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6064U -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6064U
CN214046064U CN202023246870.7U CN202023246870U CN214046064U CN 214046064 U CN214046064 U CN 214046064U CN 202023246870 U CN202023246870 U CN 202023246870U CN 214046064 U CN214046064 U CN 214046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ight
driving unit
emitting
emitt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68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兴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68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6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6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60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电路、第二发光电路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发光;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二发光电路发光。其中,驱动电路根据控制器发送的电平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由于控制器通过一个GPIO口控制两个发光电路发光,提高了GPIO口的利用率,降低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为了方便用户获知产品的当前状态,通常会采用指示灯对产品的当前状态进行指示。
目前,为了实现对指示灯的控制,通常是将一个指示灯与一个GPIO口连接,当需要用到多个指示灯时,产品需要同步设计多个GPIO口,进而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每个指示灯需要一个GPIO口控制导致产品的硬件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控制电路,所述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发光电路及第二发光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发光;
所述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发光电路发光。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发光电路输出导通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断开,并向所述第二发光电路输出导通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电路为第一颜色指示灯,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为第二颜色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外部的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信号向所述驱动电路发送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或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光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发光电路、第二发光电路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发光;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二发光电路发光。其中,驱动电路根据控制器发送的电平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由于控制器通过一个GPIO口控制两个发光电路发光,提高了GPIO口的利用率,降低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是图1发光控制电路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驱动电路 R1~R3 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
200 第一发光电路 Q1~Q2 第一三极管至第二三极管
300 第二发光电路 LED1~LED2 第一颜色指示灯至第二颜色指示灯
400 电源电路 VCC 电源
110 第一驱动单元 MCU 控制器
120 第二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控制电路。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包括驱动电路100、第一发光电路200及第二发光电路300;所述驱动电路100的输入端与控制器MCU的GPIO口连接,所述驱动电路10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10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MCU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发光;所述驱动电路10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MCU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驱动电路10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10及第二驱动单元12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10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MCU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1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1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MCU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导通,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向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输出导通信号;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1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MCU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断开,并向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输出导通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400,所述电源电路400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控制器MCU,控制器MCU接收外部的输入信号,并根据输入信号向驱动电路100发送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当控制器MCU检测到设备接入电源时,通过GPIO口向第一驱动单元110发送高电平信号,当控制器MCU未检测到设备接入电源时,通过GPIO口向第一驱动单元110发送低电平信号。第一驱动单元110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发光电路200或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以对设备是否接入电源的状态进行指示。
具体地,当第一驱动单元11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断开,并驱动第二驱动单元120导通,此时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与控制端的电压差不足以使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而第一发光电路200的的供电端与第一发光电路200的控制端的电压差足以让第一发光电路200发光,电流经电源电路400、第一发光电路200到第二驱动单元120形成电流回路,第一发光电路200发光,而第二发光电路300不发光。
当第一驱动单元11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导通,并驱动第二驱动单元120断开,电流经电源电路400、第二发光电路300到第一驱动单元110形成电流回路,此时第一发光电路200不发光,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与控制端的电压差足以使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而第一发光电路200不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在控制器MCU通过GPIO口对发光电路进行控制时,通常是一个GPIO口控制一个发光电路,如此需要在控制器MCU中设计多个GPIO口,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GPIO口同时控制两个发光电路,当产品处于一种运行状态时,只有一个发光电路发光,提高了GPIO口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光控制电路中设置第一发光电路、第二发光电路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发光;驱动电路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第二发光电路发光。