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0127U -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0127U
CN213990127U CN202022902490.8U CN202022902490U CN213990127U CN 213990127 U CN213990127 U CN 213990127U CN 202022902490 U CN202022902490 U CN 202022902490U CN 213990127 U CN213990127 U CN 213990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witch
loa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24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战功
唐金明
赵顺辉
廖石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quanhua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quanhua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quanhua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quanhua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24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0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0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0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该开关保护电路连接于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接收启动信号时控制开关元件导通,以建立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二保护电路与第一保护电路、负载以及开关元件电性连接。第二保护电路用于在负载短路时控制开关元件锁定于关断状态,以断开变压电路与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在负载的短路故障移除且未再次接收到启动信号时,第二保护电路控制开关元件解除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是通过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开关电源通常将输入的交流电经过抗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变压电路后提供给负载。其中,在变压电路和和负载之间设置有开关保护电路。开关保护电路包括MOS晶体管、多个三极管以及至少一个极性电容。MOS晶体管的栅极通过多个三极管和至少一个极性电容接收开机信号。以及多个三极管提供给MOS晶体管。多个三极管构成保护模块,用于防止开机电流过大冲击MOS晶体管。由于MOS晶体管的栅极还直接与负载电性连接,在负载出现短路时,MOS晶体管在导通和断开状态之间循环切换,导致 MOS晶体管损坏,进而开关电源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负载短路时损坏开关晶体管并导致开关电源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一种开关保护电路,连接于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开关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接收启动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
第二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所述负载以及所述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锁定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变压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所述负载的短路故障移除且未再次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元件解除锁定状态。
较佳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作用下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锁定在导通状态,使得所述开关元件锁定在关断状态。
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接收所述启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五分压电阻和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七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八分压电阻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通过第九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分压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并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之间。
一种开关电源,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输入电路,用于接收交流电压;
EMI电路,与所述输入电路电性连接,用于对后级电路提供电磁防护;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EMI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
变压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经过整流滤波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其中,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
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
开关保护电路,与连接于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开关元件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接收启动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所述负载以及所述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锁定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变压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所述负载的短路故障移除且未再次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元件解除锁定状态。
较佳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作用下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锁定在导通状态,使得所述开关元件锁定在关断状态。
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接收所述启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五分压电阻和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七分压电阻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八分压电阻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通过第九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分压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并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通过设置第二开关保护电路可避免在负载出现短路时,所述开关元件反复在导通和关断状态切换,进而导致开关元件损坏。同时可避免在短路模式下,巨大浪涌电流对所述开关元件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开关电源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开关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开关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开关电源 100
输入电路 10
EMI电路 20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 30
变压电路 40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 50
开关元件 60
控制电路 70
功率开关 71
PWM控制电路 72
控制芯片 73
反馈控制电路 74
开关保护电路 80
负载 200
第一输出端 OUT1
第二输出端 OUT2
正向输入端 IN+
反向输入端 IN-
启动信号 PS_ON
第一保护电路 81
第二保护电路 83
第一分压电阻 R1
第二分压电阻 R2
第三分压电阻 R3
第四分压电阻 R4
第五分压电阻 R5
第六分压电阻 R6
第一开关管 Q1
第二开关管 Q2
第一电容 C1
第一二极管 D1
第二二极管 D2
第三开关管 Q3
第四开关管 Q4
第七分压电阻 R7
第八分压电阻 R8
第九分压电阻 R9
第十分压电阻 R10
第二电容 C2
第三电容 C3
第四电容 C4
第五电容 C5
第一结点 A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没接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立即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开关电源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100的模块示意图。所述开关电源100用于提供电压给负载200。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源100可以为交流-直流电源。
所述开关电源100包括输入电路10、EMI电路20、第一整流滤波电路30、变压电路40、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开关元件60、控制电路70以及开关保护电路80。所述输入电路10用于接收输入的交流电压。所述EMI电路20与所述输入电路10电性连接。所述EMI电路20用于对后级电路提供电磁防护。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30电性连接于所述EMI电路20和所述变压电路40之间。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30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所述变压电路 40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30和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之间。所述变压电路40用于将经过整流滤波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端直流电压并输出。所述变压电路40的第一输出端OUT1通过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与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所述变压电路40的第二输出端OUT2 通过所述开关元件60与所述负载200的反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电性连接于所述变压电路40和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 之间。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用于对转换后的直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所述开关元件60可以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元件60为NMOS晶体管P1。
所述控制电路70与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且与所述变压电路4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70对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进行采样,并根据采样电压调整所述变压电路40的工作方式。所述控制电路70可包括功率开关71、PWM控制电路72、控制芯片73以及反馈控制电路74。所述功率开关71与所述变压电路40以及所述PWM控制电路72电性连接。所述功率开关71用于控制所述变压电路40中的能量存储。在所述功率开关71导通时,所述变压电路40存储能量,在所述功率开关关断时,所述变压电路40通过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50输出直流电压。所述PWM控制电路72与所述功率开关 71和所述控制芯片73电性连接。所述PWM控制电路72用于输出脉冲信号给所述功率开关71。所述控制芯片73与所述PWM控制电路72和所述反馈控制电路7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73用于根据所述反馈控制电路74提供的采样电压或采样电流调整所述PWM控制电路72输出的脉冲信号。所述反馈控制电路74与所述控制芯片73以及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所述反馈控制电路74用于对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的电压或电流进行采样并输出给所述控制芯片73。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其为所述开关保护电路80的模块示意图以及电路示意图。所述开关保护电路80用于保护所述开关元件60。所述开关保护电路 80接收启动信号PS_ON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60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并在所述负载200短路时将所述开关元件60锁定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开关保护电路 80包括第一保护电路81以及第二保护电路83。
所述第一保护电路81接收所述启动信号PS_ON,用于降低所述启动信号 PS_ON对所述开关元件60的冲击。所述第一保护电路81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三分压电阻R3、第四分压电阻R4、第五分压电阻R5、第六分压电阻R6、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管Q1以及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接收所述启动信号PS_ON,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与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6与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均为NPN三极管。所述控制端为基极,所述第一连接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集电极。
