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1237U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1237U
CN213991237U CN202022112853.8U CN202022112853U CN213991237U CN 213991237 U CN213991237 U CN 213991237U CN 202022112853 U CN202022112853 U CN 202022112853U CN 213991237 U CN213991237 U CN 213991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ssembly
casing
abutt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28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松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28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1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1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1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弹性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设置功能器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以使得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功能器件。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应用于具有功能器件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时,该壳体组件可以保护功能器件。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功能已近乎成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必备功能之一。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中,摄像头凸出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然而,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摄像头会顶压电子设备另一侧的壳体,进而容易损坏摄像头,比如,当折叠力度过大时,摄像头会与另一侧的壳体产生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当所述壳体组件应用于具有功能器件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时,该壳体组件可以保护功能器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弹性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设置功能器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以使得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功能器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功能器件、及壳体组件,所述功能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功能器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弹性组件,且收容于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弹性组件,当所述壳体组件应用于具有功能器件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时,功能器件可以抵接在弹性组件上,使得弹性组件和第二壳体形成避让空间,而功能器件则可以收容在避让空间,从而避免了电子设备折叠时功能器件与第二壳体硬接触,因此可以保护功能器件,提高功能器件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未形成避让空间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已形成避让空间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A-A截面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壳体组件在形成避让空间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叉臂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实施例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2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未形成避让空间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已形成避让空间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功能器件10、及如下任意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壳体组件20。所述壳体组件20包括壳体21和弹性组件22。所述壳体21包括可相对折叠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所述功能器件10连接于第一壳体 110,且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22连接于第二壳体120。当电子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功能器件10弹性抵接于弹性组件22,且收容于弹性组件22和第二壳体120形成的避让空间X1内。
具体的,电子设备1具有可折叠的功能,电子设备1在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壳体110带动与其连接的功能器件10运动,第二壳体120带动与其连接的弹性组件22运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功能器件10会抵接到弹性组件22上,弹性组件22受到弹性器件的抵接作用力,进而向第二壳体120内部运动,从而使得弹性组件22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形成一个避让空间X1,而功能器件10则进入到避让空间X1内。
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增强现实 (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电子书、电视机、电子胸牌、手表、手环、牙刷等具有折叠功能的可折叠设备。
所述功能器件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摄像头、闪光灯、传感器、可拆卸连接于电子设备1的耳机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10也不仅仅限于上述的电子器件,所述功能器件10也可以是LOGO、卡扣等非电子器件。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可选的,电子设备1还包括显示屏30。所述壳体21的一侧具有显示开口X2。所述显示屏30对应所述显示开口X2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且所述显示开口X2在壳体 21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显示屏30的所在范围内,换而言之,显示开口X2的口径小于显示屏30的尺寸,从而可以将显示屏30限定在壳体21内。当电子设备1折叠时,显示屏30可以折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显示区域。所述电子设备1的折叠形式可以是内折,也可以是外折,一般而言,内折是指将显示屏30以面对面(显示面相对)形式折叠,显示屏30的弯折半径较小;而外折是指将显示屏 30背对背(显示面相背)进行折叠,显示屏30的弯折半径较大。
