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2369U -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2369U
CN214122369U CN202023172624.1U CN202023172624U CN214122369U CN 214122369 U CN214122369 U CN 214122369U CN 202023172624 U CN202023172624 U CN 202023172624U CN 214122369 U CN214122369 U CN 214122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line
inverter
arc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26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雷
黄金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26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2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2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2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拉弧工装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电体和/或第二导电体移动以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能够接触和分离;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均用于和测试线路电连接;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接触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形成的线路用于与测试线路的通断开关并联。上述拉弧工装能够模拟拉弧故障,从而检测逆变器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保证了逆变器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上述拉弧工装能够灭弧,保证了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弧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线路的绝缘老化、线头松动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均可能引发拉弧故障,一旦发生拉弧故障,因拉弧故的高温特性往往会造成光伏组件及相关设备的严重损伤,甚至引发火灾及区域停电事故,而且拉弧不用很高的电压就能维持相当长的电弧稳定燃烧而不熄灭,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对周边的人身造成危害。
目前,光伏系统中,逆变器具有拉弧监测保护功能,具体地,逆变器能够检测到拉弧故障、报出拉弧故障并启动保护动作,避免拉弧故障扩大甚至烧毁线缆、电池板和逆变器等装置。因此,逆变器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如何检测逆变器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以保证逆变器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弧工装,能够检测逆变器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以保证逆变器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拉弧工装的逆变器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弧工装,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能够接触和分离;
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均用于和测试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时,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所形成的线路用于与所述测试线路的通断开关并联。
优选地,所述拉弧工装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导电体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体沿直线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丝杆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体沿直线移动;
其中,所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杆和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被限制转动的螺母,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丝杆旋转,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拉弧工装还包括连接架,所述丝杆机构的螺母3和所述第二导电体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所述连接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基座设置有滑轨,所述连接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或滚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均为金属棒。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均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测试线路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弧工装的使用方法为:闭合测试线路上的通断开关,使得测试线路导通;然后将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电连接在测试位置所在的测试线路上,第一导电体与测试线路的连接位置和第二导电体与测试线路的连接位置之间具有测试线路上的通断开关;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电体和/或第二导电体移动,使得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接触,此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形成的线路被短路,无法出现拉弧;断开通道开关,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形成的线路导通,可以出现拉弧,此时可观察与测试线路连接的逆变器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例如检测拉弧故障功能、报出拉弧故障功能以及启动保护功能等功能,从而实现对逆变器的检测;拉弧过程中,可闭合通断开关,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形成的线路被短路,实现灭弧,保证安全可靠性;最后驱动装置复位,使得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分流,等待下次检测。
由上述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弧工装,通过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以及驱动装置,能够模拟拉弧故障,从而检测逆变器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保证了逆变器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上述拉弧工装能够灭弧,保证了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拉弧工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检测装置,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直流源正极和逆变器正极的第一线路,用于电连接所述直流源负极和所述逆变器负极的第二线路,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拉弧工装;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和/或第二线路为所述测试线路,所述测试线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通断开关。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拉弧工装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设置有可开闭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拉弧工装上,且所述防护罩设置有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功率电阻;
其中,所述功率电阻串接在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上;
所述功率电阻竖直安装,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功率电阻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机壳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功率电阻散热的散热风扇和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拉弧工装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外设置有控制所述通断开关的开关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数据接口。
优选地,所述直流源包括第一直流源和第二直流源,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线路、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第一去耦网络和第二去耦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源的正极和所述逆变器的正极,所述第三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源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直流源的正极,所述第二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直流源的负极和所述逆变器的负极;
