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3061U - 一种变焦手电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手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3061U
CN213983061U CN202022719989.5U CN202022719989U CN213983061U CN 213983061 U CN213983061 U CN 213983061U CN 202022719989 U CN202022719989 U CN 202022719989U CN 213983061 U CN213983061 U CN 21398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s
adjusting ring
barrel
flashligh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99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弘毅
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99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3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手电筒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焦手电筒,包括:筒体;与筒体螺纹连接的调节圈,调节圈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螺纹,调节圈的第一螺纹与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与筒体螺纹连接、并将调节圈限位在筒体上的灯座,灯座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灯座一端内置于筒体并通过第二螺纹与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于灯座的灯珠;透镜,透镜固定于调节圈并盖设灯珠,调节圈可转动并带动透镜相对灯珠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通过将灯座的第二螺纹与调节圈的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设置成相反,灯座与筒体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的转动影响,避免灯座松动,从而提升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电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随着手电筒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可以实现聚光和泛光的变焦手电筒。其中,变焦手电筒的变焦原理通常是通过调整透镜与灯珠之间的距离实现变焦。现有的变焦手电筒主要包括筒体、与筒体连接的灯座、固定在灯座上的灯珠、与筒体螺纹连接的调节圈以及固定于调节圈的透镜,通过转动该调节圈,调节圈带动透镜前后移动,从而改变灯珠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变焦功能。
现有技术中,由于变焦手电筒的灯座对调节圈起到限位作用,在转动调节圈进行变焦过程中,当调节圈运动到与灯座抵接时,如继续转动调节圈,调节圈极易带动灯座转动而导致灯座松动,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焦手电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变焦手电筒在转动调节圈进行变焦时容易导致灯座松动,变焦手电筒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变焦手电筒,包括:
筒体;
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的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调节圈的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并将所述调节圈限位在所述筒体上的灯座,所述灯座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灯座一端内置于所述筒体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安装于所述灯座的灯珠;
透镜,所述透镜固定于所述调节圈并盖设所述灯珠,所述调节圈可转动并带动所述透镜相对所述灯珠前后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为右旋螺纹。
优选的,所述灯座包括:
主体部,所述第二螺纹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所述主体部内置于所述筒体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定位部,所述调节圈可向前移动至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设有位于所述外螺纹一侧的限位凸台,所述调节圈可向后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套设于所述筒体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位置的一侧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调节圈和所述透镜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调节圈和所述透镜之间缝隙。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固定架;
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并与所述灯珠电连接的电池,所述电池内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筒体相扣合以将所述电池限位在所述筒体内。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安装于所述筒体并与所述电池抵接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有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以及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安装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灯座抵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导电件相对间隔设置;
设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抵接并与所述灯珠相连;
设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弹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抵接并与所述灯珠相连。