需说明的是,功能器件10与弹性组件22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的正面、背面等。以电子设备1为折叠屏手机进行示例性说明,折叠屏手机的正面是指具有显示屏30的一侧,相应的,背面是指背离显示屏30的一侧。可选的,功能器件10与弹性组件22相对于的设置于电子设备1的正面,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1的背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中的壳体组件20进行详细描述。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壳体组件20,所述壳体组件20包括壳体21和弹性组件22。所述壳体21包括可相对折叠第一壳体 110、及第二壳体120。所述功能器件1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弹性组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功能器件10抵接所述弹性组件22,以使得所述弹性组件22 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形成避让空间X1,所述避让空间X1用于收容所述功能器件10。
其中,壳体21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塑料、橡胶、金属或各种材料的组合等。壳体21为电子设备1上用于实现收容、承载、保护其它器件等功能的结构,比如折叠屏手机的壳体21用于收容承载显示屏30、电池、电路板等。
功能器件10凸设于电子设备1的第一壳体110上,显露于电子设备1外。功能器件10与第一壳体11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功能器件10为电子设备1上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器件,所述特定功能可以是摄像功能、探测功能等。
弹性组件22连接于第二壳体120,且与功能器件10在第一壳体110上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弹性组件22可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运动。当弹性组件22受到朝向第二壳体120内部的力时,弹性组件22则朝向第二壳体120内部运动,当弹性组件22下沉于第二壳体120内部时,弹性组件22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则形成避让空间X1。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20通过在第二壳体120上设置弹性组件22,当所述壳体组件20应用于具有功能器件10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时,功能器件 10可以抵接在弹性组件22上,使得弹性组件22和第二壳体120形成避让空间 X1,而功能器件10则可以收容在避让空间X1,从而避免了电子设备1折叠时功能器件10与第二壳体120硬接触,因此可以保护功能器件10,提高功能器件 10寿命。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及所述第二壳体120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组件22复位,所述避让空间X1消失,如图2所示。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折叠状态是指功能器件10抵接到弹性组件22 时的状态;而非折叠状态是指功能器件10未抵接到弹性组件22时的状态。因此,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非折叠状态,也就是功能器件10未抵接到弹性组件22时的状态。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在折叠状态下,功能器件10抵接到弹性组件22上,弹性组件22进而形成避让空间X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时,弹性组件22复位,避让空间X1消失,也就是说,弹性组件22从被抵接转换为不被抵接时,弹性组件22回复到原始位置,从而使得避让空间X1消失。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避让空间X1的消失,有利于下一次进入折叠状态时功能器件10能够顺利进入避让空间X1内,从而使得折叠过程中的功能器件10与壳体组件20不会产生硬接触,因为,若避让空间X1不消失可能会导致异物进入避让空间X1而卡入其中,造成电子设备1在下一次折叠过程中功能器件10与异物产生硬接触;另一方面,避让空间 X1的消失也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更美观。
请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分解图。图6为图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A-A截面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壳体组件在形成避让空间后的示意图。所述弹性组件22包括抵接盖210。所述第二壳体120 开设有收容孔X3。所述抵接盖210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且对应于所述收容孔X3设置。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由非折叠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时,所述抵接盖210向所述第二壳体120内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壳体120 共同形成所述避让空间X1,所述收容孔X3用于实现所述功能器件10能够抵接于所述抵接盖210,且收容于所述避让空间X1内。
其中,所述收容孔X3可以是通孔或者盲孔,收容孔X3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矩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本申请实施例以收容孔X3为通孔,形状为圆倒角四边形进行示例性说明,但不应视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具体应以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抵接盖210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矩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可选的,抵接盖210可以包括弹性材料(比如橡胶等),弹性材料设置于抵接盖210上用于抵接功能器件1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该弹性材料用于抵接功能器件10,以吸收来自于功能器件10的抵接作用力,从而可以保护功能器件10和弹性组件22。
请参照图6。抵接盖210具有抵接面211,抵接面211用于抵接功能器件10。第二壳体120具有外观面121,所谓的外观面121是指第二壳体120上可以看到、接触到的表面。抵接面211与外观面121位于壳体组件20的同侧。
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接盖210可以凸出于第二壳体120,即抵接盖210的抵接面211高于第二壳体120的外观面12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接盖210也可以内沉于第二壳体120,即第二壳体120的外观面121高于抵接盖210的抵接面211;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接盖210也可以与第二壳体120齐平,即所述抵持面与外观面121齐平,所谓的齐平是指抵接盖210的抵接面211与第二壳体120的外观面121没有错位(一高一低),比如,抵接面211与外观面121为曲率相同的弧面,且抵接面211与外观面121位于同一弧面上,又比如,抵接面211与外观面121同为平面,且抵接面211与外观面121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由非折叠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过程中,功能器件10抵接于抵接盖210的抵接面211上,使得抵接盖210往第二壳体120 内部运动,由于抵接盖210的运动,使得抵接盖210与第二壳体120共同形成避让空间X1,且避让空间X1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功能器件10也逐渐深入到避让空间X1内,从而实现收容目的。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和图7。所述弹性组件22还包括弹性件220。弹性件220用于使得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时抵接盖210能够复位。所述弹性件22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弹簧、泡棉、弹性软胶等。
