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7359U -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7359U
CN214007359U CN202022497195.9U CN202022497195U CN214007359U CN 214007359 U CN214007359 U CN 214007359U CN 202022497195 U CN202022497195 U CN 202022497195U CN 214007359 U CN214007359 U CN 214007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jar
gas
pipelin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71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春
孙大巍
刘家诚
王洪福
韦伟
卢振琦
肖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Samsu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Samsu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Samsu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Samsu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71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7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7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7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属于供气系统领域,包括储气机构,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罐,出气管道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汽化罐包括内存储罐和设置在内存储罐外表面的外加热罐,外加热罐套在内存储罐的外部,汽化罐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上安装有增压泵,汽化罐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乙二醇存储罐上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段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的底部连通,第二加热管道段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和乙二醇存储罐的侧面连通,三通管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大大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系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对船舶有害气体排放的控制日趋严格,国际海事组织(IMO)最新的明确限制措施为: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硫排放必须低于0.5%的限值。船舶使用天然气燃料可以满足硫排放和其它排放限值的要求,因此成为一种趋势。但LNG燃料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原有的燃料油燃烧模式,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主流商用船舶将越来越多的考虑使用双燃料发动机,目前的技术一般只有单一的供气管路,用来实现LNG供气的流程;
公开号为CN110822291A的发明公开一种高可靠性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包括:两组独立的第一LNG供气管线和第二LNG供气管线通过管路连通后互为冗余备份;一控制模块,其连接所述第一LNG供气管线和第二LNG供气管线中的各设备及阀门,并采集所述各设备和阀门的工作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判定各所述设备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当其中任一所述LNG供气管线异常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另一LNG供气管线进行供气管线的切换,或当其中任一所述LNG供气管线核心设备异常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进行核心设备的切换。本发明将大大提高整个LNG供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但是上述的气化器加热时,效率低下,效果差,另外供气系统没有监测设备,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包括储气机构,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储气罐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储气罐的侧面连通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
所述汽化罐包括内存储罐和设置在所述内存储罐外表面的外加热罐,所述外加热罐的上端为开口状,所述外加热罐套在内存储罐的外部,且外加热罐的上方与内存储罐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密封焊接,所述汽化罐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安装有增压泵,所述汽化罐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所述乙二醇存储罐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所述循环加热管道包括第一加热管道段和第二加热管道段,所述第一加热管道段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道段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和乙二醇存储罐的侧面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设置的管道加热管可以对从汽化罐导出的LNG气体进行进一步加热汽化,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加热管套在导气管的外侧,所述管道加热管与导气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层,所述管道加热管与导气管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一加热翅片,所述第一加热翅片与管道加热管和导气管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存储罐和外加热罐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翅片,所述第二加热翅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翅片上均匀开有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气罐的上方设置有气罐监测器,所述气罐监测器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管道内置有鼓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气罐、汽化罐和乙二醇存储罐为金属管,所述储气罐、汽化罐和乙二醇存储罐的下端接地。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案中储气机构用于存储LNG燃气,在储气罐上设置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方便进行加气和出气,设置的汽化罐用于对储气罐内冷却的LNG燃气进行汽化;
