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5533U -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5533U
CN214105533U CN202022541647.9U CN202022541647U CN214105533U CN 214105533 U CN214105533 U CN 214105533U CN 202022541647 U CN202022541647 U CN 202022541647U CN 214105533 U CN214105533 U CN 21410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tube
medical catheter
electrod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1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梦瑶
梁波
孙毅勇
钱英
杨伟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41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所述医用导管包括:导管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导电层和第二管体;电极,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上;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并裸露在所述导管体的外部;以及,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近端,并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该医用导管能够与三维电定位装置联合使用,以指导所述医用导管的远端沿人体管腔到达预定位置,具有极低射线、精准定位和导航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电生理介入手术是临床上诊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常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结构、形状及尺寸的导引鞘来建立患者体内的病变部位与外界操作端的通道,以将消融导管或药物引导至病变部位。
导引鞘包括导管体和手柄,导管体具有作为工作通道的内腔,并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用于沿人体管腔(例如血管)进入到病变部位,所述近端用于与手柄连接,以供医护人员操作。在导引鞘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会根据预期用途将所述远端预塑成不同的弯型,使其与特定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形态相适应,便于进入病变部位。
传统的电生理介入手术是在X射线透视指导下实施的,是一种二维平面视角下的技术,医生只能结合X射线成像和操作方法,在体内建立导引通道,准确度较低、风险较高。近年来,“绿色电生理三维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具有极低射线、精准定位和导航等特点,降低了射线对医患双方的伤害,能够使得介入手术治疗越来越精准、安全和轻松。但是电生理介入手术还处在结合X成像的二维模式,“电生理三维系统”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无法实现极低射线、精准定位和导航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和导引鞘,该医用导管可在电定位三维系统的指导下介入人体,以到达病变部位,实现极低射线、精准定位和导航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包括:
导管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导电层和第二管体;
电极,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上,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并裸露在所述导管体的外部;以及,
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近端,并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电极的远端;所述套管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所述套管的远端形成为锥形尖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裸露在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导电层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导电层的近端至少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套管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上;所述电极套装在所述导电层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之近端的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
可选地,所述套管的外表面、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的连接处的端面齐平,平滑过渡,以使所述医用导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可选地,还包括导电胶,设置在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管体的窗口,以使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窗口处的部分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基座和连接部;所述基座嵌入所述窗口以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之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环。
可选地,所述电极的远端端部到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端部的距离为2mm-3mm;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3D-73D,所述套管的邵氏硬度为25D-45D;和/或,所述窗口的近端端部到所述导管体的近端端部的距离为2mm-4mm。
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远端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管体上设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电极的近端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引鞘,包括鞘座和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鞘座与所述导管体的近端连接,并与所述导管体连通;所述鞘座覆盖所述窗口,并裸露至少部分所述导电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导管及导引鞘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前述的医用导管包括导管体、电极和导电连接件;其中,所述导管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导电层和第二管体;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且所述电极裸露在所述导管体的外部;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近端,并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在执行电生理介入手术时,将所述导电连接件与三维定位装置电性连接,即可实现所述医用导管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的电信号连接,以在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的指导下进行电生理介入手术,具有极低射线、精准的定位及导航等优点。
第二、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电极的远端,所述套管的远端形成为锥形尖端,且所述套管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使得所述医用导管的远端更容易沿人体的管腔到达病变位置,减少对血管等人体组织的损伤。
第三、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管体的窗口,以使所述导电层之近端对应于所述窗口处的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这样所述导弹连接件便可以在所述窗口处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特别地,当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基座和连接环时,所述基座嵌入所述窗口以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环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电性连接件能够通过一可拆卸的的第二导线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连接,或者所述电性连接件能够通过导电夹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的连接导线连接。该结构的所述导电连接件不易损坏,可提高医用导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导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导管体与电极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导管体、电极及套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引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导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引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引鞘与一可拆卸的第二导线连接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医用导管;