优选的,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绝缘套筒,所述第一弹簧内置于所述绝缘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绝缘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通过在调节圈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螺纹,调节圈利用第一螺纹与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并在灯座的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灯座利用第二螺纹与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调节圈以带动透镜相对灯珠前后移动,实现聚光与泛光变焦切换,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将灯座的第二螺纹与调节圈的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设置成相反,使得灯座与筒体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的转动影响,避免灯座松动,从而提升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的筒体、调节圈及灯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的电池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去除后盖后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通过在调节圈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螺纹,调节圈利用第一螺纹与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并在灯座的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灯座利用第二螺纹与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调节圈以带动透镜相对灯珠前后移动,实现聚光与泛光变焦切换,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将灯座的第二螺纹与调节圈的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设置成相反,使得灯座与筒体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的转动影响,避免灯座松动,从而提升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能。
请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焦手电筒,变焦手电筒包括:
筒体1;
与筒体1螺纹连接的调节圈2,调节圈2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螺纹21,调节圈2的第一螺纹21与筒体1的外螺纹11配合连接;
与筒体1螺纹连接、并将调节圈2限位在筒体1上的灯座3,灯座3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33,第二螺纹33与第一螺纹21的螺旋方向相反,灯座3一端内置于筒体1并通过第二螺纹33与筒体1的内螺纹12配合连接;
安装于灯座3的灯珠4;
透镜5,透镜5固定于调节圈2并盖设灯珠4,调节圈2可转动并带动透镜5相对灯珠4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1由铝合金制成。筒体1整体呈筒状结构,筒体1内部中空且两端相互贯通。调节圈2套设于筒体1的一端并通过第一螺纹21与筒体1的外螺纹11配合连接,实现调节圈2与筒体1的螺纹连接,使调节圈2可以左右旋转,调节圈2在转动时可以相对筒体1前后移动,进而带动透镜5相对灯珠4前后移动,以实现聚光与泛光变焦切换。其中,调节圈2向前运动具体为向变焦手电筒设有灯珠4的前端运动,调节圈2向后运动具体为向变焦手电筒的后端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座3收容于调节圈2内并用于将调节圈2限位在筒体1上,调节圈2转动到与灯座3抵接时,调节圈2不能继续向前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圈2的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灯座3包括:
主体部31,第二螺纹33设于主体部31的外表面,主体部31内置于筒体1 并通过第二螺纹33与筒体1的内螺纹12配合连接;
与主体部31连接的定位部32,调节圈2可向前移动至与定位部32抵接。
其中,定位部32为设置于主体部31一端的一圈凸起结构,主体部31与筒体1配合,实现灯座3与筒体1的螺纹连接。当调节圈2转动到与灯座3的定位部32抵接时,调节圈2不能继续向前移动,从而将调节圈2限位在筒体1 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筒体1设有位于外螺纹11一侧的限位凸台 13,调节圈2可向后移动至与限位凸台13抵接。通过设置限位凸台13,利用限位凸台13和定位部32共同对调节圈2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确保调节圈2 只能在设定的行程内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螺纹33为左旋螺纹,第一螺纹21为右旋螺纹。其中,筒体1的内螺纹12为与第二螺纹33配合的左旋螺纹,筒体 1的外螺纹11为与第一螺纹21配合的右旋螺纹。灯座3通过左旋实现灯座3 与筒体1的锁紧,调节圈2通过右旋实现调节圈2与筒体1的锁紧。由于第二螺纹33与第一螺纹21的螺旋方向相反,调节圈2的旋紧方向与灯座3的旋紧方向相反,这样调节圈2向左转动并向前移动时,即使调节圈2与灯座3上的定位部32抵接并继续向左转动调节圈2时,灯座3与筒体1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2的转动影响,反而使灯座3与筒体1锁定更加牢固,避免了灯座3松动,从而提升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能,且通用可以实现灯座3与筒体1的螺纹装配。除本实施例外,也可以是,第二螺纹33为右旋螺纹,第一螺纹21为左旋螺纹,筒体1的内螺纹12为与第二螺纹33配合的右旋螺纹,筒体1的外螺纹11为与第一螺纹21配合的左旋螺纹,同样可以防止调节圈2转动对灯座3 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向左转动该调节圈2时,调节圈2相对筒体1向前移动,调节圈2带动透镜5同步向前运动,使透镜5与灯珠4产生相对位移,透镜5与灯珠4越来越远,光斑逐渐发生变化;当调节圈2前移到与灯座3的定位部32抵接时,调节圈2无法再向前扭动,从而达到聚光档位。由于灯座3 的第二螺纹33与筒体1的内螺纹12螺旋方向相反,在调节圈2与灯座3的定位部32抵接摩擦时,继续转动调节圈2也不会带动灯座3转动,从而防止调节圈2带动灯座3向前移动,使得灯座3与筒体1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2运动的影响,确保该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
当右旋转动调节圈2时,调节圈2向后移动时,调节圈2带动透镜5同步向后运动,使透镜5与灯珠4产生相对位移,透镜5与灯珠4越来越近;当调节圈2移到与筒体1的外螺纹11的尾端并与限位凸台13抵接时停止运动,达到泛光档位,因而通过转动调节圈2来调节灯珠4与透镜5之间距离,轻松实现聚光与泛光变焦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筒体1还设有位于内螺纹12一侧的定位凸台14,主体部31的端面与定位凸台14抵接。灯座3旋入筒体1时,当主体部 31的端面与定位凸台14抵接时,此时代表灯座3安装到位,方便灯座3和筒体1的组装;同时,定位凸台14对灯座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灯座3向定位凸台14的一侧运动,使得灯座3与筒体1组装更加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套设于筒体1的第一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6位于第一螺纹21与外螺纹11 连接位置的一侧以用于密封第一螺纹21与外螺纹11连接处。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6,防止外界的水或灰尘从第一螺纹21与外螺纹11连接处的缝隙进入变焦手电筒内部,从而提升变焦手电筒的安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密封圈6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圈6安装在筒体1后,在第一密封圈6表面涂覆润滑油,使第一密封圈6的表面更光滑,既保证调节圈2可以顺利滑动,且确保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
