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5964U -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5964U
CN213985964U CN202022981409.XU CN202022981409U CN213985964U CN 213985964 U CN213985964 U CN 213985964U CN 202022981409 U CN202022981409 U CN 202022981409U CN 213985964 U CN213985964 U CN 213985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clamping
sliding block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14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士毅
袁巍
陈威
娄乘铭
刘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0229814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5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5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5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换热管的一端;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固定换热管的另一端;固定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夹持组件;滑动座,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平衡组件,用于联结两个换热管。本实用新型,在夹持装置中,滑轨与第一滑动块之间形成转动副,卸载了由拧紧换热管时所产生的预紧力,促使测试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固定机构中,同时固定夹持两根加热管,且在两根加热管间设置平衡组件,避免了换热管在预紧时产生的力对实验的干扰,大大减小了实验的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蒸汽发生器中换热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核电蒸汽发生器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的介质中起换热作用。核电站中因流致振动导致U型管在弯管区域发生面内振动,导致换热管与支撑支承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多种摩擦形式的耦合,包括冲击磨损、微动磨损、滑动磨损等。近年来,换热管发生接触损伤的案例逐渐被发现,因而需要对换热管进行摩擦测试实验。
然而,在对换热管进行摩擦测试实验过程中,由于夹持固定装置在对换热管进行预紧时,会使换热管产生扭转和弯曲,进而使测试结果产生非常大的误差,最终导致测试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对测试结果产生误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组件,其设置于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滑轨;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均设置于所述滑轨,且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一滑动块,用于固定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轨且可在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之间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滑轨之间形成一转动副;
第二夹持组件,其设置于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滑槽;第三限位滑块和第四限位滑块,所述第三限位滑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均设置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三限位滑块与所述第四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二滑动块,用于固定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槽且可在所述第三限位滑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之间沿所述滑槽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第一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一本体可沿所述滑轨滑动且以所述滑轨为轴转动;第一夹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块,其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二夹持部;
所述滑轨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块包括:第二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滑槽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第三夹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三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其与所述第三夹持部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四夹持部;
所述滑槽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的内壁贴合的凸块。
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装置,还包括:
固定架;
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夹持组件;
滑动座,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且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所述滑动座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夹持组件,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与所述滑动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调节;
平衡组件,用于联结两个换热管;所述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另一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动力组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和与两个立座,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立座;所述横梁的两侧均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槽孔组,所述第一槽孔组包括两个沿所述横梁的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一槽孔。
优选地,所述滑动座包括座体及与所述座体连接的两个连接板,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槽孔,且所述第二槽孔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一槽孔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垂直;所述第二槽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孔组中两个第一槽孔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座体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三槽孔,所述连接板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三槽孔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三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四槽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螺栓固定于任一所述第四槽孔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四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平衡组件还包括两个联动块,两个所述联动块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三连接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换热管的中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三限位滑块和第四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也就使得换热管的两端在测试过程中的振幅(上下跳动的幅度)可以控制,进而可测的换热管在不同振幅下的各种参数,使具有该夹持装置的测试装置可测范围更广。