2、本案中设置的外加热罐可以对LNG燃气进行加热汽化,加热材料为乙二醇,采用乙二醇进行加热提高LNG燃气安全性,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段和第二加热管道段用于对汽化罐进行加热汽化,设置的管道加热管可以对从汽化罐导出的LNG气体进行进一步加热汽化,在第一加热翅片上开有用于乙二醇流通的通孔,乙二醇在间隙层内流通,使乙二醇可以对第一加热翅片进行快速加热,设置的第一加热翅片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的面积,提高加热的效果,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设置的保温层为玻璃纤维耐火保温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气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化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加热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储气机构;101、储气罐;2、进气管道;3、出气管道;4、增压泵;5、汽化罐;6、内存储罐;7、外加热罐;8、第一加热翅片;9、导气管;10、第二加热翅片;11、乙二醇存储罐;12、循环加热管道;1201、第一加热管道段;1202、第二加热管道段;13、气罐监测器;14、通风管道;15、报警机构;16、三通管;17、管道加热管;18、间隙层;19、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包括储气机构1,储气机构1包括储气罐101,储气罐101的储气罐10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2,储气罐101的侧面连通有出气管道3,出气管道3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5;
汽化罐5包括内存储罐6和设置在内存储罐6外表面的外加热罐7,外加热罐7的上端为开口状,外加热罐7套在内存储罐6的外部,且外加热罐7的上方与内存储罐6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密封焊接,汽化罐5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9,导气管9上安装有增压泵4,汽化罐5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11,乙二醇存储罐11上连接有三通管16,三通管16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12,循环加热管道12包括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和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7的底部连通,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7和乙二醇存储罐11的侧面连通,三通管16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17。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储气机构1用于存储LNG燃气,其中储气罐101为不锈钢金属制成,在储气罐101上设置的进气管道2和出气管道3方便进行加气和出气,由于船用双燃料低速机供气系统使用的燃气气源为低温液态的天然气,LNG存储于低温储罐或液货舱室内,使用时需通过输送泵或储罐内压力强制输送到供气系统中,供气系统再利用高压泵将LNG压力提升到主机需求的压力值,增压后的LNG仍是低温液体,不能直接供应给柴油机燃烧,还需通过气化流程,将LNG气化为满足主机进气温度要求的高压燃气供应给主机,设置的汽化罐5用于对储气罐101内冷却的LNG燃气进行汽化,设置的外加热罐7可以对LNG燃气进行加热汽化,加热材料为乙二醇,采用乙二醇进行加热提高LNG燃气安全性,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和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用于对汽化罐5进行加热汽化,设置的管道加热管17可以对从汽化罐5导出的LNG气体进行进一步加热汽化,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5,管道加热管17套在导气管9的外侧,管道加热管17与导气管9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8,管道加热管17与导气管9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一加热翅片8,第一加热翅片8与管道加热管17和导气管9接触,管道加热管17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加热翅片8上开有用于乙二醇流通的通孔,乙二醇在间隙层18内流通,使乙二醇可以对第一加热翅片8进行快速加热,设置的第一加热翅片8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的面积,提高加热的效果,设置的保温层为玻璃纤维耐火保温材料。
具体的,请参阅图4,内存储罐6和外加热罐7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翅片10,第二加热翅片10呈环形设置,第二加热翅片10上均匀开有开孔19,外加热罐7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二加热翅片10与第一加热翅片8的效果一样,大大提高对内存储罐6的加热效果。
具体的,请参阅图1,储气罐101的上方设置有气罐监测器13,气罐监测器13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管道14。
在本实施例中:气罐监测器13具体采用RBT-6000型防爆工业型检测可燃气体探测器,气罐监测器13可以对储气罐101的外部进行实时监测。
具体的,请参阅图1,通风管道14内置有鼓风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风管道14内安装鼓风机,当气罐监测器13检测到燃气泄露,启动鼓风机快速将气体排出,降低安全隐患。
具体的,请参阅图1,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为金属管,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的下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在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上均安装有报警机构15,报警机构15包括蜂鸣器和控制器,控制器输入引脚与气罐监测器13之间电信号连接,控制器输出引脚与蜂鸣器之间电信号连接,蜂鸣器设置有多个,且蜂鸣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内以及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在使用时,储气机构1用于存储LNG燃气,在储气罐101上设置的进气管道2和出气管道3方便进行加气和出气,设置的汽化罐5用于对储气罐101内冷却的LNG燃气进行汽化,设置的外加热罐7可以对LNG燃气进行加热汽化,加热材料为乙二醇,采用乙二醇进行加热提高LNG燃气安全性,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和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用于对汽化罐5进行加热汽化,设置的管道加热管17可以对从汽化罐5导出的LNG气体进行进一步加热汽化,在第一加热翅片8上开有用于乙二醇流通的通孔,乙二醇在间隙层18内流通,使乙二醇可以对第一加热翅片8进行快速加热,设置的第一加热翅片8可以大大增加加热的面积,提高加热的效果,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