100-导管体;
110-第一管体,120-导电层,130-第二管体,131-窗口;
101-抽吸孔;
200-电极;
300-导电连接件;
310-基座,320-连接环;
400-套管;
410-锥形尖端
20-鞘座;
21-侧支;
30-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述医用导管10包括导管体100、电极200和导电连接件300。其中,所述导管体10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110、导电层120和第二管体130。所述电极200设置在所述导管体100的远端400,所述电极200与所述导电层120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极200裸露在所述导管体100的外部。所述导电连接件300设置在所述导管体100的近端,并与所述导电层120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300用于与三维定位系统电性连接。
如此结构的所述医用导管10,当其远端通过人体管腔伸入体内时,所述电极200能够采集电信号,并经由所述导电层120传导至所述导电连接件300,进而传递至所述三维定位装置,以使所述导管体100的远端可在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的指导下继续沿人体管腔进入至预定位置,实现电生理介入手术的极低射线、精准定位和导航的优点。
可选地,所述医用导管10还包括套管400,所述套管400设置在所述电极100的远端。并优选所述套管400的远端形成为锥形尖端410,且所述套管400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130的硬度。并且,通过硬度较小的所述套管400的远端形成所述锥形尖端410,有利于穿过人体管腔,减少对腔壁的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130的邵氏硬度为63D-73D,所述套管400的邵氏硬度为25D-45D。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裸露”的含义是未被遮挡,例如,所述电极裸露在所述导管体的外部是指在所述医用导管未使用时所述电极未被所述导管体遮挡而裸露于空气环境中。
更为详细地,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导管体100中,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裸露在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部(即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未被所述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二管体130遮挡)。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部(即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至少部分未被所述第二管体130遮挡),且所述导电层120的近端至少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部(即所述导电层120的近端至少部分未被所述第二管体130遮挡)。所述套管400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上,所述电极200套装在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的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所述导电连接件300设置在所述导电层120之近端的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部的区域上。
所述医用导管10可通过下述的方法进行组装:首先,将所述电极200套装在所述导电层120之远端的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例如在所述导电层120之远端的外表面上环涂导电胶(图中未示出),通过所述导电胶将所述电极200粘贴至所述导电层120上。然后,将一套管400套装至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此时所述套管400为圆柱形结构。接着,对所述套管400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套管400固定在所述导管体100上,并使所述套管400的远端形成所述锥形尖端410。
一般地,在组装所述医用导管10时,所述电极200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30的远端抵接,所述电极200的远端与所述套管400的近端抵接,并优选所述电极200的远端与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端部齐平,且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径、所述电极200的外径及所述套管400的近端的外径相等,以使所述第二管体130、所述电极200及所述套管400的相接处平整无凸起,从而所述医用导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有利于其在人体管腔中穿行,避免损伤管腔和其他组织。可选地,所述电极200的远端端部到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端部的距离为2mm-3mm,即所述电极200靠近所述导管体100的远端,定位鞘管尖端更准确。
可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管体100的原材料中,所述第一管体110、所述导电层120及所述第二管体130的远端端部齐平,此时可对所述第二管体130的远端进行部分切削或打磨以去除该部分的管体材料,以使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裸露;再对所述导电层120的远端进行部分切削或打磨以去除该部分的管体材料,以使所述第一管体110的远端裸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110和所述第二管体130均为高分子管材,所述第一管体110的内壁光滑,以方便贯穿导丝以及导入其他药物等。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壁光滑,方便在人体管腔中穿行。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层120可以是由导电材料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比如:不锈钢导电材料),其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110的外表面上,再在导电层120的外部通过挤出工艺加工出所述第二管体130,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管体130的部分材料将进入导电层120的缝隙中。但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即使第二管体130的部分材料进入导电层120中与导电层120结合为一体,由于第二管体130的主要部分仍然覆盖于导电层120外,因此,也被视为第一管体110、导电层120和第二管体130沿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布置,即,导电层120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10和所述第二管体130之间。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110、所述导电层120及所述第二管体13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组合于一体,只要所述导电层120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10和所述第二管体130之间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述第二管体130的近端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管体130的窗口131,以使所述导电层120位于所述窗口131处的部分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130的外部。所述导电连接件300为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远端可缠绕在所述窗口131处的所述导电层120上,或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导电层120上,以与所述导电层12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用于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窗口131的近端端部到所述导管体100的近端端部的距离为2mm-4mm,这样设置是为了能够将所述医用导管的近端的窗口131与一手柄例如鞘座20注塑于一体(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体10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抽吸孔101,所述抽吸孔101位于所述电极200的近端侧,将所述抽吸孔101设置在所述导管体100的侧壁上,可减少抽吸操作时产生空洞气泡。更进一步地,所述抽吸孔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吸孔101绕所述导管体100的轴线螺旋排列,以避免多个所述抽吸孔101同时堵塞。其中,最靠近所述套管400的一个所述抽吸孔101的中心到所述套管400的远端端部的距离为8mm-10mm,例如9mm。
此外,所述导管体100的远端被热加工并塑造为具有合适的弯型,以适应于不同的生理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引鞘,包括如前所述的医用导管10和鞘座20,所述导管体100的所述近端与所述鞘座20连通,且所述导电连接件300贯穿所述鞘座20,并部分地裸露在所述鞘座20外,以能够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电性连接。即所述鞘座20覆盖所述窗口131,并使所述导电连接件至少部分地裸露在所述鞘座20外部。
