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5973U -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5973U
CN214005973U CN202021940578.2U CN202021940578U CN214005973U CN 214005973 U CN214005973 U CN 214005973U CN 202021940578 U CN202021940578 U CN 202021940578U CN 214005973 U CN214005973 U CN 214005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ame
rod body
connecting hol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05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伟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ashun Light Steel 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shun Light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shun Light Steel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shun Light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05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5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5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5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包括有地梁框架、顶梁框架及立柱;地梁框架具有四个第一杆体,顶梁框架具有四个第二杆体,立杆的下端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杆体之间,上端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之间;第一、第二杆体均设有定位部,立杆设有定位槽,定位部适配于定位槽;立杆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第二杆体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还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第一、第二连接孔,以实现立杆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组装连接;如此,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计,以实现立杆与相应的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再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立杆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定位准确,便于进行运输,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活动房通常是建筑施工人员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也广泛应用于居民的住所,同时,也可以作为保管设备、材料等仓储建筑之用;现有的活动房都是通过运输到目的地,再将各部件相互拼装并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其各部件一旦焊接好后面就不易拆卸,使得搬运时一辆大卡车最多只能运输一个移动房,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或者活动房不需要使用时直接废弃,浪费资源,适用范围小。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计,以实现立柱与相应的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再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立柱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定位准确,便于进行运输,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包括有地梁框架、顶梁框架及连接于地梁框架、顶梁框架之间的立柱;其中:
所述立柱对应于地梁框架的四角设置,所述顶梁框架设置于立柱的上端;所述地梁框架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一杆体,所述顶梁框架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杆体之间,其上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之间;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立柱对应定位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适配于定位槽内;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实现立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有两个,两个凸部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定位槽形成于凸部的上端;所述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形成于凸部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端连通于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孔形成于定位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部的端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定位槽和第一连接孔均设置于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定位槽的侧旁;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第二延伸部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延伸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前后间距式布置于左侧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右侧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相应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对应开设有第四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实现支撑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一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第二杆体的第四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加强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加强杆的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屋顶,所述屋顶设置于顶梁框架的上端;所述屋顶包括有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连接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分别设置于前、后侧的第二杆体上,所述连接杆设置于两个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杆的左右侧,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上端连接于连接杆,位于前侧、后侧的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连接于立柱上,中段位置的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连接于左、右侧的第二杆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侧、后侧的第二杆体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受限于第一凹槽内,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之间的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上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开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和立柱对应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均开设有第六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连接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的组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计,以实现立柱与相应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再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立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定位准确,便于进行运输,可重复使用,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节能环保,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一、第二延伸部的设置,增大了立柱与相应的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受力均匀,稳定性佳;
再者是,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地梁框架和顶梁框架之间的支撑稳定,且,第一、第二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支撑柱与第一、第二杆体的组装连接,组装方便,同时,第一、第二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以及,第一凹槽的设置,方便了固定杆的定位,利用第三连接件与第五、第六连接孔的连接,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的组装连接。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剖视图(图中为定位部、定位槽和第一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剖视图(图中为支撑柱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地梁框架 101、定位部
102、第二连接孔 103、第二延伸部
11、第一杆体 111、第一加强杆
12、支撑柱 121、第一连接部
122、第二连接部 123、第三连接孔
124、第二连接件 20、顶梁框架
201、第四连接孔 21、第二杆体
211、第二加强杆 212、第一凹槽
30、立柱 301、第一连接孔
302、第六连接孔 31、凸部
311、第一延伸部 32、定位槽
33、第一连接件 40、屋顶
41、第一斜向杆 42、第二斜向杆
43、连接杆 431、第三加强杆
44、固定杆 45、第二凹槽
451、第五连接孔 452、第三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包括有地梁框架10、顶梁框架20及连接于地梁框架10、顶梁框架20之间的立柱30;其中:
所述立柱30对应于地梁框架10的四角设置,所述顶梁框架20设置于立柱30的上端;所述地梁框架10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一杆体11,所述顶梁框架20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二杆体21,所述立柱30的下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杆体11之间,其上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21之间;所述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21均设置有定位部101,所述立柱30对应定位部101设置有定位槽32,所述定位部101适配于定位槽32内;所述立柱3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01,所述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21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02,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3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301、第二连接孔102,以实现立柱30与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之间的组装连接;如此,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计,以实现立柱与相应的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再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立柱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定位准确,便于进行运输,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
所述立柱30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凸部31,所述凸部31设置有两个,两个凸部31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定位槽32形成于凸部31的上端;所述定位部101设置于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的两端。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连接孔301形成于凸部31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孔301的内端连通于定位槽32;所述第二连接孔102形成于定位部101上。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凸部31的端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311,所述定位槽32和第一连接孔301均设置于第一延伸部311上,所述第一连接孔301位于定位槽32的侧旁;所述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03,所述定位部101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03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孔102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03上。
