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7935U -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7935U
CN214037935U CN202023200335.8U CN202023200335U CN214037935U CN 214037935 U CN214037935 U CN 214037935U CN 202023200335 U CN202023200335 U CN 202023200335U CN 214037935 U CN214037935 U CN 214037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board
binding post
integrated
dri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0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磊
周大利
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0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7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7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7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及照明灯具,该一体化光电模组包括电路板、发光体、驱动元件、以及接线端子,所述发光体、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接线端子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体、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接线端子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然后通过接线端子直接与市电电线连接,连接简单,节省接线端子和驱动元件之间以及驱动元件和发光模组之间的电线,且驱动元件、接线端子和电路板一体化设置,简化照明灯具的装配步骤。

Description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照明灯具作为一种照明装置,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照明灯具的结构、性能、外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照明灯具中一般为发光模组通过电线与驱动器电性连接,驱动器通过电线与2位或3位端子电性连接,2位或3位端子再与市电电性连接,从而为发光模组供电,驱动器固定连接至底盘上,上述结构连接步骤复杂,端子外露,浪费连接用电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模组、驱动器和市电连接步骤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包括电路板、发光体、驱动元件、以及接线端子,所述发光体、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接线端子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零线端子并排设置,且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零线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零线端子分别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接线孔和旋钮,所述接线孔用于容置市电电线的端部,所述旋钮伸入所述接线孔内部用于将市电电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还包括通信元件,所述通信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通信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所述通信元件可与终端设备无线通信。
还包括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包括透镜,所述透镜覆盖所述发光体,且所述配光元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
所述配光元件还包括接线端子容置腔和驱动元件容置腔,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和所述驱动元件容置腔朝向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和所述驱动元件容置腔向背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凸出。
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上设置有端子操作孔和供市电电线通过的穿线孔,所述端子操作孔与所述旋钮相对,所述穿线孔与所述接线孔相对。
所述端子操作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子操作孔与两个所述旋钮一一对应,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穿线孔与两个所述接线孔一一对应。
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拐角。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底盘、面罩以及根据上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所述面罩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面罩和所述底盘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一体化光电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一体化光电模组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供市电电线通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光电模组所述发光体、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接线端子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然后通过接线端子直接与市电电线连接,连接简单,节省接线端子和驱动元件之间以及驱动元件和发光模组之间的电线,且驱动元件、接线端子和电路板一体化设置,简化照明灯具的装配步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照明灯具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电模组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电模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电路板
200 发光体
300 驱动元件
400 接线端子
410 火线端子
411 端子本体
412 接线孔
413 旋钮
420 零线端子
500 配光元件
510 透镜
520 接线端子容置腔
521 端子操作孔
530 驱动元件容置腔
600 底盘
610 通孔
700 面罩
800 市电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该一体化光电模组包括电路板100、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以及接线端子400,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以及接线端子400均安装在电路板100上,且接线端子400通过电路板100与驱动元件300电性连接,驱动元件300通过电路板100与发光体 200电性连接,接线端子400用于与市电电线800连接,驱动元件300用于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为发光体200提供电源驱动。