请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筒体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槽 15,第一密封圈6安装于环形槽15内,使第一密封圈6稳定安装在筒体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密封圈6的数量为两个,筒体1的外表面设有两个环形槽15,每个环形槽15对应安装一个第一密封圈6。利用双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一螺纹21与外螺纹11连接处,进一步提升了防水防尘性能。
请参照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压紧件7,压紧件7连接于调节圈2,透镜5内置于调节圈2内,压紧件7 与透镜5抵接以将透镜5压紧固定在调节圈2内部。
本实施例中,利用压紧件7将透镜5压紧固定在调节圈2内,方便透镜5 的固定安装。除此之外,透镜5也可以其它方式直接固定在调节圈2上,比如可以通过胶粘方式、通过紧固件固定等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紧件7与调节圈2螺纹连接。其中,调节圈2的外表面设有第三螺纹22,压紧件7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三螺纹22配合的压紧件7的螺纹,压紧件7套设于调节圈2的一端并与调节圈2形成螺纹连接,实现压紧件7与调节圈2的固定,方便压紧件7的拆装。当调节圈2转动时,调节圈2带动压紧件7、透镜5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圈2、压紧件7 及透镜5同步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安装于调节圈2和透镜5之间并用于密封调节圈2和透镜5之间缝隙。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密封圈8对调节圈2和透镜5之间缝隙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的水或灰尘从调节圈2和透镜5之间缝隙进入而导致灯珠4短路或其它零件腐蚀,从而提升了变焦手电筒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调节圈2的内壁设有支撑凸台20,透镜5 的边缘形成一圈凸起50,第二密封圈8设置在支撑凸台20和凸起50之间。通过在调节圈2的内壁设置支撑凸台20,并在透镜5的边缘设置一圈凸起50,方便透镜5的安装,且方便调节圈2和透镜5之间缝隙的密封。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电池组件16,电池组件16包括:
固定架161;
安装于固定架161上并与灯珠4电连接的电池162,电池162内置于筒体1 内,固定架161与筒体1相扣合以将电池162限位在筒体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架161与筒体1扣合固定,方便电池组件的组装;而且,固定架161利用卡扣方式固定于筒体1内,使电池组件16固定稳固,不易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架161设有弹性扣台1611,筒体1的内壁设有与弹性扣台1611配合的限位结构(图未示)。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台阶或限位槽。当电池组件16装入筒体1时,筒体1的内壁挤压弹性扣台1611,当弹性扣台1611越过限位结构时,弹性扣台1611复位并与限位结构相扣合,这样使得电池组件16无法从筒体1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设有固定于固定架161并与电池162电连接的电路板18、与电路板18电连接的充电接口19以及安装于固定架161上的按钮开关25。充电接口19用于供电池162充电。当该变焦手电筒使用没电后,无需拆卸电池162,直接通过充电接口19可以对电池162进行充电,实现变焦手电筒的重复使用。按钮开关25用于控制灯珠4通电或断电,从而实现变焦手电筒的打开或关闭。
请参照图1、图2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套设于压紧件7的前盖9、以及套设于筒体1并盖设充电接口19的后盖10,前盖9和后盖10均由橡胶制成。利用前盖9和后盖10对该变焦手电筒进行保护,防止变焦手电筒跌落损坏。同时,当变焦手电筒无需充电时,后盖10对充电接口19进行覆盖,防止外界水或灰尘进入充电接口19内部。当变焦手电筒需充电时,将后盖10取下,利用充电接口19直接对电池162充电。
请再次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固定于电池162一端的导电件26,导电件26设有与电池162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261、以及与电池162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262,灯珠4 分别与第一导电部261和第二导电部26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261和第二导电部262由金属制成且为圆环状。当电池组件16装入筒体1内后,导电件26的第一导电部261和第二导电部262 分别与电池162的正、负极电连接,从而实现灯珠4的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安装于筒体1内并与灯座3抵接的支撑件27,支撑件27与导电件26相对间隔设置;
设于导电件26和支撑件27之间的第一弹簧28,第一弹簧28与第一导电部261抵接并与灯珠4相连;
设于导电件26和支撑件27之间的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与第一弹簧 28间隔设置并与灯珠4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28一端与第一导电部261抵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灯珠4的正极电连接。第二弹簧29一端与第二导电部263抵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灯珠4的负极电连接。利用第一弹簧28及第二弹簧29进行导电,实现灯珠4的导电;同时利用第一弹簧28及第二弹簧29的弹力可以使电池组件16 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筒体1内,防止电池组件16出现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固定于支撑件27的绝缘套筒30,第一弹簧28内置于绝缘套筒30内,第二弹簧29套设于绝缘套筒30。
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筒30对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防止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接触短路,使得安全性能好;同时,绝缘套筒30对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起到固定和导向作用,防止第一弹簧28 和第二弹簧29弯曲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变焦手电筒还包括固定于筒体1中部的悬挂夹35,用户可以利用悬挂夹35将变焦手电筒整体悬挂在用户的衣裤上,便于该变焦手电筒的携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焦手电筒通过在调节圈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螺纹,调节圈利用第一螺纹与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并在灯座的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灯座利用第二螺纹与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调节圈以带动透镜相对灯珠前后移动,实现聚光与泛光变焦切换,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将灯座的第二螺纹与调节圈的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设置成相反,使得灯座与筒体锁定不会受到调节圈的转动影响,避免灯座松动,使变焦手电筒的结构稳定性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
