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0177U -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0177U
CN214050177U CN202022594474.7U CN202022594474U CN214050177U CN 214050177 U CN214050177 U CN 214050177U CN 202022594474 U CN202022594474 U CN 202022594474U CN 214050177 U CN214050177 U CN 214050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lood
inflatable
balloon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44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hu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944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50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0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0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包括第一气囊、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线性推拉件,所述第一气囊内设有两端与外界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内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线性推拉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气囊上;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线性推拉件朝第一气囊的同一侧延伸;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状态下,第二气囊与流道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泵血器可实现更快速的泵血,维持血液循环。

Description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可望在临床抢救心脏停搏、心动过缓、室颤、休克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背景技术
心脏停搏,心脏射血停止,机体血管血流静止,脑、肺、肾脏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功能障碍,需立即实行心肺复苏,以恢复血供、挽救生命。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基本的抢救手法,通过对胸腔的按压,改变胸腔的压力,促使心脏内血液的流出和回流,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但其作用有限,仅仅在短时间内维持部分大脑血供。开胸直接挤压心脏可以提高心脏按压幅度,增加血管血流,但创伤大,效果有限,临床并不提倡。心脏停搏的抢救一直以来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技术。
申请人此前申请的专利CN209405359U通过采用经皮血管穿刺技术,通过导丝引导,将泵血器送入心脏或大血管,体外控制泵血器,使心脏的血液吸入泵血器,再推出泵血器,模拟心脏的射血功能,实现大血管血液搏动性流动,维持血压,恢复脏器血供。但是,该泵血器需将血流抽吸至血流导管、储血腔,再挤入泵血器血流通道,泵血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红细胞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以实现更快速度的泵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包括第一气囊、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线性推拉件,所述第一气囊内设有两端与外界连通的流道(第一气囊的充气腔以外的空间,即为外界),所述流道内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线性推拉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气囊上;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线性推拉件朝第一气囊的同一侧延伸;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充气状态下,第二气囊与流道过盈配合。
如此,可将泵血器植入心脏或主动脉,通过第一导管向第一气囊充气,使第一气囊充气固定,从而展开通道。再通过线性推拉件将处于放气状态的第二气囊拉回通道的始端,再通过第二导管向第二气囊充气至过盈配合状态,使得第二气囊刚好填塞通道、阻断血流,此时,第二气囊构成通道内的活塞,然后推送线性推拉件,将血流推向通道末端。这样通过改变第二气囊的充放气状态,配合线性推拉件的往返运动,即可实现血流的泵进和泵出,从而将血液从心脏或大动脉泵入和泵出,替代心脏射血功能,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泵血器简单、实用,泵血操作简单,被泵送血流无需通过储血腔等部件,直接通过流道即可实现泵送,泵血速度更快,红细胞受损机率更小。另外,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可折叠或缩小,可便于通过血管穿刺技术将泵血器送入心脏或主动脉等目的部位。
进一步地,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呈柱状,所述流道沿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流道形成空管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流道与第一气囊的两个端面贯通;可选的,流道与第一气囊的两个侧端贯通。
进一步地,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为20-30mm,外径为15-30mm。
可选的,对于柱状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种型号,例如成人用充气式泵血器血管型(植入升主动脉),第一气囊充气后其大小为:长50mm,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30mm;儿童用充气式泵血器血管型(植入升主动脉),第一气囊充气后其大小为:长20mm,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15mm;成人用充气式泵血器心脏型(植入心脏),第一气囊充气后其大小为:直径30mm,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20mm。
进一步地,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呈球形,所述流道通过第一气囊的中心。
可选的,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二气囊呈圆柱形或球形。
充气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分贴合,封闭通道,可将血流推向通道的末端,同时将血流吸入通道;放气时,第二气囊可拉回到通道始端。如此往返运动,实现泵血功能。放气后内气囊能够折叠或缩小,以利于将泵血器置入心脏或大血管。
进一步地,充气状态下,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的内壁设有第一润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润滑层。
进一步地,润滑层由聚四氟乙烯构成。润滑层的设置,可减小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泵血操作更为顺畅。可选的,润滑层的厚度为50-500μm。
可选的,所述气囊由具有变形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便于充气及放气,也利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时充分贴壁,密闭通道。
优选地,气囊由聚氨酯材料或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推拉件为金属丝,方便牵引第二气囊往返运动。可选的,拉杆可手动操控,也可采用电动(电脑程序配合驱动件)操控。
申请人在前期设计的泵血器的基础上,对泵血器的结构进行改良,通过第一气囊充气状态,支撑塌陷的血管壁,畅通血流通道,再通过第二气囊充放气状态配合往返运动,实现快速泵血,并可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可应用于抢救心脏停搏患者,替代心脏射血功能,恢复机体血流。
综上所述,可采用经皮血管穿刺技术,将处于放气状态的泵血器植入心脏或大血管。通过第一导管将第一气囊充气固定,展开通道。操作时,通过线性推拉件将第一气囊拉至通道入口,通过第二导管充气,使第二气囊封闭通道,通过线性推拉件推送第二气囊运行至通道出口,从而将血液泵出流道。将第二气囊放气,拉回通道入口,如此反复规律充气、放气配合往返推送,实现血流在泵血器内节律性、搏动性流动,维持机体血供。
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或掌握经皮深部血管置管技术的主治医师,均能够采用经皮穿刺技术,较快的在心脏或大血管植入泵血器。通过体外控制泵血器,吸入和泵出血液,能替代心脏射血功能,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这对于抢救心脏停搏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一种植入充气式泵血器的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a)未充气(放气)状态,(b)第一气囊充气状态,第二气囊未充气状态,(c)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充气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2种第一气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左)圆柱形第一气囊,(右)球形第一气囊。
