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5085U -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 Google Patents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05085U CN214105085U CN202023148501.4U CN202023148501U CN214105085U CN 214105085 U CN214105085 U CN 214105085U CN 202023148501 U CN202023148501 U CN 202023148501U CN 214105085 U CN214105085 U CN 2141050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upporting part
- chin
- forehead
- wat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其包括沿纵向一前一后设置的额部支撑部和下颏支撑部,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支撑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条凹槽,凹槽中嵌设水囊且水囊注满水后高出支撑面,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侧壁上设有注水接头。上述俯卧位头垫中的水囊沿支撑面横向延伸布置,可以减轻注水和排水时左右两侧支撑变化不同步导致头部左右晃动的问题,能够给患者头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同时通过对不同水囊的充、放水,达到改变下颏及额部支撑点的目的,从而为受压部位减压,另外,水囊中注入的水可以带走接触部位的热量,降低患者面部与支撑部位接触处的皮肤的潮湿感,有效防止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背景技术
在做脊椎手术时,需要患者脸朝下俯卧于手术床上,为了使处于全麻状态的病人头部处于合适位置,通常会在手术床上放置一个头垫来支撑患者的头部。常见的头垫形状如图1所示,其包括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上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之间为插管及观察凹部3,手术时病人的气管插管由插管及观察凹部3引出接上麻醉机的呼吸管道,医务人员也可以从该插管及观察凹部3观察到患者面部状态。目前的头垫大多采用硅胶等软胶材料一体制成,未能考虑到患者的脸型差异,对于长脸型者,为了避免眼球受压,下颏及牙齿都可能压在支撑垫上。同时患者的下颏和额头长时间压在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上,容易导致患者脸部局部供血不足、受压部位皮肤被压红,严重者发生压疮。
中国专利文献CN201189263Y公开了一种变支撑位俯卧位头垫,其通过多对沿颜面中线对称分布且可调压力的下颏气囊和额部气囊构成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通过定时改变不同气囊中的充气压力达到改变头垫对面部的支撑点位置,由此避免患者下颏及额部因长期受压导致皮肤被压红、起水泡的压疮的问题。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111228056A也公开了一种手术用俯卧位头垫,与文献CN201189263Y不同,其是在额部支撑部1处设置蛙镜形充气垫圈、在下颏支撑部2处设置弧形充气垫圈,再根据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患者两个眼眶上部、两眉间、两个颧骨和下巴处的压力数据来控制蛙镜形充气垫圈和弧形充气垫圈的充放气,进而调节头垫支撑部位的软硬度和高度,以此减轻患者面部受压损伤的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上述两种结构的头垫能够解决传统头垫支撑点位置、软性度及支撑高度不能调节的问题,但是在文献CN201189263Y中,由于其所设置的气囊对称分布在颜面中线两侧,气囊交替充放气时,容易出现左右两侧气囊不同步的情况,从而引起患者头部晃动。另外,由于患者脸型差异,不同患者的额部与下颏距离并不相同,而上述两篇文献中的头垫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之间的间距并不能调节。对于额部与下颏距离偏大的患者而言,若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间距过短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眼球受压,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反之,对于额部与下颏距离偏短的患者而言,若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间距过长,则头垫不能给患者头部提供良好的支撑,并且由于头垫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面积偏小,患者面部与头垫接触部位的压强偏高,难以达到减轻患者面部受压损伤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位可调节、能给患者头部提供可靠支撑的俯卧位头垫,利用该俯卧位头垫可减轻患者术中面部受压损伤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包括沿纵向一前一后设置的额部支撑部和下颏支撑部,在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之间形成有插管及观察凹部,在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支撑面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延伸至支撑面的左右边缘处,所述凹槽中嵌设有长条形的水囊且所述水囊注满水后能够高出支撑面,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侧壁上设有注水接头,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内设有将水囊与注水接头连通的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额部支撑部与下颏支撑部活动连接,所述额部支撑部和下颏支撑部的间隔距离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额部支撑部和下颏支撑部的底部是通过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连接,所述滑槽和滑轨沿纵向延伸,使得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能够沿纵向相对移动,进而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颏支撑部或额部支撑部上设有滑轨锁止机构,所述滑轨锁止机构用于锁止滑轨以限制其沿滑槽滑动。
其中,所述滑轨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块、顶紧弹簧和调节螺栓,所述顶紧弹簧套在调节螺栓的杆部上并推抵住调节螺栓的头部,所述锁止块与调节螺栓的杆部前端连接,旋拧所述调节螺栓推动锁止块抵靠住滑轨,从而锁止所述滑轨并限制其沿滑槽滑动。
