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7712U - 振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振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7712U
CN213937712U CN202022179372.9U CN202022179372U CN213937712U CN 213937712 U CN213937712 U CN 213937712U CN 202022179372 U CN202022179372 U CN 202022179372U CN 213937712 U CN213937712 U CN 213937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steel
magnetic
vibration motor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93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志勇
毛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93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771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9694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13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7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7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振子和定子,振子和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振子和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组件;线圈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磁路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以及环绕第一方向设置并绕设于磁路组件外周的第二线圈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以及位于主磁钢的第一方向两侧的副磁钢;主磁钢沿第一方向充磁,且主磁钢的磁极与相邻两第一线圈相对;副磁钢关于主磁钢对称设置且位于主磁钢不同侧的副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单个第二线圈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与主磁钢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副磁钢的第二磁极对应,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极性相反。

Description

振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中的振动电机在产生斜向驱动力时,通常是通过将磁场倾斜设置或是将线圈倾斜设置,但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容易导致产生的斜向的驱动力在两个方向上存在耦合,且产生的斜向驱动力较小,影响振动电机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振动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更佳的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子和定子以及将振子悬置支撑于收容空间内的弹性支撑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组件;磁路组件与线圈组件相互作用驱动振子在收容空间内往复振动;
所述磁路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磁路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绕设于所述磁路组件外周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平面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平面平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线圈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以及位于所述主磁钢的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副磁钢;所述主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所述主磁钢的磁极与相邻两所述第一线圈相对;所述副磁钢关于所述主磁钢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主磁钢不同侧的所述副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单个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主磁钢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所述副磁钢的第二磁极对应,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极性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绕设于第一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外周,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圈的正投影互不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并联或串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磁钢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D1呈海尔贝克阵列分布的磁钢阵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磁钢阵列包括第一副磁钢、第二副磁钢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之间的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充磁,且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三副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与所述主磁钢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D1充磁且充磁方向与所述主磁钢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定子包括所述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包括所述磁路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振子还包括分别抵接在所述磁路组件相对两侧的两个配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配重块的第一固定臂、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且环绕所述配重块设置的弹力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侧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上。
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用于固设所述第一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线圈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对称设置于所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位于不同侧的所述线圈组件关于所述磁路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线圈组件与磁路组件的相互作用,驱动线圈组件或磁路组件振动,进而实现振动电机的振动,由于线圈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D1与磁路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以及环绕第一方向D1设置并绕设于磁路组件外周的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的绕线平面与第二线圈的绕线平面平行;而且单个第二线圈的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与主磁钢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副磁钢的第二磁极对应,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极性相反。进而,第一线圈与磁路组件之间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向和第二线圈与磁路组件之间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向不同,而且两个方向上的驱动力不存在耦合,另外,通过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同时作用,能够增大线圈组件和磁路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提高了振动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线圈组件与磁路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B-B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线圈组件与磁路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100、壳体;101、收容空间;110、上盖板;120、下盖板;130、侧板;200、振子;210、磁路组件;211、主磁钢;212、副磁钢;213、磁钢阵列;214、第一副磁钢;215、第二副磁钢;216、第三副磁钢;220、配重块;221、连接部;222、固定部;300、定子;310、线圈组件;311、第一线圈;312、第二线圈;313、第一支架;314、第二支架;400、弹性支撑件;410、第一固定臂;420、第二固定臂;430、弹力臂;440、焊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本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1的壳体100以及收容于收容空间101内的振子200和定子300,振子200和定子300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310,振子200和定子300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组件210,通过定子300与振子200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振子200在收容空间101内往复振动。
优选地,定子300固定于壳体100,且定子300包括线圈组件310,振子200包括磁路组件210。
请参照图1以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盖板110和下盖板120以及用于连接上盖板110和下盖板120的侧板130,上盖板110、下盖板120以及侧板130围合形成上述收容空间101,定子300固定于上盖板110或下盖板120上。
优选地,壳体100由导磁材料制成,以更好的引导磁场,提高磁场利用率。
具体地,磁路组件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
请参照图2、图3以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线圈组件310包括沿第一方向D1与磁路组件21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311以及环绕第一方向D1设置并绕设于磁路组件210外周的第二线圈312;第一线圈311的绕线平面与第二线圈312的绕线平面平行;至少两个第一线圈3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第一线圈311的电流方向相反;磁路组件210包括主磁钢211以及位于主磁钢211的第一方向D1两侧的副磁钢212;主磁钢211沿第一方向D1充磁,且主磁钢211的磁极与相邻两第一线圈311相对;副磁钢212关于主磁钢211对称设置且位于主磁钢211不同侧的副磁钢212的充磁方向相同;单个第一线圈311的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与主磁钢211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副磁钢212的第二磁极对应,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极性相反。以图3所示为例,上盖板110左侧的第一线圈311的D1方向左侧对应副磁钢的磁极为S极,右侧对应主磁钢211的极性为N极;右侧第一线圈311的情况也相同。
由于线圈组件310包括沿第一方向D1与磁路组件21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311以及环绕第一方向D1设置并绕设于磁路组件210外周的第二线圈312;第一线圈311的绕线平面与第二线圈312的绕线平面平行;而且单个第二线圈312的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与主磁钢211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副磁钢212的第二磁极对应,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极性相反。进而,第一线圈311与磁路组件210之间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向和第二线圈312与磁路组件210之间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向不同,而且两个方向上的驱动力不存在耦合,另外,通过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的同时作用,能够增大线圈组件310和磁路组件2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提高了振动电机的性能。