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的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调节圈的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并将所述调节圈限位在所述筒体上的灯座,所述灯座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灯座一端内置于所述筒体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安装于所述灯座的灯珠;
透镜,所述透镜固定于所述调节圈并盖设所述灯珠,所述调节圈可转动并带动所述透镜相对所述灯珠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为右旋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
主体部,所述第二螺纹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所述主体部内置于所述筒体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筒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定位部,所述调节圈可向前移动至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有位于所述外螺纹一侧的限位凸台,所述调节圈可向后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套设于所述筒体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连接位置的一侧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调节圈和所述透镜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调节圈和所述透镜之间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固定架;
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并与所述灯珠电连接的电池,所述电池内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筒体相扣合以将所述电池限位在所述筒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安装于所述筒体并与所述电池抵接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有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以及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安装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灯座抵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导电件相对间隔设置;
设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抵接并与所述灯珠相连;
设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弹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抵接并与所述灯珠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焦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手电筒还包括:
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绝缘套筒,所述第一弹簧内置于所述绝缘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绝缘套筒。
CN202022719989.5U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变焦手电筒 Active CN21398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9989.5U CN213983061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变焦手电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9989.5U CN213983061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变焦手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3061U true CN213983061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9989.5U Active CN213983061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变焦手电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3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9686B2 (en) Portable light with deployable hanger
US4968034A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self-protection device
US8511847B2 (en) Portable light having a rotatable cylindrical head
WO2012096923A2 (en) Portable light with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21782C (zh) 将开关与调焦合为一体的手电筒
CN213983061U (zh) 一种变焦手电筒
CN210624211U (zh) 一种手电筒
CN210319765U (zh) 一种太阳伞的照明灯
WO2012018723A1 (en) Portable light having a rotatable cylindrical head
CN109506218B (zh) 照明灯具的灯座、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US11703212B2 (en) Portable light
CN111288393B (zh) 灯具和灯具组件
CN210014228U (zh) 一种移动照明设备
CN208331852U (zh) 多功能前后照明手电筒
CN214119724U (zh) 一种便携式旋转结构的手电筒
CN210372950U (zh) 一种多用途照明设备
CN220567174U (zh) 一种多功能防水头灯
CN213146158U (zh) 一种可换向的战术手电灯
CN220870772U (zh) 灯具
CN210069544U (zh) 一种双光源led手电筒
CN218936066U (zh) 自行车头灯
CN217684609U (zh) 一种磁吸式夜钓灯
CN215636628U (zh) 一种隐藏式防水充电手电筒
CN215174278U (zh) 一种手电筒的松不脱结构
CN211822088U (zh) 一种多功能旋转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