请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20可以设置于抵接盖210 背离抵接面211的一侧。示例性说明:弹性组件22还包括电路板260,电路板 260位于第二壳体120内,且设置于抵接盖210背离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 的一端,弹性件220设置于抵接盖210与电路板260之间,且弹性件22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抵接盖210。在图6所示的设置形式中,当功能器件10抵接抵接盖210向第二壳体120内部运动时,弹性件220被压缩;当功能器件10未抵接抵接盖210时,弹性件220伸长回复到放松状态,以使得所述抵接盖210 复位,换而言之,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件220处于压缩状态(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 120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弹性件220处于放松状态(第二状态)。在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220释放弹性势能,向抵接盖210施加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抵接盖210复位。可以理解的是,该示例中的电路板260也可以替换为其它部件,在此不一一例举说明。
请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弹性件2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0,且所述弹性件2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抵接盖210。在图8所示的设置形式中,当功能器件10抵接抵接盖210向第二壳体120内部运动时,弹性件220伸长;当功能器件10未抵接抵接盖210时,弹性件220则收缩回复到放松状态,以使得所述抵接盖210复位,换而言之,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件220处于伸长状态(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壳体110 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弹性件220处于放松状态(第二状态)。在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220释放弹性势能,向抵接盖210施加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抵接盖210复位。
请参照图5和图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22还可以包括装饰件230,装饰件230用于起到修饰美化弹性组件22的作用,其色彩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装饰件230、抵接盖210、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设置关系。
所述装饰件23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主体部231和第二凸出部232(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凸出部232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31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凸出。所述第二壳体120具有外观面121。所述第二主体部231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背离所述外观面121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232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所述装饰件230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231及所述第二凸出部232的安装孔X4。所述安装孔X4用于安装所述抵接盖210。
具体的,装饰件230的第二凸出部232设置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内,其外周侧壁连接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的侧壁,使得第二凸出部232显露于外,用户可以直接看到第二凸出部232。
装饰件230的第二主体部231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内,且连接于第二壳体 120上背离外观面121的一侧,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点胶、背胶来实现,比如,第二主体部231和第二壳体120利用防水双面胶实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防水双面胶可以填充第二主体部231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防水、防尘。第二主体部23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的孔径,从而可以防止装饰件230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窜出到第二壳体120 外。
装饰件230具有安装孔X4,安装孔X4贯穿第二主体部231和第二凸出部 232,即安装孔X4由第二主体部231和第二凸出部232共同构成。安装孔X4 用于设置抵接盖210,使得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抵接盖210 可以在安装孔X4内运动。
所述抵接盖210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2和第一凸出部213(如图 6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21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2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凸出。所述第一主体部21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3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120具有所述收容孔X3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出部213穿设于所述安装孔X4 内。
具体的,抵接盖210与装饰件230活动连接,抵接盖210的第一凸出部213 的外周侧壁连接于安装孔X4的侧壁,使得抵接盖210与装饰件230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以达到初步防水、防尘要求。第一主体部212设置在第二壳体120 内,且位于第二主体部231背离第二壳体120具有收容孔X3的一侧。第一主体部212的径向尺寸大于安装孔X4的孔径,从而可以防止抵接盖210从安装孔 X4窜出到第二壳体120外。
请进一步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22可以不具备上述的装饰件23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不具备装饰件230情况下,抵接盖2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设置关系。
所述抵接盖2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活动连接。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抵接盖210可以在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内运动。
具体的,所述抵接盖210包括第一主体部212和第一凸出部213。所述第一凸出部21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2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凸出。所述第一主体部212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第一主体部2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的孔径,从而可以防止抵接盖210从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窜出到第二壳体120外。所述第一凸出部213的外周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收容孔X3的侧壁,使得抵接盖210与装饰件230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以达到初步防水、防尘要求。
请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7。所述弹性组件22还可以包括防水件240,所述防水件240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内,且所述防水件240活动套设于抵接盖210 的外周侧。
