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6873U -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6873U
CN214116873U CN202022848354.5U CN202022848354U CN214116873U CN 214116873 U CN214116873 U CN 214116873U CN 202022848354 U CN202022848354 U CN 202022848354U CN 214116873 U CN214116873 U CN 214116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filter layer
rainwater
drainage blind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83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嘉凝
王彦杰
燕艳
于亮
田苗
朱家真
徐凤
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83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6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6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6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所述输导结构包括输导通道,所述输导通道贯穿所述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所述输导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雨水输导至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的第一排水盲管和用于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一过滤层。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一过滤层,将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引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提高了雨水渗透率,防止地下水位降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和第一排水盲管的过滤、延缓流速之后再流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减少了雨水径流,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组成的网格状输水结构,使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均匀下渗。

Description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雨洪管理是城市开发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为了集约开发用地,工程建设中,在满足必要的退界要求后,用地红线内通常满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下室阻挡了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向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下渗,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目前主要通过地面引导的方式直接引入市政排水管道;或者用排水管贯穿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先将雨水输导至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部分雨水被土壤吸收后,剩余的雨水最终流入市政排水管。
采用上述的排水方式,会使雨水径流较大,即雨水流入市政排水管的集中程度较大。当下大雨时,市政排水管在短时间内可能流入大量的雨水,导致地面的雨水不能及时排放而发生内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的排水方式导致雨水渗透率较低或雨水径流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所述输导结构包括输导通道,所述输导通道贯穿所述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所述输导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雨水输导至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的第一排水盲管和用于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一过滤层。
可选的,所述输导结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导结构均匀的分布在地下室所在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底板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输导通道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均与水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位于所述输导通道的中心位置;所述输导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水平设置,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依次连通,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将所述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分割成多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由两种以上直径的卵石混合均匀后铺设而成。
可选的,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多块塑料排水板,所述第二排水盲管设置在两块所述塑料排水板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连通位置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稳固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盲管、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二过滤层;在所述输导通道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底部标高低于或等于所述塑料排水板的底部标高;在所述输导通道以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部;所述第二过滤层由卵石铺设而成,所述第二过滤层中的卵石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层中卵石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所用的卵石与所述第一过滤所用的卵石相同;所述第三过滤层位于地面绿化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塑料排水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部和所述第三过滤层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用于过滤的无纺布或土工布,所述塑料排水板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与所述第三过滤层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连成一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部的标高低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标高。
可选的,所述输导通道的侧壁上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护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一过滤层,将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引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提高了雨水渗透率,防止地下水位降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和第一排水盲管的过滤、延缓流速之后再流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减少了雨水径流,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组成的网格状输水结构,使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均匀下渗。
2、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将积水排至地下室集水井,通过水泵等装置排入市政管网。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生态环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为了减少市政管网排水径流量,为紧凑型满铺地下室的工程项目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雨水至自然土壤的输导路径。
3、本实用新型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模数化的合理布局,对雨水进行有组织、主动地收集和输导,并不是一种地下室顶板产生积水后进行补救排水的装置。
4、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要求快导、快排。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均匀分布有组织的输导结构,地下室顶板上方雨水通过过滤层、排水盲管的过滤和减速,慢输、慢渗、慢导地输导至地下室底板下方,有利于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排水效果的持续性。
