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60082U -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 Google Patents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60082U
CN213960082U CN202023013050.3U CN202023013050U CN213960082U CN 213960082 U CN213960082 U CN 213960082U CN 202023013050 U CN202023013050 U CN 202023013050U CN 213960082 U CN213960082 U CN 213960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micro control
switch circuit
optical coupl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130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130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60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60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60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开关电路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上述隔离电路实现了双向通讯,提高了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电路系统中经常会用到隔离电路,将电路系统中不同的电路模块隔离开来,避免相互影响,以保证整个电路系统的正常工作。
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光电耦合器实现不同电路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同时满足不同电路模块之间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的相互通讯。
然而,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电路系统的两个电路模块之间设置两组隔离电路,以实现这两个电路模块上的微控制单元之间的相互通讯,每组隔离电路只能单向通讯,无法满足一些需要双向通讯的信号,如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上传输的信号,因此,限制了隔离电路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一种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
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
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端接地;
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的第四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为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为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包括封装外壳、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封装在封装外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器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耦合器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一种通讯电路,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
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
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讯电路还包括变压器;其中,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第二微控制单元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
上述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通过上述隔离电路,既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之间的单向通讯,还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之间的双向通讯,以此提高了隔离电路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电路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讯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隔离电路,可以应用于两微控制单元之间,两微控制单元可以是设置在不同PCB板上的MCU。如图1所示,既可以满足MCU1和MCU2之间的电气隔离,还可以满足MCU1和MCU2之间的双向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0、第二开关电路20、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
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电路10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第一通讯接口T1、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第二通讯接口T2、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连接。
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
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MCU1。
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通过上述隔离电路进行通讯时,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不导通,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光发射器接收由第一通讯接口T1输入的第一电平信号,耦合传输后生成与第一电平信号相同的第二电平信号。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导通,上述第二电平信号则通过第二开关电路20输出至第二通讯接口T2,以此实现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至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通讯。
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不导通,第二光耦合器U2中的光发射器接收由第二通讯接口T2输入的第三电平信号,耦合传输后生成与第三电平信号相同的第四电平信号。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导通,上述第四电平信号则通过第一开关电路10输出至第一通讯接口T1,以此实现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至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通讯。
可选地,第一通讯接口T1可以是信号发射接口,对应第二通讯接口T2即为信号接收接口;第一通讯接口T1可以是信号接收接口,对应第二通讯接口T2即为信号发射接口,通过上述隔离电路实现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之间的单向通讯。第一通讯接口T1和第二通讯接口T2还可以均为信号收发接口,以此实现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之间的双向通讯。例如,实现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之间I2C总线上传输的信号,如SCL和SDA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可以是电源PCB板上的wifi MCU,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可以是主控PCB板上的MCU。
本实施例中,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通过上述隔离电路,既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之间的单向通讯,还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之间的双向通讯,以此提高了隔离电路的应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均包括封装外壳、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封装在封装外壳内。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第一通讯接口T1和第一光耦合器3U1的第一端1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端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端3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四端4接地。其中,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一端1为光发射器的一端,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端2为光发射器的另一端,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三端3为光侦测器的一端,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四端4为光发侦测的另一端。
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第二通讯接口T2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端1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端2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四端4接地。其中,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端1为光发射器的一端,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端2为光发射器的另一端,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端3为光侦测器的一端,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四端4为光发侦测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通过隔离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一光耦合器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与第二光耦合器连接,第二光耦合器通过隔离电路中的第二开关电路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连接,并通过第一耦合电路和第二耦合电路的具体连接关系,实现隔离电路的双向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2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一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二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其中,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不进行通讯时,第一通讯接口T1和第二通讯接口T2处于高电平;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第一通讯接口T1则输出低电平;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第二通讯接口T2则输出低电平。
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若第一通讯接口T1向隔离电路输出高电平,则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为高电平,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为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接入的高电平,第一二极管D1则无法导通;若第一通讯接口T1向隔离电路输出低电平,则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为低电平,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为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接入的高电平,第一二极管D1也无法导通。因此,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不导通。
第一光耦合器U1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低电平)的作用下工作时,由于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四端4接地,则会将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三端3电平拉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则为低电平,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接入的高电平,第二二极管D2则会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通讯接口T2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因此,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导通。