防水件24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得防水件240弹性抵接于抵接盖210 的外周侧,从而填充防水件240与抵接盖210之间的缝隙。所述防水件24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防水橡胶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22包括装饰件230,如图6所示。防水件240 固定连接于装饰件230的第二主体部231背离外观面121的一侧,固定连接形式可以但不仅限于点胶、背胶,比如,通过防水双面胶将防水橡胶圈固定连接在装饰件230的第二主体部231上。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防水件240固定在装饰件230上不动,而抵接盖210相对于防水件240运动,在抵接盖210与防水件240相对运动期间,两者也是相连接的,因此也可以起到防水、防尘作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22不包括装饰件230,如图9所示。防水件240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20的内壁面上,固定连接形式可以但不仅限于点胶、背胶,比如,通过防水双面胶将防水橡胶圈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20内壁面上。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防水件240固定在装饰件230 上不动,而抵接盖210相对于防水件240运动,在抵接盖210与防水件240相对运动期间,两者也是相连接的,因此也可以起到防水、防尘作用。
请进一步参照图10至图1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组件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叉臂升降机构的示意图。所述弹性组件22 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内部的交叉臂升降机构250。所述交叉臂升降机构 250包括第一交叉臂251、第二交叉臂252、第一连杆253、及第二连杆254。所述第一连杆25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交叉臂251和所述第二交叉臂 252,且所述第二连杆25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交叉臂251和所述第二交叉臂252。所述第一交叉臂251和所述第二交叉臂252设置于所述抵接盖21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杆253连接于所述装饰件230,所述第二连杆254连接于所述抵接盖210。
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相互切换的过程中,第一交叉臂251、第二交叉臂 252的会产生相应的动作,且两者的动作相同。在非折叠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装饰件230固定不动,而第一连杆253的运动会受限于装饰件230,因此第一连杆253不会在收容孔X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而抵接盖210会带动第二连杆254往背离收容孔X3的方向运动。在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装饰件230固定不动,而第一连杆253的运动会受限于装饰件230,因此第一连杆253不会在收容孔X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而抵接盖210会带动第二连杆254往靠近收容孔X3的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抵接盖210、装饰件230均与交叉臂升降机构 250连接,从而可以利用交叉臂升降机构250的运动特性,保证抵接盖210的运动方向与收容孔X3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即,使得抵接盖210运动方向不会偏离收容孔X3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而可以提高弹性组件22使用寿命。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壳体120内设置轨道或者其他运动轨迹限位组件来限定抵接盖210的运动方向。即交叉臂升降机构250可以被其他的运动运动轨迹限位组件来替代。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53是连接在装饰件2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件230也可以替换为其他部件,即,第一连接杆也可以连接在其他部件上,比如,当不存在装饰件230时,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第二壳体120上,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对于其他实施例,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请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所述弹性组件22还包括电路板260和按键270。所述抵接盖210具有抵接面211。所述抵接面211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10。所述电路板260设置于所述抵接盖210的背离所述抵接面211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固定设置。所述按键270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60。当所述抵接盖210向所述第二壳体120内移动过程中,可以使所述按键270被按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键27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260上,通过抵接盖210 的运动来抵压按键270,可选的,抵接盖210朝向电路板260的一侧可以设置凸起部214,通过凸起部214来抵压按键270,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键270可以设置于抵接盖210朝向电路板260的一侧,抵接盖210带动按键270朝向电路板260运动,通过电路板260来实现抵压按键270。当然,还可以存在其他实施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简而言之,在上述的结构形式下,当抵接盖210向壳体21内部运动过程中,抵接盖210抵接到按键270,使得按键270被按压,据此,则可以将按键270设定为某些操作的触发开关,比如,按键270作为拍摄、进入某个应用、锁屏等操作的触发开关,相应的,当按键270被按压时,摄像头进行拍摄、进入某个应用、锁屏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20内部也可以设置传感器,传感器用于获取抵接盖210的运动信息、压力信息等,然后再将获取到的信息传输给电子设备1的处理器,由处理器判定抵接盖210是否运动或者是否被按压,若判定出抵接盖210运动或者被按压,电子设备1则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拍摄、进入某个应用、锁屏等。传感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距离传感器(比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压力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路板260、抵接盖210等部件上,或设置在第二壳体120内。传感器可以与上述的按键270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以执行特定操作,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抵接盖210向第二壳体120的内部运动”,并不仅限于是电子设备1在非折叠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过程中,由功能器件10按压抵接盖210造成的,也可以是由用户直接按压抵接盖210造成的,等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弹性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设置功能器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以使得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功能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由折叠状态转换到非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组件复位,所述避让空间消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抵接盖,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收容孔,所述抵接盖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对应于所述收容孔设置,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非折叠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时,所述抵接盖向所述第二壳体内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所述避让空间,所述收容孔用于实现所述功能器件能够抵接于所述抵接盖,且收容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盖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外观面,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抵接盖的抵持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观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以使得所述抵接盖复位,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盖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接盖的背离所述抵接面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抵接盖。