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1398U -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1398U
CN214001398U CN202022773164.1U CN202022773164U CN214001398U CN 214001398 U CN214001398 U CN 214001398U CN 202022773164 U CN202022773164 U CN 202022773164U CN 214001398 U CN214001398 U CN 214001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wer supply
holes
mounting hole
contro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31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i Huazhi S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i Huazhi S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i Huazhi S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31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1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1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1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控制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均贯穿设置有电缆线,所述本体的两侧壁对应两个所述通孔处分别设置有电源输出口和电源输出口,所述电源输入口和电源输出口分别和对应所述电缆线的一端电性连接,通过四个散热风机能够有效的将本体工作时散发热量吹出壳体,保证了壳体内部的稳定恒定,避免了温度过高影响本体的正常使用和降低本体的使用寿命,通孔上设置的铁丝网,能够隔绝外界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的工作元件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背景技术
车桩双向充电技术是通过对变压器的处理,将电能输送给充电桩系统,充电桩系统再为车载电池系统进行供电,当车载电池系统充满电后还有多余的电能,则给充电桩系统中的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中的电能蓄满时,充电桩系统发出的电能通过逆变器的逆变,最终将电能并网,进入市网系统中,当充电桩系统发出的电能不足时,蓄电池组中的电能将对车载电池系统进行供电,当市网系统处于用电高峰且不能满足小区居民负荷时,则将车载电池系统内的电能逆向输送给充电桩系统最终进入市网系统内,从而进行临时电力供应,满足双需。
现有的车桩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是放在室外露天场所,因此,很容易滋生灰尘,同时由于外界水分过多,水分容易进入到车桩内部,对内部工作元件造成损坏,导致内部元件受损,影响正常使用和降低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车桩充电装置也没有很好的散热功能,因此,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旨在解决双向充电控制装置没有很好的散热能力,且同时不具备防尘防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包括本体和壳体;
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均贯穿设置有电缆线,所述本体对称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源输出口和电源输入口,其中,电源输出口、电源输入口上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所述电缆线,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竖直对称所述通孔开设两个散热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四个所述散热孔安装有四个向所述壳体外部吹风的散热风机,每个所述散热风机均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呈矩阵开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本体的两侧壁底部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且两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和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均贯穿设置有锁紧螺栓,每个所述锁紧螺栓均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并延伸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安装孔内,且和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电源输入口上还固定连接有电压转化器。
优选的,每个所述散热风机远离所述本体一侧的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铁丝网。
优选的,每个所述通孔内位于所述散热风机和铁丝网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还沿其宽度方向竖直安装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人字形挡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1.通过四个散热风机能够有效的将本体工作时散发热量吹出壳体,保证了壳体内部的稳定恒定,避免了温度过高影响本体的正常使用和降低本体的使用寿命。
2.通孔上设置的铁丝网,能够隔绝外界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的工作元件造成损坏。
3.设置的海绵垫能够有效的吸收掉顺散热孔进入到壳体内部的水分,同时散热风机在工作时也会将海绵垫上的水分烘干,提高了海绵垫的使用率。
4.挡雨板的作用在于本装置在露天情况下,避免雨天雨水顺本装置连接处流入本装置内部,减少了本装置内部元件受潮受损的情况发生,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5.壳体的后表面上还设置有导电柱,导电柱的一端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接通到地面,当本装置发生漏电危险时,导电柱能够及时的将电流导入地下,避免了人群误触,发生触电危险,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本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电压转化器、12-安装座、13-第二安装孔、14- 锁紧螺栓、2-壳体、21-第一安装孔、3-通孔、4-电缆线、5-散热孔、 6-散热风机、7-铁丝网、8-海绵垫、9-支撑板、10-挡雨板、15-底座、 16-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包括本体1和壳体2;
壳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5,本体1位于壳体2的内部,且本体1固定连接于壳体2的内底壁上,壳体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3,两个通孔3内均贯穿设置有电缆线4,本体1对称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源输出口和电源输入口,其中,电源输出口、电源输入口上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电缆线4,壳体2的两侧壁上均竖直对称通孔3开设两个散热孔5,壳体2的内侧壁上对应四个散热孔5 安装有四个向壳体2外部吹风的散热风机6,每个散热风机6均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人员在安装本体1时,先将本体1连同两个安装座12放置在壳体2的内底壁上,接着,将两个安装座12上开设的共四个第二安装孔13对齐壳体2内底壁上开设的四个第一安装孔21,并用四个锁紧螺栓14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接着,将每个锁紧螺栓14的螺纹端都螺纹连接在位于对应第二安装孔13下方的第一安装孔21内,使得本体1稳定安装在壳体2的内底壁上,保证了本体1在正常使用时不发生晃动,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延长了工作元件的使用寿命,接着,工作人员将两根电缆线4的一端分别从壳体2两侧壁上的通孔3内穿过,并将一根电缆线4的一端连接在本体1的电源输出口上,保证了本体1能够向外部提供电源,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压转化器11上,电压转化器11连接在本体1的电源输入口上,保证了外部电压经过转化后进入本体1内,实现了本装置边充边放的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侧壁上还对称开设有四个散热孔5,壳体2的内侧壁上对应四个散热孔5还安装有四个散热风机6,每个散热风机6都和外部电源连通,当壳体2的内部温度过高时,散热风机6开始工作,将壳体2内部的热量顺对应的散热孔5吹出壳体2,保证了本装置内部温度的恒定,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4,进一步的,壳体2的内底壁上呈矩阵开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21,本体1的两侧壁底部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12,且两个安装座12上开设有和四个第一安装孔2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每个第二安装孔13内均贯穿设置有锁紧螺栓14,每个锁紧螺栓14均贯穿对应第二安装孔13并延伸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安装孔 21内,且和对应第一安装孔21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13以及锁紧螺栓14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壳体2和本体1在正常使用时,本体 1不会从壳体2的内底壁上脱落,造成本体1的损坏和错位,影响本体1的供电和输电,避免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本体1的电源输入口上还固定连接有电压转化器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转化器11能够将从外部输入到本体1内的电压转化成使用者需要以及本体1能够承载的电压,避免了电压过高对本体1造成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和增大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1和3,进一步的,每个散热风机6远离本体1一侧的通孔3内均嵌设有铁丝网7。
