应关系,即必须保证控制盒30中的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正极B+与其相邻电池模块40中电芯42的正极相连、而其第一侧负极B-与其相邻电池模块40中电芯42的负极相连。
比如,在图4a所示的电池模块4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实际应用中,控制盒30还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b所示,其通讯部分的连接方式与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其整体连接关系如图1b、图2b或图3b所示。在该控制盒30的此实施方式中,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正极B+与控制盒30的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接口62相连,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负极B-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二接口52相连,第二动力转接线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控制盒3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一接口51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一接口61;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二侧与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P相连。
比如,在图5a所示的控制盒3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实际应用中,电池模块40还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其通讯部分与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在电池模块40的此实施方式中,全部电芯42串联连接组成电芯串联支路,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二连接器60中的第一接口61;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中的第一接口51;第一动力转接线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二接口52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接口62。
比如,在图5b所示的控制盒3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电池模块40的电力部分的实施方式可以为:全部M个电芯42串联后负极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中的第一接口51、正极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二连接器60中的第一接口61,第一动力转接线41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二接口52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接口62之间。再比如,在图5b所示的控制盒3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电池模块40的电力部分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为:两条支路上共M个电芯42;在该电池模块40的实施方式中,一部分电芯42串联连接组成第一电芯串联支路,第一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二连接器60中的第一接口61,第一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中的第一接口51;另一部分电芯42串联连接组成第二电芯串联支路,第二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接口62,第二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电池模块40的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二接口5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保证控制盒30中的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一侧正极B+与其相邻电池模块40中电芯42的正极相连、而其第一侧负极B-与其相邻电池模块40中电芯42的负极相连的实施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图6和图7所示仅分别为顶盖20和底座10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以确保采用上述堆叠方式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正常工作为目的的顶盖20的实施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集成模块31集成有可控开关、保护电路、电流电压采样模块以及逆变器和DCDC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输出集成模块31中集成有逆变器时,控制盒30的具体结构如图8(图中仅示出逆变器,并未示出其他组件)所示,与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二侧相连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P可以为单相交流接口或者三相交流接口;当输出集成模块31中集成有DCDC变换器,但没有集成有逆变器时,与输出集成模块31的第二侧相连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P为直流接口。
可选的,输出集成模块31中集成的可控开关可以为接触器,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输出集成模块31中集成的保护电路可以是熔断器、断路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各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还均包括第五接口,其具体连接关系可分别参见图4a、图4b、图5a、图5b、图6以及图7,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五接口55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五接口65分别连接于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上,并且,第一连接器50的第五接口55和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五接口65均接地,以使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接地,从而避免壳体因漏电等意外因素带电的情况发生,即提高了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安全性;另外,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从下往上依次堆叠,在顶盖20没有安装完成前,该家用储能电池系统中的整体电路不会导通,因此,降低了安装过程中的触电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各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全部接口均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即通过一次插拔,就可以实现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与第二连接器60相对应接口之间的连接和关断。
或者,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各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每个接口均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即通过一次插拔,只可以实现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与第二连接器60中的一个对应接口之间的连接和关断,若想实现相邻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与第二连接器60中的全部对应接口之间的连接和关断,则需要多次插拔。
或者,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各器件的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部分接口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部分接口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即此种设置方式将前两种设置方式相结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的接口进行选择性的设置,以便简化实际安装过程。
上述三种仅为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各接口的三种优选设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种设置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第一连接器50和第二连接器60中的热插拔组件分别为:母插座和公插头,或者,公插座和母插头。图1a至图8均以第一连接器50中的热插拔组件为母插座、第二连接器60中的热插拔组件为公插头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包括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盖、控制盒和N个电池模块;N为正整数;其中:
所述控制盒和N个所述电池模块上下堆叠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
在所述底座、所述控制盒以及所述电池模块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在所述顶盖、所述控制盒以及所述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相邻器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各对应接口的位置相对、堆叠状态下实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堆叠在所述顶盖与一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或者,
所述控制盒堆叠在所述底座与一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或者,
所述控制盒堆叠在两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动力转接线和M个电芯;M为正整数;其中:
全部所述电芯串联连接组成电芯串联支路,所述电芯串联支路的正极端口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中的第二接口,所述电芯串联支路的负极端口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器中的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输出集成模块和第二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正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负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口;或者,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正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一侧负极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
所述输出集成模块的第二侧与所述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力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第三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三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盖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四动力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四动力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模组电池管理单元BMU和第一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BMU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一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或者,
所述第一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所述BMU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CMU和第二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CMU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二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或者,
所述第二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所述CMU连接于所述控制盒的第一连接器的第四接口和第二连接器的第四接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第三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三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四通讯转接线;其中:
所述第四通讯转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均还包括:第五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五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五接口分别连接于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上,并分别使自身所在器件的壳体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全部接口均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或者,
每个接口均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又或者,
部分接口集成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部分接口独立设置为相应的热插拔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热插拔组件分别为:母插座和公插头;或者,公插座和母插头。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集成模块集成有可控开关、保护电路、电流电压采样模块以及逆变器和DCDC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
CN202023004103.5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Active CN214124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4103.5U CN21412402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4103.5U CN21412402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4020U true CN214124020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4103.5U Active CN21412402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4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131A (zh) * 2022-02-28 2022-05-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电池箱系统及电动作业机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131A (zh) * 2022-02-28 2022-05-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电池箱系统及电动作业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2505B (zh) 一种堆叠式电源柜
RU2669772C1 (ru) Моду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энергообеспечения
CN216210615U (zh) 一种智能开关电路、智能开关以及双控开关系统
CN214124020U (zh) 一种家用储能电池系统
CN210956825U (zh) 一种户用储能装置
US20220069591A1 (en)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and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CN112421679B (zh) 基于混合微电网的电气接线结构及其能量流动方法
CN216774297U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的高压箱
CN21621392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储能电池簇
CN214255811U (zh) 一种配电网物联网一体化智能开关
CN211790762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209388972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端子绝缘改良结构
CN114362159A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的高压箱
CN213717670U (zh) 一种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CN220382766U (zh) 综合能源集成模块及综合能源系统
CN219144437U (zh) 一种用于串联电池组的故障电池隔离装置
CN216355500U (zh) 汇流箱
CN220754022U (zh) 一种高压箱、导流装置以及储能装置
CN216598317U (zh) 一种集成连接器
CN216530683U (zh) 户外储能电源并联换电结构
CN217507864U (zh) 馈线终端航空插件转接装置
CN221009857U (zh) 一种供电柜
CN214380110U (zh) Pcs柜供电系统
CN211017854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的电容容量补偿装置
CN216528682U (zh) 一种电隔离机构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