设置的保温层为玻璃纤维耐火保温材料,气罐监测器13具体采用RBT-6000型防爆工业型检测可燃气体探测器,气罐监测器13可以对储气罐101的外部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器输入引脚与气罐监测器13之间电信号连接,控制器输出引脚与蜂鸣器之间电信号连接,蜂鸣器设置有多个,且蜂鸣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内以及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上,方便控制蜂鸣器的报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包括储气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机构(1)包括储气罐(101),所述储气罐(101)的储气罐(10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2),所述储气罐(101)的侧面连通有出气管道(3),所述出气管道(3)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5);
所述汽化罐(5)包括内存储罐(6)和设置在所述内存储罐(6)外表面的外加热罐(7),所述外加热罐(7)的上端为开口状,所述外加热罐(7)套在内存储罐(6)的外部,且外加热罐(7)的上方与内存储罐(6)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密封焊接,所述汽化罐(5)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上安装有增压泵(4),所述汽化罐(5)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11),所述乙二醇存储罐(11)上连接有三通管(16),所述三通管(16)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12),所述循环加热管道(12)包括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和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所述第一加热管道段(1201)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7)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道段(1202)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7)和乙二醇存储罐(11)的侧面连通,所述三通管(16)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加热管(17)套在导气管(9)的外侧,所述管道加热管(17)与导气管(9)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8),所述管道加热管(17)与导气管(9)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一加热翅片(8),所述第一加热翅片(8)与管道加热管(17)和导气管(9)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储罐(6)和外加热罐(7)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翅片(10),所述第二加热翅片(10)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翅片(10)上均匀开有开孔(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101)的上方设置有气罐监测器(13),所述气罐监测器(13)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管道(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4)内置有鼓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为金属管,所述储气罐(101)、汽化罐(5)和乙二醇存储罐(11)的下端接地。
CN202022497195.9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Active CN214007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7195.9U CN214007359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7195.9U CN214007359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7359U true CN214007359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7195.9U Active CN214007359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7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63616B2 (ja) 船用液体アンモニア燃料供給及び燃料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21008619A1 (zh) 双燃料油船供气系统及油船
WO2021008620A1 (zh) 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供气系统及超大型集装箱船
CN104265512A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高压/低压燃气供应系统
CN106184684B (zh) 船用自动控制可移动lng燃料罐箱供气系统
CN114320686B (zh) 船用甲醇燃料供给方法
CN203161377U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气体燃料供给系统
CN210083520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双燃料运输船
CN213065523U (zh) 一种船用液化天然气低压燃料供应系统
CN207514561U (zh) 一种船用lng燃料供气装置
CN204060975U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高压/低压燃气供应系统
CN106081040A (zh) 一种lng船舶动力系统整体更新方法
CN114348171A (zh) 一种氨燃料动力的散货船
CN106438039B (zh) 一种氢燃料发动机保护系统
CN214007359U (zh)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CN207374605U (zh) 无动力lng固定式加注船
CN205872419U (zh) 一种新型船用发动机组海水冷却系统
CN215256482U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lng-柴油双燃料供气系统
CN214742150U (zh) 一种用于lng液罐中潜液泵的泵井结构
CN206107532U (zh) Lng动力船舶的天然气传输系统
CN218839693U (zh) 甲醇燃料供应系统的船上布置系统
CN217783636U (zh) 船舶及船舶的控制系统
RU2787609C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газа нефтеналивного танкер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двух видов топлива и нефтеналивной танкер
CN214119684U (zh) 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供气系统
WO2024021214A1 (zh) 甲醇发动机燃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