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4591U -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4591U
CN214014591U CN202023352150.9U CN202023352150U CN214014591U CN 214014591 U CN214014591 U CN 214014591U CN 202023352150 U CN202023352150 U CN 202023352150U CN 214014591 U CN214014591 U CN 214014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control device
sensor
light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21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雪莲
安然
杨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Yan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Yan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Yan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Yan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33521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4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4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4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属于智能照明领域,所述智能照明系统包括中心调控装置、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照明灯组,照明灯组包括多个照明灯具,每个照明灯具均包括灯罩和灯源,灯罩和灯源通过卡扣连接;传感器检测模块设置于灯罩上,并与灯源电性连接,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识别灯罩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检测灯罩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实时检测数据发送给中心调控装置;中心调控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照明灯组无线连接,用于根据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确定当前的最佳亮度,并根据最佳亮度对照明灯组进行调节,提升了用户的照明体验,并节约了电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照明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通过白炽灯进行照明,而是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多样化的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不仅可以在多种照明灯光色彩之间进行切换,还可以提供不同亮度间的切换,统一管理多个照明灯光的开启、关闭,以及对开关时间进行定时等多种功能,无论是日常家用,还是商场等公共场合使用,都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有的智能照明系统,一般都针对不同的灯光亮度预设有多个调光档位,只能根据预设档位对灯光亮度进行调节,使灯光达到相应档位的亮度,例如预设有弱光、中光、强光三挡,切换档位使灯具分别发出亮度较弱、中等或者高亮的灯光。这种智能照明系统,无法根据灯具距离待照明对象或者地面的实际距离,自动适配最佳的灯光亮度,从而造成灯光亮度过亮或者亮度不足的问题,亮度过亮不仅会影响人的视力,降低视觉感受,还会造成电能浪费,而亮度不足也会降低用户的照明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系统,使智能照明系统可实时检测照明灯具与待照明对象之间的距离,并根据两者的距离确定最佳的灯光亮度,根据最佳的灯光亮度对照明灯具进行调节,使照明灯具发出适当亮度的灯光,解决只能根据预设档位调节光亮而造成的亮度过亮或亮度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照明体验,并节约电能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包括中心调控装置、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照明灯组;
所述照明灯组包括多个照明灯具,每个所述照明灯具均包括灯罩和灯源,所述灯罩和所述灯源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灯罩上,并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识别所述灯罩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检测所述灯罩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并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将实时检测数据发送给中心调控装置;
所述中心调控装置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照明灯组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确定当前的最佳亮度,并根据最佳亮度对所述照明灯组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一个中心距离传感器和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灯罩的正中心,用于识别所述灯罩正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与正下方的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多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灯罩上且以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均匀分布,用于识别所述灯源到多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的连线的延长线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亮度调节器,所述亮度调节器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还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无线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用于接收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的调节指令,对所述灯源进行亮度调节。
可选的,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驱动电源和散热器,所述驱动电源、所述散热器均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灯源包括普通灯源和升温灯源,所述普通灯源用于照明,所述升温灯源用于发热升温。
可选的,所述升温灯源为红外线加热灯,发射波长为7-20μm的红外光线。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灯罩上,并与所述升温灯源连接,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还设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进行参数设定,所述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的参数和所述灯源的开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还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相连,所述移动终端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进行参数设定。
可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ZigBee无线传输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在照明灯具的灯罩上设置距离传感器,包括中心距离传感器和旁侧距离传感器,实时、准确检测照明灯具下方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当存在待照明对象时,实时检测待照明对象到照明灯具的距离,并通过中心调控装置根据待照明对象和照明灯具之间的距离,确定这个距离下的最佳照明亮度,根据这个最佳照明亮度,对照明灯具进行亮度调节,无论待照明对象是不同高度的人、桌子或者床等,照明灯具始终针对待照明对象发出适当亮度的灯光,自动适配最佳的灯光亮度,从而解决了因灯光亮度过亮造成的对人的视力、视觉的影响,电能浪费的问题,以及因亮度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照明体验差的问题,在提升用户照明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罩上设置一个中心距离传感器和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使得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范围更广、更全面,提升了检测精度。同时,中心调控装置还连接有控制面板和移动终端,通过控制面板或者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均可实现对中心调控装置的操控,结合显示屏使用,实现了操控多样化、智能化。既可以对亮度参数进行人为设定,还可以查看各个传感器的实时或历史检测数据,以及各个灯具的工作状态。
