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2434U -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2434U
CN213942434U CN202022390515.0U CN202022390515U CN213942434U CN 213942434 U CN213942434 U CN 213942434U CN 202022390515 U CN202022390515 U CN 202022390515U CN 213942434 U CN213942434 U CN 213942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orption
pipeline
adsorption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0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艺聪
李雅君
陈晓雷
巫志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ong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Long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0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2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2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2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沿废气处理路径,包括依次通过相适配的连接法兰可拆卸连接的功能模块:预处理模块、吸附模块、催化模块及排气模块;吸附模块包括活性炭床,活性炭床的吸附入口通过吸附入口管道与预处理模块的预处理废气出口连通,活性炭床的吸附出口通过吸附出口管道与排气筒连通;催化模块包括催化燃烧炉,催化燃烧炉通过脱附出口管道与活性炭床的脱附出口连通,催化燃烧炉的排出口可通过脱附入口管道与活性炭床的脱附入口连通;其中,吸附入口管道、吸附出口管道、脱附入口管道和脱附出口管道由一个管道分隔形成,其管道主体沿废气处理路径设置。通过整机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兼顾系统运行成本及管路布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有效控制VOCs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废气处理行业普遍关注的技术难点。众所周知,在工业生产中获得成功应用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生化法、低温等离子法、光催化氧化法和燃烧法。由于工业有机废气风量大、浓度低、成分复杂,同时含有颗粒物污染物,使用单一的处理技术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净化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出现了组合处理工艺技术。
例如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该组合处理工艺采用活性炭对低浓度的 VOCs废气进行吸附浓缩,用催化氧化炉燃烧浓缩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气,最后再利用燃烧的产生的余热对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实现了VOCs的有效处理,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受整机运输的限制,现有采用一体式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设备无法全面满足大风量处理需求,且管路布置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喷漆废气处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以在有效控制系统系统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可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通过整机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兼顾系统运行成本及管路布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沿废气处理路径,包括依次通过相适配的连接法兰可拆卸连接的功能模块;其中,预处理模块用于预先处理废气所含颗粒物;吸附模块包括活性炭床,所述活性炭床的吸附入口通过吸附入口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的预处理废气出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床的吸附出口通过吸附出口管道与排气筒连通;催化模块包括催化燃烧炉,所述催化燃烧炉通过脱附出口管道与所述活性炭床的脱附出口连通,所述催化燃烧炉的排出口可通过脱附入口管道与所述活性炭床的脱附入口连通;排气模块包括所述排气筒;其中,所述吸附入口管道、所述吸附出口管道、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由一个管道分隔形成,其管道主体沿废气处理路径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道主体位于相应模块的顶部,并配置为:在与所述催化模块的对接处形成内凹台阶面,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的接口位于所述内凹台阶面;在与所述排气模块的对接处形成竖向延伸的竖直管段,所述吸附出口管道的接口位于所述竖直管段的管壁。
