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4115U -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 Google Patents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4115U
CN213984115U CN202023095846.8U CN202023095846U CN213984115U CN 213984115 U CN213984115 U CN 213984115U CN 202023095846 U CN202023095846 U CN 202023095846U CN 213984115 U CN213984115 U CN 213984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liquid
evaporator
pipelin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58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万祥
姜传增
戚光
苏欣隆
史亚楠
张亚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Neutron Star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Neutron Star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Neutron Star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Neutron Star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58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4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4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4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通过设置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和吸收器,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剂和溴化锂溶液,实现将工业余热水的热量转换为制冷或制热驱动力,实现工艺制冷或工艺制热需求,通过设置制冷转换阀门、制热转换阀门以及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实现不同液体流向的切换,配合蒸发器与冷凝器内压差以及发生器与吸收器内压差的调节,从而实现了一机二用,工艺余热可实现夏季制冷满足工艺冷需求、冬季制取热水或蒸汽满足工艺热需求。实现工艺低温余热的全年利用,解决冬季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工艺低温余热不受地域限制,全国都可使用,可根据制冷或制热需求进行切换使用。

Description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背景技术
吸收式机组可对工业余热进行回收,具体分为吸收式制冷机和吸收式热泵。吸收制冷机可回收60℃以上余热进行余热制冷,吸收式热泵又分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可回收10℃~60℃余热制取100℃以下热水,一般用于供热或工艺加热领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回收60℃以上余热制取100℃以上热水,可通过闪发装置制取蒸汽,一般用于工艺加热领域。
因吸收式制冷机与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结构不同,对于工厂工艺余热回收场合很多需要夏季余热回收制冷,冬季需要通过吸收式热泵进行余热回收制热,工厂为了有效利用余热,需要分别采购上述两种设备,整体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每个设备的有效利用时间很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从而实现了一机两用,根据需求可以采用工厂余热进行制冷和制热两种能源利用,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和发生器;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冷剂循环系统和第一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外部;所述冷凝器内设置有第二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外部;所述发生器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和第三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发生器的外部,所述发生器的上部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连通;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循环装置和第四热交换管路,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吸收器的外部;所述吸收器的上部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内的压力差可调节;所述发生器与吸收器内的压力差可调节;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排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排液口处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段与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排液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排液段与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生器的底部与所述吸收器的顶部之间通过浓液管路连接,所述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泵,用于将所述发生器底部的高浓度溴化锂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器内。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节流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吸收器内的压力差;所述浓液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收器与所述浓液泵之间,包括浓液压力表和浓液节流阀,两个所述浓液压力表分别设置在浓液节流阀两端,所述浓液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浓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收器的底部与所述发生器的顶部之间通过稀液管路连接,所述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泵,用于将所述蒸发器底部的低浓度溴化锂溶液稀液输送至所述发生器内。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节流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吸收器内的压力差,所述稀液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稀液泵之间,所述稀液节流装置包括稀液压力表和稀液节流阀,所述稀液节流阀设置在两个稀液压力表之间,所述稀液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稀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器底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冷剂管路连接,所述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泵,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底部的冷剂输送至所述蒸发器内。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节流装置,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内的压力自动调节所述冷剂节流装置;所述冷剂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剂泵之间,所述冷剂节流装置包括冷剂压力计和冷剂节流阀,两个所述冷剂压力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剂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冷剂压力计的示数调节开度以适应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压差。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冷剂喷淋装置,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所述发生器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所述浓液管路和所述稀液管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交换热量。
