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7723U - 硫酸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硫酸吸收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7723U
CN214087723U CN202023314952.0U CN202023314952U CN214087723U CN 214087723 U CN214087723 U CN 214087723U CN 202023314952 U CN202023314952 U CN 202023314952U CN 214087723 U CN214087723 U CN 214087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sulfuric acid
absorption tower
tan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49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坎勇
陈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uawei Zhenjia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uawei Zhenjia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uawei Zhenjia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huawei Zhenjia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49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7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7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7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硫酸吸收塔,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喷淋盖、填料筒体和淋水罐,所述淋水罐与喷淋盖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泵、提升泵和产品输出管,所述产品输出管位于冷却泵与提升泵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盖与循环管道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喷嘴,所述螺旋喷嘴位于喷淋盖内,所述螺旋喷嘴的喷淋范围与填料的上端面积相同,所述填料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承载板与填料筒体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填料单体。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原料硫酸喷淋均匀,可大幅提升填料的利用率,同时使用不同的填料排布方式,可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Description

硫酸吸收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收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酸吸收塔。
背景技术
在使用96%浓度的原料硫酸加三氧化硫气体生产98%浓度的成品硫酸过程中,需要使用吸收塔,现有技术中的硫酸吸收塔存在原料硫酸喷淋不均匀的问题,大幅降低了对于填料的利用率,而且,使用常规的填料及分布方式吸收效率较低,这两种问题会直接影响硫酸的生产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硫酸吸收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酸吸收塔,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硫酸吸收塔,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喷淋盖、填料筒体和淋水罐,所述淋水罐与喷淋盖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泵、提升泵和产品输出管,所述产品输出管位于冷却泵与提升泵之间,所述喷淋盖与循环管道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喷嘴,所述螺旋喷嘴位于喷淋盖内,所述螺旋喷嘴的喷淋范围与填料的上端面积相同;
所述填料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承载板与填料筒体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填料单体,与所述承载板直接接触的一层所述填料单体的上下开口均位于竖直方向,其余多个所述填料单体无序堆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板位于填料筒体和淋水罐之间,所述填料筒体与承载板之间及淋水罐与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片的表面涂布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盖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淋水罐上固定连接有淋水管,所述淋水管的一端贯穿淋水罐的侧壁并位于淋水罐内,所述淋水管上连接有多个淋水喷头,多个所述淋水喷头均位于淋水罐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淋水罐上安装有液封管,所述液封管的两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淋水罐上安装有尾气排放管,所述淋水罐的内部可通过尾气排放管与外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气排放管位于淋水管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料单体为PFA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喷嘴的材质为316不锈钢铸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原料硫酸喷淋均匀,可大幅提升填料的利用率,同时使用不同的填料排布方式,可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硫酸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仅包括底层填料单体的填料筒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仅包括底层填料单体的填料筒体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仅包括底层填料单体的填料筒体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板和底层填料单体的立体图。
图中:1.喷淋盖、2.填料筒体、3.承载板、301.通孔、4.密封垫片、5.填料单体、6.淋水罐、7.淋水管、8.淋水喷头、9.液封管、10.循环管道、11.冷却泵、12.提升泵、13.进液管、14.螺旋喷嘴、15.第一进气管、16.第二进气管、17.尾气排放管、18.产品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硫酸吸收塔,参图1所示,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喷淋盖1、填料筒体2和淋水罐6,喷淋盖1、填料筒体2和淋水罐6依次连通,且喷淋盖1、填料筒体2和淋水罐6之间依次密封连接,其中喷淋盖1用于原料硫酸的喷淋,填料筒体2内装填有填料,用于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在淋水罐6内使用水进行喷淋。
参图1所示,淋水罐6与喷淋盖1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10,循环管道10上设置有冷却泵11、提升泵12和产品输出管18,冷却泵11和提升泵12均与电源电性连接,冷却泵11用于降温,提升泵12用于原料硫酸的提升,提升至喷淋盖1内,产品输出管18位于冷却泵11与提升泵12之间,产品输出管18用于产品的导出。
其中冷却泵11和提升泵12可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结构和型号,包括喷淋盖1、填料筒体2、淋水罐6、循环管道10和产品输出管18的型号和材质,也可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
参图1所示,喷淋盖1与循环管道10之间连接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固定连接在喷淋盖1的上端,且进液管13贯穿喷淋盖1的顶壁,喷淋盖1的内部可通过进液管13与外界连通,循环管道10与进液管13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卡接等方式。