优选地,所述脱附入口管道还连通至所述预处理模块的除湿气体管道。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模块具有管状框架,所述除湿气体管道形成于所述管状框架。
优选地,所述管状框架包括位于外周的承载框架和交错布置在所述承载框架内侧的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与所述承载框架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床配置为:采用间壁分隔形成具有所述吸附入口的进气腔和具有所述吸附出口的出气腔,在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通流位置处配置具有脱附通路的多层炭床,每层所述炭床底部设置有管状支架,所述管状支架形成与所述脱附入口连通的部分所述脱附入口管道。
优选地,所述炭床的吸附材料的上游侧配置有导流孔板。
优选地,在所述管道主体的横截面内,所述吸附入口管道和所述吸附出口管道位于两侧,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位于中部。
优选地,位于中部的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为左右相邻设置或者上下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床设置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活性炭床中,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活性炭床的进气腔可与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活性炭床的出气腔通过开关阀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整机模块化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各模块之间通过相适配的连接法兰实现可拆卸连接,设备整体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本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基于不同处理风量进行组装适配,同时在方便运输的基础上,易于进行检修维护。其催化模块的催化燃烧炉排出口可通过脱附入口管道与所述活性炭床的脱附入口连通,这样,部分处理后的高温气体可复用作为活性炭床的高温脱附气体,可进一步降低系统脱附运行成本。本方案的吸附入口管道、吸附出口管道、脱附入口管道和脱附出口管道由一个管道分隔形成,也就是说,该一体机的吸附管道采用共管道的结构,简化了管道布置;在进一步提高设备集成度的基础上,可缩短管程,有效减少了系统热损及设备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其脱附入口管道还连通至预处理模块的除湿气体管道,也就是说,除部分作为活性炭床的高温脱附气体外,催化模块排出的高温气体还可用于预处理模块处降低废气相对湿度。如此设置,可进一步降低热损,充分利用了系统热能,从而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预处理模块的管状框架用于构建除湿气体管道,模块的本体结构用于构建相应的介质管道,在满足产品处理功能的基础上,结构更加紧凑,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其吸附模块的每层炭床底部的管状支架,用于形成与脱附入口连通的部分脱附入口管道。如此设置,除结构更加紧凑且成本更低外,利用多层炭床的底部管状支架实现多层脱附,使得气体的分布较为均匀,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吸附模块的相邻两个活性炭床中,位于上游侧的活性炭床的进气腔可与位于下游侧的活性炭床的出气腔通过开关阀连通;由此,可实现各炭床串并联切换的结构,并联模式下可提高系统的净化效率,在废气浓度突增的使用工况,可将活性炭床切换串联模式,通过多级吸附确保排放达标,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流程原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模块间连接法兰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仰视图;
图7为图4中A-A剖切位置所示管状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炭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一体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C向视图;
图14为图13的D-D剖视图;
图15为第二实施例所述一体管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E-E剖视图;
图17为图16的F部放大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T”字型阀板的位置切换过程图;
图19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段筒体与底部支架的铰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
预处理模块10、气固混合器11、粉尘收集器12、石粉储存器13、喷粉机14、管状框架15、承载框架151、过滤框架152、废气源入口101、预处理废气出口102、除湿气体管道103;
吸附模块20、活性炭床21、进气腔211、吸附入口2111、出气腔212、吸附出口2121、炭床213、导流孔板2131、吸附入口管道214、吸附出口管道215、开关阀216、管状支架217、脱附入口218、脱附出口219、管状外框220、汇集阀腔22、第一接口221、第二接口222、“T”字型阀板 23、水平板231、竖直板232;
催化模块30、催化燃烧炉31、气体混合器32、脱附出口管道33、脱附入口管道34、换热器35、补冷风机36、脱附风机37;
排气模块40、排气筒41、底段筒体411、底部支架412、主风机42;