优选地,第二线圈312沿第一方向D1在壳体100的正投影A绕设于第一线圈311沿第一方向D1在壳体100的正投影B外周,且投影A与投影B互不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并联或串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串联和并联均可,优选为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并联设置。当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并联设置时,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能够独立控制,具有多种作业模式,能够使用户体验更佳。
请参照图2-图7,优选地,线圈组件310还包括用于固设第一线圈311和/或第二线圈312的第一支架313和用于固设第一线圈311和/或第二线圈312的第二支架314,第一支架313固定于上盖板110上,第二支架314固定于下盖板120与第一支架313相对应的位置上。线圈组件310相对磁路组件对称设置于磁路组件D1方向的两侧,且关于磁路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即将位于磁路组件沿D1方向一侧(例如固定于上盖板110的)线圈组件310绕磁路组件旋转180°即为位于磁路组件沿D1方向下侧的线圈组件,尤其通电电流方向也呈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第二线圈312呈环状,第二线圈312朝向磁路组件210的一端间隔套设在磁路组件210朝向上盖板110和/或下盖板120的一端上,第二线圈312朝向上盖板110和/或下盖板120的一端环绕有两个第一线圈311。
请参照图3以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副磁钢212包括沿第一方向D1呈海尔贝克阵列分布的磁钢阵列213。通过将主磁钢211两侧的两个副磁钢212以海尔贝克阵列的方式排布,能够明显改善磁场的分布,进而使磁场能够更好的垂直穿过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进而显著提高振动电机的性能。
请参照图3以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磁钢阵列213包括第一副磁钢214、第二副磁钢215以及夹设于第一副磁钢214和第二副磁钢215之间的第三副磁钢216,第一副磁钢214和第二副磁钢21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充磁,且第一副磁钢214和第二副磁钢215的极性相反,第三副磁钢216沿第一方向D1充磁。本实施例中的磁钢阵列213的分布方式能够形成3个磁场回路,能够使磁场更好的垂直穿过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进而显著提高振动电机的性能。
请参照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中,由于有两个磁钢阵列213,进而磁路组件210能够形成6个磁场回路,6个磁场回路能够很好的垂直穿过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提高磁场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振动电机的驱动力。
请参照图5-图7,在另一实施例中,副磁钢212沿第一方向D1充磁且充磁方向与主磁钢211相反。磁路组件210能够形成4个磁场回路,4个磁场回路也能够垂直穿过第一线圈311和第二线圈312,进而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驱动力。
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振子200还包括分别抵接在磁路组件210相对两侧的两个配重块220。
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振动电机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00内且悬置支撑振子200的弹性支撑件400。
请参照图2,具体地,弹性支撑件400包括固定于配重块220的第一固定臂410、固定于壳体100的第二固定臂420以及连接第一固定臂410与第二固定臂420且环绕配重块220设置的弹力臂430。
请参照图2,具体地,配重块220包括用于连接磁路组件210的连接部221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固定臂410的固定部222,弹力臂430环绕固定部222设置。
具体地,第一固定臂410与固定部222通过焊片440焊接在一起,第二固定臂420与壳体100通过焊片440焊接在一起。
请参照图2,优选地,弹性支撑件400具有四个,每一配重块220上固设有两个弹性支撑件40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子和定子以及将振子悬置支撑于收容空间内的弹性支撑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组件;磁路组件与线圈组件相互作用驱动振子在收容空间内往复振动;
所述磁路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磁路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线圈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绕设于所述磁路组件外周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平面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平面平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线圈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所述磁路组件包括主磁钢以及位于所述主磁钢的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副磁钢;所述主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所述主磁钢的磁极与相邻两所述第一线圈相对;所述副磁钢关于所述主磁钢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主磁钢不同侧的所述副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单个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主磁钢的第一磁极对应,另一侧与相邻所述副磁钢的第二磁极对应,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绕设于所述第一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外周,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圈的正投影互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并联或串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磁钢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海尔贝克阵列分布的磁钢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阵列包括第一副磁钢、第二副磁钢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之间的第三副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三副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与所述主磁钢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与所述主磁钢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定子包括所述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包括所述磁路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还包括分别抵接在所述磁路组件相对两侧的两个配重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配重块的第一固定臂、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且环绕所述配重块设置的弹力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侧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用于固设所述第一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线圈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对称设置于所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位于不同侧的所述线圈组件关于所述磁路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
CN202022179372.9U 2020-09-28 2020-09-28 振动电机 Active CN213937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9372.9U CN213937712U (zh) 2020-09-28 2020-09-28 振动电机
PCT/CN2020/129694 WO2022062138A1 (zh) 2020-09-28 2020-11-18 振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9372.9U CN213937712U (zh) 2020-09-28 2020-09-28 振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7712U true CN213937712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1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9372.9U Active CN213937712U (zh) 2020-09-28 2020-09-28 振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7712U (zh)
WO (1) WO20220621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2501A (ja) * 2008-09-29 2010-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を備える携帯機器
CN205610920U (zh) * 2016-02-29 2016-09-2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动圈式扬声器结构和音频播放装置
CN206341125U (zh) * 2016-12-12 2017-07-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109450212A (zh) * 2018-11-16 2019-03-08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9831086A (zh) * 2019-02-20 2019-05-31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2138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221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0277890B (zh) 振动电机
US11211857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having accommodation spaces provided for magnets in a support member
CN209982310U (zh) 线性电机
CN210167941U (zh) 振动电机
CN210167934U (zh) 振动电机
CN110166907B (zh) 发声装置
CN106655695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US1146298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magnets fixed to a base and coils fixed to a weight
US11316419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20200212775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2588250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2850205U (zh) 一种振动马达
CN210167935U (zh) 振动电机
CN213937712U (zh) 振动电机
US10868465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4421730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5580858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655696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3461490U (zh) 振动电机
CN213461489U (zh) 振动电机
CN213461487U (zh) 振动电机
US11309781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1031855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20200038910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