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9865U - 工作灯 - Google Patents

工作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9865U
CN214119865U CN202120137297.1U CN202120137297U CN214119865U CN 214119865 U CN214119865 U CN 214119865U CN 202120137297 U CN202120137297 U CN 202120137297U CN 214119865 U CN214119865 U CN 214119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ody
cylinder
supporting part
bracke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72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爱霞
徐应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 Lighting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 Lighting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 Lighting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 Lighting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372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9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9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9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作灯,包括:灯体与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灯体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当将所述支架支撑于水平桌面时,所述灯体可相对于所述支架进行转动,且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105°之间时,所述工作灯不会倾倒。该工作灯取用灵活,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灯体相对于支架的角度可以根据应用场合实时进行调节,造型多变,提高了工作灯的普适性。

Description

工作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作灯,要么比较笨拙,一般固定在某处使用,不再移动;要么造型单一,大多像手电筒,握在手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灯,解决了工作灯便携性差和造型单一的问题。
一种工作灯,包括:灯体与支架;支架与灯体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当将支架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可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且灯体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10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
可选的,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灯体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的夹角为钝角,钝角的角度为125°-135°
可选的,灯体背面一侧边缘固设有枢轴支撑柱;支架一侧边缘设有枢轴结构;枢轴结构与枢轴支撑柱相配合形成枢轴转动结构,使得支架与灯体枢转连接;枢轴结构包括:螺母,螺栓以及固设于支架一侧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轴心与第二圆柱体轴心同轴,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之间空隙的宽度与枢轴支撑柱的宽度适配,当枢轴支撑柱放置在空隙内时,枢轴支撑柱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形成面干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圆柱体、枢轴支撑柱和第二圆柱体后通过螺母进行锁固;支架位于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之间空隙的边缘与枢轴支撑柱相抵接时,灯体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撑部所在平面呈直角。
可选的,枢轴结构还包括两垫片,两垫片分别设置于枢轴支撑柱的一端面与第一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和枢轴支撑柱的另一端面与第二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
可选的,垫片的材料为尼龙,枢轴支撑柱的材料为ADC12,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材料为ABS塑料。
可选的,灯体的背面设有与第一支撑部相适配的凹槽,当支架与灯体折合时,第一支撑部嵌入在凹槽中,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与灯体的背面在同一平面;凹槽在灯体宽度方向的长度略大于灯体宽度的一半。
可选的,第一支撑部中心镂空成环状,环内部设有指环,指环与第一支撑部在灯体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枢转连接;指环外侧设有第一凸起,第一支撑部的环内侧设有第二凸起,指环在灯体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设有凸伸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阻挡部,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凸伸部、阻挡部相配合,以实现指环相对于第一支撑部的固定。
可选的,第一支撑部包含磁性材料。
可选的,当将第一支撑部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相对于支架旋转,灯体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8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当将第二支撑部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相对于支架旋转,灯体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80°-90°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当将灯体的边框以及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相对于支架旋转,灯体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90°-10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
