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1022U -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1022U
CN213941022U CN202022977022.7U CN202022977022U CN213941022U CN 213941022 U CN213941022 U CN 213941022U CN 202022977022 U CN202022977022 U CN 202022977022U CN 213941022 U CN213941022 U CN 213941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connecting body
bridge
denture
buc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7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甫
贾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ndian D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ndian D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ndian D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ndian D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7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1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1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1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包括桥体、固位体和连接体,用于桥体和固位体的连接;桥体通过连接体与固位体相连,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连接体的颊舌径。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使得连接体的颊舌径小于连接体的合龈距,以减少固定义齿上咬合面的受力面积,可以有效减少冠桥发生断裂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固定义齿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使得固定义齿咬合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固定义齿在烧结过程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烧结后的固定义齿与患者组织面和基牙的吻合程度,有效避免了固定义齿在制作过程中多次返工,从而达到快速修复冠桥的目的。本申请具有减少冠桥断裂情况的发生且快速修复冠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修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用于治疗修复牙齿的技术逐步提高,常见的牙齿修复技术包括冠桥修复技术、种植牙修复技术等。其中,冠桥修复技术中义齿是用于修复缺失牙的修复体,通过与缺失牙侧面预制好的牙冠相连,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同时,合龈距是牙齿咬合面至牙齿龈端的距离,颊舌径是牙齿靠近颊侧和牙齿靠近舌侧之间的距离。
相关技术中,固定义齿分别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固位体是指固定在基牙上的结构。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连接体是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桥体靠固位体的固位与基牙连接在一起并将咬合力通过固位体传导给基牙。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合龈距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设置,通常在牙体缺失修复完成后,需要达到上下颌牙正常咬合的状态,合龈距通常是恒定的;而颊舌径的距离过大,牙齿咬合时,其咬合面受力面积增大,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冠桥容易断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冠桥断裂情况的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包括:
桥体,用于修复缺失牙体;
固位体,用于固定在缺失牙体的相邻基牙上;
连接体,用于桥体和固位体的连接;
所述桥体通过连接体与固位体相连,所述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连接体的颊舌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患者牙齿缺失的情况对固定义齿进行制作,为了达到患者牙齿缺失处修复后上下颌牙正常咬合的状态,合龈距的距离根据患者的情况是通常是恒定的。而颊舌径的距离是可以改变的,从而使得技师以连接体的合龈距作为参照,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使得连接体的颊舌径小于连接体的合龈距,便于技师对固定义齿进行制作;同时,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以减少固定义齿上咬合面的受力面积,可以有效减少冠桥发生断裂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固定义齿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对氧化锆材料3D切削出的固定义齿进行烧结的过程中,需要将固定义齿由咬合面一侧放置于烧结盘中进行高温烧结结晶,因为固定义齿为氧化锆材料在烧结时会发生收缩,为避免固定义齿在烧结的过程中每个位置收缩的程度不一发生形变,造成烧结后的固定义齿与患者组织面和基牙不吻合,导致固定义齿需要重新制作,所以在烧结盘的下表面平铺有与固定义齿接触的氧化锆圆珠。通过在烧结过程中氧化锆圆珠的滚动,减少固定义齿在收缩过程中每个位置的收缩程度不一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使得固定义齿咬合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固定义齿在烧结过程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烧结后的固定义齿与患者组织面和基牙吻合程度,有效避免了固定义齿在制作过程中多次返工,从而达到快速修复冠桥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位体和连接体均为一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前牙受咬合力不大的缺失牙体进行修复时,采用单端固定桥,降低了固定义齿的制作难度;同时通过减少连接体的颊舌径,使得固定义齿咬合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可以有效减少冠桥发生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固位体包括第一固位体和第二固位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固位体通过第一连接体与桥体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固位体通过第二连接体与桥体远离第一固位体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第一连接体的颊舌径,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第二连接体的颊舌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磨牙的缺失牙体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通过在桥体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体连接上第一固位体,以及通过第二连接体连接上第二固位体,第一连接体固定在缺失牙体一侧的基牙上,第二连接体固定在缺失牙体另一侧的基牙上,避免了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连接体受力过大,产生的杠杆作用大造成的基牙牙周组织损伤的情况;同时,第一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第一连接体的颊舌径,第二连接体的合龈距大于第二连接体的颊舌径,减少了固定义齿咬合面的受力面积,有效减少冠桥发生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固位体为全冠固位体,所述固位体内设置有用于卡接基牙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的内部轮廓与基牙的外部轮廓相匹配,将固定义齿通过空腔安装至缺失牙体一侧的基牙上,从而将固定义齿受到的咬合力通过固位体传递给基牙上;再将固位体制作为全冠固位体,提升固定义齿安装后的稳定性,减少固定义齿安装至患者缺失牙体后,发生松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桥体、固位体和连接体均为氧化锆牙体或全瓷牙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体、固位体和连接体均通过氧化锆材料或者是高强度瓷材料经过3D切削而成,不含金属材质,避免有害物质吸入人体中,并且能有效防止安装后发生牙龈炎症现象;同时与天然牙颜色相近,修复后可达到仿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固定义齿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固定义齿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固定义齿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桥体;2、固位体;21、第一固位体;22、第二固位体;3、连接体;31、第一连接体;32、第二连接体;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包括用于修复缺失牙体的桥体1、用于固定在缺失牙体相邻基牙上的固位体2以及用于桥体1和固位体2相连接的连接体3。固位体2包括第一固位体21和第二固位体22,连接体3包括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第一固位体21通过第一连接体31与桥体1一侧相,第二固位体22通过第二连接体32与桥体1远离第一固位体21的一侧相连。