其中,驱动电路根据控制器发送的电平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由于控制器通过一个GPIO口控制两个发光电路发光,提高了GPIO口的利用率,降低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图2是图1发光控制电路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10包括第一电阻R1及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MCU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阻R1为限流电阻,可以有效避免当控制器MCU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因电压过高而损坏。第一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当控制器MCU的GPIO口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当控制器MCU的GP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0包括第二电阻R2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电阻R2为第二三极管Q2的偏置电阻,为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提供偏置电压,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通过第二电阻R2的阻值的设计,可以使得当第一三极管Q1截止时,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与控制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二发光电路300的正向电压,保障第二发光电路300不发光。同时,第二电阻R2为第二三极管Q2提供偏置电压,使得第二三极管Q2导通,进而电流通过电源电路400、第一发光电路200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形成电流回路,第一发光电路200的供电端与控制端的电压差大于第一发光电路200的正向电压,第一发光电路200发光。
当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不足以导通第二三极管Q2,因此第二三极管Q2截止,电流经电源电路400、第二发光电路300至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到地形成电流回路,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与控制端的电压差大于第二发光电路300的正向电压,第二发光电路300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400包括电源VCC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的供电端连接。
可理解的是,电源VCC为第一发光电路200及第二发光电路300提供供电电压,电源VCC的供电电压优选为5V。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电路200为第一颜色指示灯LED1,所述第二发光电路300为第二颜色指示灯LED2。
具体地,第一颜色指示灯LED1和第二颜色指示灯LED2可以均为LED灯,以便于电子产品设计,对于第一颜色指示灯LED1和第二颜色指示灯LED2的颜色,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以下,以第一发光电路200为白色LED灯(白色LED灯的规格为:正向电压在2.8V-3.7V之间),第二发光电路300为橙色LED灯(橙色LED灯的规格为:正向电压在1.8V-2.4V之间),电源VCC的供电电压为5V,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K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470Ω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如下:
当控制器MCU的GPIO口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二三极管Q2导通,白色LED灯的正负极电压差为3.07V-0.188V=2.882V,在白色LED灯的正向电压范围内,白色LED灯亮,而橙色LED灯的正负极电压差为3.07V-1.389V=1.681V,小于橙色LED灯的正向电压,橙色LED灯灭。
当控制器MCU的GPIO口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截止,白色LED灯的正负极电压差为1.927V-1.479V=0.448V,小于白色LED灯的正向电压范围内,白色LED灯灭,而橙色LED灯的正负极电压差为1.927V-0.020V=1.907V,在橙色LED灯的正向电压范围内,橙色LED灯亮。
本实施例通过电源电路、第一发光电路、第二发光电路、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的具体设计,实现了通过一个GPIO口控制两个指示灯的亮灭,进而实现了产品不同运行状态的指示,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产品设计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发光控制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所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发光电路及第二发光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发光;
所述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导通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发光电路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导通,以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发光电路输出导通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断开,并向所述第二发光电路输出导通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为第一颜色指示灯,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为第二颜色指示灯。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供电端及所述第二发光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外部的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信号向所述驱动电路发送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或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
CN202023246870.7U 2020-12-28 2020-12-28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6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6870.7U CN214046064U (zh) 2020-12-28 2020-12-28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6870.7U CN214046064U (zh) 2020-12-28 2020-12-28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6064U true CN21404606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687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6064U (zh) 2020-12-28 2020-12-28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6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8384B2 (en) Drive circuit of computer system for driving a mode indicator
US6897622B2 (en) Incremental color blending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LEDs
US9119260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EDs
CN108112129B (zh) Led恒流驱动电路
CN111556604A (zh) 一种灯带显示电路、灯带显示装置及机器人
CN214046064U (zh) 发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060139064A1 (en) Drive circuit of computer system for driving a mode indicator
JP2007200684A (ja) 照明装置
US20120139526A1 (en) 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CN110323941A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
CN212013114U (zh) 一种灯带显示电路、灯带显示装置及机器人
CN205596396U (zh) 一种车载音响导航系统的按键背光亮度自动调节装置
CN210295863U (zh) 显示灯均流电路及显示设备
CN209497658U (zh) 应急标志灯与灯具管理系统
CN111366877B (zh) 一种检测电路及检测工装
WO2021031251A1 (zh) 低压降灯带电路板及应用其的单端供电灯带
CN210491270U (zh) 一种推挽电路及二线式led驱动电路、灯具
CN218634345U (zh) 一种led灯带的恒流驱动电路
CN214845699U (zh) 一种短路检测提醒电路
CN216905369U (zh) 硬盘指示灯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12876154U (zh) 一种闪烁呼吸灯控制电路
TW201419931A (zh) 發光二極體控制電路
CN219372628U (zh) 一种互锁led指示电路
CN209845367U (zh) 一种用于led驱动的多路pwm调光自适应切换电路
CN220673970U (zh) 根据输出电压并利用单个端口控制指示灯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