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3用于在在所述负载200短路时将所述开关元件60锁定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3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负载200 的正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 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R9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6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七分压电阻R7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第六分压电阻R6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七分压电阻R7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八分压电阻R8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结点 A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R9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并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R9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6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为PNP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Q4为NPN 三极管。
所述开关元件60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结点A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元件 60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开关元件60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负载200的反向输入端IN-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源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漏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3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以及第十分压电阻R10。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60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分压电阻R1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开关电源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PS_ON时,经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分压,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由于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被拉低为低电平,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管Q2关断。由于所述第二开关管Q2关断,所述第一结点A被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拉升为高电平,所述开关元件 60导通,正常工作。由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截止,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Q3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Q4处于关断状态。
在所述负载200短路时,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被拉为低电平,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导通,以将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拉低为低电平,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由于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使得所述第四开关管 Q4的控制端拉升为高电平,所述第四开关管Q4导通。在所述第四开关管Q4 导通时,所述第一结点A被拉低为低电平,且保持在低电平。由于所述第一结点A为低电平,所述开关元件60保持处于关断状态,使得所述第二保护电路 83进入锁死状态,以实现对所述开关元件60的保护。
当所述负载200的短路消除时,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 R4的分压作用,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拉升为高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由于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所述负载200的正向输入端IN+ 的电压经过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6的分压作用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压降作用,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关断。由于所述第三开关管Q3关断,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被拉低为低电平,所述第四开关管Q4关断,使得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3退出锁死状态,并可在再次接收所述启动信号PS_ON时启动。
上述所述开关电源100,通过设置第二开关保护电路83可避免在负载200 出现短路时,所述开关元件60反复在导通和关断状态切换,进而导致开关元件 60损坏。同时可避免在短路模式下,巨大浪涌电流对所述开关元件60的冲击。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保护电路,连接于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接收启动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
第二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所述负载以及所述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锁定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变压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所述负载的短路故障移除且未再次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元件解除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作用下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锁定在导通状态,使得所述开关元件锁定在关断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接收所述启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五分压电阻和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七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八分压电阻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通过第九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并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之间。
6.一种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输入电路,用于接收交流电压;
EMI电路,与所述输入电路电性连接,用于对后级电路提供电磁防护;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EMI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
变压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经过整流滤波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其中,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第二滤波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
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
开关保护电路,与连接于变压电路和负载之间的开关元件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接收启动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所述负载以及所述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锁定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变压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所述负载的短路故障移除且未再次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元件解除锁定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作用下导通,以建立所述变压电路和所述负载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在所述负载短路时,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锁定在导通状态,使得所述开关元件锁定在关断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接收所述启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五分压电阻和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七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八分压电阻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正向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通过第九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和所述第六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六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并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之间。
CN202022902490.8U 2020-12-03 2020-12-03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Active CN213990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2490.8U CN2139901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2490.8U CN2139901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0127U true CN21399012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2490.8U Active CN2139901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0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943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943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6742943B (zh) * 2023-08-14 2024-02-09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2104072B4 (de) Wandler
WO2020228701A1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光伏发电系统
CN107222113A (zh) 一种具有自反馈自保护功能的宽压或稳压电源电路
CN103683204A (zh) 开关电源过流保护电路
CN104374986A (zh) 新型电流采样电路和断路器的电子式控制器
CN213990127U (zh) 开关保护电路及具有开关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
CN210350768U (zh) 保护电路
CN106911255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4852563A (zh) 一种开关电源外部软启动电路
CN105991295B (zh) 一种u接口远供馈电电路
CN101212182B (zh) 电源电路
CN107332435B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芯片的供电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3027830U (zh) 一种2000w高频逆变器
CN204347107U (zh) 新型电流采样电路和断路器的电子式控制器
CN112542818B (zh) 一种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电源板
CN204376695U (zh) 带模拟负载的电源启动电路和断路器的电子式控制器
CN109586397A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517041U (zh) 一种电表拉合闸电路
CN218276738U (zh) 一种基于协议检测的电压输出电路
CN219718541U (zh) 一种具有双色过流指示灯功能的led恒压电源
CN220291658U (zh) 一种无源输入保护电路
CN218888386U (zh) 一种用于防浪涌电流的开关控制电路
CN110224617B (zh) 一种防反接的可控硅整流线路
CN219960397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15186489U (zh) 开关电源电路以及多级输出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