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7583U -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7583U
CN214037583U CN202022484932.1U CN202022484932U CN214037583U CN 214037583 U CN214037583 U CN 214037583U CN 202022484932 U CN202022484932 U CN 202022484932U CN 214037583 U CN214037583 U CN 214037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display screen
connecting rod
screen ang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49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中豪
于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49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7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7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7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支架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套设有阻尼件,且所述阻尼件背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与所述支架抵接。本实用新型中当用户需要调节显示屏的角度时,直接用手或者其他工具直接拨动显示屏,这样显示屏带动第一套筒相对支架进行旋转,这种调节显示屏角度的方式简单方便,且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屏,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显示装置,如电视机产品或其他显示设备底座安装一般为螺丝紧固方式或者卡扣方式。底座与主机之间角度相对位置固定不可调整,这样不能照顾到不同高度需要的使用人群需求;个别可调角度的底座需要螺丝紧固在整机上,不满足使用者可以随时拆卸挂墙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装置的底座和显示屏之间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支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套设有阻尼件,且所述阻尼件背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与所述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支架转动以调节所述显示屏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显示屏的横向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筒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二套筒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连接杆自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固定柱锁紧于所述第一套筒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连接杆进行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滚珠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滚珠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上开设有通孔,当所述第二弹性件插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通孔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分设于所述显示屏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套筒之间还设置有装饰件。
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尼龙材质制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支架活动穿设于第一套筒内,为了防止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支架和第一套筒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在第一套筒和支架之间设置阻尼件。第一套筒作为外观件,第一套筒和支架之间隔着阻尼件能够相对转动,转动角度即为显示屏相对支架的可调节的旋转角度。当用户需要调节显示屏的角度时,直接用手或者其他工具直接拨动显示屏,这样显示屏带动第一套筒相对支架进行旋转,这种调节显示屏角度的方式简单方便,且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屏,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支架 40 限位组件
11 支撑杆 41 滚珠
12 连接杆 42 第二弹性件
20 第一套筒 43 通孔
30 第二套筒 50 装饰件
31 固定柱 60 阻尼件
32 锁紧件 70 显示屏
33 第一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该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10和第一套筒20,第一套筒20设置于显示屏70的背面,支架10活动穿设于第一套筒20内,支架10和第一套筒20之间还设置阻尼件60,以使第一套筒20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支架10转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0作为外观件,第一套筒20和支架10之间隔着阻尼件60能够相对转动,转动角度即为显示屏70相对支架10的可调节的旋转角度。其中,阻尼件60为中空的套筒结构,阻尼件60的形状与第一套筒20的形状适配,以使阻尼件60套设于第一套筒20的外周,且阻尼件60背离第一套筒20的一侧与支架10抵接。
因此,当用户需要调节显示屏70的角度时,直接用手或者其他工具直接拨动显示屏70,这样显示屏70带动第一套筒20相对支架10进行旋转,这种调节显示屏70角度的方式简单方便,且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屏70,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其中,第一套筒20的外表面截面可以为任意需要的形状截面,第一套筒20的内表面为与支架10的外表面形状匹配。
其中,支架10包括支撑杆11和与支撑杆11连接的连接杆12,连接杆12活动穿设于第一套筒20内,连接杆12的延伸方向、第一套筒20的延伸方向以及显示屏70的横向延伸方向一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10通过条形折弯工艺形成用于支撑整个显示屏70的支撑杆11和插设于第一套筒20内的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与第一套筒20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使用过程中,生产商将第一套筒20安装在显示屏70后,售后或者消费者不需要安装工具,可以直接手动即可实现支架10在显示屏70上的装配与拆卸,并且实现在使用中显示屏70俯仰角的无极调整,整机高度适配不同需求消费群体。其中,支架10可以选用圆柱或多边形的截面,这样支撑更加稳定。
并且,连接杆12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套筒30,阻尼件60设置于第二套筒30和第一套筒20之间,第二套筒30与连接杆12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套筒20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第二套筒30转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0的内侧壁和连接杆12的外周进行固定连接,这样第二套筒30和支架10在旋转时可以同步运动,即第一套筒20相对第二套筒30转动时,支架10相对第二套筒30保持原来的位置,这种调节显示屏70角度的方式,即调节了显示屏70角度,又保证了支架10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使用户不用担心因支架10晃动而产生危险的情况。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阻尼件60可以为尼龙材质制件,比如尼龙垫圈套,该阻尼件60主要是防止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直接接触摩擦后损坏,也有少许防滑的作用,防止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滑动脱离。