参图1所示,为了提升填料的利用率,进液管13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喷嘴14,螺旋喷嘴14位于喷淋盖1内,螺旋喷嘴14的喷淋范围与填料的上端面积相同,具体的,螺旋喷嘴14的材质可以为316不锈钢铸件,稳定高,可满足长时间使用需求。
原料硫酸通过与螺旋喷嘴14连续变小的螺旋面相切和碰撞后,变成微小的液珠喷出而形成雾状,是一种撞击式分散喷雾结构,能够使原料硫酸均匀洒落在填料的上端面,螺旋喷嘴14的喷淋范围与填料的上端面积相同,不会出现原料硫酸在填料的上端面局部集中的现象,在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的同时,可提升填料的利用率。
参图2~图5所示,填料筒体2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板3,承载板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01,承载板3与填料筒体2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填料单体5,与承载板3直接接触的一层填料单体5的上下开口均位于竖直方向,其余多个填料单体5无序堆放。
与承载板3直接接触的一层填料单体5的上下开口均位于竖直方向可保证液体能够承载板3上的通孔301不被填料单体5堵塞,便于液体顺利从填料筒体2进入淋水罐6中,其余的多个填料单体5无序堆放在最下面一层填料单体5的上端。
具体的,填料单体5堆放至与填料筒体2的上端接近平齐的位置,且堆积形成的填料单体5的上端面与螺旋喷嘴14的喷淋范围恰好匹配。
优选地,填料单体5为PFA材质,具有很好的耐化学品性。
参图1~图3所示,承载板3位于填料筒体2和淋水罐6之间,填料筒体2与承载板3之间及淋水罐6与承载板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4,密封垫片4用于提升承载板3与填料筒体2和淋水罐6之前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密封垫片4的表面涂布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可延长密封垫片4的使用时间。
参图1所示,喷淋盖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15和第二进气管16,第一进气管15和第二进气管16均可用于通入三氧化硫气体。
参图1所示,淋水罐6上固定连接有淋水管7,淋水管7的一端贯穿淋水罐6的侧壁并位于淋水罐6内,淋水管7上连接有多个淋水喷头8,多个淋水喷头8均位于淋水罐6内,淋水管7的另一端与有压力的水源连接,通过淋水管7上的淋水喷头8可实现喷淋水的效果。
参图1所示,淋水罐6上安装有液封管9,液封管9的两端均与淋水罐6的内部连通,液封管9的两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具体地,液封管9下端靠近淋水罐6的下端,液封管9的上端位于淋水罐6内液面的上侧,可实现液封的效果,不让气体出来。
参图1所示,淋水罐6上安装有尾气排放管17,淋水罐6的内部可通过尾气排放管17与外界连通,尾气排放管17位于淋水管7的上侧,其中尾气排放管17用于排放二氧化硫气体或三氧化硫尾气,尾气排放管17的一端可外接气体处理装置。
使用时,参图1所示,通过第一进气管15和第二进气管16通入三氧化硫气体,原料硫酸经过螺旋喷嘴14的分散恰好完全洒落在填料的上端,经过填料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然后从填料筒体2中进入淋水罐6内,在淋水罐6内经过淋水喷头8进行喷淋水,尾气从尾气排放管17排出,淋水罐6内的液体在重力、冷却泵11和提升泵12的作用下进入循环管道10,然后通过产品输出管18可分离成品,经过提升泵12将剩余的液体送入进液管13再经螺旋喷嘴14喷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原料硫酸喷淋均匀,可大幅提升填料的利用率,同时使用不同的填料排布方式,可增加气液两相的传质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硫酸吸收塔,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喷淋盖、填料筒体和淋水罐,所述淋水罐与喷淋盖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泵、提升泵和产品输出管,所述产品输出管位于冷却泵与提升泵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盖与循环管道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螺旋喷嘴,所述螺旋喷嘴位于喷淋盖内,所述螺旋喷嘴的喷淋范围与填料的上端面积相同;
所述填料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承载板与填料筒体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填料单体,与所述承载板直接接触的一层所述填料单体的上下开口均位于竖直方向,其余多个所述填料单体无序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位于填料筒体和淋水罐之间,所述填料筒体与承载板之间及淋水罐与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的表面涂布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盖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罐上固定连接有淋水管,所述淋水管的一端贯穿淋水罐的侧壁并位于淋水罐内,所述淋水管上连接有多个淋水喷头,多个所述淋水喷头均位于淋水罐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罐上安装有液封管,所述液封管的两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罐上安装有尾气排放管,所述淋水罐的内部可通过尾气排放管与外界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管位于淋水管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体为PFA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喷嘴的材质为316不锈钢铸件。
CN202023314952.0U 2020-12-30 2020-12-30 硫酸吸收塔 Active CN214087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4952.0U CN214087723U (zh) 2020-12-30 2020-12-30 硫酸吸收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4952.0U CN214087723U (zh) 2020-12-30 2020-12-30 硫酸吸收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7723U true CN214087723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4952.0U Active CN214087723U (zh) 2020-12-30 2020-12-30 硫酸吸收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7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87723U (zh) 硫酸吸收塔
CN201384920Y (zh) 含氨尾气吸收装置
CN205288071U (zh) 一种湿式脱硫用喷淋吸收塔
CN212975552U (zh) 一种喷涂装置
CN204684930U (zh) 一种碱液喷淋酸雾吸收器
CN217287827U (zh) 零排放氨尾气吸收塔
CN109945672A (zh) 一种钛制立式直接接触水冷器
CN115228246A (zh) 一种圆块孔式多段分布高效降膜吸收器
CN211445923U (zh) 一种辛酸亚锡电化学连续循环合成装置
CN213628197U (zh) 喷淋吸收式抽真空机组
CN204699583U (zh) 一种酸洗塔进气分布装置
CN211445925U (zh) 采用射流搅拌电化学合成辛酸亚锡的装置
CN214009201U (zh) 一种用于聚合物单体生产的锅炉热力除氧器
CN206762604U (zh) 制碱用氯气干燥设备
CN206762605U (zh) 高效制碱用氯气干燥塔
CN209779004U (zh) 一种碱性直接电解槽及应用其的电解产线
CN207071309U (zh) 一种生产聚合氯化铝用反应釜的酸雾回收利用装置
CN209663244U (zh) 一种串级喷射环流式反应装置
CN220736983U (zh) 一种乙炔气清净塔
CN215610504U (zh)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214681022U (zh) 一种高效湿法脱硫装置
CN203663688U (zh) 二氧化硫吸收塔
CN215428906U (zh) 一种烯烃聚合反应用流体分布器
CN215196294U (zh) 一种溶铜罐废气处理装置
CN211987760U (zh) 一种逆流喷淋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