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1836U -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11836U CN213911836U CN202022336919.1U CN202022336919U CN213911836U CN 213911836 U CN213911836 U CN 213911836U CN 202022336919 U CN202022336919 U CN 202022336919U CN 213911836 U CN213911836 U CN 213911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festival
- festival cover
- sleeve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包括雾化瓶,雾化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节套,第二节套与雾化瓶之间螺纹连接,且第二节套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节套和第三节套,第二节套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且进气管的下端延伸至雾化瓶的内壁底端,进气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嘴,出气管的上端与第一节套连通,且出气管的下端位于雾化瓶的上端部分,第一节套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端,第一节套和第三节套连通,且第三节套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调节氧气压力的作用,使用方便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背景技术
输氧是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人体的氧气供应,减轻因代偿缺氧所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不同疾病所致缺氧的原因不同,输氧效果也不同,凡因肺组织病变影响换气功能,导致氧气吸收障碍或通气量不足者,输氧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儿科用的输氧装置来说,插入导管的方式不再适用,大多采用包覆式的面罩进行输氧,输氧过程中,面罩内部的氧气含量和氧气压力需要根据病情所定,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的输氧装置中,无法及时的感知氧气压力,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包括雾化瓶,所述雾化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节套,所述第二节套与雾化瓶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节套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节套和第三节套,所述第二节套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且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延伸至雾化瓶的内壁底端,所述进气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嘴,所述出气管的上端与第一节套连通,且所述出气管的下端位于雾化瓶的上端部分,所述第一节套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端;
所述第一节套和第三节套连通,且所述第三节套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触头,所述第三节套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动触头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瓶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加药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节套的内壁设置有呈水平分布的调节板,且所述第一节套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调节板匹配的配合套,所述调节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连接杆柄,所述连接杆柄与配合套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节套圆周外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测压管。
优选的,所述出气端位于调节板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中设置有加药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外部进行加药,在氧气经过雾化后,随着出气管排出,并设置有调节板、测压管和蜂鸣器,在压力超过范围后,连接板受到较大压力的挤压,使动触头与蜂鸣器接触发出警告,最后可以通过调节板来调节氧气的流动量,从而起到了调节氧气压力和氧气浓度的作用,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的剖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的A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压管;2、第一节套;3、第二节套;4、进气端;5、加药端;6、雾化瓶;7、出气端;8、连接杆柄;9、配合套;10、第三节套;11、蜂鸣器;12、调节板;13、进气管;14、雾化嘴;15、出气管;16、动触头;17、伸缩弹簧;1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包括雾化瓶6,雾化瓶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节套3,第二节套3与雾化瓶6之间螺纹连接,且第二节套3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节套2和第三节套10,第二节套3 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13和出气管15,进气管13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4,且进气管13的下端延伸至雾化瓶6的内壁底端,进气管13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嘴14,出气管15的上端与第一节套2 连通,且出气管15的下端位于雾化瓶6的上端部分,第一节套2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端7,雾化瓶6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加药端5,第一节套2的内壁设置有呈水平分布的调节板12,且第一节套 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调节板12匹配的配合套9,调节板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连接杆柄8,连接杆柄8与配合套9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节套2和第三节套10连通,且第三节套10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17,伸缩弹簧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触头16,第三节套10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蜂鸣器11,蜂鸣器11与动触头16之间电性连接,第三节套10圆周外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测压管1,出气端7位于调节板12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过程前,首先通过进气端4连接氧气瓶,然后再通过出气端7连接面罩,氧气瓶内部的氧气经过进气管13进入到雾化瓶6的内部,因为雾化瓶6内部设置有蒸馏水等介质,待氧气充分雾化后,经过出气管15排出;
同时,设置的测压管实时监测装置内部的氧气压力,当压力超过正常范围后,连接板18受到较大的空气压力,使动触头16余蜂鸣器 11接触,蜂鸣器11发出警告,从而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通过转到调节板12,控制第一节套2内部的氧气流量,从而改变装置内部的压力;
最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加药端5向雾化瓶6内部注入药剂,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方式进行加药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包括雾化瓶(6),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瓶(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节套(3),所述第二节套(3)与雾化瓶(6)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节套(3)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节套(2)和第三节套(10),所述第二节套(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13)和出气管(15),所述进气管(13)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4),且所述进气管(13)的下端延伸至雾化瓶(6)的内壁底端,所述进气管(13)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嘴(14),所述出气管(15)的上端与第一节套(2)连通,且所述出气管(15)的下端位于雾化瓶(6)的上端部分,所述第一节套(2)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端(7);
所述第一节套(2)和第三节套(10)连通,且所述第三节套(10)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17),所述伸缩弹簧(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触头(16),所述第三节套(10)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蜂鸣器(11),所述蜂鸣器(11)与动触头(16)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瓶(6)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加药端(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套(2)的内壁设置有呈水平分布的调节板(12),且所述第一节套(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调节板(12)匹配的配合套(9),所述调节板(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连接杆柄(8),所述连接杆柄(8)与配合套(9)之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套(10)圆周外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测压管(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7)位于调节板(12)的上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36919.1U CN213911836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36919.1U CN213911836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11836U true CN213911836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6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36919.1U Active CN213911836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11836U (zh) |
-
2020
- 2020-10-19 CN CN202022336919.1U patent/CN2139118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84980U (zh) | 一种改进型呼吸系统 | |
CN107261280B (zh) |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监测呼吸装置 | |
CN109731200A (zh) | 一种用于全身麻醉的吸入式麻醉机 | |
CN207119049U (zh) | 具有雾化加湿功能的持续供氧装置 | |
CN205411859U (zh) | 一种一次性自动加温加液式雾化喷雾装置 | |
CN208464870U (zh) | 一种医用气体雾化器 | |
CN201558391U (zh) | 便携式吸氧控制装置 | |
CN211986581U (zh) | 一种用于呼吸科护理的雾化装置 | |
CN209019658U (zh) | 一种新型智能吸药装置 | |
CN210933295U (zh) | 一种呼吸内科用面罩 | |
CN213911836U (zh) | 一种儿科用输氧装置 | |
CN210020712U (zh) | 一种加温雾化吸氧装置 | |
CN212662404U (zh) | 一种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医用雾化器 | |
CN109498923A (zh) | 一种双模块的雾化装置 | |
CN108568016A (zh) | 一种中医内科呼吸监测装置 | |
CN211132527U (zh) | 一种呼吸科用给药装置 | |
CN209848091U (zh) | 同步雾化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 |
CN210872226U (zh) | 一种实验猴用雾化给药面罩 | |
CN215461036U (zh) | 一种新型儿科护理雾化器 | |
CN220090161U (zh) | 一种呼吸雾化器 | |
CN213191844U (zh) | 一种雾化吸入器 | |
CN214415385U (zh) | 一种便于消毒的雾化器用连接管 | |
CN221411954U (zh) | 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湿化装置 | |
CN219764174U (zh) | 一种雾化装置 | |
CN211611164U (zh) | 一种防止药液遗漏的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