在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器底部设置有冷剂蓄容装置,所述冷剂蓄容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浓度调节阀和蒸发器液位调节阀,所述冷剂蓄容装置通过所述蒸发器液位调节阀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连接,所述浓度调节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剂蓄容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剂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剂泵之间的冷剂管路上,当所述冷剂浓度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浓度调节阀开度减小,更多所述冷剂进行循环;当冷剂浓度差低于预设值时,所述浓度调节阀开度增大,所述冷剂经冷剂泵-浓度调节阀循环进入冷剂蓄容装置;当所述蒸发器内液位高于预定液面时,所述蒸发器液位调节阀打开,所述蒸发器内的冷剂进入所述冷剂蓄容装置内。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通过设置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和吸收器,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剂和溴化锂溶液,实现将工业余热水的热量转换为制冷或制热驱动力,实现工艺制冷或工艺制热需求,通过设置制冷转换阀门、制热转换阀门以及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实现不同液体流向的切换,配合蒸发器与冷凝器内压差以及发生器与吸收器内压差的调节,从而实现了一机二用,工艺余热可实现夏季制冷满足工艺冷需求、冬季制取100℃以上热水或蒸汽满足工艺热需求。实现工艺低温余热的全年利用,解决冬季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工艺低温余热不受地域限制,全国都可使用,可根据制冷或制热需求进行切换使用,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剂蓄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节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热回收制冷阶段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热回收制热阶段工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发器;2、吸收器;3、热交换器;4、发生器;5、冷凝器;6、稀液泵;7、浓液泵;8、冷剂泵;9、冷剂循环泵;10、稀液节流装置;11、浓液节流装置;12、冷剂节流装置;13、浓液蓄容装置;14、冷剂蓄容装置;15、制冷转换阀门;16、热泵转换阀门;17、第一热交换管路;18、第二热交换管路;19、第三热交换管路;20、第四热交换管路;31、蒸发器液位调节阀;33、溶液浓度调节阀;41、冷剂压力计;44、冷剂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图3,为本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包括蒸发器1、吸收器2、冷凝器5和发生器4;蒸发器1内设置有冷剂循环系统和第一热交换管路17,第一热交换管路17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蒸发器1的外部;冷凝器5内设置有第二热交换管路18,第二热交换管路18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冷凝器5的外部;发生器4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和第三热交换管路19,第三热交换管路19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发生器4的外部,发生器4的上部与冷凝器5的上部连通;吸收器2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循环装置和第四热交换管路20,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吸收器2的外部;吸收器2的上部与蒸发器1的上部连通;蒸发器1与冷凝器5内的压力差可调节;发生器4与吸收器2内的压力差可调节;第一热交换管路17的进液口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15,第二热交换管路18的排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16,第三热交换管路19的排液口处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15,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16;第一热交换管路17的进液段与第三热交换管路19的排液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第一连接管路中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16;第二热交换管路18的排液段与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进液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第二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15。
进一步地,发生器4的底部与吸收器2的顶部之间通过浓液管路连接,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泵7,用于将发生器4底部的高浓度溴化锂溶液输送至吸收器2内。
进一步地,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节流装置11,用于调节发生器4与吸收器2内的压力差;浓液节流装置11设置在吸收器2与浓液泵7之间,包括浓液压力表和浓液节流阀,两个浓液压力表分别设置在浓液节流阀两端,浓液节流阀根据两个浓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进一步地,吸收器2的底部与发生器4的顶部之间通过稀液管路连接,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泵6,用于将蒸发器1底部的低浓度溴化锂溶液稀液输送至发生器4内。
进一步地,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节流装置10,用于调节发生器4与吸收器2内的压力差,稀液节流装置10设置在发生器4与稀液泵6之间,稀液节流装置10包括稀液压力表和稀液节流阀,稀液节流阀设置在两个稀液压力表之间,稀液节流阀根据两个稀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进一步地,冷凝器5底部与蒸发器1之间通过冷剂管路连接,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泵8,用于将冷凝器5底部的冷剂输送至蒸发器1内。
进一步地,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节流装置12,通过蒸发器1与冷凝器5内的压力自动调节冷剂节流装置12;冷剂节流装置12设置在蒸发器1与冷剂泵8之间,冷剂节流装置12包括冷剂压力计41和冷剂节流阀44,两个冷剂压力计41设置在蒸发器1和冷凝器5的一端,冷剂节流阀44根据两个冷剂压力计41的示数自动调节开度适应蒸发器1和冷凝器5之间的压差。
进一步地,蒸发器1内设置有冷剂喷淋装置,吸收器2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发生器4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3设置在吸收器2和发生器4之间,浓液管路和稀液管路通过热交换器3交换热量。热交换器的作用是内部热量回收,可提高系统效率。