3、本实用新型设有普通灯源、升温灯源两种功能性灯源,普通灯源用于日常照明,升温灯源是发射波长为7-20μm的红外光的红外线加热灯,利用红外线加热原理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发热升温,首先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周围环境温度,一旦人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有人进入检测范围,中心调控装置会根据当前的实时环境温度,控制升温灯源进行发热升温,使升温灯源下的周围环境温度处于适合人活动的舒适温度,从而在实现日常照明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局部区域的加热升温,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智能照明系统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心调控装置,2-无线传输模块,3-照明灯组,31-照明灯具,311-灯罩,312-灯源,3121-普通灯源,3122-升温灯源,313-亮度调节器,314-驱动电源,315-散热器,4-传感器检测模块,41-距离传感器,411-中心距离传感器,412-旁侧距离传感器,42-人体接近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5-显示屏,6-控制面板,7-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系统,使智能照明系统可实时检测照明灯具与待照明对象之间的距离,并根据两者的距离确定最佳的灯光亮度,根据最佳的灯光亮度对照明灯具进行调节,使照明灯具发出适当亮度的灯光,解决只能根据预设档位调节光亮而造成的亮度过亮或亮度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照明体验,并节约电力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从图1中可直观看出,本实施例提出的智能照明系统包括中心调控装置1、传感器检测模块4、无线传输模块2和照明灯组3。
其中,所述照明灯组3包括多个照明灯具31,每个所述照明灯具31均包括灯罩311和灯源312,所述灯罩311和所述灯源312通过卡扣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4设置于所述灯罩311上,并与所述灯源312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4包括距离传感器41,所述距离传感器41用于实时识别所述灯罩311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检测所述灯罩311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并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将实时检测数据发送给中心调控装置1;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与所述照明灯组3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4的检测数据确定当前的最佳亮度,并根据最佳亮度对所述照明灯组3进行调节。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为ZigBee无线传输模块2,也可以为WiFi等其他无线传输模块2。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照明灯组3中至少包含两个照明灯具31,两个及以上的照明灯具31才能构成“照明灯组3”,而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附图更加简洁,也为了表述清楚,仅在图1中绘制出了一个照明灯具31。而实际上,家用式的智能照明系统可以仅有一个照明灯具31,例如客厅照明系统,而在大型商场、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可以包含多个照明灯具31。因此,仅有一个照明灯具31也成立,照明灯具3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均可,并不限定其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311和所述灯源312通过卡扣连接,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例如螺栓固定连接、插入推拉式连接。
从图1中还可看出,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还设有显示屏5和控制面板6,所述显示屏5和所述控制面板6分别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进行参数设定、状态调整。所述显示屏5用于实时显示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的参数、所述灯源312的开闭状态以及状态确认界面等。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还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与移动终端7相连,所述移动终端7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进行参数设定。所述移动终端7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还可以是其他能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无线连接、且具有调控功能的移动电子产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灯罩311上设置一个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412,使得距离传感器41检测的范围更广、更全面,提升了检测精度。同时,中心调控装置1还连接有控制面板6和移动终端7,通过控制面板6或者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7均可实现对中心调控装置1的操控,结合显示屏5使用,实现了操控多样化、智能化。既可以对亮度参数进行人为设定,还可以查看各个传感器的实时或历史检测数据,以及各个灯具的工作状态。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控制面板6和显示屏5,在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中预先对照明距离和照度的参数进行设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规定的一般照度标准值进行参数设定,该规定中明确说明了各种建筑、场所、灯具的安装高度以及对应的照度标准值,在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中,依据该规定对待照明对象至照明灯具31的距离,以及灯光强度进行对应的参数设置,输入对应参数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即可根据距离传感器41检测的距离数据,适应性地调整灯光的亮度,从而为用户提供适宜、舒适的照明灯光。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生活经验,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中的参数进行进一步微调,使照明灯光的亮度更加适合,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照明体验。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照明灯具31还包括亮度调节器313,所述亮度调节器313与所述灯源312电性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313还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无线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313用于接收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的调节指令,对所述灯源312进行亮度调节。所述照明灯具31还包括驱动电源314和散热器315,所述驱动电源314、所述散热器315均与所述灯源312电性连接。所述散热器315的材料可以使压铸式镁合金,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散热材料。所述灯源312包括普通灯源3121和升温灯源3122,所述普通灯源3121用于照明,所述升温灯源3122用于发热升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普通灯源3121为LED灯,还可以为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卤素灯、卤钨灯等各种类型的灯源312。所述升温灯源3122为红外线加热灯,可发射波长为7-20μm的红外光线,实现发热升温,为用户在灯源312下方提供适宜的温度。所述红外线加热灯,是指将钨丝伸入充气的石英管中构成,钨丝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发热并加热石英管中的气体,由此产生红外线电磁波,红外线电磁波向外辐射,可以用来加热。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检测模块4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距离传感器41由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旁侧距离传感器412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仅有1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有4个,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位于所述灯罩311的正中心位置处,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负责识别所述灯罩311正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311与正下方的待照明对象的距离。4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也位于所述灯罩311上,且以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负责识别所述灯源312到多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延长线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311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