5、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将积水导入地下室室内范围内的排水管排水,增加了积水渗入地下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疏导通道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外墙以及地下室底板之间均有防水层进行隔离,避免了引起地下室渗漏和室内潮湿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输导结构在地下室顶板上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输导结构在地下室底板上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输导结构在地下室中布局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输导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布置后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输导通道-1,第一排水盲管-101,第一过滤层-102;地下室顶板-2;地下室底板-3;地下室外墙-4;结构柱-5;第二排水盲管-6;塑料排水板-7;第二过滤层-8;第三过滤层-9;地面绿化-10;无纺布或土工布-11;保护层-12;防水层-13;混凝土层-14;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所述输导结构包括输导通道1,所述输导通道1贯穿所述地下室顶板2、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3,所述输导通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雨水输导至所述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中的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用于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一过滤层102。其中,输导通道1的顶部可以位于地面绿化10 的下方,也可以与地面平行;当地下室内部有楼板时,所述输导通道1需要贯穿楼板;第一排水盲管101可以竖直或者稍微倾斜设置在输导通道1内;所述第一过滤层102可以用卵石或碎石块铺设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通过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一过滤层102,将地下室顶板2上方区域的雨水引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15中,提高了雨水渗透率,防止地下水位降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102和第一排水盲管101的过滤、延缓流速之后再流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15中,减少了雨水径流,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
可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输导结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导结构均匀的分布在地下室所在的区域。设置多个所述输导结构可以提高输水效率。在具体施工时,所述输导通道1的横截面(平行于水平面方向上的截面)可以是矩形,横截面尺寸不小于1.0米×1.0米。输导通道1间距可以结合项目柱网尺寸模数和地下室内的通行需求确定,例如结合地下室外墙4和结构柱5确定输导通道1的位置,输导通道1的间距可以在36~60米之间,多个输导通道1 可以按照矩阵的形式均匀分布。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地下室顶板2和所述地下室底板3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输导通道1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101均与水平面垂直。这样设置,方便在施工地下室顶板2和地下室底板3时,预留输导通道1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方便施工输导结构。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排水盲管101位于所述输导通道1的中心位置;所述输导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水平设置,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盲管101依次连通,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将所述地下室顶板2上方区域分割成多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区间。第一排水盲管101的管壁和第二排水盲管6的管壁具有单向引水性能,即雨水从管壁的外侧向管壁内流动。设置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可以使多个输导结构更加均衡的分担雨水,雨水经过第二排水盲管6引导至第一排水盲管 101后流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中,使地下室顶板2上方区域的雨水均匀下渗。在具体施工时,由于场地限制,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可以将所述地下室顶板2上方区域分割成多个面积不相等的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由两种以上直径的卵石混合均匀后铺设而成。具体的,第一过滤层102可以选用直径为30~50毫米的卵石,只要第一过滤层 102能够输导雨水即可。
可选的,如图1~5所示,所述地下室顶板2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多块塑料排水板7,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设置在两块所述塑料排水板7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101连通位置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稳固所述第一排水盲管101和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二过滤层8;在所述输导通道1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8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水盲管6的底部标高低于或等于所述塑料排水板7 的底部标高;在所述输导通道1以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8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的顶部;所述第二过滤层8由卵石铺设而成,所述第二过滤层8中的卵石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02中卵石的直径。
第二过滤层8中的卵石的直径可以为直径为10~30毫米的卵石。设置第二过滤层8,可以增加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二排水盲管6的稳定性,并增加雨水的过滤路径和环流路径。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过滤层8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层9,所述第三过滤层9所用的卵石与所述第一过滤所用的卵石相同;所述第三过滤层9 位于地面绿化10的下方。在第二过滤层8的上方设置第三过滤层9可以防止第二过滤层8中的卵石被雨水冲走流失,设置地面绿化10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吸收并初步过滤雨水。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塑料排水板7的顶部、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的底部和所述第三过滤层9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用于过滤的无纺布或土工布11,所述塑料排水板7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11与所述第三过滤层9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11连成一体。设置无纺布或土工布11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塑料排水板7、第一排水盲管101、第二排水盲管6和过滤层被泥土或杂物堵塞,其中,过滤层是指由所述第一过滤层102、所述第二过滤层8和所述第三过滤层 9组成。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过滤层8和所述第一过滤层102之间设置一层无纺布或土工布11。这样可以防止泥土或杂物流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15中。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的底部的标高低于所述地下室底板3的标高,即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的底部的入土深度大于所述地下室底板3 的入土深度。具体的,所述第一过滤层102的底部的入土深度大于所述地下室底板3的入土深度为300毫米以上,这样设置可以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地下室底板3的土壤,防止地下室底板3下陷。
可选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输导通道1的侧壁上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护层12、防水层13和混凝土层14。保护层12可以是聚苯板或其它硬质塑料板,设置保护层12、防水层13和混凝土层14可以防止输导通道1漏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主要适用于采用桩基的地下室建设项目,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
