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5637U -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5637U
CN214095637U CN202021955911.7U CN202021955911U CN214095637U CN 214095637 U CN214095637 U CN 214095637U CN 202021955911 U CN202021955911 U CN 202021955911U CN 214095637 U CN214095637 U CN 214095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sitioning
heat exchanger
positioning hole
fla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559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勇
魏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559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5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5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5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一种换热器扁管,包括第一板及第二板,第一板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块,第二板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相对设置形成流道;第一板上开设有定位孔,第二板上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部,或者,第二板上开设有定位孔,第二板上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部;定位部伸入定位孔内,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凸缘,凸缘抵接于定位孔的孔口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使第一板与第二板固定连接,第一板与第二板不发生松动,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能够紧密贴合,并且不发生错位,不需要采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简化工艺,结构简单可靠。

Description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换热器作为制冷四大部件中的重要部件,起到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扁管,制冷剂在换热器扁管中流动,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
在现有的换热器扁管中,换热器扁管的第一板与第二板在进行配合时,容易松动,需要采用激光点焊来固定,增加焊接工艺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扁管,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换热器扁管,包括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板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对设置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部,或者,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处。
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不发生松动,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能够紧密贴合,并且不发生错位,不需要采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简化工艺,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部分环绕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二本体及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部分环绕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上均设有隔离部,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定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边板及/或所述第一本体的隔离部上,多个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边板及/或所述第二本体的隔离部上;或者,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边板及/或所述第二本体的隔离部上,多个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边板及/或所述第一本体的隔离部上。
如此设置,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定位部设置于非换热区,增加非换热区的空间利用率,防止影响换热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部两侧面呈波浪形,所述隔离部的一侧面的波峰与另一侧面的波谷对应设置,以使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表面形成第一区及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的面积,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区。
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加强对于制冷剂的扰流作用,并且能够为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定位部的设置提供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孔形成三角形,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
如此设置,能够加强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定位及固定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扁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边板上且沿所述第一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板的隔离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或者,所述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边板上且沿所述第二板宽度方向间隔,并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板上的隔离部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定位及固定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的隔离部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隔离部贴合以将所述流道分隔成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在靠近所述换热器扁管的第二端处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面积不相等。
如此设置,以给制冷剂的相变提供足够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的壁面在靠近所述定位孔处形成台阶状避让结构。
如此设置,以避让所述定位孔,从而防止制冷剂从所述定位孔处泄漏出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通过所述定位部翻边形成。
如此设置,工艺简单,无需额外设置凸缘再焊接在所述定位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呈圆环形。
如此设置,加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的外径等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
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定位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贴合,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时,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不会发生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准确地定位,不会发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多根上述换热器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扁管,通过在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上开设定位孔,所述第二板或所述第一板上设置定位部,定位部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定位部的一端设置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抵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不会发生松动,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紧密贴合并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扁管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扁管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定位部翻边前与定位孔配合的剖视图;