进一步地,冷凝器5底部设置有冷剂蓄容装置14,冷剂蓄容装置14上分别设置有溶液浓度调节阀33和蒸发器液位调节阀31,冷剂蓄容装置14通过蒸发器液位调节阀31与蒸发器1的底部连接,溶液浓度调节阀33的一端与冷剂蓄容装置14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冷剂节流装置12与冷剂泵8之间的冷剂管路上,当溶液(即冷剂溶液)浓度差高于预设值时,溶液浓度调节阀33开度减小,更多冷剂进行循环,当冷剂溶液浓度差低于预设值时,溶液浓度调节阀33开度增大,更多冷剂经冷剂泵8、溶液浓度调节阀33循环进入冷剂蓄容装置14;当蒸发器1内液位高于预定液面时,蒸发器液位调节阀31打开,蒸发器1内的冷剂进入冷剂蓄容装置14内。
在发生器4下部也设置有浓液蓄容装置13,其结构与冷剂蓄容装置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热回收制冷阶段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在机组制冷模式运行时,三个制冷转换阀门15均打开,三个热泵转换阀门16均关闭,工业产生的余热水(即待处理的水)通过进液口进入第三热交换管路19,并在完成热量交换后经第三热交换管路19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水经第二热交换管路18的进液口进入,并经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排液口排出。待制冷的冷水经第一热交换管路17的进液口进入,并经其排液口排出。余热水的温度加热发生器4内壳程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使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变为高浓度溴化锂溶液,高浓度溴化锂溶液通过浓液泵7、浓液节流装置11和热交换器3进入吸收器2。在吸收器2中,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1的冷剂蒸汽而维持蒸发器1内低压环境。同时高浓度溴化锂溶液稀释变为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低浓度溴化锂溶液经过稀液泵6、稀液节流装置10和热交换器3进入发生器4内。从发生器4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或称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在冷凝器5中冷剂蒸汽与第二热交换管路18中的冷却水换热变为冷剂水,冷剂水通过冷剂泵8经冷剂节流装置12进入蒸发器1,在蒸发器1中通过冷剂循环泵9进行冷剂水循环,冷剂水在蒸发器1低压环境下蒸发变为冷剂蒸汽,同时蒸发过程吸收第一热交换管路17内冷水热量将冷水温度降低,进而实现制冷目的。冷却水依次进入冷凝器5、吸收器2,将系统热量带出,保证系统循环;冷水进入蒸发器1,温度降低变为低温冷水作为制冷用。该低温冷水可以连接水空调等设备,实现车间降温目的。以焦化工艺为例,夏季制取16℃冷水模式运转时,通过稀液节流装置10和浓液节流装置11调节使发生器4压力大于吸收器2压力,通过冷剂节流装置12调节使蒸发器1压力大于冷凝器5压力,压差均为4~5Kpa,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和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平均浓度约为52.5%。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热回收制热阶段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在机组制热模式运行时,三个制冷转换阀门15均关闭,三个热泵转换阀门16均打开,工业产生的余热水(即待处理的水)通过进液口进入第三热交换管路19,并在完成热量交换后经第一热交换管路17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水经第二热交管管路的进液口进入,经过冷凝器5和吸收器2后经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排液口排出。待加热的热水经第四热交换管路20的进液口进入,在通过吸收器2后经过排液口排出。余热水依次进入发生器4和蒸发器1,在蒸发器1中加热壳程冷剂水,冷剂水变为冷剂蒸汽,在发生器4中加热壳程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的水蒸气蒸发,同时低浓度溴化锂溶液浓缩为高浓度溴化锂溶液,高浓度溴化锂溶液通过浓液泵7经浓液节流装置11、热交换器3进入吸收器2,在吸收器2中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1的冷剂蒸汽,同时将热量传递给第四热交换管路20内的管程热水,实现制取高温热水,在吸收器2中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变为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低浓度溴化锂溶液通过稀液泵6经稀液节流装置10、热交换器3进入发生器4;从发生器4中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5,在冷凝器5中冷剂蒸汽与第二热交换管路18内的冷却水换热变为冷剂水,冷剂水通过冷剂泵8经冷剂节流装置12进入蒸发器1。冷却水进入冷凝器5,将系统热量带出,保证系统循环;待加热的热水进入吸收器2,被加热为高温热水可作为工艺加热用,也可通过闪蒸装置变为蒸汽使用。以冬季制备110℃以上热水为例,通过浓液节流装置11和稀液节流装置10调节使发生器4压力小于吸收器2压力,通过冷剂节流装置12调节使蒸发器1压力小于冷凝器5压力,压差均为26~30Kpa,溴化锂溶液平均浓度约为56.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通过设置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和吸收器,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剂和溴化锂溶液,实现将工业余热水的热量转换为制冷或制热驱动力,实现工艺制冷或工艺制热需求,通过设置制冷转换阀门、制热转换阀门以及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实现不同液体流向的切换,配合蒸发器与冷凝器内压差以及发生器与吸收器内压差的调节,从而实现了一机二用,工艺余热可实现夏季制冷满足工艺冷需求、冬季制取100℃以上热水或蒸汽满足工艺热需求。实现工艺低温余热的全年利用,解决冬季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工艺低温余热不受地域限制,全国都可使用,可根据制冷或制热需求进行切换使用。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和发生器;
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冷剂循环系统和第一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外部;
所述冷凝器内设置有第二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外部;
所述发生器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和第三热交换管路,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发生器的外部,所述发生器的上部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连通;
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循环装置和第四热交换管路,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吸收器的外部;所述吸收器的上部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内的压力差可调节;所述发生器与吸收器内的压力差可调节;
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排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排液口处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