通常,所述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前后间距式布置于左侧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之间、右侧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之间;如此,提高了地梁框架和顶梁框架之间的支撑稳定。
此处,所述支撑柱12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分别连接于相应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均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23,所述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对应开设有第四连接孔201,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4,所述第二连接件124依次连接第三连接孔123、第四连接孔201,以实现支撑柱12与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21之间的组装连接。
还有,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一杆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111,所述第一加强杆111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二杆体2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211,所述第二加强杆211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第二杆体21的第四连接孔201设置于第二加强杆211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21连接于第二加强杆211的下端;如此,第一、第二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支撑柱与第一、第二杆体的组装连接,组装方便,同时,第一、第二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还包括有屋顶40,所述屋顶40设置于顶梁框架20的上端;所述屋顶40包括有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连接杆43和固定杆44,所述固定杆44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44分别设置于前、后侧的第二杆体21上,所述连接杆43设置于两个固定杆44的上端,所述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杆43的左右侧,所述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的上端连接于连接杆43,位于前侧、后侧的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的下端连接于立柱30上,中段位置的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的下端连接于左、右侧的第二杆体21上。
以及,所述前侧、后侧的第二杆体21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212,所述固定杆44的下端受限于第一凹槽212内,以实现屋顶40与顶梁框架20之间的定位;且,所述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的下端上侧设置有第二凹槽45,所述第二凹槽45内开设有第五连接孔451,所述第二杆体21和立柱30对应第一斜向杆41、第二斜向杆42均开设有第六连接孔302,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452,所述第三连接件452依次连接第五连接孔451、第六连接孔302,以实现屋顶40与顶梁框架20的组装连接;如此,第一凹槽的设置,方便了固定杆的定位,利用第三连接件与第五、第六连接孔的连接,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的组装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43与第二加强杆21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杆431,所述第三加强杆431垂直设置于第二加强杆211上;这样,进一步加强了屋顶40与顶梁框架20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计,以实现立柱与相应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定位,再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立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定位准确,便于进行运输,可重复使用,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节能环保,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一、第二延伸部的设置,增大了立柱与相应的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受力均匀,稳定性佳;
再者是,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地梁框架和顶梁框架之间的支撑稳定,且,第一、第二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支撑柱与第一、第二杆体的组装连接,组装方便,同时,第一、第二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以及,第一凹槽的设置,方便了固定杆的定位,利用第三连接件与第五、第六连接孔的连接,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的组装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地梁框架、顶梁框架及连接于地梁框架、顶梁框架之间的立柱;其中:
所述立柱对应于地梁框架的四角设置,所述顶梁框架设置于立柱的上端;所述地梁框架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一杆体,所述顶梁框架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杆体之间,其上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之间;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立柱对应定位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适配于定位槽内;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实现立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有两个,两个凸部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定位槽形成于凸部的上端;所述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形成于凸部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端连通于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孔形成于定位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端部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定位槽和第一连接孔均设置于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定位槽的侧旁;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第二延伸部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延伸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前后间距式布置于左侧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右侧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相应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对应开设有第四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实现支撑柱与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一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左侧、右侧的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前后间距式布置;所述第二杆体的第四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加强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加强杆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屋顶,所述屋顶设置于顶梁框架的上端;所述屋顶包括有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连接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分别设置于前、后侧的第二杆体上,所述连接杆设置于两个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杆的左右侧,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上端连接于连接杆,位于前侧、后侧的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连接于立柱上,中段位置的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连接于左、右侧的第二杆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后侧的第二杆体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受限于第一凹槽内,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之间的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的下端上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开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和立柱对应第一斜向杆、第二斜向杆均开设有第六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连接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以实现屋顶与顶梁框架的组装连接。
CN202021940578.2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Active CN214005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578.2U CN214005973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578.2U CN214005973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5973U true CN214005973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0578.2U Active CN214005973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5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86762U (zh) 手电筒型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柱梁接点组合结构
CN210713203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轻钢装配式活动板房
CN113833124A (zh) 一种拼接式钢结构建筑房屋
CN207934497U (zh) 一种新型的拼接板房
CN214005973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房屋框架
CN217924115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房屋
CN216042833U (zh) 拼接式支撑平台
CN216616200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
CN215761429U (zh) 一种装配式铝艺别墅庭院门
CN215671008U (zh) 一种支撑用组装建筑模板
CN210032100U (zh) 一种抗冲击性能好的装配式钢结构
CN209907696U (zh) 一种可承重组合式桁架机构
CN215802220U (zh) 一种大型装配式住宅钢结构
CN214657745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多功能层叠式建筑钢构件
CN219081127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高性能木制凉亭
CN211817932U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塑料建筑模板
CN219080744U (zh) 一种木质屋顶的榫卯结构
CN213654361U (zh) 一种仿古建筑结构构架
CN2205994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竹壳护栏结构
CN210395634U (zh) 一种房屋建筑钢架结构
CN104314183A (zh) 一种建筑框架结构
CN215948886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铝模板结构
CN216840225U (zh) 一种主梁承重钢柱
CN214402115U (zh) 一种装配式简易房屋构架
CN204212274U (zh) 一种建筑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