图8为定位部翻边后与定位孔配合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换热器;10、换热器扁管;11、第一板;111、第一本体;112、第一边板;113、隔离部;1131、第一区;1132、第二区;114、定位孔;115、第一凸块;116、第一端;117、第二端;12、第二板;121、第二本体;122、第二边板;123、定位部;1231、凸缘;124、第二凸块;13、流道;131、第一流道;132、第二流道;133、避让结构;14、进口;15、出口;20、第一集流管;30、第二集流管;40、翅片;200、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扁管10,安装于换热器100中,用于制冷剂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提供通道。
请参见图1,具体地,换热器扁管10包括第一板11及第二板12,第一板11上设有多个第一凸块115,第二板12上设有多个第二凸块124,第一凸块115与第二凸块124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形成流道13以供制冷剂流动,第一凸块115与第二凸块124的配合使得流道13为弯曲形,增强扰流作用,加强换热效果。
第一板11包括第一本体111及第一边板112,第一边板112部分环绕第一本体111的周侧设置,第二边板122包括第二本体121及第二边板122,第二边板122部分环绕第二本体121的周侧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1及第二本体121上均设有隔离部113,换热器扁管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6及第二端117,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自第一端116朝向第二端117延伸,并与第一边板112间隔设置,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自第一端116朝向第二端117延伸,并与第二边板122间隔设置,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与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贴合设置以将流道13分隔成第一流道131及第二流道132,第一流道131与第二流道132在靠近第二端117处连通,制冷剂自分配口流入第一流道131,再流入第二流道132,从出口15流出。
请参见图4,隔离部113朝向第一流道131的侧面呈波浪形,隔离部113朝向第二流道132的侧面呈波浪形,隔离部113一个侧面的波浪的波峰与另一个侧面的波浪的波谷对应设置,以使隔离部113形成第一区1131及第二区1132,即,位于第一板11上的隔离部113朝向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的表面包括第一区1131及第二区1132,位于第二板12上的隔离部113朝向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的表面包括第一区1131及第二区1132,第一区1131的面积大于第二区1132的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131与第二流道132的侧壁呈波浪形,能够加强对于制冷剂的扰流作用。
优选地,第一流道131的流通面积与第二流道132的流通面积不相等,由于在第一流道131内制冷剂的状态与第二流道13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不同,体积不相同,因此将第一流道131的流通面积与第二流道132的流通面积设置为不相等。作为举例,当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第一流道131内的制冷剂为液态或气液混合的状态,第二流道132内的制冷剂经过吸热蒸发成气态,体积变大。
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配合形成进口14及出口15,进口14与出口15位于换热器扁管10的同一端,制冷剂从进口14进入第一流道131,转弯进入第二流道132,再从出口15流出,如此设置,使得换热器100出风侧的风的温度更加均匀。
请参见图3至图6,第一板11上开设有定位孔114,第二板12上设有与定位孔114配合的定位部123,或者,第一板11上设有定位部123,第二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114,定位部123伸入定位孔114内,定位部123的一端设有凸缘1231,凸缘1231与定位孔114的孔口抵接,从而使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将定位部123伸入定位孔114内,再通过凸缘1231抵接,能够将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进行固定,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不会松动,无需采用激光焊接将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焊接固定,激光焊接的设备昂贵,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扁管10结构简单可靠、易操作,能够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凸缘1231通过定位部123翻边形成,工艺简单,通过翻边一体成型,无需额外设置凸缘1231,再将凸缘1231焊接至定位部123上。
定位孔114为多个,定位部123为多个,定位孔114设于第一边板112上及/或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上,定位部123设于第二边板122上及/或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上,第一边板112、第二边板122与隔离部113为非换热区,将定位孔114及定位部123设置在此处,能够充分利用无效区的空间,同时避免影响换热器扁管10的换热面积。
请参见图1及图4,定位孔114为三个,定位部123的个数与定位孔114的个数一一对应,定位部123的位置与定位孔114的位置一一对应,三个定位孔114与三个定位部123形成三角形定位结构,使得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的定位更加稳固。
优选地,其中两个定位孔114设于第一边板112上并沿第一板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一边板112的两侧设置,并靠近第二端117设置,一个定位孔114开设于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的第一区1131上,并靠近第一端116设置,其中两个定位部123设于第二边板122上并沿第二板12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二边板122的两侧设置,并靠近第二端117设置,一个定位部123设于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的第一区1131上,并靠近第一端116设置;或者,其中两个定位孔114开设于第二边板122上并沿第二板12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二边板122的两侧设置,并靠近第二端117设置,一个定位孔114开设于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的第一区1131上,并靠近第一端116设置,其中两个定位部123设于第一边板112上并沿第一板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一边板112的两侧设置,并靠近第二端117设置,一个定位部123设于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的第一区1131上,并靠近第一端116设置。当定位部123伸入定位孔114内时,三个定位孔114与三个定位部123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位结构,能够使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更加稳固地固定。需要解释的是,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的宽度相等,其宽度方向均为图1及图4中所示的W方向。
定位孔114的横截面呈圆形,定位部123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可以理解,圆环形的定位部123方便利用模头200压合翻边形成凸缘1231。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孔114的横截面可呈方形,定位部123的横截面可呈圆环形,或者,定位部123的形状与定位孔11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只要凸缘1231能够卡住定位孔114即可。
优选地,定位孔114的内径与定位部123的外径相等,在定位部123翻边后,定位孔114与定位部123之间不会发生相互移动,从而使第一凸块115与第二凸块124准确定位,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与第二板12的隔离部113准确定位。
流道13的壁面在靠近定位孔114处形成台阶状避让结构133,以避让定位孔114,防止制冷剂从流道13内泄漏到定位孔114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1与第一边板112之间形成台阶,第二本体121与第二边板122之间形成台阶,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之间配合,以形成台阶状避让结构13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只在定位孔114附近形成台阶,只要能够避开定位孔114,不引起泄漏即可。
请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100,该换热器100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用户制冷剂的换热。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30及多根上述的换热器扁管10,换热器扁管1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30连接。