在本实施方式中,铁丝网7的作用在于能够对空气中悬浮的大颗粒灰尘杂质进行有效的阻隔,避免了灰尘杂质顺散热孔5进入到壳体 2内部,对散热风机6和本装置内部的工作元件造成损坏,影响其正常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工作元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每个通孔3内位于散热风机6和铁丝网 7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垫8。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海绵垫8能够有效的吸收掉顺散热孔5 进入到壳体2内部的水分,同时散热风机6在工作时也会将海绵垫8 上的水分烘干,提高了海绵垫8的使用率。
请参阅图1和3,进一步的,壳体2的上表面还沿其宽度方向竖直安装两个支撑板9,且两个支撑板9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人字形挡雨板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挡雨板10为倾斜的人字形板,目的在于当本装置在露天情况下使用时,能够有效的对雨水进行阻隔分流,使其顺挡雨板10的斜面流出壳体2的范围,避免水分渗透到壳体2 内部,对工作元件造成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人字形挡雨板10的底部展开长度大于壳体2的宽度,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挡雨板10的挡雨效果,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工作人员先将本体1连同两个安装座12放置在壳体2的内底壁上,接着,将两个安装座12上开设的共四个第二安装孔13对齐壳体2内底壁上开设的四个第一安装孔21,并用四个锁紧螺栓14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接着,将每个锁紧螺栓14的螺纹端都螺纹连接在位于对应第二安装孔13下方的第一安装孔21内,使得本体1稳定安装在壳体2的内底壁上,保证了本体1在正常使用时不发生晃动,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延长了工作元件的使用寿命,接着,将两个电缆线4连接在本体1的电源输出口和电源输入口上,使用者便可通过本装置对需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满足了使用者的日常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壳体(2);
所述壳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5),所述本体(1)位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且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壳体(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3),两个所述通孔(3)内均贯穿设置有电缆线(4),所述本体(1)对称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源输出口和电源输入口,其中,电源输出口、电源输入口上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所述电缆线(4),所述壳体(2)的两侧壁上均竖直对称所述通孔(3)开设两个散热孔(5),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上对应四个所述散热孔(5)安装有四个向所述壳体(2)外部吹风的散热风机(6),每个所述散热风机(6)均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底壁上呈矩阵开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21),所述本体(1)的两侧壁底部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12),且两个所述安装座(12)上开设有和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3)内均贯穿设置有锁紧螺栓(14),每个所述锁紧螺栓(14)均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13)并延伸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安装孔(21)内,且和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21)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电源输入口上还固定连接有电压转化器(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风机(6)远离所述本体(1)一侧的所述通孔(3)内均嵌设有铁丝网(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3)内位于所述散热风机(6)和铁丝网(7)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垫(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上表面还沿其宽度方向竖直安装两个支撑板(9),且两个所述支撑板(9)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人字形挡雨板(10)。
CN202022773164.1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Active CN214001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3164.1U CN2140013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3164.1U CN2140013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1398U true CN21400139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3164.1U Active CN2140013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1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30179U (zh) 一种太阳能储能逆变一体机
CN214001398U (zh) 一种双向控制充电控制终端
CN214189343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CN218732460U (zh) 一种光伏发电交流并网箱安全装置
CN213459862U (zh) 一种连接电网用光伏独立供电一体机
CN214376123U (zh) 一种安全防静电的工控主板
CN210959092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防雷机构的保护装置
CN112713515A (zh) 一种室外散热式监控防水箱
CN210898629U (zh) 一种使用性能稳定的电力不间断电源装置
CN211829887U (zh) 一种美式变电站的外壳结构
CN210926642U (zh) 一种控制柜智能漏电故障检测装置
CN207098325U (zh) 一种具有强防水散热效果的配电柜
CN219067635U (zh) 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户外配电箱
CN219779739U (zh) 一种用于母线槽的拼装式进线箱
CN213461667U (zh) 一种光伏发电控制器
CN211063175U (zh) 一种平置式配电柜
CN218976040U (zh)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输配电设备
CN209993975U (zh) 一种室外配电箱结构
CN216483115U (zh) 一种电力光缆状态智能监测装置
CN212875092U (zh) 一种充电桩用防护型配电柜
CN215682888U (zh) 一种快速降温结构的电源模块外壳
CN22036832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配电柜
CN211265184U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电力变压器
CN212114358U (zh) 一种智能型耐高温散热配电柜
CN214337327U (zh) 压裂用散热、防雨式开闭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104 Dongshi Road, Zhangjiadai, Hudong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self declare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it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216, Yuanhe building, 959 Jiayuan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zi Huazhi (S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