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套筒30的第一端呈开口设置,第二套筒30的第二端呈封闭设置,连接杆12自第一端插设于第二套筒30内,第二套筒30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柱31,固定柱31朝远离连接杆12的一侧延伸,固定柱31上设置有锁紧件32,锁紧件32用于将固定柱31锁紧于第一套筒20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将连接杆12自第二套筒30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二套筒30内,第二套筒30的第二端封闭设置,第二套筒30背离连接杆1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31,固定柱31上设置有锁紧件32,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通过锁紧件32紧固在一起,以防止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发生松动脱落。在该实施例中,锁紧件32可以为螺母,在螺母的一端设置有垫圈,在螺母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螺母的紧固端安装于第一套筒20的端口处,螺母的螺纹部插接于第二套筒30内,进而螺母和第二套筒进行螺纹紧固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紧固连接;这样显示屏70在受力转动后停留在任意位置,在实现角度调节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重力等其他原因产生角度变化。此外,第二套筒30的内截面和支架10的截面相同,第二套筒30的外截面带标准螺纹,第二套筒3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20的内侧壁可以是螺纹连接;第二套筒30的内侧壁可以是除了圆形之外的强度适合的任何截面,材料也可以选择相对硬度较高的合金、钢或者是高硬度耐磨的塑钢材料。
如图2所示,固定柱31的外周还绕设有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位于锁紧件32和第二套筒30的第二端之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要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为了使得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的转动更加省力,在固定柱31的外周还绕设有第一弹性件33,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之间的连接太过紧固以无法实现转动。其中,第一弹性件33优选为弹簧。
如图3所示,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40,限位组件40设置于第二套筒30和连接杆12之间,限位组件40用于对连接杆12进行轴向限位,从而使得第二套筒30和连接杆12之间形成同步运动。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40包括滚珠41和第二弹性件42,滚珠41设置于连接杆12的外侧,第二弹性件42设置于滚珠41朝向连接杆12的一侧,第二套筒30上开设有通孔43,通孔43对应第二弹性件42开设。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套筒30上开设通孔43,且对应通孔43的位置处设置滚珠41和第二弹性件42,滚珠41和第二弹性件42位于第二套筒30的内侧壁和连接杆12之间,连接杆12插入第二套筒30内后,滚珠41和第二弹性件42起到对连接杆12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当连接杆12从第二套筒30的端口插入后,滚珠41上的第二弹性件42被弹性压缩从而具有弹性力;连接杆12继续插入到第二套筒30内,当连接杆12上的滚珠41位置到达与第二套筒30上的通孔43相对应时,滚珠41在第二弹性件42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下向外弹出,从而滚珠41从通孔43内伸出来,进而起到对连接杆12轴向限位的作用,防止连接杆12相对第二套筒30进行轴向移动。其中,第二弹性件42优选为弹性垫圈,可以调节紧固力的大小,从而适用于不同重量的显示屏70上。并且,通过滚珠41和弹性垫圈对支架10进行限位,确保支架10不会因为形变或者重力自行脱落、并且不会因为震动而与显示屏7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0可以不限于弹性垫圈和滚珠41,亦可以是卡扣或者弹簧销等结构,只要起到相同作用,则视为相同;
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套筒20分设于显示屏70的两端,两个第一套筒20之间还设置有装饰件5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10、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连接杆12分别自显示屏70的两端插入第二套筒30内,以更好的对显示屏70进行支撑,且在调节的时候能够保证显示屏70的两端角度同时进行调节。并且,使用装饰件50来遮盖第一弹性件33和锁紧件32以达到外观美观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该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支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套设有阻尼件,且所述阻尼件背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与所述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支架转动以调节所述显示屏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显示屏的横向延伸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筒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二套筒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连接杆自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朝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固定柱锁紧于所述第一套筒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连接杆进行轴向限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滚珠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滚珠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上开设有通孔,当所述第二弹性件插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通孔对应。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分设于所述显示屏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套筒之间还设置有装饰件。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尼龙材质制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
CN202022484932.1U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037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932.1U CN2140375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932.1U CN2140375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7583U true CN214037583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4932.1U Active CN2140375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7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7172B2 (en) Support apparatus for display devices and other objects
US7726616B2 (en) Support stand for flat-panel display monitor
US6206210B1 (en) Display/storage rack for hangings
EP1769187B1 (en) Mechanism for positional adjustment of an attached device
CA2704073C (en) Standalone, mobile and adjustable stand and tray
US20100327129A1 (en) Support stand
CN201636510U (zh) 液晶显示器支架
EP2161490B1 (en) Supporting device to display apparatus
US20060243869A1 (en) K-base for a pole mounting system
CN208107522U (zh) 一种计算机用双屏显示器支架
CN214037583U (zh) 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526785U (zh) 伸缩式多视角吸顶支架
CN203068079U (zh)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US11034186B1 (en) Pumpkin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CN110925539A (zh) 一种显示器支架
US20060245147A1 (en) Pole mounting system
CN109237275B (zh) 挂式计算机
CN208365120U (zh) 水平方向360度旋转的显示器支架
CN207264246U (zh) 一种电脑显示屏的调节架
CN205649256U (zh) 帽子展示架
CN211093101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飞机模型展示架
CN209340831U (zh) 一种便捷型电视支架
CN208550402U (zh) 坐立互换式办公支架
US20020190167A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model aerospace craft
KR200410390Y1 (ko) 회전거울 지지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