通过在照明灯具31的灯罩311上设置距离传感器41,包括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实时、准确检测照明灯具31下方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当存在待照明对象时,实时检测待照明对象到照明灯具31的距离,并通过中心调控装置1根据待照明对象和照明灯具31之间的距离,确定这个距离下的最佳照明亮度,根据这个最佳照明亮度,对照明灯具31进行亮度调节,无论待照明对象是不同高度的人、桌子或者床等,照明灯具31始终针对待照明对象发出适当亮度的灯光,自动适配最佳的灯光亮度,从而解决了因灯光亮度过亮造成的对人的视力、视觉的影响,电能浪费的问题,以及因亮度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照明体验差的问题,在提升用户照明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所述灯罩311的具体形状,所述灯罩311可以为正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五角星形,还可以为其他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可以设置在所述灯罩311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灯罩311的外表面,优选外表面,这样监测精度更高。对于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具体布置位置,假设所述灯罩311为正方形,则将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设置于所述正方形的正中心位置处,那么4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则可以分别设置于正方形的四个顶角处,由于照明灯具31都是具有厚度的立体形状,也可以把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设置于与正方形四条边相邻的竖直面上,只要保证4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均匀分布即可,这样检测范围才能更大、更广。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识别、检测的是照明灯具31正下方范围内的待照明对象,例如家用智能照明系统中客厅照明灯正下方的餐桌。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负责识别、检测所述灯源312与各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连线的延长线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延长线延伸到地面,即“灯源312-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地面”,由于设有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因此,灯源312与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连线的延长线会构成一个立体的检测区域,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负责识别、检测这个区域内除了照明灯具31正下方的所有待照明对象。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待照明对象包括动态、静态的一切事物,可以是动态活动的人,也可以是静止的桌椅板凳,或者其他各种事物。
此外,由于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都具有识别、检测功能,因此,可以设定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内置有优先级处理模块,所述优先级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距离传感器41的检测数据后,以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的检测数据为第一优先级进行处理,以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检测数据为第二优先级进行处理,也就是说,率先为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检测的待照明对象提供照明、调节照明亮度,当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未识别、检测到待照明对象,即照明灯具31正下方范围内不存在需要照明的对象,而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却检测到待照明对象,例如照明灯具31正下方没有任何物体,一个用户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检测范围之外进入到检测范围,此时才会对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412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予以照明或者亮度调节回应。假设照明灯具31正下方有一个餐桌,且餐桌上有几个人正在聚餐吃饭,而餐桌外围有人在行走经过,则优先为餐桌提供照明服务和亮度调节服务。
此外,当所述距离传感器41的检测范围内同时存在人和物体时,所述优先级处理模块还以动态的人为第一优先级、以静态物体为第二优先级,对照明灯具31的亮度进行调整,例如,照明灯具31正下方有几个人正在餐桌上聚餐吃饭,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同时检测到人和桌子,由于人坐下后头部和桌子的高度不同,使得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不同,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接收到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411的距离数据后,利用所述优先级处理模块,首先以用户为核心,即以用户头部到所述照明灯具31的距离数据为第一优先级进行处理,而不是根据桌面到所述照明灯具31的距离数据进行处理。当所述距离传感器41的检测范围内同时存在多个高度不同的人或物体时,所述距离传感器41会测量所有的距离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会计算当前所有距离数据的平均距离值,并根据平均距离值确定所述照明灯具对应的照明亮度,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适宜的照明亮度,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照明体验。
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所述照明灯具31的持续工作,防止出现距离传感器41持续、实时检测到待照明对象,从而持续调节所述照明灯具31的灯光亮度,使灯光忽明忽暗、闪烁的问题,在操作所述智能照明系统时,需要通过移动终端7或者通过控制面板6在显示屏5上对中心调控装置1首次或者当前的亮度调整结果进行确认,确认当前亮度是否合适,是否使照明灯具31以该亮度持续工作,如果对亮度调整结果确认合适且持续以该亮度提供照明,则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会将当前照明状态、参数进行锁定,持续为用户提供当前亮度的照明服务,如果对亮度调整结果确认不合适,则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会通过显示器显示下一次亮度调整结果的确认界面,直至用户确认当前亮度合适为止。此外,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可以设置有移动遥控,通过所述移动遥控,可以实现灯光色调、灯光强弱的调节,还可以直接通过所述移动遥控上的按钮对当前调整的灯光亮度进行锁定。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4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4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3均设置于所述灯罩311上,并与所述升温灯源3122连接,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42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所述温度传感器43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