(2)滑轨与第一滑动块之间形成转动副,即第一滑动块可以以滑轨为轴转动,使得换热管两端不会被憋住,保证了第二滑动块不会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与滑槽内壁抵顶,使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可在各自预设范围内自由滑动;即,滑轨与第一滑动块的可转动连接避免或减轻了换热管出现上述的横向弯曲的情况,促使测试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3)一个固定机构可固定两根换热管,同时用平衡杆联结两根换热管,且在平衡杆上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动力组件,提高了测试效率。两根换热管上的横向弯曲的力会传递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这两个力在平衡杆上予以抵消,也就避免了换热管在预紧时产生横向弯曲对实验造成干扰,大大减小了实验的误差;同时,还使得动力组件与第二连接部可顺畅的连接,两者之间不会产生扭力,延长了动力组件与平衡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联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滑动座与两个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固定架;110、横梁;111、第一槽孔组;111a、第一槽孔;120、立座;
200、第一夹持组件;210、第一固定座;220、第二固定座;230、滑轨;240、第一限位滑块;250、第二限位滑块;260、第一滑动块;261、第一本体;261a、凹槽;262、第一夹持块;262a、第一夹持部;263、第二夹持块;263a、第二夹持部;
300、第二夹持组件;310、滑槽;320、第三限位滑块;330、第四限位滑块;340、第二滑动块;341、第二本体;341a、凸块;342、第三夹持块;342a、第三夹持部;343、第四夹持块;343a、第四夹持部;
400、平衡组件;410、平衡杆;420、联动块;421、第一通孔;422、第二通孔;
500、滑动座;510、座体;511、第一侧面;511a、第三槽孔;512、第二侧面;512a、第四槽孔;513、第三侧面;514、第四侧面;520、连接板;521、第二槽孔;
600、动力组件;
700、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5-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组件200,其设置于换热管700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00包括:滑轨230;第一限位滑块240和第二限位滑块250,所述第一限位滑块240和所述第二限位滑块250均设置于所述滑轨230,且所述第一限位滑块240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250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一滑动块260,用于固定换热管700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块260设置于所述滑轨230且可在所述第一限位滑块240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250之间沿所述滑轨230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260与所述滑轨230之间形成一转动副;
第二夹持组件300,其设置于换热管7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00包括:滑槽310;第三限位滑块320和第四限位滑块330,所述第三限位滑块320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330均设置于所述滑槽310,且所述第三限位滑块320与所述第四限位滑块330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二滑动块340,用于固定换热管7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动块340设置于所述滑槽310且可在所述第三限位滑块320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330之间沿所述滑槽310滑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步骤及原理如下:
第一夹持组件200将换热管700的其中任意一端夹持住,第二夹持组件300将换热管700的另一端夹持住;其中,设置第一限位滑块240和第二限位滑块250的目的在于保证第一滑动块260(即换热管700的其中一端)可在第一限位滑块240和第二限位滑块250之间滑动,优选地,第一限位滑块240和第二限位滑块250之间的距离可调,也就使得换热管700的一端在测试过程中的振幅(上下跳动的幅度)可以控制,进而可改变第一限位滑块240与第二限位滑块250之间的距离以测的换热管700在不同振幅下的各种参数,使具有该夹持装置的测试装置可测范围更广;同理,第二夹持组件300中,设置第三限位滑块320和第四限位滑块330可使得换热管700的另一端在另一预设范围内自由滑动,优选地,第三限位滑块320和第四限位滑块330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可改变第三限位滑块320与第四限位滑块330之间的距离以测的换热管700在不同振幅下的各种参数,使具有该夹持装置的测试装置可测范围更广。
在对换热管进行测试前,需要对换热管进行固定并施压,产生预紧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对换热管的进行施压的其他设备所产生的预紧力;第二,换热管两端在拧紧时所产生的预紧力。
具体的说,在预紧换热管700的时候,会使换热管700产生横向弯曲(即垂直于滑槽310或滑轨230长度方向的弯曲),所产生的横向弯曲使得换热管700在预紧过程中两端被憋住,导致第二滑动块340在该预紧力的作用下与滑槽310内壁紧抵,无法在滑槽310内滑动,致使实验的失败。而在本实施例中,滑轨230与第一滑动块260之间形成转动副,即第一滑动块260可以以滑轨230为轴转动,使得换热管700两端不会被憋住,即保证了第二滑动块340不会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与滑槽310内壁抵顶,使第一滑动块260和第二滑动块340可在各自预设范围内自由滑动;即是说,滑轨230与第一滑动块260的可转动连接卸载了换热管两端在拧紧时受到的预紧力,同时避免或减轻换热管700在受到其他设置施压后出现横向弯曲的情况,促使测试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所述第一滑动块260包括:第一本体261,其设置于所述滑轨230,所述第一本体261可沿所述滑轨230滑动且以所述滑轨230为轴转动;第一夹持块262,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261,所述第一夹持块262开设有与换热管700的外壁适配的第一夹持部262a;第二夹持块263,其与所述第一夹持块262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263开设有与换热管700的外壁适配的第二夹持部263a;
所述滑轨230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一本体261开设有与所述滑轨230适配的凹槽261a。
设置第一夹持部262a与第二夹持部263a且二者通过螺栓连接的好处在于,在安装固定或拆除换热管700时操作更方便,只需旋动螺栓连接处的螺杆即可,同时,旋动螺杆还可调节换热管700的拧紧力度,可主动的减轻或避免由于拧紧时的产生的预紧力,进而减小或消除该预紧力对换热管700的测试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所述第二滑动块340包括:第二本体341,其设置于所述滑槽310并可沿所述滑槽310滑动;第三夹持块342,其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341,所述第三夹持块342开设有与换热管700的外壁适配的第三夹持部342a;第四夹持部343a,其与所述第三夹持部342a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夹持块343开设有与换热管700的外壁适配的第四夹持部343a;
所述滑槽310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本体341开设有与所述滑槽310的内壁贴合的凸块341a。