可选的,所述灯体中的灯管为COB LED灯;所述灯体设有亮度调节档位,用于控制灯管的亮度等级;所述亮度等级为弱光、普通光、强光三种亮度等级。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灯体背面设置了支架,便于支撑灯体,使该工作灯可以灵活取用;支架分有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均可支撑在水平面上,且灯体相对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可旋转,提高了工作灯支撑时的照明范围。进一步的,角度可以根据应用场合进行实时调节,造型多变,满足多种场合的中的照明角度需求,提高了工作灯的使用范围。同时灯体相对于第一支撑部旋转角度较小时,该工作灯可夹持在腰带、口袋等位置,携带方便且可实现非手持的移动照明。工作灯可手持可支撑,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第二支撑部支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各部分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另一视角各部分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旋出指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灯支架与灯体折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灯体2-支架3-指环4-枢轴支撑柱5-螺母6-螺栓7-垫片8-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0-凸伸部11-阻挡部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旋转轴15-月牙状磁铁块16-磁贴17-保护盖18-凹槽19-突出部分20-开口201-第一支撑部202-第二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工作灯有些造型单一,大多如手电筒一样握持在手中;有些工作灯只能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不能灵活的取用。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灯,如图1所示,包括:灯体1与支架2;支架2与灯体1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当将支架2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1可相对于支架2进行转动,且灯体1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10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如此,当支架2支撑在水平桌面时,根据实际要求,可调节灯体1 相对于支架2进行旋转,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照明角度需求。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支架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第二支撑部202与灯体1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部202与第一支撑部201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两者是分立结构,通过其他连接结构进行连续固定;第二支撑部202与第一支撑部201的夹角为钝角,钝角的角度较佳的选用125°-135°的任意角度,比如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4°或13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设计调整,当然因为特定需要也可以为其他角度。
当工作灯需要固定在特定位置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按照实际场景选择将第一支撑部201或第二支撑部202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比如水平桌面上。在选取任一支撑部支撑后还可根据需求具体选择灯体1相对于该支撑部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该工作灯可相对于一个支撑表面,根据照明需求大范围旋转,任意改变照明方向。优选的,使用第一支撑部201进行支撑。一方面,第一支撑部201的面积大于第二支撑部202的面积,使用第一支撑部201支撑相对于使用第二支撑部202支撑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使用第一支撑部201支撑时,灯体1相对于支撑表面的旋转角度为0°-85°时,工作灯不会倾倒;而相比于第二支撑部202支撑时,灯体1相对于支撑表面的旋转角度为80°-90°时,工作灯不会倾倒,很明显,在保证工作灯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前者的旋转角度范围更广。因此,使用第一支撑部201支撑不仅能够实现稳定支撑,还能实现灯体1相对于支撑表面较大范围的旋转。
请参见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灯体1背面一侧边缘固设有枢轴支撑柱4;支架2一侧边缘设有枢轴结构;枢轴结构与枢轴支撑柱4相配合形成枢轴转动结构,使得支架2与灯体1枢转连接;枢轴结构包括:螺母5,螺栓6以及固设于支架2一侧的第一圆柱体8和第二圆柱体9;第一圆柱体8的轴心与第二圆柱体9轴心同轴,第一圆柱体8与第二圆柱体9之间空隙的宽度与枢轴支撑柱4的宽度适配,当枢轴支撑柱4放置在空隙内时,枢轴支撑柱4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圆柱体8和第二圆柱体9相接触的一端面形成面干涉;螺栓6依次穿过第一圆柱体8、枢轴支撑柱4和第二圆柱体9后通过螺母5进行锁固。
该连接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各组合件间的稳定连接,保证支架2与灯体1之间不会相对滑动,且拆卸方便,易于维护。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圆柱体8与第二圆柱体9设于第二支撑部202的一侧,且均设有通孔,枢轴支撑柱4也设有与第一圆柱体8的通孔、第二圆柱体9的通孔相对应的通孔。第一圆柱体8以及第二圆柱体9与枢轴支撑柱4接触的一端面开口宽度均小于另一端面的开口宽度,且第二圆柱体9的大开口端面与螺母5适配,螺栓6从第一圆柱体8的大开口端面一侧穿入,依次穿过第一圆柱体8的通孔,枢轴支撑柱4的通孔以及第二圆柱体9的通孔,并通过螺母5进行锁固。这样,第一圆柱体8 与枢轴支撑柱4、第二圆柱体9与枢轴支撑柱4均形成了面干涉,提供了转动所需的摩擦力,保证支架2支撑时灯体1不会滑动。支架2用手可以拉开,在拉开时,第二圆柱体9 转动以带动螺母5转动,螺母5再带动螺栓6一起转动,仅是接触面的旋转产生摩擦,锁固状态不会松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螺母5的侧面设有保护盖17,当枢轴结构安装完成后,将保护盖17安装到第二圆柱体9的大端口端面,可以保护螺母5,减少其磨损以及腐蚀;同时保护盖17安装到位时,保护盖17的侧面与第二圆柱体9的大端口端面在同一平面,保证该工作灯的整体性与美观度。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枢轴结构还包括两垫片7,两垫片7分别设置于枢轴支撑柱4的一端面与第一圆柱体8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和枢轴支撑柱4的另一端面与第二圆柱体9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垫片7的设置可以减少枢轴支撑柱4与第二支撑部 202因旋转而造成的磨损,同时增大枢转结构的摩擦力,垫片7、第二支撑部202和枢轴支撑柱4三者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达到用支架2支撑时灯体1不会自由滑动,用手拉动支架2 可以使支架2相对于灯体1旋转,螺栓6螺母5之间没有松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垫片7的材料为尼龙,枢轴支撑柱4的材料为ADC12(ADC12为一种日本的合金牌号,又称12号铝料,是Al-Si-Cu系合金,是一种压铸铝合金),第一圆柱体8和第二圆柱体9的材料为ABS塑料。
另外,支架2位于第一圆柱体8与第二圆柱体9之间空隙的边缘,对灯体1相对于支架2的旋转进行限位。在一实施例中,当支架2位于第一圆柱体8与第二圆柱体9之间空隙的边缘与枢轴支撑柱4相抵接时,灯体1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撑部201所在平面呈直角。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设计成其他角度。
再请参见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灯体1的背面设有与第一支撑部201 相适配的凹槽18,当支架2与灯体1折合时,第一支撑部201嵌入在凹槽18中,第一支撑部201的外表面与灯体1的背面在同一平面。