图中,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流道,4-第一导管,5-线性推拉件,6-第一阀门,7-第二导管,8-第二阀门,9-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包括第一气囊1、第一导管4、第二导管7和线性推拉件5,所述第一气囊1内设有两端与外界连通的流道3,所述流道3内设有第二气囊2;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连通,所述第一导管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二导管7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7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阀门8;所述线性推拉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气囊1上;所述第一导管4、第二导管7和线性推拉件5朝第一气囊1的同一侧延伸;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均充气状态下,第二气囊2与流道3过盈配合,将流道3截断,流道的长度为50mm,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为30mm。线性推拉件5为金属丝,如与导丝尺寸、性能相当的金属丝。
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1呈柱状,所述流道3沿第一气囊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气囊1的两个端面贯通。
所述流道3的横截面呈圆形。
气囊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便于充气及放气,也利于内气囊在流道内往返运动时减少摩擦。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泵血器尤其适用于成人临时泵血(动脉型)。临床应用该泵血器时,先检查泵血器的密闭性,将气囊内气体抽空,使充气囊折叠或收缩变小。采用血管穿刺技术,通过导丝引导,将泵血器植入升主动脉内。退出导丝,保留鞘管。通过第一导管先将第一气囊充气固定,从而打开流道。改变第二气囊充放气状态,配合线性推拉件的往返推送,将血流吸入流道,再推出流道。如此规律运动,模拟心脏射血,促进血管内血液流动。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为球形,直径为30mm,流道展开后呈圆柱状,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为20mm。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泵血器尤其适用于成人临时泵血(心脏型)。临床应用该泵血器时,先检查泵血器的密闭性,将气囊内气体抽空,使充气囊折叠或收缩变小。采用血管穿刺技术,通过导丝引导,将泵血器植入左心室。退出导丝,保留鞘管。通过第一导管先将第一气囊充气固定,从而打开流道。改变第二气囊充放气状态,配合线性推拉件的往返推送,将血流吸入流道,再推出流道。如此规律运动,模拟心脏射血,促进血管内血液流动。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为球形,直径为20mm,流道展开后呈圆柱状,流道的始端和末端的直径为15mm。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泵血器尤其适用于儿童临时泵血(心脏型)。临床应用该泵血器时,先检查泵血器的密闭性,将气囊内气体抽空,使充气囊折叠或收缩变小。采用血管穿刺技术,通过导丝引导,将泵血器植入左心室。退出导丝,保留鞘管。通过第一导管先将第一气囊充气固定,从而打开流道。改变第二气囊充放气状态,配合线性推拉件的往返推送,将血流吸入流道,再推出流道。如此规律运动,模拟心脏射血,促进血管内血液流动。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流道3的内壁设有第一润滑层。第二气囊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润滑层。润滑层由聚四氟乙烯构成。本实施例的泵血器,在泵血操作过程中,由于有润滑层的存在,操作更为顺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1)、第一导管(4)、第二导管(7)和线性推拉件(5),所述第一气囊(1)内设有两端与外界连通的流道(3),所述流道(3)内设有第二气囊(2);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连通,所述第一导管(4)上设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二导管(7)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7)上设有第二阀门(8);所述线性推拉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气囊(1)上;所述第一导管(4)、第二导管(7)和线性推拉件(5)朝第一气囊(1)的同一侧延伸;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均充气状态下,第二气囊(2)与流道(3)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1)呈柱状,所述流道(3)沿第一气囊(1)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气囊(1)的长度为20-30mm,外径为15-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1)呈球形,所述流道(3)通过第一气囊(1)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充气状态下,所述流道(3)的横截面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3)的内壁设有第一润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润滑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润滑层由聚四氟乙烯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气囊由聚氨酯材料或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推拉件(5)为金属丝。
CN202022594474.7U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Active CN214050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4474.7U CN2140501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4474.7U CN2140501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0177U true CN214050177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4474.7U Active CN2140501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0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02273A (en) Heart assist device
US4771765A (en) Heart assist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4685446A (en) Method for using a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JP3265650B2 (ja) 血液循環補助装置
US6190304B1 (en) Enhanced intra-aortic balloon assist device
AU625556B2 (en) High-frequency transvalvular axisymmetric blood pump
US4527549A (en)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intraaortic assist
US4015590A (en) Balloon activated blood pump
US20080207986A1 (en) Heart assist device
JPH06510686A (ja) 皮下埋設可能な心臓援助装置
JP2002509769A (ja) 非開胸式大動脈バルーン型心室補助装置
US20110230821A1 (en) Manual assembly for cardio-circulatory resuscitation
US6149578A (en) Piston-action intra-aortic coronary assist device
CN210020563U (zh) 一种经皮左心辅助循环系统
JP2001523529A (ja) カニューレポンプを備えた心臓補助システム
CN215135916U (zh) 主动脉心泵辅助装置
CN214050177U (zh) 一种临时植入充气式泵血器
CN114177515A (zh) 一种体外左心室辅助装置
WO2011119060A2 (en) Manual assembly for cardio-circulatory resuscitation
WO2000045872A3 (en) Removable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with an aortic support apparatus
CN110124133A (zh) 一种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辅助装置
US20190344055A1 (en) Intra-aortic dual balloon pump catheter device
CN215195000U (zh) 一种临时植入式心内按压器
CN208911237U (zh) 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CN216496978U (zh) 一种ecmo动脉穿刺防脱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Address after: 418000 144 Jinxi South Road, Huaihua, Hunan

Patentee after: HUAIHUA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410005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Mawangdui District,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Yixi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