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串接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上,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串接在所述第三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上;
所述第一去耦网络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一直流源和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之间,所述第二去耦网络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二直流源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二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均为测试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逆变器之间,所述第二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逆变器之间,所述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二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集成为一个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一去耦网络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机壳和功率电阻;
其中,所述功率电阻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一直流源和所述第一去耦网络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直流源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之间;
所述拉弧工装、第一去耦网络、所述第二去耦网络、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功率电阻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所述功率电阻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拉弧工装设置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位于所述拉弧工装的底侧,所述第一去耦网络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位于所述功率电阻的顶侧且低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弧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检测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弧工装包括:第一导电体206,第二导电体204,以及驱动装置201。
上述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一导电体206和/或第二导电体204移动以使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能够接触和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接触后,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电连接;当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分离后,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没有电连接。
上述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均用于和测试线路电连接;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接触时,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用于与测试线路的通断开关并联。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断开关控制测试线路的通断。当上述通断开关闭合后,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被短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弧工装的使用方法为:闭合测试线路上的通断开关,使得测试线路导通;然后将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电连接在测试位置所在的测试线路上,第一导电体206与测试线路的连接位置和第二导电体204与测试线路的连接位置之间具有测试线路上的通断开关;再通过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一导电体206和/或第二导电体204移动,使得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接触,此时,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被短路,无法出现拉弧;断开通道开关,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导通,可以出现拉弧,此时可观察与测试线路连接的逆变器1000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例如检测拉弧故障功能、报出拉弧故障功能以及启动保护功能等功能,从而实现对逆变器1000的检测;拉弧过程中,可闭合通断开关,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被短路,实现灭弧,保证安全可靠性;最后驱动装置201复位,使得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分流,等待下次检测。
由上述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弧工装,通过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以及驱动装置201,能够模拟拉弧故障,从而检测逆变器1000的拉弧监测保护功能,保证了逆变器1000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上述拉弧工装能够灭弧,保证了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上述拉弧工装中,驱动装置201可仅驱动第一导电体206移动,也可仅驱动第二导电体204,也可同时驱动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移动。为了简化结构,优选上述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一导电体206或第二导电体204移动。
具体地,上述拉弧工装还包括基座207,第一导电体206固定在基座207上,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移动。为了便于安装驱动装置201,上述驱动装置201固定在基座207上。
上述拉弧工装中,为了便于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优选上述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分布。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二导电体204沿其他方向移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结构中,驱动装置201驱动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移动,上述驱动装置201可为直线电机或气缸,也可为旋转电机等。为了便于控制第二导电体204的位移,优选上述驱动装置201为旋转电机。为了便于控制第二导电体204的移动精度,优选上述驱动装置201通过丝杆机构驱动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移动。
具体地,上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杆202和与丝杆202螺纹配合且被限制转动的螺母203,驱动装置201驱动丝杆202旋转,螺母203与第二导电体204固定相连。
为了便于固定连接螺母203与第二导电体204,优选上述拉弧工装还包括连接架205,丝杆机构的螺母203和第二导电体204均固定在连接架205上,此时,螺母203与第二导电体204通过连接架205固定连接,连接架205直接限制了螺母203旋转。
为了便于保证第二导电体204沿设定方向移动,优选上述连接架205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207上。具体地,上述基座207设置有滑轨208,连接架205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208滑动配合的滑块或滚轮209。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连接架205通过其他结构与基座207滑动配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二导电体204沿设定方向移动,也可选择上述第二导电体204直接与基座207滑动配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拉弧工装中,对于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导电,优选上述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均为金属棒。例如,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均为铜棒。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为其他材质,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
