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9301U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301U
CN213989301U CN202022580520.8U CN202022580520U CN213989301U CN 213989301 U CN213989301 U CN 213989301U CN 202022580520 U CN202022580520 U CN 202022580520U CN 213989301 U CN213989301 U CN 213989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s
connector
type
terminal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805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成
威廉·查尔斯·麦基三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Priority to CN2020225805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形成有在其高度方向上层叠的两条插槽;和多行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两条插槽中,在每条插槽中安装有至少两行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用于与一个插入到所述插槽内的电子卡电接触,所述多行导电端子中的每行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形成有上下层叠的两条插槽,因此导电端子可以分布在两条插槽中,从而增加了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布置空间,使得导电端子的宽度尺寸可以制作得更大,提高了导电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插接电子卡的连接器具有一个绝缘本体,在绝缘本体中通常仅形成有一条插槽,因此,现有的连接器只能插接一个电子卡。现有的连接器的缺点是所有导电端子都必须布置绝缘本体的一条插槽中。这不仅导致导电端子的宽度尺寸太小,而且导致导电端子的布置密度过大,降低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电流承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形成有在其高度方向上层叠的两条插槽;和多行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两条插槽中,在每条插槽中安装有至少两行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用于与一个插入到所述插槽内的电子卡电接触,所述多行导电端子中的每行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行导电端子中的每个导电端子具有容纳在所述插槽中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上的接触垫电接触,以与所述电子卡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每个导电端子还具有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伸出的插针部,所述插针部适于插入到电路板上的插孔中,以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结构和/或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类导电端子。例如,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导电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二类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层叠在第一端子的外侧上的第二端子;在第一端子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一弹性臂,所述一排第一弹性臂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电接触;在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二弹性臂,并在每个第二弹性臂上形成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适于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弹性臂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与插入的电子卡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上下相邻的两条插槽被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水平分隔壁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条插槽中安装有上下两行导电端子,所述上下两行导电端子适于夹持住插入的电子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排散热孔,所述顶壁上的一排散热孔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的正上方,所述底壁上一排散热孔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和两个电子卡,适于分别插接到所述连接器的两条插槽中,以与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个电路板,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插针部适于插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插孔中,以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多行导电端子中的每行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所述两个电子卡中的每个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类接触垫和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类接触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的插孔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插针部配合的第一插孔和与所述第二类导电端子的插针部配合的第二插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类导电端子的插针部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以阵列布置;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插孔在所述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以阵列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类导电端子的插针部在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阵列布置;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插孔在所述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阵列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中的上部的导电端子的长度大于下部的导电端子的长度,以使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的插针部在所述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前后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柱,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多个定位柱分别配合的多个定位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由于在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形成有上下层叠的两条插槽,因此导电端子可以分布在两条插槽中,从而增加了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布置空间,使得导电端子的宽度尺寸可以制作得更大,提高了导电端子的电流承载能力。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顶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显示出第一类导电端子和第二类导电端子;
图4显示图3所示的一个第二类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形成有在其高度方向上层叠的两条插槽;和多行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两条插槽中,在每条插槽中安装有至少两行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用于与一个与插入到所述插槽内的电子卡电接触,所述多行导电端子中的每行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顶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00和多行导电端子111、112。在绝缘本体100中形成有在其高度方向Z上层叠的两条插槽110。在每条插槽110中安装有至少两行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111、112。两个电子卡20适于沿图示的方向Y分别插接到两条插槽110中。导电端子111、112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个导电端子111、112具有容纳在插槽110中的电接触部,电接触部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上的接触垫21、22电接触,以与电子卡20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导电端子111、112还具有从绝缘本体100的底面伸出的插针部111a、112a,插针部111a、112a适于插入到电路板30上的插孔31、32中,以与电路板30电连接。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显示出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和第二类导电端子1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行导电端子111、112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和不同于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布置在绝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布置在绝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结构和/或尺寸不同于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如图3所示,第一类导电端子111为单层端子,而第二类导电端子112为具有双层结构的层叠式端子。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宽度尺寸不同于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宽度尺寸,如图3所示,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宽度小于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宽度。