与第一滑动块260同理,在第二滑动块340中,设置第三夹持部342a与第四夹持部343a的好处在于:在安装固定或拆除换热管700时操作更方便,只需旋动螺栓连接处的螺杆即可,同时,旋动螺杆还可调节换热管700的拧紧力度,可主动的减轻或避免由于拧紧时的产生的预紧力,进而减小或消除该预紧力对换热管700的测试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请参照图1-图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装置,还包括:
固定架100;
第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所述第一固定座210与所述第二固定座220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夹持组件200;
滑动座500,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且所述滑动座500与所述固定架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所述滑动座50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夹持组件300,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00与所述滑动座500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调节;
平衡组件400,用于联结两个换热管700;所述平衡组件400包括:平衡杆410,所述平衡杆410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换热管70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另一换热管7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动力组件600。
具体的说,在固定机构中,动力组件600带动平衡杆410上下运动,平衡杆410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带动两个换热管700上下滑动,进而模拟换热管700在使用时的运动轨迹,以对换热管700进行各种参数的测试。其中,在一个固定机构中可同时对两个换热管700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没有设置平衡组件400的情况下,对换热管700预紧时,会导致换热管700的横向弯曲,进而带动原有的用于连接动力组件600的部位的位置随之发生偏移,无法正对动力组件600,这时,动力组件600与连接动力组件600的部位之间存在扭力,该扭力会极大的干扰测试过程,导致测试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且,在动力组件600带动换热管700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该扭力会对动力组件600造成很大的损坏,大大缩短了动力组件600的使用寿命。而在本实施中,设置两个换热管700,同时用平衡杆410联结两根换热管700,且在平衡杆410上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动力组件600,这时,两根换热管700上的横向弯曲的力会传递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这两个力在平衡杆410上予以抵消,也就避免了换热管700在预紧时产生的力对实验的干扰,大大减小了实验的误差;同时,还使得动力组件600与第二连接部可顺畅的连接,两者之间不会产生扭力,延长了动力组件600与平衡杆41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为平衡杆410的两端,且第二连接部处于平衡杆410的中点位置,使得平衡杆410的泄力作用更彻底,对动力组件600的保护更充分。
更进一步地,滑动座500与固定架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00与第二夹持组件30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即该固定机构可固定长度不同的换热管700;
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00与滑动座500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调节;即,当换热管700发生横向弯曲时,可调节第二夹持组件300在滑动座500上的位置,进而使换热管700不再弯曲,以此泄掉大部分拧紧时产生的预紧力,降低测试误差。
所述固定架100包括横梁110和与两个立座120,所述横梁11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立座120;所述横梁110的两侧均沿所述横梁1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槽孔组111,所述第一槽孔组111包括两个沿所述横梁110的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一槽孔111a。
所述滑动座500包括座体510及与所述座体510连接的两个连接板520,所述横梁1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连接板520;两个所述连接板520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槽孔521,且所述第二槽孔521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一槽孔组111。
该设置使得滑动座500可调节的固定在横梁110上,以适应不同的换热管700长度。
所述第一槽孔111a与所述第二槽孔521垂直;所述第二槽孔5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孔组111中两个第一槽孔111a的间距。
当第二槽孔521的长度大于第一槽孔组111中两个第一槽孔111a的距离时,连接板520上第二槽孔521中的任意位置与第一槽孔111a螺栓固定,即连接板520还具有高度可调节的功能,调节连接板520的高度可使滑动座500适应第一夹持组件200的不同高度;可以理解的是,调节第一限位滑块240、第二限位滑块250、第三限位滑块320以及第四限位滑块330的高度可使得换热管700的两端处于同一高度,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所述座体510具有第一侧面511、第二侧面512、第三侧面513及第四侧面514,所述第一侧面511与所述第三侧面5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512与所述第四侧面514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511与第三侧面513沿所述座体510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三槽孔511a,所述连接板520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三槽孔511a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三槽孔511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310的长度方向垂直;即,座体510与连接板520的位置可调,使得座体510上的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00可正对换热管700,进而减少换热管700的横向弯曲。
所述第二侧面512与第四侧面514沿所述座体510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四槽孔512a,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00螺栓固定于任一所述第四槽孔512a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四槽孔512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310的长度方向垂直。即,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00可相对座体510横向调节,以使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00正对换热管700,进一步减少换热管700的横向弯曲。其中,座体510与连接板520间的位置调节为粗调,第二夹持组件300与座体510间的位置调节为微调,分级调节使换热管700被固定时发生的横向弯曲幅度进一步减小。
所述平衡组件400还包括两个联动块420,两个所述联动块420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三连接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421,换热管700的中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422。
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关于第二连接部对称,使得动力组件600在带动平衡杆410运动时,平衡杆410对两根换热管700的力保持一致,进而保证两根换热管700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组件,其设置于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滑轨;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均设置于所述滑轨,且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一滑动块,用于固定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轨且可在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之间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滑轨之间形成一转动副;