为了便于应用,优选上述第一导电体206和第二导电体204均设置有用于和测试线路电连接的接线端子。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测试线路上具有与接线端子插接配合的结构。这样,方便了安装和拆卸第一导电体206、第二导电体204,从而方便了上述拉弧工装的应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拉弧工装,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检测装置,如图2-4所示,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直流源正极和逆变器1000正极的第一线路,用于电连接直流源负极和逆变器1000负极的第二线路,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拉弧工装200;其中,第一线路和/或第二线路为测试线路,测试线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通断开关。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拉弧工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上述拉弧工装,则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防护性能,优先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机壳800,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机壳800内。
拉弧过程中,较易伤害到工作人员或者物品。为了提高安全性,上述机壳800设置有可开闭的防护罩100,防护罩100罩设在拉弧工装200上。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罩100设置有通风孔101。这样,加强了装置内外冷空气的循环,可利用冷气流来吹电弧,使电弧迅速扩散,加强冷却,提高散热效果。
对于上述通风孔101的数目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特别是拉弧过程中,防护罩100关闭。为了便于观察到电弧,优选上述防护罩100为透明罩。
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机壳800和防护罩100,实现了防护,保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需要模拟逆变器1000所在的线路。为了提高模拟精度,需要模拟长导线的阻抗。具体地,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功率电阻900;其中,功率电阻900串接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上。
当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机壳800时,上述功率电阻900位于机壳800内。上述功率电阻900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保证安全性,需要对功率电阻900进行散热。为了保证散热,上述机壳800设置有用于对功率电阻900散热的散热风扇700和散热孔801。进一步地,上述功率电阻900竖直安装,且相邻的两个功率电阻900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竖直安装,即为功率电阻900的长度方向即为机壳800的高度方向。这样,可增大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对于散热风扇700和散热孔801的分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散热效果,优选上述散热风扇700和散热孔801均设置在机壳800的两侧,且散热孔801和散热风扇700位于机壳800的同一壳板上。
对于上述散热风扇700和散热孔801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若包括机壳800且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机壳800内,为了便于操作,则优选机壳800外设置有控制通断开关的开关300。对开关300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开关300为手动旋钮开关,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控制驱动装置201,优选采用控制器来控制驱动装置201,该控制器可为电脑、遥控等。为了便于操作,优选上述控制器为电脑,且上述机壳800外设置有与驱动装置201电连接的数据接口400,从而方便了连接驱动装置201和电脑。
对于数据接口400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所采用的直流源包括第一直流源1100和第二直流源1200时,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线路、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第一去耦网络601和第二去耦网络602;其中,第一线路用于连接第一直流源1100的正极和逆变器1000的正极,第三线路用于连接第一直流源1100的负极和第二直流源1200的正极,第二线路用于连接第二直流源1200的负极和逆变器1000的负极;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串接在第一线路和第三线路上,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串接在第三线路和第二线路上;第一去耦网络601用于串接在第一直流源1100和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之间,第二去耦网络602用于串接在第二直流源1200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之间。
为了满足各个测试位置的需求,优选上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均为测试线路,第一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逆变器1000之间,第二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和逆变器1000之间,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之间。
为了简化结构以及便于操作,优选上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集成为一个开关300。该开关300可为手动旋钮开关。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均为单独的开关,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简化结构,减小占用空间,上述第一去耦网络601和第二去耦网络602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
当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机壳800时,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均固定在壳体800内。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优选上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均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壳800内。
当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包括机壳800和功率电阻900时,上述功率电阻900用于串接在第一直流源1100和第一去耦网络601之间以及第二直流源1200和第二去耦网络602之间。上述拉弧工装200、第一去耦网络601、第二去耦网络602、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和功率电阻900均设置在机壳800内
为了合理布局,提高整个逆变器检测装置的紧凑性,减小逆变器检测装置的体积,优选功率电阻900设置在机壳800的底部,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机壳800的顶部,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位于拉弧工装200的底侧,第一去耦网络601和第二去耦网络602位于功率电阻900的顶侧且低于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
上述逆变器检测装置中,实现了分层布置,提高了结构紧凑型,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也提高了电磁兼容性。
具体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均统称为半组串线路模型500。第一去耦网络601和第二去耦网络602均统称为去耦网络600。
机壳800内部的功率电阻900采用2乘以6的格式排列,机壳800内的去耦网络600和半组串线路模型500按照1乘以3的排列。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排列,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整个逆变器检测装置可使用耐高温、抗电强度高的材料,减小电弧对整个装置的损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体(206),第二导电体(204),驱动装置(201);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01)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体(204)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能够接触和分离;
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均用于和测试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接触时,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所形成的线路用于与所述测试线路的通断开关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207),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固定在所述基座(207)上,所述驱动装置(201)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01)通过丝杆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体(204)沿直线移动;