如图6所示,灯体1与支架2可以折合使用,当支架2嵌入灯体1的凹槽18时,灯体1的背面保持平整,可以放置在任意水平面上使用,且折合后可节省放置空间。而凹槽 18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略大于灯体1宽度的一半,相应的,第一支撑部201在灯体1 宽度方向的长度也略大于灯体1宽度的一半,如此,当将灯体1与支架2折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01完全嵌入在所述凹槽18中;而在以所述第一支撑部201进行支撑使用时,灯体1的重心往往位于第一支撑部201的范围之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灯体1近似于矩形形状,当以支架2支撑于水平桌面上时,所述灯体1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边为长边,垂直于水平方向的边为宽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支架2的第一支撑部201中心镂空为中空环状,与其相适配的,灯体1背面设置的凹槽18也为环形凹槽18。当灯体1与支架2折合时,环状第一支撑部201嵌入灯体1背面的环形凹槽18,且灯体1背面环形凹槽18的深度与第一支撑部 201厚度适配,实现支架2与灯体1折合时,灯体1背面的平整。此时,灯体1背面也可平稳支撑在支撑表面上。同时,因第一支撑部201为中空环状,中空的部分可套在手指上,进而单手握持灯体1使用,所述灯体1为手掌大小,近似于矩形形状。当然,正因为灯体 1为手掌大小,近似于矩形形状,所以灯体1也适于直接单手握持使用,并不一定非得用手指套设在环状的第一支撑部201上,但用手指套设在环状的第一支撑部201上握持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保证灯体1不易于从手中滑落。
进一步,请同时参见如图3、图4、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支撑部201的环内部还设有指环3,指环3与第一支撑部201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枢转连接;指环3外侧设有第一凸起12,第一支撑部201的环内侧设有第二凸起13,指环3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设有凸伸部10,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的连接处设有阻挡部11,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凸伸部10、阻挡部11相配合,以实现指环3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的固定。
更具体的,指环3设有一突出部分19,该突出部分19设有贯穿孔,而第一支撑部201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边缘设有与指环3的突出部分19适配的开口20,且第一支撑部201的开口20两端设置有与指环3的突出部分19贯穿孔相应的连接孔,一旋转轴14 穿过指环3的突出部分19贯穿孔与第一支撑部201的开口20两端的连接孔,实现指环3 与第一支撑部201的枢转连接。旋转轴14与指环3活动连接,旋转轴14与第一支撑部201 干涉配合。指环3旋回第一支撑部201时凸伸部10被阻挡部11阻挡,第一凸起12与第二凸起13相配合实现指环3在第一支撑部201上的固定。
指环3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旋转,当支架2与灯体1折合时,可仅直接旋出指环3,套设在使用者手指上,同时使用者握持灯体1使用,可实现移动照明,且灯体1不易滑出手掌。而且,因为第一支撑部201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略大于灯体1宽度的一半,指环3与第一支撑部201在灯体1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枢转连接,如此当支架2与灯体1折合状态时,指环3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的旋转位置,亦即相对于灯体1的旋转位置,大致位于灯体1的中心位置附近,如此更适于使用者握持使用,且灯体1不易滑出手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支撑部201包含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为两块月牙状磁铁块15,第一支撑部上设有两个月牙状收容槽,所述月牙状磁铁块15通过胶固定在所述月牙状收容槽。进一步,月牙状磁铁块15表面还贴有磁贴16,如此表面美观。
当工作环境中有铁质物体时,第一支撑部201可吸附在其上,即使该铁质物体不具有水平面而有倾斜角度时,工作灯也不会脱落。比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若有使用铁质工具,可将第一支撑部201吸附到铁质工具上,进行移动照明。
最后,如前所述,所述工作灯除支撑使用、吸附使用外,也可以单手握持使用,还可以将中空环状第一支撑部201穿过杆子从而悬挂在杆子上使用,甚至也可以将灯体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然后将工作灯夹持在腰带、口袋等位置携带使用,使用方式灵活方便,适用于多种固定环境。进一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当将第一支撑部201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1相对于支架2旋转,灯体1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8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当将第二支撑部202支撑于水平桌面时,灯体1相对于支架2旋转,灯体1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80°-90°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此时,进一步旋转灯体1,工作灯也不会倾倒,此时实际上是将灯体1的边框以及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的连接处支撑于水平桌面。当然,此时灯体1相对于支架2旋转,灯体1所在平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在90°-105°之间时,工作灯不会倾倒,角度再大时则工作灯会倾倒。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灯体1中的灯管为COB LED灯。
COB LED灯高显色,在使用者手持照明的情况下以及在支撑在工作环境的平面上对工作区域进行照明的情况下均有足够的亮度。
COB LED灯发光均匀,没有光斑,能够减少工作时工作人员的视觉误差。
另外COB LED光源在使用时健康环保,不会造成污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灯体1还设有亮度调节档位,用于控制灯管的亮度等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亮度等级可设置为弱光,普通光,强光三种亮度等级,该三种光的发光效率逐次增大。
设置多种亮度等级,使工作灯的亮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选择适合的亮度等级,保证在多种环境下都能实现满足亮度要求的照明。当当前照明环境中不需要过强的亮度时,将亮度等级调至适合的亮度等级以适应当前环境的照明需求,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灯体1背面设置了支架2,便于支撑灯体1,使该工作灯可以灵活取用;支架2分有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均可支撑在水平桌面上,且灯体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2均可旋转,提高了工作灯支撑时的照明范围。进一步的,角度可以根据应用场合进行实时调节,造型多变,满足多种场合中的照明角度需求,提高了工作灯的使用范围。同时灯体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1旋转角度较小时,该工作灯可夹持在腰带、口袋等位置,携带方便且可实现非手持的移动照明。本实用新型工作灯可手持可支撑还可吸附或悬挂,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与支架;