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盖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收容孔凸出,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外周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收容孔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所述收容孔凸出,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外观面,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外观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穿设于所述收容孔,所述装饰件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及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抵接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盖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收容孔凸出,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收容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出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可以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且所述防水件活动套设于抵接盖的外周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交叉臂升降机构,所述交叉臂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交叉臂、第二交叉臂、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交叉臂和所述第二交叉臂,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交叉臂和所述第二交叉臂,所述第一交叉臂和所述第二交叉臂设置于所述抵接盖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所述装饰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抵接盖。
14.如权利要求3-13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电路板和按键,所述抵接盖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功能器件,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抵接盖的背离所述抵接面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设置;所述按键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当所述抵接盖向所述第二壳体内移动过程中,可以使所述按键被按压。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功能器件、及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功能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功能器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弹性组件,且收容于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CN202022112853.8U 2020-09-23 2020-09-2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991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2853.8U CN213991237U (zh) 2020-09-23 2020-09-2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2853.8U CN213991237U (zh) 2020-09-23 2020-09-2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1237U true CN21399123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2853.8U Active CN213991237U (zh) 2020-09-23 2020-09-2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1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116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lidable body
US89478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5005390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JP5805072B2 (ja) 防水構造、防水方法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TW201440608A (zh) 行動裝置或攜帶型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TW201444746A (zh) 電子裝置防水盒
US202101759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p-up module driv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reof
CN106941540B (zh)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15422B (zh) 功能组件旋转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99791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3991237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US9325366B1 (en)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nd mounting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amera
CN106708197B (zh) 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保护方法
CN109963001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234861A (ja) 電子機器
JP5945456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219304882U (zh) 电子设备
TWI571194B (zh) 電子裝置總成及其底座
CN213817914U (zh) 摄像设备
CN21724298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KR20140042030A (ko) 이동 단말기용 파우치
JP5001054B2 (ja) 電子機器
CN115277900A (zh) 电子设备
CN213122752U (zh) 功能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