第二夹持组件,其设置于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滑槽;第三限位滑块和第四限位滑块,所述第三限位滑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均设置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三限位滑块与所述第四限位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二滑动块,用于固定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槽且可在所述第三限位滑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滑块之间沿所述滑槽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第一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一本体可沿所述滑轨滑动且以所述滑轨为轴转动;第一夹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块,其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二夹持部;
所述滑轨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块包括:第二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滑槽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第三夹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三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块,其与所述第三夹持部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夹持块开设有与换热管的外壁适配的第四夹持部;
所述滑槽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二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的内壁贴合的凸块。
4.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架;
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夹持组件;
滑动座,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且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所述滑动座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夹持组件,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与所述滑动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调节;
平衡组件,用于联结两个换热管;所述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另一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动力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和与两个立座,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立座;所述横梁的两侧均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槽孔组,所述第一槽孔组包括两个沿所述横梁的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一槽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包括座体及与所述座体连接的两个连接板,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槽孔,且所述第二槽孔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一槽孔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垂直;所述第二槽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孔组中两个第一槽孔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三槽孔,所述连接板螺栓固定于任一第三槽孔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三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四槽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螺栓固定于任一所述第四槽孔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第四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组件还包括两个联动块,两个所述联动块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三连接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换热管的中部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
CN202022981409.X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Active CN213985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409.XU CN21398596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409.XU CN21398596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5964U true CN213985964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1409.XU Active CN21398596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5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9793B (zh) 用于弯扭振动疲劳试验的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CN107505124B (zh) 一种精确控制横向载荷松脱试验机
CN105891036B (zh) 一种冲滑复合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110864885B (zh) 一种卧式弹簧疲劳试验机
CN110057700B (zh) 一种弯扭/弯拉微动疲劳与微动磨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4086806B (zh) 一种二维偏心旋转非线性能量阱装置及吸振、耗能方法
CN112683711B (zh) 一种换热管的测试装置
CN213985964U (zh)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CN112649289B (zh) 一种换热管的夹持装置及固定机构
CN110426190B (zh) 一种弹簧拉伸弯曲寿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717408A (zh) 一种高能声束调控大型曲轴加工残余应力装置和方法
CN104006967B (zh) 一种连杆疲劳试验装置
CN112683651B (zh) 一种换热管的预紧力加载单元及装置
CN114085987B (zh) 一种材料表面超声冲击强化装置及方法
CN216284187U (zh) 一种沟槽管接件抗振动试验装置
CN213779701U (zh) 一种换热管的预紧力加载单元及装置
CN210850266U (zh) 一种预紧力设置机构、scara机器人小臂结构及机器人
CN109406083A (zh) 一种悬垂金具串风激励振动磨损模拟试验平台
CN111157626B (zh) 一种定量调节超声相控阵探头贴合压力的夹持系统
CN113686655A (zh) 一种可实现时变正压力的摩擦磨损实验装置
CN112453680A (zh) 一种超声波焊接装置
CN213658254U (zh) 一种用于轴承测试机上的振动调节机构
CN113959879B (zh) 一种换热管间的冲击磨损实验装置
CN217606561U (zh) 控制棒驱动线倾斜状态落棒的偏心调节装置
CN114509255B (zh) 盾构机滚刀跑合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