图4显示图3所示的一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立体示意图。每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端子112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端子1122。第一端子1121和第二端子1122层叠并组装在一起。第一端子1121的一端形成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的一排第一弹性臂1121b。第二端子1122的一端形成一排第二弹性臂1122b,在每个第二弹性臂1122b上形成有一个凸起部1122c。第二端子1122的凸起部1122c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121b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便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这样,第一端子1121和第二端子1122可一起接触插入的电子卡20,从而提高了电接触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0上的上下相邻的两条插槽110被绝缘本体100上的水平分隔壁隔离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条插槽110中安装有上下两行导电端子111、112。上下两行导电端子111、112适于夹持住插入的电子卡2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本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排散热孔101。绝缘本体100的顶壁上的一排散热孔101位于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正上方,并与上部的一条插槽110连通,为上部的一条插槽110中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提供散热。绝缘本体100的底壁上一排散热孔101位于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正下方,并与下部的一条插槽110连通,为下部的一条插槽110中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提供散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前述连接器10和两个电子卡20。两个电子卡20适于分别插接到连接器10的两条插槽110中,以与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11、112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个电路板30,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11、112的插针部111a、112a适于插入到电路板30上的插孔31、32中,以与电路板30电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的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行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和不同于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两个电子卡20中的每个包括与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类接触垫21和与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类接触垫2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上的插孔31、32包括与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插针部111a配合的第一插孔31和与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插针部112a配合的第二插孔3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的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插针部111a在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以阵列布置;电路板30上的第一插孔31在电路板3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以阵列布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的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插针部112a在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阵列布置;电路板30上的第二插孔32在电路板3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阵列布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111、112中的上部的导电端子111、112的长度大于下部的导电端子111、112的长度,以使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111、112的插针部111a、112a在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上前后间隔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10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柱130,在电路板30上形成有与多个定位柱130分别配合的多个定位孔3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100),形成有在其高度方向(Z)上层叠的两条插槽(110);和
多行导电端子(111、112),安装在所述两条插槽中,其中在每条插槽(110)中安装有至少两行相对设置的导电端子(111、112),用于与一个插入到所述插槽内的电子卡(20)电接触,其中所述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行导电端子(111、112)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个导电端子(111、112)具有容纳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上的接触垫(21、22)电接触,以与所述电子卡(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导电端子(111、112)还具有从所述绝缘本体(100)的底面伸出的插针部(111a、112a),所述插针部(111a、112a)适于插入到电路板(30)上的插孔(31、32)中,以与所述电路板(3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导电端子(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包括第一端子(1121)和层叠在所述第一端子(1121)的外侧上的第二端子(1122);
在所述第一端子(1121)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一弹性臂(1121b),所述一排第一弹性臂(1121b)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
在所述第二端子(1122)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二弹性臂(1122b),并在每个第二弹性臂(1122b)上形成有一个凸起部(1122c),所述凸起部(1122c)适于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121b)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100)上的上下相邻的两条插槽(110)被所述绝缘本体(100)上的水平分隔壁隔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每条插槽(110)中安装有上下两行导电端子(111、112),所述上下两行导电端子(111、112)适于夹持住插入的电子卡(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本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排散热孔(101),所述顶壁上的一排散热孔(101)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正上方,所述底壁上一排散热孔(101)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的正下方。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和
两个电子卡(20),适于分别插接到所述连接器(10)的两条插槽(110)中,以与所述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11、112)电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个电路板(30),所述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11、112)的插针部(111a、112a)适于插入到所述电路板(30)上的插孔(31、32)中,以与所述电路板(30)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的多行导电端子(111、112)中的每行包括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导电端子(111)的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
所述两个电子卡(20)中的每个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类导电端子(111)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类接触垫(21)和与所述多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类接触垫(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二类导电端子(112)包括第一端子(1121)和层叠在所述第一端子(1121)的外侧上的第二端子(1122);
在所述第一端子(1121)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一弹性臂(1121b),所述一排第一弹性臂(1121b)适于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
在所述第二端子(1122)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第二弹性臂(1122b),并在每个第二弹性臂(1122b)上形成有一个凸起部(1122c),所述凸起部(1122c)适于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121b)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与插入的电子卡(20)电接触。
CN202022580520.8U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3989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0520.8U CN213989301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0520.8U CN213989301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301U true CN213989301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80520.8U Active CN213989301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732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hip carrier
US6929483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contact portion with enhanced resiliency
US6095821A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eference terminals
US6705902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tacts with uniform electrical property of resistance
US6015299A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symmetrical board contacts
US8118604B2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 element supported by insulated elastomer
US6805561B1 (en) Electrical socket having terminals with elongated mating beams
EP1411594A2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0815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40145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US668889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igh performance contacts
JPH06236786A (ja) ソケット
US20110076894A1 (en) Lower profile electrical socket configured with wafers
US652413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328574B1 (en) High current capacity socket with side contacts
KR102064260B1 (ko) 전기 커넥터의 컨택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커넥터
US6623281B2 (en)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circuit boards
US7090504B2 (en) Land grid array socket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JP3418212B2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及びアウトリガーエッジコネクタ組立体並びに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7134915B1 (en) Bas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module
CN21398930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5823792A (en) Wire-wrap connector
US6354848B1 (en) Clamp-type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memory module to a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4284773B (zh) 连接器
US20060121751A1 (en) LGA socket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c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