具体地,第一集流管20及第二集流管30上均开设有多层沿第一集流管20的轴向排列的扁管槽(图未标注),多根换热管的一端分别插于多层扁管槽内,并通过焊接固定。
换热器100还包括翅片40,换热器扁管10及翅片40沿着第一集流管20的轴向层叠式排布,翅片40设于各根换热器扁管10之间,与换热器扁管10依此交替设置,帮助换热器扁管10内的制冷剂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在加工过程中,将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相对设置,第一凸块115与第二凸块124相对设置,定位部123伸入定位孔114中,再通过模头200压合翻边,以使定位部123翻边形成凸缘1231并抵接于定位孔114的孔口处,使得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固定,第一凸块115与第二凸块124贴紧,结构简单可靠、易操作,节省激光焊接工艺流程,能够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11)及第二板(12),所述第一板(11)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块(115),所述第二板(12)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凸块(124),所述第一凸块(115)与所述第二凸块(124)相对设置形成流道(13);所述第一板(11)上开设有定位孔(114),所述第二板(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114)相配合的定位部(123),或者,所述第二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114),所述第二板(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114)相配合的定位部(123);所述定位部(123)伸入所述定位孔(114)内,所述定位部(123)的一端设有凸缘(1231),所述凸缘(1231)抵接于所述定位孔(114)的孔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包括第一本体(111)及第一边板(112),所述第一边板(112)部分环绕所述第一本体(111)设置,所述第二板(12)包括第二本体(121)及第二边板(122),所述第二边板(122)部分环绕所述第二本体(121)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11)及所述第二本体(121)上均设有隔离部(113),所述定位孔(114)及所述定位部(123)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14)开设于所述第一边板(112)及/或所述第一本体(111)的隔离部(113)上,多个所述定位部(123)设于所述第二边板(122)及/或所述第二本体(121)的隔离部(113)上;或者,多个所述定位孔(114)设于所述第二边板(122)及/或所述第二本体(121)的隔离部(113)上,多个所述定位部(123)设于所述第一边板(112)及/或所述第一本体(111)的隔离部(1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113)两侧面呈波浪形,所述隔离部(113)的一侧面的波峰与另一侧面的波谷对应设置,以使隔离部(113)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11)或第二本体(121)的表面形成第一区(1131)及第二区(1132),所述第一区(113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1132)的面积,所述定位孔(114)及所述定位部(123)设于所述第一区(1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14)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孔(114)形成三角形,所述定位部(123)与所述定位孔(114)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扁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6)及第二端(117),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114)设于所述第一边板(112)上且沿所述第一板(1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17),一个所述定位孔(114)设于所述第一板(11)的隔离部(11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端(116)设置;或者,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114)设于所述第二边板(122)上且沿所述第二板(12)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17),一个所述定位孔(114)设于所述第二板(12)上的隔离部(11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端(116)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1)的隔离部(113)与所述第二本体(121)的隔离部(113)贴合以将所述流道(13)分隔成第一流道(131)及第二流道(132),所述第一流道(131)及所述第二流道(132)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17)处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131)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流道(132)的流通面积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3)的壁面在靠近所述定位孔(114)处形成台阶状避让结构(1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31)通过所述定位部(123)翻边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14)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定位部(123)的横截面呈圆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23)的外径等于所述定位孔(114)的内径。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30)及多根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换热器扁管。
CN202021955911.7U 2020-09-09 2020-09-09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Active CN214095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5911.7U CN214095637U (zh) 2020-09-09 2020-09-09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5911.7U CN214095637U (zh) 2020-09-09 2020-09-09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5637U true CN214095637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55911.7U Active CN214095637U (zh) 2020-09-09 2020-09-09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5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4573B1 (en) Flanged connection for heat exchanger
EP3327397B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US8167029B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806141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20150083379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2176336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458789B1 (en) Double tube for heat-exchange
US20230383962A1 (en) Heat Exchanger,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070000652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mpled tube surfaces
CN214095637U (zh)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EP2990749B1 (en) Heat exchanger
US12007183B2 (en) Heat exchanger
CN113654277B (zh) 一种冷凝器
CN111854482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219589209U (zh) 回气管组件及冰箱
CN214502162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N114076546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EP4382843A1 (en) A water chiller
WO2024002198A1 (zh) 动力电池换热器、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KR20190075679A (ko) 쉘앤플레이트 열교환기용 쉘 및 이를 구비한 쉘앤플레이트 열교환기
CN212300012U (zh) 集流管组及换热器
CN114322372B (zh) 电动汽车双流体热交换器
CN219736050U (zh) 换热器
CN109974346B (zh) 一种换热器
CN216644668U (zh) 一种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