连接法兰50、均布载荷结构60、管道70、内凹台阶面701、竖直管段 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喷漆废气处理装置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本申请提出的整机模块化改进方案。工作过程中,废气依次经由预处理模块、吸附模块、催化模块和排气模块,完成废气处理并排入大气中。
请参见图1-4,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流程原理图,图2和图3分别为该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主、后视图,图4示出了该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
本方案提供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采用整机模块化设计,如图所示,沿废气处理路径,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预处理模块10、吸附模块20、催化模块30和排气模块40。处理过程中,喷气废气进入预处理模块10预先处理废气所含颗粒物,以降低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避免堵塞后续吸附模块 20;然后,经预处理的废气进入吸附模块20,净化后的气体从排气模块40 进行排放,其脱附废气进入催化模块30进行处理;接下来,处理后的高温气体可作为吸附模块20的高温脱附气体,或者作为预处理模块10的降低废气相对湿度的除湿气体,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经由排气模块40 完成排放。
各模块之间通过相适配的连接法兰实现所述可拆卸连接,设备整体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基于不同处理风量进行组装适配,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同时,在方便运输的基础上,易于进行检修维护。具体请一并参见图5,该图示出了模块之间连接法兰50的装配关系。图中所示的连接法兰50位于模块内部,应当理解,该连接法兰50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模块外部,只要能够快速实现模块间的准确对接并采用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的本体底部优选采用均布载荷结构60,以减少土建的成本,有效降低装置对场地放置要求。请一并参见图6,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喷漆废气处理装置的仰视图。这里,该均布载荷结构60 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纵向筋板,显然,在不明显增加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底部载荷均布的功能需要均可。
为了便于装置各模块的拼接和吊装运输,也可以在各模块的本体上分别设置吊耳(图中未示出),可大幅减少现场施工调试的工作量和成本,节省工期,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
其中,用于预先处理废气所含颗粒物的预处理模块10,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选配不同形式的预处理。
该预处理模块10为框架结构,包括依次配置的气固混合器11和粉尘收集器12;气固混合器11与预处理模块10的废气源入口101连通,以将待处理废气与石灰粉充分混合,达到降低漆雾的粘度和废气的湿度的作用;再经过粉尘收集器12对废气中颗粒物进行过滤处理,粉尘收集器12可以优选设有若干低温布袋/滤筒除尘器,除尘器配置有脉冲清吹装置进行清灰;该粉尘收集器12下方设置有石粉储存器13,石粉储存器13和粉尘收集器12相连通,以收集所述粉尘收集器12过滤下来的废气颗粒物;完成预处理的废气,经由位于粉尘收集器12上方的预处理废气出口102,进入吸附模块20的吸附通路。
本方案中的预处理技术利用了石灰粉的除湿和黏附作用,可有效降低进入活性炭吸附系统的喷漆废气的漆雾含量和水气含量,大大减少了干式过滤材料的更换频率,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该预处理模块10中的石灰粉还可进一步回收利用。如图1所示,预处理模块10还包括设置在粉尘收集器12与气固混合器11之间的喷粉机14,该喷粉机14优选采用循环泵提供动力,以循环利用石灰粉,降低运行成本。
具体地,预处理模块10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管状框架15,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方管型材,除起到设备的支撑作用外,还可作为除湿气体的通道使用;也就是说,预处理模块10的除湿气体管道103可形成于该管状框架 15内腔,具体将除湿气体接口与相应的方管骨架进行连通,并对相应的方管骨架开若干出口气口(图中未示出),即可实现气流均布效果,进而提高预处理的除湿效果。由此利用管状框架15构建除湿气体管道103,在满足产品处理功能的基础上,结构更加紧凑,成本更低。请一并参见图7和图 8,其中,图7为图4中A-A剖切位置所示管状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B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管状框架15可以由承载框架151和过滤框架152连通形成,其中,位于外周的承载框架151可由方管焊接形成,交错布置在承载框架151内侧的过滤框架152可根据需要进行布置,这里,采用图示网格状交错布置,结构更加简单且工艺性较好。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框架151 与过滤框架152的连通方式的具体实现,同样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实现,如图8所示,该连通位置可采用板状结构拼焊形成,也可采用圆管型材建立连通。