其中,所述注水接头的数量与水囊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水囊对应与一个注水接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水接头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切口,所述弹性密封件在针管从切口抽出后依靠自身弹性实现对切口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还包括循环注水系统,所述循环注水系统包括水泵、供水主管、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回水主管、密闭的蓄水盒以及用于控制管路中水流通断的电磁阀;
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水接头,所述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内还设有将水囊与排水接头连通的管道;
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蓄水盒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供水主管连接,所述供水主管连接各供水支管,所述供水支管与注水接头连接,所述回水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接头和回水主管,所述回水主管连接蓄水盒,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能够控制供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以及能够控制回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的管路中。
具体而言,所述电磁阀对应设置在供水支管或供水支管与水囊之间的管路中以及回水支管或回水支管与水囊之间的管路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磁阀设置在供水支管与供水主管的连接处以及回水主管与回水支管的连接处,所述供水主管、回水支管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进口端,所述供水支管、回水主管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出口端,所述电磁阀为两位多通阀或多位多通阀。
与传统的俯卧位头垫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的支撑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沿横向延伸的水囊,通过定时往不同水囊中注水和排水,就能改变头垫对患者面部支持点的位置,由此缓解患者面部同一位置长时间受压损伤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囊沿横向延伸布置,在定时往不同水囊中注水和排水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减轻两侧支撑变化不同步导致头部左右晃动的问题,从而能够给患者头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同时通过对不同水囊的充、放水,达到改变下颏及额部支撑点的目的,从而为受压部位减压。另外,与传统的俯卧位头垫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囊给患者头部提供支撑,水囊中注入的水能够有效带走接触部位的热量,配合定时往不同水囊中注水和排水能大大缓解患者面部接触处的皮肤潮湿感,有效防止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俯卧位头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俯卧位头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俯卧位头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俯卧位头垫调节下颏支撑部和额部支撑部间距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和3中俯卧位头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和3中循环注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滑轨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额部支撑部 2——下颏支撑部 3——插管及观察凹部
4——水囊 5——注水接头 6——滑轨
7——滑轨锁止机构 8——循环注水系统 7a——锁止块
7b——顶紧弹簧 7c——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纵向”、“横向”、“ “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3个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下面3个实施例存在以下共同的特征:如图2和5所示,与现有的俯卧位头垫一样,以下3个实施例中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也都包括沿纵向一前一后设置的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在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之间形成有插管及观察凹部3,与现有俯卧位头垫不同的是,3个实施例均在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支撑面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凹槽,凹槽沿横向延伸至支撑面的左右边缘处,凹槽中嵌设有长条形的水囊4且水囊4注满水后能够高出支撑面,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侧壁上设有注水接头5,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内设有将水囊4与注水接头5连通的管道(连通水囊4与注水接头5的管道在附图中未示出)。