所述支架与所述灯体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当将所述支架支撑于水平桌面时,所述灯体可相对于所述支架进行转动,且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105°之间时,所述工作灯不会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灯体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钝角的角度为125°-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体背面一侧边缘固设有枢轴支撑柱;
所述支架一侧边缘设有枢轴结构;
所述枢轴结构与所述枢轴支撑柱相配合形成枢轴转动结构,使得所述支架与所述灯体枢转连接;
所述枢轴结构包括:
螺母,螺栓以及固设于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
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圆柱体轴心同轴,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体之间空隙的宽度与所述枢轴支撑柱的宽度适配,当所述枢轴支撑柱放置在所述空隙内时,所述枢轴支撑柱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形成面干涉;
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枢轴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圆柱体后通过螺母进行锁固;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体之间空隙的边缘与所述枢轴支撑柱相抵接时,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平面呈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结构还包括两垫片,所述两垫片分别设置于所述枢轴支撑柱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和所述枢轴支撑柱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圆柱体相接触的一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的材料为尼龙,所述枢轴支撑柱的材料为ADC12,所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材料为ABS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体的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适配的凹槽,当所述支架与所述灯体折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嵌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灯体的背面在同一平面;所述凹槽在所述灯体宽度方向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灯体宽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中心镂空成环状,环内部设有指环,所述指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灯体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枢转连接;
所述指环外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环内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指环在所述灯体宽度方向的自由末端设有凸伸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阻挡部,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凸伸部、阻挡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指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含磁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于水平桌面时,所述灯体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夹角在0°-85°之间时,所述工作灯不会倾倒;
当将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于水平桌面时,所述灯体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夹角在80°-90°之间时,所述工作灯不会倾倒;
当将所述灯体的边框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支撑于水平桌面时,所述灯体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所述灯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夹角在90°-105°之间时,所述工作灯不会倾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中的灯管为COB LED灯;所述灯体设有亮度调节档位,用于控制灯管的亮度等级;所述亮度等级为弱光、普通光、强光三种亮度等级。
CN202120137297.1U 2021-01-19 2021-01-19 工作灯 Active CN214119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7297.1U CN214119865U (zh) 2021-01-19 2021-01-19 工作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7297.1U CN214119865U (zh) 2021-01-19 2021-01-19 工作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9865U true CN214119865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7297.1U Active CN214119865U (zh) 2021-01-19 2021-01-19 工作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9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0195B2 (en) Utility illumination device
US8764253B2 (en) Hands-free multi-positional task ligh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070086192A1 (en) Adjustable working light with magnet
US20110063827A1 (en) Light System
US10386049B2 (en) Configurable multimount task lighting system
US20080186699A1 (en) Task Light System
CN112856298B (zh) 工作灯
GB2416025A (en) Multi-lamp torch with swivel handle
CN214119865U (zh) 工作灯
US20190017662A1 (en) Pocket LED Light
WO2021223679A1 (zh) 便携式照明灯具
US4265624A (en) Magnetic tracing stand
CN214223025U (zh) 一种多功能工作灯
CN209857007U (zh) 一种灯钩
CN207865153U (zh) 一种方便更换灯泡的指向性灯具
CN218972586U (zh) 可调节角度的折页灯
GB2432654A (en) Work lamp with pivoting light tube and mounting magnet
CN214332613U (zh) 一种折叠式屏幕挂灯
CN212617730U (zh) 翼式手电筒
CN215335866U (zh) 一种便携灯
CN214369519U (zh) 一种壁灯
CN213900829U (zh) 一种带防眩罩的可调节支架的投光灯
CN218626487U (zh) 一种带磁吸手持旋转工作灯
CN214038144U (zh) 一种市政用智慧照明灯
CN214664023U (zh) 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混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