电路板100可以为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和接线端子400提供安装基础作用,且电路板100还可以为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和接线端子400提供提供电性连接,电路板100将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和接线端子400依次电性连接,在导通的状态下,保证发光体200能够发光。发光体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发光体20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发光体200 的排布方式有多种,可选地,多个发光体200可以呈行列式排布,或者,多个发光体200可以呈环绕式排布等,此处不作限定。
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和接线端子400可以通过SMT(表面组装技术, SurfaceMount Technology)安装到电路板100表面,将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和接线端子400安装在电路板100的表面,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机器自动化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以及接线端子400均安装在电路板100上,通过电路板100电性连接,形成一体化光电模组,接线端子400直接与市电电线800连接,即可为发光体200供电,使发光体200发光,该种结构连接简单,节省接线端子400和驱动元件300之间以及驱动元件300和发光模组之间的电线,且驱动元件300、接线端子400和电路板100一体化设置,装配时只需将该一体化光电模组安装至照明灯具的底盘600即可,简化照明灯具的装配步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端子400至少包括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 420,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并排设置,且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 分别安装在电路板100上。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分别用于连接市电电线800的火线和零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地线端子,用于连接市电电线800的地线,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可以与火线端子410、零线端子420并排设置,且地线端子安装在电路板100上。例如火线端子410、零线端子420和地线端子分别通过上述SMT技术安装到电路板100上。
如图4所示,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分别包括端子本体411,端子本体411上设置接线孔412和旋钮413,接线孔412用于容置市电电线800的端部,旋钮413伸入接线孔412内部用于将市电电线800的端部抵接在电路板 100上。使用时,将市电电线800的端部伸入到接线孔412内,旋转旋钮413,旋钮413伸入接线孔412内部将接线孔412抵接在电路板100,且如果设置地线端子,地线端子也包括端子本体411,端子本体411上设置接线孔412和旋钮413,接线孔412用于容置市电电线800的端部,旋钮413伸入接线孔412 内部用于将接线孔412抵接在电路板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光电模组还包括还包括通信元件(图中未示出),通信元件安装在电路板100上,且通信元件通过电路板100与驱动元件300电性连接,通信元件可与终端设备无线通信。通信元件包括控制端子、信号端子,通信元件接受APP或者遥控器、手机等终端设备控制,对发光体进行控制,以调光调色、或者感应开灯关灯等。通信元件具体可以为蓝牙器件、红外器件或无线连接器件等,以通过蓝牙连接、红外连接或其他无线通信的方式控制照明模组的工作情况。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光电模组还包括配光元件500,配光元件500至少覆盖发光体200,且配光元件500与电路板100固定连接。配光元件500可以为发光体200配光。可选地,在发光体20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配光元件500可以包括多个透镜510,多个透镜5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使多个透镜510与多个发光体200一一对应配合,可以保证配光件可以为各发光体200均提供配光作用。配光元件500与电路板100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卡接连接,可以配合连接,也可以粘接连接。
配光元件500还可以包括驱动元件容置腔530和接线端子容置腔520,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驱动元件容置腔530设置在配光元件500上,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驱动元件容置腔530朝向电路板100,且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驱动元件容置腔530向背离电路板100的方向凸出。驱动元件容置腔530的形状和尺寸与驱动元件300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驱动元件容置腔530用于将驱动元件300容置在驱动元件容置腔530内,覆盖住驱动元件300,从而隐藏驱动元件300,接线端子容置腔520的形状和尺寸和接线端子400相对应,接线端子容置腔520用于将接线端子400容置在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内,覆盖住接线端子400,从而隐藏接线端子4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包括多个接线端子400时,可以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多个接线端子容置腔520与多个接线端子400一一对应,当包括多个接线端子400时,也可以设置一个接线端子容置腔520,一个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容置多个接线端子4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情况,配光元件500上还设置市电电线800容置腔,用于容置连接至接线端子400的市电电线800,市电电线800与接线端子400连接后,市电电线800容置在该市电电线800容置腔内,这种情况适用于先将市电电线800连接至接线端子400再安装配光元件500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接线端子容置腔520上设置有端子操作孔521和供市电电线 800通过的穿线孔(图中未示出),端子操作孔521与旋钮413相对,穿线孔与接线孔412相对。可以将配光元件500与电路板100装配好后,再进行市电电线800的连接。通过穿线孔市电电线800的端部可以伸入接线孔412,通过端子操作孔521可以对旋钮413进行旋转,从而使旋钮413固定住市电电线800 的端部。该种情况适用于先将配光元件500安装至电路板100然后在连接市电电线800的情况。
当接线端子400为两个时,端子操作孔5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子操作孔521与两个旋钮413一一对应,穿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穿线孔与两个接线孔412一一对应。当接线端子400为三个时,端子操作孔5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端子操作孔521与三个旋钮413一一对应,穿线孔的数量为三个,两个穿线孔与三个接线孔412一一对应。