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的进液段与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的排液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设置有热泵转换阀门;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的排液段与所述第四热交换管路的进液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设置有制冷转换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的底部与所述吸收器的顶部之间通过浓液管路连接,所述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泵,用于将所述发生器底部的高浓度溴化锂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液管路上设置有浓液节流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吸收器内的压力差;所述浓液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收器与所述浓液泵之间,包括浓液压力表和浓液节流阀,两个所述浓液压力表分别设置在浓液节流阀两端,所述浓液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浓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的底部与所述发生器的顶部之间通过稀液管路连接,所述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泵,用于将所述蒸发器底部的低浓度溴化锂溶液稀液输送至所述发生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液管路上设置有稀液节流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吸收器内的压力差,所述稀液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稀液泵之间,所述稀液节流装置包括稀液压力表和稀液节流阀,所述稀液节流阀设置在两个稀液压力表之间,所述稀液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稀液压力表的示数调节开合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底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冷剂管路连接,所述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泵,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底部的冷剂输送至所述蒸发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剂管路上设置有冷剂节流装置,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内的压力自动调节所述冷剂节流装置;所述冷剂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剂泵之间,所述冷剂节流装置包括冷剂压力计和冷剂节流阀,两个所述冷剂压力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剂节流阀根据两个所述冷剂压力计的示数调节开度以适应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压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冷剂喷淋装置,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所述发生器内设置有低浓度溴化锂溶液喷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所述浓液管路和所述稀液管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交换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底部设置有冷剂蓄容装置,所述冷剂蓄容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浓度调节阀和蒸发器液位调节阀,所述冷剂蓄容装置通过所述蒸发器液位调节阀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连接,所述浓度调节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剂蓄容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剂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剂泵之间的冷剂管路上,当所述冷剂浓度差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浓度调节阀开度减小,更多所述冷剂进行循环;当冷剂浓度差低于预设值时,所述浓度调节阀开度增大,所述冷剂经冷剂泵-浓度调节阀循环进入冷剂蓄容装置;当所述蒸发器内液位高于预定液面时,所述蒸发器液位调节阀打开,所述蒸发器内的冷剂进入所述冷剂蓄容装置内。
CN202023095846.8U 2020-12-21 2020-12-21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Active CN213984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5846.8U CN213984115U (zh) 2020-12-21 2020-12-21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5846.8U CN213984115U (zh) 2020-12-21 2020-12-21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4115U true CN213984115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5846.8U Active CN213984115U (zh) 2020-12-21 2020-12-21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4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283B (zh) 烟气热水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101526282B (zh) 热水直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8720535U (zh) 一种耦合式高温太空能热泵热水机组
CN110307665B (zh)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热泵机组
CN213984115U (zh)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CN112161415A (zh) 一种基于冷却水余热回收的冷热水供应系统
CN215295422U (zh) 一种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1340136Y (zh) 烟气热水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108534570A (zh) 一种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CN214501779U (zh) 带两级制冷的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CN201340135Y (zh) 热水直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112556238A (zh) 余热回收制冷与热泵两用机组
CN212299535U (zh) 一种用于制取低温冷水的吸收式制冷机组
CN211177499U (zh) 蒸汽型热泵与热水型制冷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CN210922310U (zh) 蒸氨塔塔顶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及焦化工艺系统
CN201152649Y (zh) 冷热同时取出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12081678U (zh) 一种酿造车间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CN109869942B (zh)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87024B (zh)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系统
CN209279282U (zh) 热管耦合式空调
CN103512271B (zh) 带烟气换热器的直燃三用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15295424U (zh) 一种低温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CN219199541U (zh) 一种热冷互耦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11550946A (zh) 一种制取低温冷水的吸收式冷水机组
CN212299536U (zh) 一种用于制取低温冷水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