当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42检测到有人接近照明灯具31时,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42会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模块2将有人接近的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43检测当前的室内温度,根据当前的室内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始所述升温灯源3122。当检测的室内温度值小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预先设定的人体适宜的最佳温度值时,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则会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模块2向照明机组发出启动升温灯源3122的指令信号。当检测的室内温度值大小或等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预先设定的人体适宜的最佳温度值时,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不作响应,所述照明机组维持当前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人体适宜的最佳温度值设定为26℃,具体温度值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移动终端7或者控制面板6在所述中心调控装置1中自行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普通灯源3121、升温灯源3122两种功能性灯源312,普通灯源3121用于日常照明,升温灯源3122是发射波长为7-20μm的红外光的红外线加热灯,利用红外线加热原理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发热升温,首先温度传感器43实时检测周围环境温度,一旦人体接近传感器42检测到有人进入检测范围,中心调控装置1会根据当前的实时环境温度,控制升温灯源3122进行发热升温,使升温灯源3122下的周围环境温度处于适合人活动的舒适温度,从而在为用户提供照明的同时,还实现了加热升温,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在照明灯具31的灯罩311上设置中心距离传感器411和旁侧距离传感器412,实时、准确检测照明灯具31下方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当存在待照明对象时,实时检测待照明对象与照明灯具31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中心调控装置1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值,确定这个距离下的标准照度值即最佳照明亮度值,根据这个最佳照明亮度值,对照明灯具31进行亮度调节,无论待照明对象是静态还是动态,照明灯具31始终针对待照明对象发出最佳照明亮度的灯光,自动调配至最适宜灯光亮度,从而解决了传统智能照明系统只能按照几个档位调节灯光亮度,使灯光过量或过暗、无法适配最佳照明亮度的问题,以及因灯光亮度过亮造成的对人的视力、视觉的影响,电能浪费的问题,以及因亮度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照明体验差的问题,在提升用户照明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为生活照明、公共场所照明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调控装置、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照明灯组;
所述照明灯组包括多个照明灯具,每个所述照明灯具均包括灯罩和灯源,所述灯罩和所述灯源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灯罩上,并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识别所述灯罩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检测所述灯罩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并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将实时检测数据发送给所述中心调控装置;
所述中心调控装置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照明灯组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确定当前的最佳亮度,并根据最佳亮度对所述照明灯组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一个中心距离传感器和多个旁侧距离传感器,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灯罩的正中心,用于识别所述灯罩正下方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与正下方的待照明对象的距离;多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灯罩上且以所述中心距离传感器为中心均匀分布,用于识别所述灯源到多个所述旁侧距离传感器的连线的延长线范围内是否存在待照明对象,并检测所述灯罩与待照明对象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亮度调节器,所述亮度调节器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还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无线连接,所述亮度调节器用于接收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的调节指令,对所述灯源进行亮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驱动电源和散热器,所述驱动电源、所述散热器均与所述灯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包括普通灯源和升温灯源,所述普通灯源用于照明,所述升温灯源用于发热升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灯源为红外线加热灯,发射波长为7-20μm的红外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灯罩上,并与所述升温灯源连接,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还设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进行参数设定,所述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所述中心调控装置的参数和所述灯源的开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还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相连,所述移动终端用于人为对所述中心调控装置进行参数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ZigBee无线传输模块。
CN202023352150.9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Active CN214014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150.9U CN214014591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150.9U CN214014591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4591U true CN214014591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4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2150.9U Active CN214014591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4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53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智能调控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53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智能调控方法、设备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0954B1 (en) Automatic sensing system and automatic sensing control method for LED lighting
CN102162609B (zh) 照明器具以及照明系统
JP6605487B2 (ja) ダウンライト及びウォールウォッシング照明効果を提供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KR20120050280A (ko) 디밍 기능 또는 감성 조명 조절 기능을 가지는 에너지 절약형 led 램프
CN203857428U (zh) 一种受控于温度及亮度的调光led灯
US20130241420A1 (en) Dynamic lighting control
CN203015221U (zh) 一种led智能照明系统
TW201216774A (en) Adjustable lighting system for fluorescent light and sensing apparatus of the adjustable lighting system
CN214014591U (zh)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CN103375700A (zh) 照明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KR20110067560A (ko) 교류 전원을 온/오프하는 방식의 전원 스위치를 이용한 감성조명 조절 기능이 내장된 에너지 절약형 led램프
CN205648120U (zh) 一种自然光与灯光互补的教室节能照明系统
CN202629884U (zh) 照明装置
CN206498561U (zh)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CN104534317A (zh) 可调模式的雷达感应灯泡
CN213305824U (zh) 一种智慧教室灯光控制系统
CN213177977U (zh) 一种吸顶吊灯以及吸顶吊灯系统
CN204268273U (zh) 可调模式的雷达感应顶灯
CN108289352A (zh)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CN202551429U (zh) 一种智能控制led照明系统
JP2012074151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205606380U (zh) 一种饲料加工厂房用的节能照明装置
TW201642710A (zh) 可調光之照明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1860596U (zh) 一种照明控制系统
CN210225840U (zh) 一种室内照明智能调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