当然当接线端子400为两个或三个时,也可以设置一个端子操作孔521和一个穿线孔,端子操作孔521和穿线孔为长形,可以为长圆形,或者为长方形,端子操作孔521和穿线孔分别将多个接线端子400和接线孔412覆盖住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00以及接线端子400设置在电路板100 的一端。这样不影响发光体200的布置。优选地,接线端子400设置在电路板 100的拐角。这样便于在接线端子400上连接市电电线8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底盘600、面罩700以及上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底盘600安装至安装基础,例如天花板,面罩700与底盘600固定连接,面罩700和底盘60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一体化光电模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一体化光电模组与底盘600可拆卸连接。该一体化光电模组与底盘600可以螺纹连接,可以卡接连接,可以粘接连接,可以通过磁性元件吸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连接,该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盘600上设置有供市电电线800通过的通孔610。供市电电线800通过该通孔610伸入到面罩700和底盘600之间的容置空间中,与接线端子400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100)、发光体(200)、驱动元件(300)、以及接线端子(400),所述发光体(200)、所述驱动元件(300)以及所述接线端子(400)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100)上,且所述接线端子(400)通过所述电路板(100)与所述驱动元件(30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400)包括火线端子(410)和零线端子(420),所述火线端子(410)和所述零线端子(420)并排设置,且所述火线端子(410)和所述零线端子(420)分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端子(410)和所述零线端子(420)分别包括端子本体(411),所述端子本体(411)上设置接线孔(412)和旋钮(413),所述接线孔(412)用于容置市电电线的端部,所述旋钮(413)伸入所述接线孔(412)内部用于将市电电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电路板(1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元件,所述通信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100)上,且所述通信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100)与所述驱动元件(300)电性连接,所述通信元件可与终端设备无线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光元件(500),所述配光元件(500)包括透镜(510),所述透镜(510)覆盖所述发光体(200),且所述配光元件(500)与所述电路板(10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500)还包括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驱动元件容置腔(530),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所述驱动元件容置腔(530)朝向所述电路板(100),且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520)和所述驱动元件容置腔(530)向背离所述电路板(100)的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容置腔(520)上设置有端子操作孔(521)和供市电电线通过的穿线孔,所述端子操作孔(521)与所述旋钮(413)相对,所述穿线孔与所述接线孔(412)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操作孔(5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子操作孔(521)与两个所述旋钮(413)一一对应,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穿线孔与两个所述接线孔(412)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300)以及所述接线端子(40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0)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40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0)的拐角。
1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600)、面罩(70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一体化光电模组,所述面罩(700)与所述底盘(600)可拆卸连接,所述面罩(700)和所述底盘(60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一体化光电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一体化光电模组与所述底盘(600)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600)上设置有供市电电线通过的通孔(610)。
CN202023200335.8U 2020-12-25 2020-12-25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Active CN214037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335.8U CN21403793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335.8U CN21403793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7935U true CN214037935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0335.8U Active CN21403793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7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5457U (zh) 一种火焰泡灯
CN212390187U (zh) 一种智能灯
CN214037935U (zh) 一体化光电模组以及照明灯具
KR20130129763A (ko) 조명 장치
CN211011120U (zh) 一种滚球灯
CN210241424U (zh) 一种led模组
CN205014060U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电致发光灯具
KR200252422Y1 (ko) 조립형엘이디소형조명기기블럭
CN216202591U (zh) 一种组合模块灯
CN206617892U (zh) 一种火焰灯
CN105927938B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1694690U (zh) 一种多头灯具及照明系统
CN110661340A (zh) 一种可外接替换无线模块的智能电源
CN205299201U (zh) 一种变色灯串
CN210957913U (zh) 一种可外接替换无线模块的智能电源
CN210688138U (zh) 一种内置面板灯
CN213983276U (zh) 一种动态面板灯
CN204084062U (zh) 一种筒灯
CN213777329U (zh) 一种调光调色灯丝灯泡
CN213599120U (zh) 一种装配式串灯
CN221098534U (zh) 智能照明多功能装置
CN217464280U (zh) 照明模组和灯具
CN212132118U (zh) 一种可遥控led灯
CN218763223U (zh) 一种能控制灯光效果的庭院灯
CN219640171U (zh) 一种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