结合图1和图2,桥体1、第一固位体21、第二固位体22、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均由氧化锆或者高强度全瓷材料制成,同时桥体1、第一固位体21、第二固位体22、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通过3D切削一体成型为固定义齿。第一连接体31的合龈距大于第一连接体31的颊舌径,第二连接体32的合龈距大于第二连接体32的颊舌径,以减少固定义齿上咬合面的受力面积。特别是针对磨牙位置处的缺失牙体,有效避免在修复后磨牙位置处固定义齿所受咬合力过大,从而有效减少磨牙修复位置处修复后冠桥发生断裂的情况,提高了固定义齿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第一固位体21和第二固位体22均设计为全冠,第一固位体21和第二固位体22内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空腔4,空腔4的内部轮廓与基牙的外部轮廓相匹配,第一固位体21和第二固位体22分别通过空腔4和粘接树脂卡接并粘接在缺失牙体一侧的基牙上,提升固定义齿安装后的稳定性,减少固定义齿安装至患者缺失牙体处后,发生松动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的设计原理为:根据患者缺失牙体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确定患者需要制作固定义齿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的合龈距,再根据第一连接体31合龈距和第二连接体32合龈距作为参照,设计第一连接体31颊舌径和第二连接体32颊舌径长度,使得第一连接体31颊舌径小于第一连接体31合龈距、第二连接体32颊舌径小于第二连接体32颊舌径。
再通过设计数据对氧化锆原材料进行3D切削,切削出连为一体的第一固位体21、第一连接体31、桥体1、第二连接体32和第二固位体22。再将切削好的固定义齿由咬合面放入烧结盘中进行1350摄氏度的高温烧结,用于固定义齿的结晶。烧结盘的底面平铺有若干用于与固定义齿相接触的氧化锆圆珠,通过在烧结过程中,固定义齿收缩,通过氧化锆圆珠的滚动,使得固定义齿每个位置收缩程度基本一致。
同时,通过减少第一连接体31颊舌径和第二连接体32颊舌径,使得固定义齿咬合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固定义齿在烧结过程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烧结后的固定义齿与患者组织面和基牙的吻合程度,有效避免了固定义齿在制作过程中多次返工,从而达到快速修复冠桥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特征在于:包括:桥体(1),用于修复缺失牙体;
固位体(2),用于固定在缺失牙体的相邻基牙上;
连接体(3),用于桥体(1)和固位体(2)的连接;
所述桥体(1)通过连接体(3)与固位体(2)相连,所述连接体(3)的合龈距大于连接体(3)的颊舌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体(2)和连接体(3)均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体(2)包括第一固位体(21)和第二固位体(22),所述连接体(3)包括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所述第一固位体(21)通过第一连接体(31)与桥体(1)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固位体(22)通过第二连接体(32)与桥体(1)远离第一固位体(21)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体(31)的合龈距大于第一连接体(31)的颊舌径,所述第二连接体(32)的合龈距大于第二连接体(32)的颊舌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体(2)为全冠固位体,所述固位体(2)内设置有用于卡接基牙的空腔(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1)、固位体(2)和连接体(3)均为氧化锆牙体或全瓷牙体。
CN202022977022.7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Active CN213941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7022.7U CN213941022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7022.7U CN213941022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1022U true CN213941022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5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7022.7U Active CN213941022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1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lder The bar joint mandibular denture
El-Mowafy The use of resin cements in restorative dentistry to overcome retention problems
KR100598485B1 (ko) 치과용 보철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Weigl et al. Advanced biomaterials used for a new telescopic retainer for removable dentures: ceramic vs. electroplated gold copings: part II. Clinical effects
CA2611476C (en) Dental prosthesi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1094845U (zh)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
KR100407796B1 (ko) 핀유지 인레이 브리지로 되는 의치용 보철물
KR100923782B1 (ko) 치과용 보철물 및 그 보조장치
KR200178291Y1 (ko) 치과용 보철물
CN110200718A (zh) 与人造冠一体成型的栓体固位结构及配合栓道的制作方法
Narula et al. Retention in conventional fixed partial dentures: A review
Mueninghoff et al. Fixed-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US20060204931A1 (en) Dental prosthesis and method
KR100758781B1 (ko) 치과용 보철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3941022U (zh) 一种用于快速修复的固定义齿
KR100544272B1 (ko) 즉시 고정 가능한 임플란트
Ma et al. Managing the maxillary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 with extensive anterior tooth loss and advanced periodontal disease using a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a clinical report
Botelho Improved design of long-span resin-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 Three case reports.
KR200242258Y1 (ko) 핀유지 인레이 브리지로 되는 의치용 보철물
CN216257483U (zh) 一种用于牙齿修复的邻接嵌体及附嵌体全冠
Vig Splinting bars and maxillary indirect retainers for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CN217430209U (zh) 一种人工种植牙
Gulabivala et al. The restorative-endo interface
Gibson A modified technique for minimal-preparation, resin-retained bridges: four case reports
Sharma et al. Pier abutment: Bridge the gap with non rigid connector-A clinical case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