与传统的俯卧位头垫相比,图2和图5所示俯卧位头垫通过在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支撑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沿横向延伸的水囊4,只需定时往不同水囊4中注水和排水,就能改变头垫对患者面部支持点的位置,由此缓解患者面部同一位置长时间受压损伤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图中水囊4沿横向延伸布置,在定时往不同水囊4中注水和排水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减轻两侧支撑变化不同步导致头部左右晃动的问题,从而能够给患者头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同时通过对不同水囊的充、放水,达到下颏及额部支撑点变换的目的,从而为受压部位减压。另外,与传统的俯卧位头垫不同,由于采用了水囊4给患者头部提供支撑,水囊4中注入的水能够有效带走接触部位的热量,配合定时往不同水囊4中注水和排水就能大大缓解患者面部接触处皮肤潮湿感,从而更好地减轻患者术中面部受压损伤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俯卧位头垫中下颏支撑部2与额部支撑部1固定不动不同,在以下3个实施例中,下颏支撑部2与额部支撑部1还都是活动连接,从而使得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的间距可调节(相当于插管及观察凹部3的纵向宽度可调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患者脸形长短将下颏支撑部2与额部支撑部1的间距调节到合适距离(即头垫的颏额支撑位间距可以根据患者脸形来调节),从而使得头垫支撑位与患者脸部更贴合,有利于压力均匀分散,避免患者面部局部压强过高以及头垫压到患者眉骨和眼球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面部受压损伤的情况。
具体实施时,见图3和4所示,前述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的底部可以通过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6连接,滑槽和滑轨6沿纵向延伸,由此使得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能够沿纵向相对移动,进而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在下颏支撑部2或额部支撑部1上设有滑轨锁止机构7,滑轨锁止机构7用于锁止滑轨6以限制其沿滑槽滑动。滑轨锁止机构7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结构,如图7所示,其包括止块7a、顶紧弹簧7b和调节螺栓7c,顶紧弹簧7b套在调节螺栓7c的杆部上并推抵住调节螺栓7c的头部,锁止块7a与调节螺栓7c的杆部前端连接,正向旋拧调节螺栓7c,顶紧弹簧7b受压缩,调节螺栓7c推动锁止块7a抵靠住滑轨6,通过锁止块7a与滑轨6接触部位的摩擦力从而锁止滑轨6并限制其沿滑槽滑动。为了保证锁止块7a与滑轨6之间的摩擦力,锁止块7a可以采用防滑橡胶材料制成。
实施例1:
对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和3共同的特征在前面已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2和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适用于采用人工方式往水囊4注水以及将水囊4内的水抽出。为便于人工操作,注水接头5的数量与水囊4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水囊4都对应与一个注水接头5相连。其中,注水接头5最好采用可自闭合的接头,例如注水接头5包括有弹性密封件,在弹性密封件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切口,弹性密封件在针管从切口抽出后依靠自身弹性实现对切口密封。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增加了循环注水系统8,其中,见图6所示,循环注水系统8包括水泵、供水主管、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回水主管、密闭的蓄水盒以及用于控制管路中水流通断的电磁阀(电磁阀在图中未示出)。
为便于管道连接,在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水接头(排水接头在附图中未示出),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内还设有将水囊4与排水接头连通的管道(该将水囊4与排水接头连通的管道在附图中亦未示出)。
将水泵的进水端与蓄水盒相连,将水泵的出水端与供水主管连接,将各供水支管的一端与供水主管连接,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注水接头连接,将回水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接头和回水主管,回水主管再连接蓄水盒,电磁阀应当设置在能够分别控制供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以及回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的管路中。
具体而言,控制供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的电磁阀可以对应设置在供水支管或者供水支管与水囊4之间的管路中。控制回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的电磁阀可以设置在回水支管或者回水支管与水囊4之间的管路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主要在于电磁阀设置的位置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设置在供水支管与供水主管的连接处以及回水主管与回水支管的连接处,供水主管、回水支管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进口端,而供水支管、回水主管则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出口端,该电磁阀可以采用两位多通阀或多位多通阀。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Claims (10)
1.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包括沿纵向一前一后设置的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在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之间形成有插管及观察凹部(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支撑面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延伸至支撑面的左右边缘处,所述凹槽中嵌设有长条形的水囊(4)且所述水囊(4)注满水后能够高出支撑面,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侧壁上设有注水接头(5),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内设有将水囊(4)与注水接头(5)连通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额部支撑部(1)与下颏支撑部(2)活动连接,所述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的间隔距离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额部支撑部(1)和下颏支撑部(2)的底部通过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