其中,所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杆(202)和与所述丝杆(202)螺纹配合且被限制转动的螺母(203),所述驱动装置(201)驱动所述丝杆(202)旋转,所述螺母(203)与所述第二导电体(204)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架(205),所述丝杆机构的螺母(203)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架(205)上,且所述连接架(20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20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7)设置有滑轨(208),所述连接架(20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208)滑动配合的滑块或滚轮(2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均为金属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206)和所述第二导电体(204)均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测试线路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8.一种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电连接直流源正极和逆变器(1000)正极的第一线路,用于电连接所述直流源负极和所述逆变器(1000)负极的第二线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弧工装(200);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和/或第二线路为所述测试线路,所述测试线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通断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800),所述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所述机壳(800)内,所述机壳(800)设置有可开闭的防护罩(100),所述防护罩(100)罩设在所述拉弧工装(200)上,且所述防护罩(100)设置有通风孔(10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800)和位于所述机壳(800)内的功率电阻(900);
其中,所述功率电阻(900)串接在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上;
所述功率电阻(900)竖直安装,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功率电阻(90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机壳(800)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功率电阻(900)散热的散热风扇(700)和散热孔(80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800),所述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所述机壳(800)内,所述机壳(800)外设置有控制所述通断开关的开关(300)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201)电连接的数据接口(40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源包括第一直流源(1100)和第二直流源(1200),所述逆变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线路、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第一去耦网络(601)和第二去耦网络(602);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源(1100)的正极和所述逆变器(1000)的正极,所述第三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源(1100)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直流源(1200)的正极,所述第二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直流源(1200)的负极和所述逆变器(1000)的负极;
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串接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上,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串接在所述第三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上;
所述第一去耦网络(601)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一直流源(1100)和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之间,所述第二去耦网络(602)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二直流源(1200)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二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均为测试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所述逆变器(1000)之间,所述第二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和所述逆变器(1000)之间,所述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位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二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的通断开关集成为一个开关(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耦网络(601)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602)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逆变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800)和功率电阻(900);
其中,所述功率电阻(900)用于串接在所述第一直流源(1100)和所述第一去耦网络(6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直流源(1200)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602)之间;
所述拉弧工装(200)、第一去耦网络(601)、所述第二去耦网络(602)、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和所述功率电阻(900)均设置在所述机壳(800)内;
所述功率电阻(900)设置在所述机壳(800)的底部,所述拉弧工装(200)设置在所述机壳(800)的顶部,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位于所述拉弧工装(200)的底侧,所述第一去耦网络(601)和所述第二去耦网络(602)位于所述功率电阻(900)的顶侧且低于所述第一半组串线路模型(501)和所述第二半组串线路模型(502)。
CN202023172624.1U 2020-12-24 2020-12-24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Active CN214122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624.1U CN214122369U (zh) 2020-12-24 2020-12-24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624.1U CN214122369U (zh) 2020-12-24 2020-12-24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2369U true CN214122369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2624.1U Active CN214122369U (zh) 2020-12-24 2020-12-24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2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9990B (zh) 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
CN214122369U (zh) 拉弧工装和逆变器检测装置
CN217545362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配电柜
CN217485980U (zh) 一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的高压配电柜
CN217903739U (zh) 一种钣喷机器人电柜
CN217335048U (zh) 一种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CN215817113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高压配电柜
CN211429183U (zh) 一种用于保护变流器模块的装置
CN213602278U (zh) 一种自带封闭母线结构的高低压配电柜
EP3754801A1 (en) Switchgear or control gear
CN210577164U (zh) 一种大容量变压器用的保护装置
CN220253914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CN205753158U (zh) 一种电源控制箱
CN211655445U (zh) 一种用于海洋平台的配电箱
CN219801871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的接地电阻柜
CN216084667U (zh) 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开关
CN211480548U (zh) 一种用于保护电路的防静电配电柜
CN215731155U (zh) 一种带有工件保护功能的充磁机
CN216012312U (zh) 一种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装置
CN209860584U (zh) 一种高压母线弧光保护装置
CN215378192U (zh) 低压智能成套开关柜
CN212543016U (zh) 防静电配电柜
CN216851740U (zh) 一种具有防火结构的高压变频器
CN210350538U (zh) 一种新型10kv固定环网柜真空断路器用交流控制装置
CN220306751U (zh) 一种防尘、防爆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