其中,用于对低浓度废气进行吸附浓缩的吸附模块20,包括多个活性炭床21,每个活性炭床21具有吸附出、入口和脱附出、入口,内部分隔形成的进气腔211和出气腔212。具体地,在进气腔211与出气腔212通流位置处配置具有脱附通路的炭床213,进气腔211的吸附入口2111通过吸附入口管道214与预处理模块10的预处理废气出口102连通,出气腔 212的吸附出口2121通过吸附出口管道215与排气筒41连通;经由脱附通路上活性炭床21净化后的气体从排气筒41进行排放。
结合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活性炭床21中,位于上游侧的活性炭床 21的进气腔211可与位于下游侧的活性炭床21的出气腔212通过开关阀 216连通;如此设置,可实现各炭床串并联切换的结构,开关阀216截止导通的并联模式下,可提高系统的净化效率;在废气浓度出现大波动时,废气浓度突增的使用工况,可将开关阀216打开导通,此时各活性炭床21切换串联模式,通过多级吸附确保排放达标,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当然,具体可辅以各脱附通路上的相应设置的开关阀进行相应活性炭床21 的调定。
请一并参见图9,该图示出本方案中活性炭床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活性炭床21内进气腔211和出气腔212分隔可以采用不同结构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图9中所示采用间壁分隔的优选示例。除分隔形成进气腔211和出气腔212外,该方式通过隔板分隔成左中右三个相互连通区域,以利于炭床213整体布局。
为了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可在脱附通路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炭床213,每层炭床213底部设置有管状支架217,该管状支架217形成与脱附入口 218连通的部分脱附入口管道,在相应的管状支架217上开设若干出气口 2171,实现炭床脱附气体的均布效果,提高脱附效果。请参见图10,该图示出了管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例如但不限于,该管状支架217的主体结构采用方管型材,除起到设备的支撑作用外,利用管状支架217内腔作为脱附气体的通道使用;也即,模块的本体结构用于构建相应的介质管道,在满足产品处理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紧凑结构,降低成本。
为了进一步控制内部空间占用,在炭床213的吸附材料的上游侧配置导流孔板2131,以保证气流的均布于每个炭床213的吸附材料,相比于传统喇叭口的形式,能够有效减小设备的体积。请一并参见图11,该图示出了导流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每层炭床213的设置数量可根据设备处理要求进行确定,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每层设置的两个炭床213。
其中,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催化模块30,包括依次配置的催化燃烧炉31和气体混合器32;具体地,催化燃烧炉31通过脱附出口管道33 与多个活性炭床21的脱附出口219连通,催化燃烧炉31的排出口可与排气筒41连通,以便经由催化燃烧炉31处理后的高温气体选择性排入大气。
作为优选,其中的气体混合器32集成在脱附入口管道34内,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催化模块30可集成电控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收集所需的信号,并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后向执行器发出指令。所述的控制单元具有一键启停系统及大屏数据管理、展示的功能,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管理及可视化分析,并能灵活设置不同用户的系统管理权限。电控系统通过合理的布局,将其集成在一体机设备内部,同时电控系统的控制界面设置在一体机的侧部便于操作检修和调试,以及电控系统的散热。
另外,催化燃烧炉31的排出口还可与气体混合器32连通,该气体混合器32的出口通过脱附入口管道34与多个活性炭床21的脱附入口218 连通;这样,部分处理后的高温气体可复用作为活性炭床21的高温脱附气体,可进一步降低系统脱附运行成本,该部分高温气体经由气体混合器32 与外界空气混合降温,能够完全规避气温过高导致吸附模块20的活性炭产生闷燃现象。作为优选,在气体混合器32的补气口设置有补冷风机36,在高温气体温度过高时,能够快速补入外部大气进行降低,以确保复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催化模块30的催化燃烧炉31集成有换热器35,相应地,催化模块30的脱附出口管道33通过换热器35的换热通路连通至催化燃烧炉 31的入口,也即,废气输送至换热器35中加热后进入催化燃烧炉31进行处理;该催化燃烧炉31的出口可与换热器35的热源通路的入口连通,且由热源通路的出口形成催化燃烧炉31的排出口,由此,处理后的高温气体作为换热器35的热源加热活性炭床21脱附出口219的废气。
这里,脱附出口管道33通过设置在催化模块30的脱附风机37与换热器35连通,以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本方案中,气体混合器 32的出口还可连通至脱附风机37的上游端通路,以利用相对低一些的气体对进入换热器35的待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气进行预加温。
其中,用于完成装置排放的排气模块40包括前述排气筒41,为了能够及时高效完成气体处理排放,该排气模块40还可包括主风机42;结合图1所示,主风机42配置在吸附出口管道215与排气筒41之间,并可根据实际工况的排放量进行调速。
本方案中,吸附入口管道214、吸附出口管道215、脱附入口管道33 和脱附出口管道34由一个管道70分隔形成,请一并参见图12-14,其中,图12为该一体管道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C向视图,图 14为图13的D-D剖视图。