6)连接,所述滑槽和滑轨(6)沿纵向延伸,使得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能够沿纵向相对移动,进而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颏支撑部(2)或额部支撑部(1)上设有滑轨锁止机构(7),所述滑轨锁止机构(7)用于锁止滑轨(6)以限制其沿滑槽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锁止机构(7)包括锁止块(7a)、顶紧弹簧(7b)和调节螺栓(7c),所述顶紧弹簧(7b)套在调节螺栓(7c)的杆部上并推抵住调节螺栓(7c)的头部,所述锁止块(7a)与调节螺栓(7c)的杆部前端连接,旋拧所述调节螺栓(7c)推动锁止块(7a)抵靠住滑轨(6),从而锁止所述滑轨(6)并限制其沿滑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接头(5)的数量与水囊(4)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水囊(4)对应与一个注水接头(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接头(5)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切口,所述弹性密封件在针管从切口抽出后依靠自身弹性实现对切口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注水系统(8),所述循环注水系统(8)包括水泵、供水主管、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回水主管、密闭的蓄水盒以及用于控制管路中水流通断的电磁阀;
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水接头,所述下颏支撑部(2)和额部支撑部(1)内还设有将水囊(4)与排水接头连通的管道;
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蓄水盒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供水主管连接,所述供水主管连接各供水支管,所述供水支管与注水接头连接,所述回水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水接头和回水主管,所述回水主管连接蓄水盒,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能够控制供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以及能够控制回水支管与水囊间水流通断的管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对应设置在供水支管或供水支管与水囊(4)之间的管路中以及回水支管或回水支管与水囊(4)之间的管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设置在供水支管与供水主管的连接处以及回水主管与回水支管的连接处,所述供水主管、回水支管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进口端,所述供水支管、回水主管分别连接相应电磁阀的出口端,所述电磁阀为两位多通阀或多位多通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48501.4U CN214105085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48501.4U CN214105085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05085U true CN214105085U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751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48501.4U Active CN214105085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050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77467A (zh) * | 2022-07-12 | 2022-10-14 | 刘芳青 | 一种护理临床适用的头部固定装置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23148501.4U patent/CN2141050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77467A (zh) * | 2022-07-12 | 2022-10-14 | 刘芳青 | 一种护理临床适用的头部固定装置 |
CN115177467B (zh) * | 2022-07-12 | 2024-03-15 |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 一种护理临床适用的头部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40050B1 (en) | Pregnancy support pillow | |
CN206852452U (zh) | 可调节角度的充气枕头 | |
CN214105085U (zh) | 支撑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垫 | |
CN211300812U (zh) | 一种防褥疮气垫 | |
CN214231836U (zh) | 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 | |
CN215229429U (zh) | 一种充气翻身垫 | |
CN212368731U (zh) | 一种颈椎枕 | |
CN215132130U (zh) | 一种俯卧位护脸垫 | |
CN207949519U (zh) | 一种多功能的颈椎枕 | |
CN110141438B (zh) | 固定头枕结构 | |
CN209713464U (zh) | 一种临床护理气垫 | |
CN202843107U (zh) | 约束定位颈椎枕 | |
CN216535881U (zh) | 一种新型防压疮的翻身气垫 | |
CN206166466U (zh) | 一种睡眠枕头 | |
CN209916463U (zh) | 一种防压疮枕头 | |
CN209694654U (zh) | 一种模块化可调节高度的久卧气垫 | |
CN210962885U (zh) | 一种俯卧位垫圈 | |
CN220632414U (zh) | 一种机械通气用u型枕 | |
CN219184637U (zh) | 俯卧位通气减压垫 | |
CN219847191U (zh) | 俯卧垫 | |
CN215021045U (zh) | 一种头颈部烫伤患者用枕头 | |
CN219681002U (zh) | 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 | |
CN220778557U (zh) | 一种俯卧位通气气垫床 | |
CN220833524U (zh) | 一种可充气体位垫 | |
CN204428313U (zh) | 一种带有充气床垫的普外科用护理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