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6139U -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6139U
CN214016139U CN202022483664.1U CN202022483664U CN214016139U CN 214016139 U CN214016139 U CN 214016139U CN 202022483664 U CN202022483664 U CN 202022483664U CN 214016139 U CN214016139 U CN 214016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protective clothing
pipe
fabric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36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祥
陆文峰
薛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shi Huik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shi Huik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shi Huik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shi Huik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36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6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6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6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包括防护面料、通道管、隔离内衬、透气通管、进气管口、透气膜和防护隔网,所述防护面料的侧壁与隔离内衬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通道管位于防护面料和隔离内衬相对一侧的间隙中,所述通道管的两侧分别与防护面料和隔离内衬相对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透气通管的一端与通道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通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防护面料的外部。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防护服自身透气性的目的,能够在人员工作时伴随肢体动作进行透气,以此使外界的气流能够与防护服的内部进行交换,从而解决了长期穿戴防护服而产生的闷热问题,并且能够在保证防护服功能性的前提下赋予物理透气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背景技术
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
目前的医用防护服透气功能较差,且布料采用经纬纺织纤维使透气、吸湿能力表现较差;尤其是医务人员在较长时间的手术工作时,为保证自身不被患者感染,长时间穿着近似于密闭的防护服,由于汗液不能有效与外界气体交换而浸湿衣服,导致医生护士们被迫脱掉工作服进行工作,给自身安全和健康带来严重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性防护服,达到了提高防护服自身透气性的目的,能够在人员工作时伴随肢体动作进行透气,以此使外界的气流能够与防护服的内部进行交换,从而解决了长期穿戴防护服而产生的闷热问题,并且能够在保证防护服功能性的前提下赋予物理透气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包括防护面料、通道管、隔离内衬、透气通管、进气管口、透气膜和防护隔网,所述防护面料的侧壁与隔离内衬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通道管位于防护面料和隔离内衬相对一侧的间隙中,所述通道管的两侧分别与防护面料和隔离内衬相对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透气通管的一端与通道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通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防护面料的外部,所述进气管口的一端与通道管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口的另一端与隔离内衬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透气膜固定连接在防护面料的外表面上,所述透气通管的另一端与透气膜固定连通,所述防护隔网固定粘接在防护面料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护隔网与透气膜相对应。
进一步地,防护服由防护头罩、身躯部分、手臂部分、护腿部分和脚掌部分共同组成,所述防护头罩、身躯部分、手臂部分、护腿部分和脚掌部分为一体成型连体状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头罩上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由透明亚克力构成,所述透明窗的形状为矩形的弧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头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鼻托架,所述鼻托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棉质的防护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头罩上固定连接有呼吸阀,所述呼吸阀与防护头罩处于连通状态,所述呼吸阀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填料。
进一步地,防护服的外表面连接有束腰绳索,所述束腰绳索通过隔套与防护服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护服的内部设置通道管,同时配合隔离内衬形成通道管与人体的隔离,以在穿戴防护服作业进行动作的过程中,防护服伴随人体的动作而产生动作,此时防护服内部的空气由进气管口进入通道管的内部,随后受到管径变化形成的压力差由透气通管配合透气膜进行排出,随后外界的气流由透气膜进入反向流动,以此在动作时形成换气效果,因此达到了提高防护服自身透气性的目的,能够在人员工作时伴随肢体动作进行透气,以此使外界的气流能够与防护服的内部进行交换,从而解决了长期穿戴防护服而产生的闷热问题,并且能够在保证防护服功能性的前提下赋予物理透气性能。
2、本实用新型由于防护头罩、透明窗、鼻托架和呼吸阀的设置,通过防护头罩与防护服的一体化设置,能够提高防护服自身的隔离能力,同时简化穿戴方式,而透明窗能够便于查看外界状态,鼻托架能够与人员的口鼻处进行完美贴合,使呼吸阀与人体口鼻进行连通,避免了呼吸通道出现阻隔的现象,保证呼吸阀的流通性,而且鼻托架能够与人员的鼻梁进行贴合,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作用,以此提高穿戴后的稳定性,保证防护作用。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的渗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穿用舒适、手感好、抗拉力强、透气防水、无交叉感染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服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面料;2、通道管;3、隔离内衬;4、透气通管;5、进气管口;6、透气膜;7、防护隔网;8、防护头罩;9、透明窗;10、鼻托架;11、呼吸阀;12、手臂部分;13、护腿部分;14、脚掌部分;15、束腰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包括防护面料1、通道管2、隔离内衬3、透气通管4、进气管口5、透气膜6和防护隔网7,防护面料1的侧壁与隔离内衬3的一侧固定粘接,通道管2位于防护面料1和隔离内衬3相对一侧的间隙中,通道管2的两侧分别与防护面料1和隔离内衬3相对的一侧固定粘接,透气通管4的一端与通道管2的一侧固定连通,透气通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防护面料1的外部,进气管口5的一端与通道管2的另一侧固定连通,进气管口5的另一端与隔离内衬3的内部固定连通,透气膜6固定连接在防护面料1的外表面上,透气通管4的另一端与透气膜6固定连通,防护隔网7固定粘接在防护面料1的外表面上,防护隔网7与透气膜6相对应,防护面料1即为防护服本身结构,其面料的组成与现有防护服面料相同,需要根据使用的场所进行限定,通过在防护服的内部设置通道管2,同时配合隔离内衬3形成通道管2与人体的隔离,以此保护通道管2的稳定性,在防护服的身躯部分可呈环绕状态设置八组通道管2,而护腿部分13和手臂部分12可相应的设置四组通道管2,在穿戴防护服作业进行动作的过程中,防护服伴随人体的动作而产生动作,此时防护服内部的空气由进气管口5进入通道管2的内部,随后受到管径变化形成的压力差由透气通管4配合透气膜6进行排出,随后外界的气流由透气膜6进入反向流动,以此在动作时形成换气效果,而透气膜6自身具备防水性,因此能够有效隔离外界感染源的入侵,因此达到了提高防护服自身透气性的目的,能够在人员工作时伴随肢体动作进行透气,以此使外界的气流能够与防护服的内部进行交换,从而解决了长期穿戴防护服而产生的闷热问题,并且能够在保证防护服功能性的前提下赋予物理透气性能。