结合图2所示,其管道70主体沿废气处理路径设置,位于相应模块的顶部,并配置为:在与催化模块30的对接处形成内凹台阶面701,脱附入口管道33和脱附出口管道34的接口位于内凹台阶面701;在与排气模块 40的对接处形成竖向延伸的竖直管段702,吸附出口管道215的接口位于竖直管段702的管壁。由此,该一体机的吸附管道采用共管道的结构,简化了管道布置;此外,为保证脱附温度,还可对脱附管道增设内保温层。
这样,该一体式管道设计兼顾了模块间组装关系,模块组装完成后即可实现各功能管路的对接连通。结合图2所示,该一体式管道70也作为一体机设备的外护壁板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进一步提高设备集成度,并可有效缩短管程,为减少系统热损及设备体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结合图14所示,在管道70主体的横截面内,吸附入口管道214和吸附出口管道215位于两侧,脱附入口管道34和脱附出口管道33位于中部,且位于中部的脱附入口管道34和脱附出口管道33为上下相邻设置。
实际上,位于中部的脱附入口管道34和脱附出口管道33的也可以为左右相邻设置的方式进行分隔布置。请参见图15,该图为第二实施例所述一体管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为了清楚示出两个实施例的区别和联系,相同功能构成和结构在图中以同一标记进行示明。
进一步地,其中脱附入口管道34可根据需要与活性炭床21的管状外框220和炭床内腔连通,如此设置,可避免通流量较大时仅通过管状外框 220输送至管状支架217影响脱附效果。请一并参见图16和图17,其中,图16为图15的E-E剖视图,图17为图16的F部放大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作为优选,脱附入口管道34还连通至预处理模块10的除湿气体管道103。也就是说,除部分作为活性炭床21的高温脱附气体外,催化模块30排出的高温气体还可用于预处理模块10处降低废气相对湿度。如此设置,可进一步降低热损,充分利用系统热能。
进一步地,本方案针对活性炭床吸附出入口的阀配置作了进一步改进。请参见图9,该活性炭床21进气腔211的吸附入口2111和出气腔212的吸附出口2121均与活性炭床21外部的汇集阀腔22连通,该汇集阀腔22 具有分别用于与吸附入口管道214和吸附出口管道215连通的两个接口,且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的开口方向相垂直;在该汇集阀腔22中设置有“T”字型阀板23,“T”字型阀板铰接于汇集阀腔22的阀腔侧壁,以在连通工作位和截止工作位之间切换,请一并参见图18,该图示出了该“T”字型阀板的位置切换过程图。
结合图18的右侧图示,位于截止工作位的“T”字型阀板23,其水平板231封堵第一接口221,其竖直板232分隔吸附入口2111和吸附出口 2121,此时两路均处于非导通状态;结合图18的左侧图示,位于连通工作位的“T”字型阀板23,其水平板231分隔吸附入口2111和吸附出口2121,其竖直板232封堵分隔第一接口231和第二接口232,此时两路分别处于导通状态。如此设置,本方案将吸附入口2111和吸附出口2121合并采用一个“T”字型阀板23进行控制,减少了阀门的数量,且使得系统更易维护,并可降低系统泄漏率。
当然,“T”字型阀板23的封堵关系,也可采用这样的设计,位于截止工作位时,其水平板231封堵第二接口222(图示未示出),同样可达成两路均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功能需要。
众所周知,待运输模块的分体尺寸直接影响其转场运输。基于便于运输的需求,本方案的排气筒41可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筒体,以避免排气筒41长度较长影响运输性能的问题。具体地,其中位于底部的底段筒体 411与排气模块40的底部支架412铰接,以在竖起工作位和转运工作位之间切换。请一并参见图19,该图示出了底段筒体411与底部支架412铰接关系示意图。
结合图19所示,该装置的排气筒41采用分段和底段筒体411采用转轴铰接的设计;也就是说,其底段筒体411集成在装置排气模块40上,该段筒体通过转轴的设计使得具备在立面上转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每段筒体可设有对接法兰(图中未示出)。如此设置,不仅能解决排气筒因长度问题集成在装置上不便运输的问题,同时简化了排气筒的定位安装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其预处理、吸附及催化燃烧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的一体机装置方案,在结构上采用模块化设计,设备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运输,占地面积小,并实现设备体积小也能做到检修维护方便简单的功能。装置支架采用均布载荷结构,可以减少土建的成本,有效降低装置对场地放置要求。装置模块设有对接法兰和吊耳,只需将设备模块使用螺栓拼接就位好后,对接废气源管道即可使用,做到现场无焊接,有效降低了现场安装调试的工作量,减少了生产和施工成本及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具有高净化效率(≥98%),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废气处理路径,包括依次通过相适配的连接法兰可拆卸连接的:
预处理模块,用于预先处理废气所含颗粒物;
吸附模块,包括活性炭床,所述活性炭床的吸附入口通过吸附入口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的预处理废气出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床的吸附出口通过吸附出口管道与排气筒连通;
催化模块,包括催化燃烧炉,所述催化燃烧炉通过脱附出口管道与所述活性炭床的脱附出口连通,所述催化燃烧炉的排出口可通过脱附入口管道与所述活性炭床的脱附入口连通;
排气模块,包括所述排气筒;