可选地,所述鞘座20上还设置有侧支21,所述侧支21与所述第一管体110的内腔连通,用于执行抽吸、补液、采样、及压力监控等操作。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导管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300的结构不同。请参考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300为金属材料件,包括基座310和连接部,其中所述基座310用于嵌入所述第二管体130之近端的所述窗口131,并与所述导电层120通过锡焊连接或者导电胶粘接于一体,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130之外表面。
请参考图8,将所述医用导管与鞘座20连接时,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鞘座20,并伸出至所述鞘座20的外部。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可以是连接环320,这样在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联合使用时,可通过一导电夹(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连接环320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的连接导线,或者通过一可拆卸的第二导线30缠绕在所述连接环320上之后,再与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连接(如图9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所述基座310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底面通过锡焊或者导电胶粘接的方式与导电层120电性连接,连接面较大且牢固,有利于提高电信号传输时的强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无需在所述窗口处缠绕导线,简化安装步骤,也避免固定式的导线发生断裂损坏后导致整个导引鞘报废,降低成本。再一方面,所述基座310嵌入所述窗口131中,通过对所述基座310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其与所述窗口131相匹配,就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的注塑模具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鞘座20注塑在所述导管体100的近端,并保持鞘座20与所述导管体100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成本。
本申请中所述的用语“裸露”或“遮挡”是为了说明两个部件(例如导电层与第一管体、导电层与第二管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考虑所述两个部件与其他部件组装或结合后的形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管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导电层和第二管体;
电极,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上,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并裸露在所述导管体的外部;以及,
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体的近端,并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电极的远端;所述套管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所述套管的远端形成为锥形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裸露在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导电层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导电层的近端至少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所述套管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上;所述电极套装在所述导电层的远端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之近端的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的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的连接处的端面齐平,平滑过渡,以使所述医用导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胶,设置在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管体的窗口,以使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窗口处的部分裸露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基座和连接部;所述基座嵌入所述窗口以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管体之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远端端部到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端部的距离为2mm-3mm;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3D-73D,所述套管的邵氏硬度为25D-45D;和/或,所述窗口的近端端部到所述导管体的近端端部的距离为2mm-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远端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体上设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电极的近端侧。
12.一种导引鞘,其特征在于,包括鞘座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鞘座与所述导管体的近端连接,并覆盖所述导管体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连接处,且使至少部分所述导电连接件裸露于所述鞘座外部。
CN202022541647.9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Active CN21410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1647.9U CN214105533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1647.9U CN214105533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5533U true CN21410553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2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1647.9U Active CN214105533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5759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CG guided vascular access
CA2601872C (en) Forward looking imaging guidewire
US6120476A (en) Irrigated tip catheter
EP2915499A1 (en) Intravascular sheath with mapping capabilities to deliver therapeutic devices to a targeted location within a blood vessel
JP2010531718A (ja) 改良されたカテーテル
EP2615990B1 (en) Irriga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flexible electrodes
CN102274018B (zh) 快速交换标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EP4218579A1 (en) Intraluminal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cardiovascular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210275054A1 (en) Ntravascular sensing devices having flexible tip structure
CN114366250B (zh) 套筒、注射装置、注射系统、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N214105533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鞘
CN105796093B (zh) 中心静脉导管套件
US20110270090A1 (en) Needle having ultrasound opaque elements
EP3693049B1 (en) Catheter tip assembly for a catheter shaft
CN110811546B (zh) 具有集成光纤的导丝
CN220442710U (zh) 一种带侧孔和激光光纤的导引导管
CN112294433A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系统
WO2021192283A1 (ja) 薬液注入針および薬液注入針システム
CN219501801U (zh) 一种可变径医用导丝
CN212997772U (zh) 快速输血装置
CN215084031U (zh) 一种亲水性血管内造影导管
CN218220782U (zh) 多腔导引鞘
CN211325573U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系统
JP2021142213A (ja) 穿刺針、針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