作为具体的施工案例,参考图1~5所示,可以先开挖地下室,输导通道1 的底部挖深深于地下室挖深不小于300毫米,输导通道1的侧壁施工完保护层 12、防水层13和混凝土层14后,灌入直径为30~50毫米的卵石,卵石中间埋入直径不小于300毫米的第一排水盲管101,继续灌入卵石并分层压实。在地下室顶板2上方,设置基本的防水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塑料排水板7,第二排水盲管6的位置不设置塑料排水板7。如果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较厚,可以把第二排水盲管6下方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稍微做薄一些,这样可以使第二排水盲管6的底部标高低于塑料排水板7的底部标高。如果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比较薄,整个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通常做成平的,当第二排水盲管6和塑料排水板7 放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时,第二排水盲管6的底部标高等于塑料排水板7的底部标高。在输导通道1之间铺设直径不小于300毫米的第二排水盲管6,第二排水盲管6与输导通道1内的第一排水盲管101连通。第二排水盲管6的外围 (除去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接触的位置)以及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二排水盲管6交接处四周先铺设直径为10~30毫米的卵石过滤层(即所述第二过滤层8),上方再铺一层直径为30~50毫米的卵石过滤层(即所述第三过滤层9)。所述第一过滤层102、所述第二过滤层8和所述第三过滤层9组成的过滤层,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二排水盲管6均位于过滤内,过滤层上方以及底部设置无纺布或土工布11一道,隔离土壤和滤水层,防止土壤流失。地下室顶板2范围内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盲管6周边的卵石过滤,由外向内导入第二排水盲管6,通过第二排水盲管6的输导,汇集至输导通道1中的第一排水盲管101,进而输导至地下室底部的自然土壤中,其中,有一小部分雨水经过过滤层直接流入地下室底部的自然土壤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一过滤层102,将地下室顶板2上方区域的雨水引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中,提高了雨水渗透率,防止地下水位降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102和第一排水盲管101的过滤、延缓流速之后再流入地下室底板3下方的土壤15中,减少了雨水径流,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通过第一排水盲管101和第二排水盲管6组成的网格状输水结构,使地下室顶板2 上方区域的雨水均匀下渗。
2、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将积水排至地下室集水井,通过水泵等装置排入市政管网。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生态环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为了减少市政管网排水径流量,为紧凑型满铺地下室的工程项目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雨水至自然土壤的输导路径。
3、本实用新型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模数化的合理布局,对雨水进行有组织、主动地收集和输导,并不是一种地下室顶板产生积水后进行补救排水的装置。
4、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要求快导、快排。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均匀分布有组织的输导结构,地下室顶板上方雨水通过过滤层、排水盲管的过滤和减速,慢输、慢渗、慢导地输导至地下室底板下方,有利于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排水效果的持续性。
5、常规地下室顶板积水处理装置通常将积水导入地下室室内范围内的排水管排水,增加了积水渗入地下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疏导通道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外墙以及地下室底板之间均有防水层进行隔离,避免了引起地下室渗漏和室内潮湿的不利影响。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导结构包括输导通道,所述输导通道贯穿所述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所述输导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雨水输导至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的第一排水盲管和用于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一过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导结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导结构均匀的分布在地下室所在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底板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输导通道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均与水平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位于所述输导通道的中心位置;所述输导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水平设置,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依次连通,所述多根第二排水盲管将所述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分割成多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由两种以上直径的卵石混合均匀后铺设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多块塑料排水板,所述第二排水盲管设置在两块所述塑料排水板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一排水盲管连通位置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稳固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盲管、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二过滤层;在所述输导通道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底部标高低于或等于所述塑料排水板的底部标高;在所述输导通道以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部;所述第二过滤层由卵石铺设而成,所述第二过滤层中的卵石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层中卵石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所用的卵石与所述第一过滤所用的卵石相同;所述第三过滤层位于地面绿化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排水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部和所述第三过滤层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层用于过滤的无纺布或土工布,所述塑料排水板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与所述第三过滤层的顶部的无纺布或土工布连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部的标高低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导通道的侧壁上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护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层。
CN202022848354.5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Active CN214116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8354.5U CN21411687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8354.5U CN21411687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6873U true CN21411687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8354.5U Active CN214116873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6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6724B (zh) 种植屋面排水结构
CN110847327B (zh)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顶板的防排水施工方法
CN110004935A (zh) 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
KR100721225B1 (ko) 연약지반의 간극수 배수구조 및 배수방법
CN113294205A (zh) 一种地铁车站地下水导流结构及施工方法
LU501840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ter pressure on floor in foundation pit floor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structure thereof
WO2018036317A1 (zh) 一种集水排浸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25175B (zh) 山区大型弃碴场加固防护构造
CN102373675B (zh) 装配式涵洞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59196A (zh)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CN213233719U (zh) 边坡地表截排水结构
CN104343177A (zh) 地下排水通道
CN214116873U (zh) 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
CN204898465U (zh) 冻土区碟形生态排水设施
CN108222216B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63925U (zh) 一种截水渗沟系统
CN214574059U (zh) 户外变电站电缆沟
CN212772405U (zh) 膨胀土路堑边坡深浅层排水结构
CN107975124A (zh) 海绵城市砂井排水系统
CN108755724A (zh) 综合管廊体外疏排水防水方法
CN213653515U (zh) 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综合微型管廊
CN210507326U (zh) 一种截导型生态排水沟
CN105178133B (zh) 冻土区碟形生态排水设施及其建筑方法
CN211972919U (zh) 一种基于隧道口半路堑段基床翻浆冒泥整治系统
CN218990360U (zh) 一种在室外条件下应用的倒坡雨水渗透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