同理,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若第二通讯接口T2向隔离电路输出高电平,则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为高电平,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为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接入的高电平,第二二极管D2则无法导通;若第二通讯接口T2向隔离电路输出低电平,则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为低电平,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为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接入的高电平,第二二极管D2也无法导通。因此,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不导通。
第二光耦合器U2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低电平)的作用下工作时,由于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四端4接地,则会将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端3电平拉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则为低电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接入的高电平,第一二极管D1则会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一通讯接口T1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因此,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导通。
可选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肖恩特二极管,可提高导通速度,降低整个隔离电路的通讯延迟。
可选地,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为4.7kΩ,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为2.2kΩ。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通过上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之间具体的连接关系,实现了第一开关电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及第二开关电路在第二微控制单元向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向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的功能,进而实现了隔离电路的双向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一端1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端2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同样的,第二光耦合器U2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端1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端2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合器U1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则为低电平,第一光耦合器U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为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接入的高电平,第一光耦合器U1中发光二极管则导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接收,并将光敏三极管导通,以驱动第一光耦合器U1工作。
同理,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低电平时,第二光耦合器U2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则为低电平,第二光耦合器U2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为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接入的高电平,第二光耦合器U2中发光二极管则导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第二光耦合器U2中的光敏三极管接收,并将光敏三极管导通,以驱动第二光耦合器U2工作。
本实施例中,采用光发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实现了第一微控制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的电气隔离,降低了第一微控制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的信号干扰,确保了整个通讯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讯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以及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隔离电路,如图2所示,隔离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10、第二开关电路20、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0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第一通讯接口T1、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第二通讯接口T2、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连接;
第一开关电路10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
第二开关电路20在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向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第一通讯接口T1和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一端1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端2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三端3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四端4接地;
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第二通讯接口T2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端1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和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端2连接,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四端4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端为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的电源S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2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一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开关电路20的第二端为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的电源S2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器U1和第二光耦合器U2包括封装外壳、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封装在封装外壳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一端1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光耦合器U1的第二端2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耦合器U2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一端1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光耦合器U2的第二端2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讯电路还包括变压器200;第一微控制单元MCU1与变压器200的初级绕组连接,第二微控制单元MCU2与变压器200的次级绕组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不导通,且在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时导通,以将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接口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端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接口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四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包括封装外壳、光发射器和光侦测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侦测器封装在所述封装外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中的光发射器为光发二极管,光侦测器为光敏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9.一种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以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还包括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
CN202023013050.3U 2020-12-15 2020-12-15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Active CN213960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3050.3U CN213960082U (zh) 2020-12-15 2020-12-15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3050.3U CN213960082U (zh) 2020-12-15 2020-12-15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60082U true CN213960082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13050.3U Active CN213960082U (zh) 2020-12-15 2020-12-15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60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585A (zh) * 2022-08-02 2022-09-02 广东东菱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发一体隔离型通讯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1585A (zh) * 2022-08-02 2022-09-02 广东东菱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发一体隔离型通讯电路
CN115001585B (zh) * 2022-08-02 2022-10-25 广东东菱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发一体隔离型通讯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0445B (zh) 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功能切换电路及方法
CN110417400B (zh) 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系统及方法
CN213960082U (zh) 隔离电路和通讯电路
CN210490838U (zh) 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系统
CN103227636B (zh) 一种用于多控制器互连的高隔离直接并接半双工通信接口模块
CN101820314B (zh) 单线双向通信光耦隔离电路
CN214177294U (zh) 一种双向隔离电路、模拟量输出电路及芯片
CN206878840U (zh) 一种usb转rs485通信适配器
CN113922796A (zh) 一种基于直流两线的供电兼具通信电路及其方法
CN109361454B (zh) 一种光保护模块及系统
CN103118143B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203193608U (zh) 一种用于多控制器互连的高隔离直接并接半双工通信接口模块
AU2008200997A1 (en) A conversion circuit
CN210780766U (zh) 一种带复位功能的rs485全双工通信电路
CN210804414U (zh) 一种通讯接口可复用的电路
CN111740735A (zh) 一种用于采集终端的单线双向光耦隔离通信电路
US7535256B2 (en) Cross-level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9322401U (zh) 一种半双工光通信模块及其多设备通信系统
CN220171538U (zh) 一种隔离串口电路
CN220457412U (zh) 抗干扰通信电路、逆变电源及充电系统
CN206542444U (zh) 雷达数据接入设备
CN217445471U (zh) 一种单线制串口通讯电路
CN221961815U (zh) 一种基于双裕度电源隔离驱动电路及装置
CN110009898B (zh) 一种红外接收装置及红外接收系统
CN218243500U (zh) 一种隔离式信号输入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