防护服由防护头罩8、身躯部分、手臂部分12、护腿部分13和脚掌部分14共同组成,防护头罩8、身躯部分、手臂部分12、护腿部分13和脚掌部分14为一体成型连体状态设置,防护头罩8上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透明窗9,透明窗9由透明亚克力构成,透明窗9的形状为矩形的弧面状,防护头罩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鼻托架10,鼻托架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棉质的防护垫层,防护头罩8上固定连接有呼吸阀11,呼吸阀11与防护头罩8处于连通状态,呼吸阀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填料,防护服的外表面连接有束腰绳索15,束腰绳索15通过隔套与防护服固定连接,由于防护头罩8、透明窗9、鼻托架10和呼吸阀11的设置,通过防护头罩8与防护服的一体化设置,能够提高防护服自身的隔离能力,同时简化穿戴方式,而透明窗9能够便于查看外界状态,鼻托架10能够与人员的口鼻处进行完美贴合,使呼吸阀11与人体口鼻进行连通,避免了呼吸通道出现阻隔的现象,保证呼吸阀11的流通性,而且鼻托架10能够与人员的鼻梁进行贴合,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作用,以此提高穿戴后的稳定性,保证防护作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在防护服的内部设置通道管2,同时配合隔离内衬3形成通道管2与人体的隔离,以此保护通道管2的稳定性,在防护服的身躯部分可呈环绕状态设置八组通道管2,而护腿部分13和手臂部分12可相应的设置四组通道管2,在穿戴防护服作业进行动作的过程中,防护服伴随人体的动作而产生动作,此时防护服内部的空气由进气管口5进入通道管2的内部,随后受到管径变化形成的压力差由透气通管4配合透气膜6进行排出,随后外界的气流由透气膜6进入反向流动,以此在动作时形成换气效果,而透气膜6自身具备防水性,因此能够有效隔离外界感染源的入侵,因此达到了提高防护服自身透气性的目的,能够在人员工作时伴随肢体动作进行透气,以此使外界的气流能够与防护服的内部进行交换,从而解决了长期穿戴防护服而产生的闷热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的渗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穿用舒适、手感好、抗拉力强、透气防水、无交叉感染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包括防护面料(1)、通道管(2)、隔离内衬(3)、透气通管(4)、进气管口(5)、透气膜(6)和防护隔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面料(1)的侧壁与隔离内衬(3)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通道管(2)位于防护面料(1)和隔离内衬(3)相对一侧的间隙中,所述通道管(2)的两侧分别与防护面料(1)和隔离内衬(3)相对的一侧固定粘接,所述透气通管(4)的一端与通道管(2)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透气通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防护面料(1)的外部,所述进气管口(5)的一端与通道管(2)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口(5)的另一端与隔离内衬(3)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透气膜(6)固定连接在防护面料(1)的外表面上,所述透气通管(4)的另一端与透气膜(6)固定连通,所述防护隔网(7)固定粘接在防护面料(1)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护隔网(7)与透气膜(6)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服由防护头罩(8)、身躯部分、手臂部分(12)、护腿部分(13)和脚掌部分(14)共同组成,所述防护头罩(8)、身躯部分、手臂部分(12)、护腿部分(13)和脚掌部分(14)为一体成型连体状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罩(8)上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透明窗(9),所述透明窗(9)由透明亚克力构成,所述透明窗(9)的形状为矩形的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罩(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鼻托架(10),所述鼻托架(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棉质的防护垫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罩(8)上固定连接有呼吸阀(11),所述呼吸阀(11)与防护头罩(8)处于连通状态,所述呼吸阀(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性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服的外表面连接有束腰绳索(15),所述束腰绳索(15)通过隔套与防护服固定连接。
CN202022483664.1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Active CN214016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664.1U CN214016139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664.1U CN214016139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6139U true CN21401613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3664.1U Active CN214016139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6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3785A (zh) 一种微正压透气防护服
CN111317935A (zh) 透明呼吸防护装置
CN213281572U (zh) 一种透气防护服
CN211794490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
CN214016139U (zh) 一种透气性防护服
CN210960531U (zh) 呼吸双通道防雾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口罩
CN207322760U (zh) 一种新型无纺布隔离服
CN212575474U (zh) 透明呼吸防护装置及带有透明呼吸防护装置的连体防护服
CN212590498U (zh) 一种穿着舒适的防护服
CN211932753U (zh) 一种新型可排汗吸汗医用防护服
CN211323161U (zh) 一种透气全棉医用防护服
CN212545656U (zh) 一种新型口罩
CN212165027U (zh) 一种防护服
CN206214591U (zh) 一种带有密封罩体的囊式呼吸装置
CN111572126A (zh) 一种舒适性防护服
CN111374366A (zh) 一种可以防止镜片起雾的口罩
CN213549894U (zh) 一种全覆盖方便使用防护服
CN215013798U (zh) 一种抗菌密封防护口罩
CN215684990U (zh) 供应室防护服
CN2669636Y (zh) 复合式医用防护服
CN213096244U (zh) 一种抗菌防臭的防护型口罩
CN212678445U (zh) 一种透气式防护服
CN216493621U (zh) 多功能无纺布医用防护服
CN211832981U (zh) 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
CN212814495U (zh) 一种一体化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