其中,所述吸附入口管道、所述吸附出口管道、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由一个管道分隔形成,其管道主体沿废气处理路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位于相应模块的顶部,并配置为:在与所述催化模块的对接处形成内凹台阶面,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的接口位于所述内凹台阶面;在与所述排气模块的对接处形成竖向延伸的竖直管段,所述吸附出口管道的接口位于所述竖直管段的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入口管道还连通至所述预处理模块的除湿气体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具有管状框架,所述除湿气体管道形成于所述管状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包括位于外周的承载框架和交错布置在所述承载框架内侧的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与所述承载框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床配置为:采用间壁分隔形成具有所述吸附入口的进气腔和具有所述吸附出口的出气腔,在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通流位置处配置具有脱附通路的多层炭床,每层所述炭床底部设置有管状支架,所述管状支架形成与所述脱附入口连通的部分所述脱附入口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床的吸附材料的上游侧配置有导流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主体的横截面内,所述吸附入口管道和所述吸附出口管道位于两侧,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位于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的所述脱附入口管道和所述脱附出口管道为左右相邻设置或者上下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床设置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活性炭床中,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活性炭床的进气腔可与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活性炭床的出气腔通过开关阀连通。
CN202022390515.0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942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0515.0U CN2139424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0515.0U CN2139424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2434U true CN213942434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0515.0U Active CN2139424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2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92137A (zh)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高效废气净化一体机
CN111467885B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系统和工艺
CN112090184A (zh)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110898557A (zh) 喷烘房
CN110917806A (zh) 一种有机废气一体式处理系统及组合处理方法
CN111043614A (zh) 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
CN106377975A (zh) 一种汽车用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CN1748836A (zh) 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3942434U (zh)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208406512U (zh) 一种有机废气浓缩氧化集成装置
CN213942435U (zh)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220026520U (zh) 用于塑料生产加工工艺的有机废气净化系统
CN209968043U (zh) 一种vocs废气燃烧处理装置
CN213451845U (zh) 一种活性炭床及其阀门结构
CN204051374U (zh) 低浓度大风量废气浓缩及减风系统
CN208130662U (zh) 喷漆室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5138628U (zh) 一种有机挥发性气体(VOCs)治理设备
CN213314084U (zh) 一种处理更彻底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8579330A (zh) 一种针对大风量高浓度涂装车间废气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1876057U (zh) 一种一体式蓄热氧化装置
CN209302475U (zh) 一种移动式voc脱附净化装置
CN2817959Y (zh)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5610405U (zh) 一种环保废气处理装置
CN213132561U (zh) 一种有机废气解析脱附系统
CN219231916U (zh) 一种voc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